格物学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氨和铵盐

喷泉实验的原理及应用-氨和铵盐知识点课后进阶单选题自测题解析-四川省等高中化学,平均正确率50.0%

2025-08-16
喷泉实验的原理及应用-氨和铵盐知识点课后进阶单选题自测题解析-四川省等高中化学,平均正确率50.0%
1、['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用途', '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组概念', '氯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喷泉实验的原理及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 '实验现象的描述或解释']

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烧瓶中会出现白烟

B.烧瓶中会出现喷泉

C.烧瓶中发生的反应表明常温下氨气具有还原性

D.烧瓶内氨气与氯气发生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3}}$$

2、['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制备实验', '实验装置的连接、实验步骤的先后', '氢氧化亚铁的制备', '喷泉实验的原理及应用', '萃取和分液在卤素性质实验中的应用']

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甲装置可用于萃取$${{I}_{2}}$$,分液时苯层从下口放出

B.乙装置可用于制备氢氧化亚铁并观察其颜色

C.丙装置可用于证明$${{N}{{H}_{3}}}$$极易溶于水

D.丁装置可用于证明氧化性:$$C 1_{2} > B r_{2} > I_{2}$$

3、['硝酸的强氧化性',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本质及特征', '喷泉实验的原理及应用', '氯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氢氧化铁']

正确率40.0%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 $${{B}}$$ $${{C}}$$ $${{D}}$$
实验 $${{N}{a}{O}{H}}$$ 溶液滴入 $${{F}{e}{S}{{O}_{4}}}$$ 溶液中 氯气与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反应 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 热铜丝插入稀硝酸中
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最终变为红褐色 试纸由白色变成蓝色 无色酚酞溶液形成红色喷泉 产生无色气体,随后变为红棕色

C

A.$${{A}}$$

B.$${{B}}$$

C.$${{C}}$$

D.$${{D}}$$

4、['喷泉实验的原理及应用', '实验现象的描述或解释']

正确率60.0%svg异常

A

A.$$\mathrm{C O_{2} ( N a H C O_{3} )}$$溶液)/无色喷泉

B.$$\mathrm{N H_{3} ( H_{2} O )}$$含酚酞)/红色喷泉

C.$$\mathrm{H_{2} S ( C u S O_{4}}$$溶液)/黑色喷泉

D.$$\mathrm{H C l ( A g N O_{3}}$$溶液)/白色喷泉

5、['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制备实验', '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钠与水反应原理', '喷泉实验的原理及应用']

正确率60.0%svg异常

B

A.$${{A}}$$

B.$${{B}}$$

C.$${{C}}$$

D.$${{D}}$$

6、['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用途', '二氧化硫的性质', '二氧化氮', '喷泉实验的原理及应用']

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N}{{H}_{3}}}$$

B.$${{H}{C}{l}}$$

C.$${{S}{{O}_{2}}}$$

D.$${{N}{{O}_{2}}{(}}$$假设不含$${{N}_{2}{{O}_{4}}{)}}$$

7、['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 '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用途',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喷泉实验的原理及应用', '常见气体制备原理、装置及性质实验', '酯 酯化反应']

正确率40.0%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B

A.svg异常

B.svg异常

C.svg异常

D.svg异常

8、['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实验药品、实验装置/实验步骤的作用', '计量仪器及使用方法', '盐类水解的原理', '喷泉实验的原理及应用']

正确率60.0%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B

A.svg异常

B.svg异常

C.svg异常

D.svg异常

9、['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用途', '二氧化硫的性质', '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 '喷泉实验的原理及应用', '氯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正确率40.0%常温下,将充满等体积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试管内气体体积不会明显减少的是$${{(}{)}}$$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N}{O}{、}{{O}_{2}}}$$

$${{N}{{O}_{2}}{、}{{O}_{2}}}$$

$${{C}{O}{、}{{O}_{2}}}$$

$${{N}{{H}_{3}}{、}{{H}{C}{l}}}$$

$${{C}{{l}_{2}}{、}{{S}{{O}_{2}}}}$$

$${{N}_{2}{、}{{N}{O}}}$$

B

A.$${④{⑤}}$$

B.$${③{⑥}}$$

C.$${②{③}}$$

D.$${①{④}}$$

10、['氨的实验室制法', '喷泉实验的原理及应用', '常见气体制备原理、装置及性质实验']

正确率80.0%实验室制取、收集$${{N}{{H}_{3}}}$$,并组装$${{N}{{H}_{3}}}$$的喷泉实验装置。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D

A.svg异常

B.svg异常

C.svg异常

D.svg异常

1. 题目解析:

A. 烧瓶中会出现白烟: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NH_4Cl$$固体颗粒,形成白烟,正确。

B. 烧瓶中会出现喷泉:氨气极易溶于水,形成负压导致喷泉现象,正确。

C. 氨气与氯气反应:$$8NH_3 + 3Cl_2 \rightarrow 6NH_4Cl + N_2$$,氨气被氧化,体现还原性,正确。

D. 氧化剂($$Cl_2$$)与还原剂($$NH_3$$)物质的量之比应为$$3:2$$,题目$$2:3$$错误。

答案:D

\n

2. 装置分析:

A. 苯密度小于水,应从上口倒出,错误。

B. 乙装置通过隔绝氧气可制备$$Fe(OH)_2$$,正确。

C. 丙装置通过液体上升证明$$NH_3$$溶解性,正确。

D. 丁装置$$Cl_2$$能氧化$$Br^-$$和$$I^-$$,但无法比较$$Br_2$$与$$I_2$$氧化性,错误。

答案:B

\n

3. 氧化还原判断:

A. $$Fe^{2+} \rightarrow Fe(OH)_2 \rightarrow Fe(OH)_3$$涉及铁元素氧化,是氧化还原。

B. $$2I^- + Cl_2 \rightarrow I_2 + 2Cl^-$$,碘元素被氧化,是氧化还原。

C. 氨水使酚酞变红是酸碱指示剂变化,非氧化还原。

D. $$3Cu + 8HNO_3 \rightarrow 3Cu(NO_3)_2 + 2NO + 4H_2O$$,$$NO$$被氧化为$$NO_2$$,是氧化还原。

答案:C

\n

4. 喷泉实验现象:

A. $$CO_2$$在$$NaHCO_3$$中溶解度小,无法形成明显喷泉。

B. $$NH_3$$溶于含酚酞水形成红色喷泉,正确。

C. $$H_2S$$与$$CuSO_4$$生成黑色$$CuS$$沉淀,可能堵塞导管。

D. $$HCl$$与$$AgNO_3$$生成白色$$AgCl$$沉淀,可能堵塞导管。

答案:B

\n

9. 气体溶解性分析:

① $$4NO + 3O_2 + 2H_2O \rightarrow 4HNO_3$$,体积减少。

② $$4NO_2 + O_2 + 2H_2O \rightarrow 4HNO_3$$,体积减少。

③ $$CO$$不溶于水且不与$$O_2$$直接反应,体积不变。

④ $$NH_3 + HCl \rightarrow NH_4Cl$$,完全反应。

⑤ $$Cl_2 + SO_2 + 2H_2O \rightarrow 2HCl + H_2SO_4$$,完全反应。

⑥ $$N_2$$不溶,$$NO$$与$$O_2$$反应但题目无$$O_2$$,体积不变。

答案:B(③⑥)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