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N}_{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2}{5}^{∘}}{C}}$$时,$${{p}{H}{=}{{1}{2}}}$$的$$\mathrm{1. 0 L N a C l O}$$溶液中水电离出的$${{O}{{H}^{−}}}$$的数目为$$0. 0 1 \mathrm{N_{A}}$$
$$②$$的$$\mathrm{N a A l O}_{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_{A}}}$$
$$\otimes4 6 \mathrm{g N O_{2}}$$和$${{N}_{2}{{O}_{4}}}$$的混合气体所含氧原子数为$${{2}{{N}_{A}}}$$
$${④}$$标准状况下,$$2 2. 4 L C H_{3} C l$$含有的分子数为$${{N}_{A}}$$
$${⑤}$$将$${{N}_{A}}$$个$${{N}{{H}_{3}}}$$分子溶于$${{1}{L}}$$水中得到$$\mathrm{I m o l} \cdot\mathrm{L}^{-1}$$的氨水
$$\oplus\mathrm{1 m o l S O_{2}}$$与足量$${{O}_{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S}{{O}_{3}}}$$,共转移$${{2}{{N}_{A}}}$$个电子.
B
A.$${①{②}{③}{⑥}}$$
B.$${①{③}}$$
C.$${②{④}{⑥}}$$
D.全部
3、['氮分子的结构', '氮气的性质、制取、用途', '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用途',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本质及特征', '一氧化氮']正确率60.0%常温下,下列各组气体能共存的是$${{(}{)}}$$
C
A.$${{N}{{H}_{3}}}$$和$${{H}{C}{l}}$$
B.$${{N}{{H}_{3}}}$$和$${{C}{{l}_{2}}}$$
C.$${{N}_{2}}$$和$${{O}_{2}}$$
D.$${{N}{O}}$$和$${{O}_{2}}$$
4、['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用途', '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推断', '氧化铝']正确率40.0%短周期元素$$\mathrm{A. ~ B. ~ C. ~ D}$$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元素$${{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B}{、}{C}}$$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5, \mathrm{~ 2, \ D}$$的氧化物是常用的耐火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元素$${{A}}$$的氢化物都是气体
B.简单离子半径:$$C > D > B$$元素
C.$${{B}{、}{C}}$$形成的化合物与水反应可以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元素$${{B}}$$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能溶解单质$${{D}}$$
5、['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用途', '氨水的组成及性质', '喷泉实验的原理及应用']正确率60.0%svg异常,非svg图片
A
A.该实验说明氨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B.进入烧瓶中的液体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氨水有酸性
C.形成喷泉的原因是氨溶于水后,烧瓶内的气压大于大气压
D.用氯气代替氨,利用此装置也可进行喷泉实验
6、['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用途',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过氧化钠的组成、结构、用途']正确率60.0%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A.$${{N}{{a}_{2}}{{O}_{2}}}$$吸收$${{C}{{O}_{2}}}$$产生$${{O}_{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
B.$${{C}{l}{{O}_{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C.$${{S}{i}{{O}_{2}}}$$硬度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D.$${{N}{{H}_{3}}}$$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
8、['二氧化碳', '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用途', '氯气的发现及物理性质', '指示剂的使用', '氨水的组成及性质', '氯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一氧化氮', '氢氧化钠']正确率60.0%下列反应中,观察不到颜色变化的是$${{(}{)}}$$
D
A.往氨水中滴加酚酞
B.$${{N}{O}}$$气体暴露在空气中
C.$${{C}{{l}_{2}}}$$通过湿润的有色布条
D.往$${{N}{a}{O}{H}}$$溶液中通入$${{C}{{O}_{2}}}$$
10、['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用途', '氨水的组成及性质']正确率60.0%下列有关氨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氨水有弱碱性,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B.氨水是弱碱,化学式是$$\mathrm{N H_{3} \cdot H_{2} O}$$
C.氨水中存在三种分子和四种离子
D.氨很容易液化,液化时放热,液化后得到氨水
2、分析各选项:
① $$pH=12$$ 的 $$1.0 L NaClO$$ 溶液中 $$[OH^-]=10^{-2} mol/L$$,由水电离出的 $$OH^-$$ 数目为 $$0.01 \times N_A$$,正确
② 未指明 $$NaAlO_2$$ 溶液体积和浓度,无法确定氧原子数,错误
③ $$46 g NO_2$$ 和 $$N_2O_4$$ 混合气体中,$$NO_2$$ 等效分子量为46,含氧原子数为 $$2N_A$$,正确
④ 标准状况下 $$CH_3Cl$$ 为气体,$$22.4 L$$ 为1 mol,分子数为 $$N_A$$,正确
⑤ $$N_A$$ 个 $$NH_3$$ 分子溶于1 L水,体积变化,浓度不为 $$1 mol/L$$,错误
⑥ $$2SO_2 + O_2 \rightleftharpoons 2SO_3$$ 为可逆反应,转移电子数小于 $$2N_A$$,错误
正确选项:①③④,但选项中无完全匹配,最接近为B(①③)
3、气体共存分析:
A. $$NH_3$$ 和 $$HCl$$ 反应生成 $$NH_4Cl$$,不共存
B. $$NH_3$$ 和 $$Cl_2$$ 可能反应,不共存
C. $$N_2$$ 和 $$O_2$$ 常温不反应,能共存
D. $$NO$$ 和 $$O_2$$ 反应生成 $$NO_2$$,不共存
正确答案:C
4、元素推断:
A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2倍:$$1s^22s^22p^2$$(碳)
D的氧化物为耐火材料:$$Al_2O_3$$(铝)
B、C最外层电子数之比5:2,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为氮(最外层5),C为氧(最外层6)但比例不符;或B为氯(最外层7),C为氧(最外层6)但顺序不符;实际应为B为氮(7号),C为氧(8号),最外层电子数比5:6≠5:2。重新分析:可能B为磷(15号,最外层5),C为氧(8号,最外层6)但顺序错误。更合理为B为氮(最外层5),C为镁(最外层2)但原子序数矛盾。根据D为铝(13号),C可能为镁(12号,最外层2),B为氮(7号,最外层5),比例5:2成立。A为碳(6号)
A. 碳氢化合物有气态(甲烷)、液态(汽油)、固态(蜡),错误
B. 离子半径:$$O^{2-} > N^{3-} > Al^{3+}$$(实际 $$N^{3-}$$ 不稳定,常见为 $$N^{3-}$$ 半径大于 $$O^{2-}$$),但简单离子为 $$Mg^{2+}$$、$$Al^{3+}$$、$$N^{3-}$$(不存在),错误
C. $$Mg_3N_2$$ 与水反应生成 $$NH_3$$(刺激性气味),正确
D. 氮的氢化物(氨水)不能溶解铝,错误
正确答案:C
5、喷泉实验分析:
A. 正确,氨极易溶于水
B. 错误,氨水呈碱性,使酚酞变红
C. 错误,氨溶于水后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D. 错误,氯气溶解度不大,不能形成喷泉
正确答案:A
6、物质性质与用途:
A. $$2Na_2O_2 + 2CO_2 \rightarrow 2Na_2CO_3 + O_2$$,正确
B. $$ClO_2$$ 具有氧化性,用于消毒,错误
C. $$SiO_2$$ 用于光导纤维是因透光性好,非硬度大,错误
D. $$NH_3$$ 用作制冷剂是因液氨汽化吸热,非易溶于水,错误
正确答案:A
8、颜色变化观察:
A. 氨水加酚酞变红,有颜色变化
B. $$NO$$ 遇空气变 $$NO_2$$(红棕色),有颜色变化
C. $$Cl_2$$ 使有色布条褪色,有颜色变化
D. $$NaOH + CO_2 \rightarrow Na_2CO_3$$,无色溶液,无颜色变化
正确答案:D
10、氨水性质:
A. 氨水呈碱性,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正确
B. 氨水化学式常写为 $$NH_3 \cdot H_2O$$,但实际为混合物
C. 氨水中分子:$$NH_3$$、$$H_2O$$、$$NH_3 \cdot H_2O$$;离子:$$NH_4^+$$、$$OH^-$$、$$H^+$$(极少),共三种分子四种离子,正确
D. 液氨与水混合得氨水,但液化后为液氨,非直接得氨水,错误
正确答案:A、C(但单选题可能选A或C,根据选项设计,A更直接正确)
最准确:A和C均正确,但题目可能预期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