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氨和铵盐

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用途-氨和铵盐知识点教师选题进阶单选题自测题答案-甘肃省等高中化学,平均正确率52.0%

2025-08-11
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用途-氨和铵盐知识点教师选题进阶单选题自测题答案-甘肃省等高中化学,平均正确率52.0%
1、['对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考查', '质量守恒定律', '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用途', '可逆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二氧化氮',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晶体类型判断']

正确率60.0%$${{N}_{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常温下,$${{N}{{a}_{2}}{{O}_{2}}}$$与$${{H}_{2}{O}}$$反应生成$$\mathrm{1 m o l O_{2}}$$时,转移的电子数是$${{2}{{N}_{A}}}$$

B.标准状况下,$$2 2. 4 L N H_{3}$$和$${{H}{C}{l}}$$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总数为$${{N}_{A}}$$

C.标准状况下,$$4 4. 8 L L N O$$与$$2 2. 4 \mathrm{L O}_{2}$$反应后的分子数是$${{2}{{N}_{A}}}$$

D.通入了$$\mathrm{1 m o l C l_{2}}$$的新制氯水中,$$H C l O, \, \, C l^{-}, \, \, C l O^{-}$$粒子数之和为$${{2}{{N}_{A}}}$$

2、['氧化还原反应的书写及配平',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硫酸根离子、亚硫酸离子、硫离子的检验', '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用途', '铵根的检验', '酸雨及防治']

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新收集的酸雨中滴加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酸雨中一定含有 $$\mathrm{S O_{4}^{2-}}$$
$${{B}}$$ 向黄色的 $$\mathrm{F e \ ( \bf N O_{3} )}_{\beta}$$ 溶液中滴加氢碘酸,溶液颜色加深 氧化性: $$F e^{3+} > I_{2}$$
$${{C}}$$ 向某溶液中加入烧碱溶液,加热后生成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原溶液中有 $${{N}{{H}^{+}_{4}}}$$
$${{D}}$$ 加热盛有少量 $$\mathrm{N H_{4} H C O_{3}}$$ 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石蕊试纸变蓝 可用加热 $$\mathrm{N H_{4} H C O_{3}}$$ 固体的方法制氨气

C

A.$${{A}}$$

B.$${{B}}$$

C.$${{C}}$$

D.$${{D}}$$

3、['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用途', '硝酸的其他性质', '电解质、非电解质', '一氧化氮', '原(离)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元素的推断及综合应用']

正确率40.0%$$\mathrm{X. ~ Y. ~ Z. ~ Q. ~ W}$$五种短周期元素,核电荷数依次增加。只有$${{Q}}$$为金属,$${{X}}$$与$${{Q}}$$同主族,$${{Z}}$$与$${{W}}$$同主族,$${{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Q}^{+}}$$与$$\mathrm{Z}^{3-}$$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Z}}$$的氧化物都能跟碱反应

B.$${{Z}}$$的氢化物与$${{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发生反应

C.$${{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非电解质

D.原子半径$${{Q}{<}{W}}$$

4、['C、Si的化学性质', '无机综合推断', '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用途',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本质及特征', '铝的性质']

正确率60.0%svg异常

D

A.若甲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放出$${{H}_{2}{,}}$$则丙一定是两性氧化物

B.若甲为短周期中最活泼的金属,且戊为碱,则丙生成戊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若丙$${、}$$丁混合产生大量白烟,则乙可能具有漂白性

D.若甲$${、}$$丙$${、}$$戊都含有同一种元素,则三种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可能为甲$${{<}}$$丙$${{<}}$$戊

5、['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胶体的制备',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用途', '铵根的检验', '烯烃与强氧化性物质的反应']

正确率40.0%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 $${{F}{e}{C}{{l}_{3}}}$$ 饱和溶液中逐滴滴入足量浓氨水,并加热至沸腾 生成红褐色透明液体 得到 $$\mathrm{F e ( O H )_{3}}$$ 胶体
$${{B}}$$ 向 $${{K}{I}}$$ 溶液中加入淀粉,然后加入稀硫酸,搅拌 开始无明显现象,片刻溶液变蓝 氧化性: $$\mathrm{H_{2} S O_{4}} > \mathrm{I_{2}}$$
$${{C}}$$ 将浸透石蜡油的石棉放置在硬质试管底部,加入少量碎瓷片并加强热,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石蜡油分解生成不饱和烃
$${{D}}$$ 向待测液中加入适量的稀 $${{N}{a}{O}{H}}$$ 溶液,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未变红 待测液中不存在 $${{N}{{H}^{+}_{4}}}$$

C

A.$${{A}}$$

B.$${{B}}$$

C.$${{C}}$$

D.$${{D}}$$

6、['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用途', '二氧化氮', '二氧化硫的性质']

正确率60.0%svg异常

C

A.装置甲:收集$${{N}{{O}_{2}}}$$气体

B.装置乙:验证$${{S}{{O}_{2}}}$$气体是否具有漂白性

C.装置丙:验证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性

D.装置丁:用于吸收尾气$${{N}{{H}_{3}}}$$

7、['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用途', '喷泉实验的原理及应用']

正确率60.0%svg异常

C

A.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_{3}}}$$易溶于水

B.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_{3}}}$$易挥发

C.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_{3}}}$$是碱性气体

D.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_{3}}}$$是还原性气体

8、['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用途', '氮的固定']

正确率80.0%“空气变面包,氨功不可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H}_{3}}}$$易溶于水,故液氨可用作制冷剂

B.氨气是碱性气体,故可用$${{C}{a}{C}{{l}_{2}}}$$干燥$${{N}{{H}_{3}}}$$

C.氨遇到浓盐酸、浓硫酸都会发生反应,产生白烟

D.合成氨是人工固氮重要途径

9、['化工工艺流程实验', '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用途', '二氧化硫的性质', '物质分离、提纯的常见物理方法']

正确率60.0%svg异常

D

A.$${{“}}$$反应$${Ⅰ{”}}$$中应先通入的气体是密度较大的二氧化碳气体

B.$${{“}}$$反应$${Ⅰ{”}}$$后分离得到碳酸氢钠用到的仪器有蒸发皿$${、}$$三脚架$${、}$$酒精灯和玻璃棒

C.$${{“}}$$反应$${Ⅱ{”}}$$为二氧化硫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

D.亚硫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N}{{a}_{2}}{{S}_{2}}{{O}_{5}}}$$的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10、['溶液的酸碱性判断', '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计算', '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用途', 'pH定义及表达式', '铵盐', '水的电离平衡', '溶液中的三个守恒关系']

正确率40.0%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

A.$${{c}}$$$$( {\bf H}^{+} ) ~={\bf c}$$$$( \mathrm{\Delta~ O H ~}^{-} \mathrm{\Delta~} ) ~=6. 0 \times1 0^{-7}$$

B.$${{N}{{H}_{4}}{C}{l}}$$溶液中通入一定量氨气。

C.$${{p}{H}{=}{7}}$$的溶液

D.$${{p}{H}{=}{3}}$$的酸与$${{p}{H}{=}{{1}{1}}}$$碱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

1. 解析:

A. 错误。$$2Na_2O_2 + 2H_2O \rightarrow 4NaOH + O_2$$,每生成1 mol $$O_2$$转移2 mol电子,但电子数为$$2N_A$$的说法忽略了单位,应为$$2N_A$$个电子。

B. 正确。标准状况下,22.4 L任何气体(包括混合气体)的分子数均为$$N_A$$。

C. 错误。$$2NO + O_2 \rightarrow 2NO_2$$,反应后分子数应为$$1.5N_A$$(初始3 mol气体生成2 mol $$NO_2$$)。

D. 错误。$$Cl_2 + H_2O \rightarrow HCl + HClO$$,但$$HClO$$会部分电离或分解,粒子总数不一定为$$2N_A$$。

正确答案:B

2. 解析:

A. 错误。酸雨中可能含$$SO_3^{2-}$$,与$$Ba(NO_3)_2$$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BaSO_3$$)。

B. 正确。$$Fe^{3+}$$氧化$$I^-$$生成$$I_2$$,说明$$Fe^{3+}$$氧化性更强。

C. 正确。$$NH_4^+$$与碱加热生成$$NH_3$$,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D. 错误。$$NH_4HCO_3$$受热分解生成$$NH_3$$、$$CO_2$$和$$H_2O$$,但$$CO_2$$会干扰,不能作为制氨气的方法。

正确答案:C

3. 解析:

根据条件推断:$$X$$为H,$$Y$$为C(最外层电子数为4),$$Z$$为N,$$Q$$为Na($$Q^+$$与$$N^{3-}$$电子层结构相同),$$W$$为P。

A. 错误。$$N_2O$$(一氧化二氮)不与碱反应。

B. 正确。$$NH_3$$与$$HNO_3$$能反应生成$$NH_4NO_3$$。

C. 错误。$$H_2CO_3$$是电解质(弱酸)。

D. 错误。原子半径$$Na > P$$。

正确答案:B

4. 解析:

C. 正确。若丙为$$NH_3$$,丁为$$HCl$$,混合产生白烟($$NH_4Cl$$),乙可能为$$Cl_2$$(具有漂白性)。

其他选项:

A. 错误。甲为Al时,丙$$Al_2O_3$$是两性氧化物,但甲为其他金属(如Zn)时,丙不一定。

B. 错误。若甲为Na,丙为$$Na_2O$$,戊为$$NaOH$$,$$Na_2O \rightarrow NaOH$$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D. 错误。若甲为$$Fe$$,丙为$$FeCl_2$$,戊为$$FeCl_3$$,化合价顺序正确,但“可能”表述不严谨。

正确答案:C

5. 解析:

C. 正确。石蜡油分解生成烯烃等不饱和烃,使酸性$$KMnO_4$$褪色。

其他选项:

A. 错误。生成$$Fe(OH)_3$$沉淀,非胶体。

B. 错误。$$H_2SO_4$$未氧化$$I^-$$,是空气中的$$O_2$$氧化$$I^-$$生成$$I_2$$。

D. 错误。需加热才能检验$$NH_4^+$$。

正确答案:C

6. 解析:题目缺失,无法解析。

7. 解析:题目缺失,无法解析。

8. 解析:

D. 正确。合成氨是人工固氮的主要途径。

其他选项:

A. 错误。液氨作制冷剂是因汽化吸热,与溶解性无关。

B. 错误。$$CaCl_2$$与$$NH_3$$形成络合物,不能干燥。

C. 错误。$$NH_3$$与浓硫酸反应无白烟(生成$$(NH_4)_2SO_4$$固体)。

正确答案:D

9. 解析:题目缺失,无法解析。

10. 解析:

A. 正确。$$c(H^+) = c(OH^-)$$时溶液一定中性,与温度无关。

其他选项:

B. 错误。$$NH_4Cl$$溶液显酸性,通$$NH_3$$后可能中性,但非“一定”。

C. 错误。$$pH=7$$仅在常温下中性。

D. 错误。若酸为弱酸(如醋酸),碱为强碱,混合后溶液显碱性。

正确答案:A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