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算,物质检验和鉴别实验,铁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氢氧化铝,电子式,氯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氢氧化镁,过氧化氢的性质及应用,二氧化碳,金属腐蚀的分类,化学腐蚀,有机物中的化学键类型判断,亚铁离子、亚铁盐,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分类,化肥、农药的合理施用,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对摩尔质量的考查,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与的相关推算,对反应原理的探究与评价,以为中心的基本粒子的有关推算,铝盐,盐类水解的应用,溶液中的三个守恒关系,硝酸的强氧化性,碳酸氢钠与酸、碱的反应,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二氧化硫的性质,铁盐、亚铁盐的相互转化、除杂,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根据进行相关计算,盐类水解的原理,对物质的量浓度的考查,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
格物学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氨和铵盐

铵盐-氨和铵盐知识点考前进阶单选题自测题解析-陕西省等高中化学,平均正确率54.0%

2025-08-19
铵盐-氨和铵盐知识点考前进阶单选题自测题解析-陕西省等高中化学,平均正确率54.0%
1、['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铵盐', '溶液中的三个守恒关系', '对物质的量浓度的考查']

正确率40.0%把含硫酸铵和硝酸铵的混合液$${{a}{L}}$$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mathrm{b \ m o l \ N a O H}$$的溶液并加热,恰好把$${{N}{{H}_{3}}}$$全部赶出;另一份需消耗$$\mathrm{c \ m o l \ B a C l_{2}}$$才能使$$\mathrm{S O_{4}^{2-}}$$完全沉淀,则原溶液中$${{N}{{O}^{−}_{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单位均为$$\mathrm{m o l} \cdot\mathrm{L}^{-1} )$$

B

A.$$( \mathrm{c-2 b} ) / \mathrm{a}$$

B.$$( 2 \mathrm{b}-4 \mathrm{c} ) / \mathrm{a}$$

C.$$( 2 \mathrm{b}-\mathrm{c} ) / \mathrm{a}$$

D.$$( \mathrm{b}-4 \mathrm{c} ) / \mathrm{a}$$

2、['金属腐蚀的分类', '化学腐蚀',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分类', '化肥、农药的合理施用', '化学与STSE', '铵盐', '盐类水解的原理', '铝盐', '铁离子、铁盐', '氢氧化铝', '盐类水解的应用']

正确率60.0%下列问题,与盐类水解有关的是(
$${①}$$草木灰与铵态氮肥不能混合施用
$${②}$$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
$${③}$$加热$${{F}{e}{C}{{l}_{3}}}$$溶液颜色变深
$${④}$$不用带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盛装$${{N}{{a}_{2}}{C}{{O}_{3}}}$$溶液
$${⑤}$$加热蒸干$${{A}{l}{C}{{l}_{3}}}$$溶液得到固体
$$\oplus\mathrm{N H_{4} C l}$$与$${{Z}{n}{C}{{l}_{2}}}$$溶液可作金属除锈剂

C

A.

B.$$\textcircled{2} \textcircled{3} \textcircled{4} \textcircled{5} \textcircled{6}$$

C.$$\textcircled{1} \textcircled{3} \textcircled{4} \textcircled{5} \textcircled{6}$$

D.$$\textcircled{1} \textcircled{2} \textcircled{4} \textcircled{5} \textcircled{6}$$

3、['二氧化碳', '电子式', '铵盐', '过氧化氢的性质及应用']

正确率60.0%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B

A.svg异常

B.svg异常

C.svg异常

D.$${{H}_{2}{{O}_{2}}}$$的结构式:$${{H}{O}{O}{H}}$$

4、['根据进行相关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以为中心的基本粒子的有关推算', '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与的相关推算', '气体物质与相关推算', '原子的构成、发展史', '对摩尔质量的考查', '有机物中的化学键类型判断', '铵盐',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氯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有关物质的量的其他计算', '对气体摩尔体积的考查', '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 '盐类水解的应用', '对物质的量浓度的考查']

正确率40.0%用$${{N}_{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mathrm{1 \ m o l \ F e}$$与$$1 \, \mathrm{m o l} \; \mathrm{C l}_{2}$$充分反应生成$${{F}{e}{C}{{l}_{3}}}$$时,转移电子数为$${{3}{{N}_{A}}}$$

B.标准状况下,$$2 2. 4 ~ \mathrm{L}$$乙烷中所含的极性共价键数目为$${{7}{{N}_{A}}}$$

C.$${{1}{m}{o}{l}}$$羟基与$$\mathrm{1 7 \ g \ N H_{3}}$$所含电子数之比为$${{9}{∶}{{1}{0}}}$$

D.一定温度下,$$1 ~ \mathrm{L} ~ 0. 5 ~ \mathrm{m o l} \cdot\mathrm{L}^{-1} \mathrm{N H_{4} C l}$$溶液与$$2 ~ \mathrm{L} ~ 0. 2 5 ~ \mathrm{m o l} \cdot\mathrm{L}^{-1} \mathrm{N H_{4} C l}$$溶液含$${{N}{{H}^{+}_{4}}}$$的物质的量相同

5、['碳酸氢钠与酸、碱的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铵盐', '铝盐', '氯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正确率40.0%能正确表示下列变化的离子方程式是(

D

A.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A l^{3+}+4 O H^{-}=A l O_{2}^{-}+2 H_{2} O$$

B.$$\mathrm{N H_{4} H C O_{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O H^{-}+N H_{4}^{+}=N H_{3} \cdot H_{2} O$$

C.过量氯气通入到$${{F}{e}{{I}_{2}}}$$溶液中:$$2 C l_{2}+2 F e^{2+}+2 I^{-}=2 F e^{3+}+4 C l^{-}+I_{2}$$

D.小苏打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溶液:$$H C O_{3}^{-}+C a^{2+}+O H^{-}=C a C O_{3} \downarrow+H_{2} O$$

6、['离子共存', '二氧化硫的性质', '铵盐', '硫', '氯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mathrm{S O_{2} \,, \ C l_{2}}$$均能使品红溶液永久性褪色

B.$$\mathrm{N H_{4} H C O_{3}}$$晶体$${、}$$固体碘受热均能变成气体都是因为升华

C.铁分别与氯气$${、}$$硫反应都生成含三价铁的化合物

D.$${{O}{{H}^{−}}}$$与$$\mathrm{M g^{2+} \,, \; C u^{2+}}$$均因为生成难溶物而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7、['硝酸的强氧化性', '化学与STSE', '对反应原理的探究与评价', '铵盐', '氢氧化镁', '铁盐、亚铁盐的相互转化、除杂', '亚铁离子、亚铁盐', '盐类水解的应用']

正确率60.0%下列物质的用途或操作错误,且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D

A.用饱和氯化铵溶液清洗铁器表面的铁锈

B.在氯化氢氛围中灼烧$$\mathrm{M g C l_{2} \cdot6 H_{2} O}$$晶体制备无水$${{M}{g}{C}{{l}_{2}}}$$

C.在含少量$${{F}{e}{C}{{l}_{3}}}$$杂质的$${{C}{u}{C}{{l}_{2}}}$$溶液中加人过量的氧化铜粉末,过滤除杂

D.配制$$\mathrm{F e \ ( \bf N O_{3} )}_{\rho_{2}}$$溶液时将$$\mathrm{F e \ ( \bf N O_{3} )}_{\rho_{2}}$$晶体溶于浓硝酸中,并加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8、['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硝酸的强氧化性', '铁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 '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铵盐']

正确率60.0%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A.$${{F}{e}{B}{{r}_{2}}}$$溶液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mathrm{C l}_{2} \colon\mathrm{~ 2 F e}^{2+}+2 \mathrm{B r}^{-}+2 \mathrm{C l}_{2}=2 \mathrm{F e}^{3+}+\mathrm{B r}_{2}+4 \mathrm{C l}^{-}$$

B.用氢氟酸在玻璃上$${{“}}$$刻字$$\mathrm{''}, ~ \mathrm{S i O_{2}}+4 \mathrm{H}^{+}+4 \mathrm{F}^{-}=\mathrm{S i F_{4}} \uparrow+2 \mathrm{H}_{2} \mathrm{O}$$

C.将铜丝投入稀硝酸中:$$C u+4 H^{+}+2 N O_{3}^{-}=C u^{2+}+2 N O_{2} \uparrow+2 H_{2} O$$

D.$${{N}{a}{O}{H}}$$与$${{N}{{H}_{4}}{C}{l}}$$溶液混合加热:$$N H_{4}^{+}+O H^{-} \overset{\triangle} {=} N H_{3} \cdot H_{2} O$$

9、['铵盐', '铝盐', '物质检验和鉴别实验']

正确率40.0%现有$$\mathrm{M g C l_{2}, ~ A l C l_{3}, ~ C u C l_{2}, ~ F e C l_{3}, ~ N H_{4} C l}$$五种溶液,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够将它们区别开,这种试剂是

C

A.氨水$${}$$

B.$${{A}{g}{N}{{O}_{3}}}$$

C.浓$${{N}{a}{O}{H}}$$

D.$${{N}{a}{C}{l}}$$

10、['铵盐', '氮的固定']

正确率8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mathrm{N_{2} \to N H_{3}}$$,$$\mathrm{N H_{3} \to N O}$$均属于氮的固定

B.硝酸应保存在棕色、细口、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C.$${{N}_{2}}$$很稳定,不支持任何物质的燃烧

D.所有的铵盐受热分解都会产生$${{N}{{H}_{3}}}$$

1. 解析:设原溶液中$$NH_4^+$$和$$SO_4^{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_1$$和$$n_2$$。

第一份反应:$$NH_4^+ + OH^- \to NH_3 + H_2O$$,消耗$$b$$ mol $$NaOH$$,故$$n_1 = 2b$$ mol。

第二份反应:$$Ba^{2+} + SO_4^{2-} \to BaSO_4$$,消耗$$c$$ mol $$BaCl_2$$,故$$n_2 = 2c$$ mol。

由电荷守恒:$$n_1 = 2n_2 + n(NO_3^-)$$,解得$$n(NO_3^-) = 2b - 4c$$ mol。

浓度:$$C(NO_3^-) = \frac{{2b - 4c}}{{a}}$$ mol/L,故选B。

2. 解析:

①草木灰($$K_2CO_3$$)水解显碱性,与铵态氮肥($$NH_4^+$$)反应生成$$NH_3$$,与水解有关。

②铁生锈是电化学腐蚀,与水解无关。

③$$FeCl_3$$水解生成$$Fe(OH)_3$$,加热颜色变深,与水解有关。

④$$Na_2CO_3$$水解显碱性,腐蚀玻璃塞,与水解有关。

⑤$$AlCl_3$$水解生成$$Al(OH)_3$$,加热得到$$Al_2O_3$$,与水解有关。

⑥$$NH_4Cl$$和$$ZnCl_2$$水解显酸性,可除锈,与水解有关。

故选C(①③④⑤⑥)。

3. 解析:

D选项正确,$$H_2O_2$$的结构式为$$H-O-O-H$$。

其他选项因svg异常无法判断。

4. 解析:

A错误,$$2Fe + 3Cl_2 \to 2FeCl_3$$,1 mol $$Fe$$与1 mol $$Cl_2$$反应时$$Cl_2$$不足,转移电子数为$$2N_A$$。

B错误,乙烷($$C_2H_6$$)含6个C-H极性键,22.4 L为1 mol,极性键数为$$6N_A$$。

C正确,1 mol羟基($$OH$$)含9 mol电子,17 g $$NH_3$$为1 mol含10 mol电子,比为9:10。

D错误,$$NH_4^+$$水解,浓度不同时物质的量不同。

故选C。

5. 解析:

A错误,$$Al(OH)_3$$不溶于氨水,应为:$$Al^{3+} + 3NH_3 \cdot H_2O \to Al(OH)_3 + 3NH_4^+$$。

B错误,$$HCO_3^-$$也会反应:$$NH_4^+ + HCO_3^- + 2OH^- \to NH_3 + CO_3^{2-} + 2H_2O$$。

C错误,比例应为:$$3Cl_2 + 2Fe^{2+} + 4I^- \to 2Fe^{3+} + 6Cl^- + 2I_2$$。

D正确,小苏打($$NaHCO_3$$)与足量$$Ca(OH)_2$$反应生成$$CaCO_3$$。

故选D。

6. 解析:

A错误,$$SO_2$$使品红褪色是可逆的。

B错误,$$NH_4HCO_3$$受热分解,非升华。

C错误,铁与硫生成$$FeS$$(二价铁)。

D正确,$$OH^-$$与$$Mg^{2+}$$、$$Cu^{2+}$$生成$$Mg(OH)_2$$、$$Cu(OH)_2$$沉淀。

故选D。

7. 解析:

A与水解无关,$$NH_4Cl$$溶液酸性溶解铁锈。

B、C、D均与盐类水解有关。

故选A。

8. 解析:

A错误,应为:$$2Fe^{2+} + 4Br^- + 3Cl_2 \to 2Fe^{3+} + 2Br_2 + 6Cl^-$$。

B错误,$$SiF_4$$应为$$SiF_6^{2-}$$:$$SiO_2 + 6HF \to H_2SiF_6 + 2H_2O$$。

C错误,稀硝酸生成$$NO$$:$$3Cu + 8H^+ + 2NO_3^- \to 3Cu^{2+} + 2NO + 4H_2O$$。

D正确,$$NH_4Cl$$与$$NaOH$$加热生成$$NH_3$$。

故选D。

9. 解析:

用浓$$NaOH$$可区分:

$$MgCl_2$$ → 白色沉淀;$$AlCl_3$$ → 先沉淀后溶解;$$CuCl_2$$ → 蓝色沉淀;$$FeCl_3$$ → 红褐色沉淀;$$NH_4Cl$$ → 刺激性气体。

故选C。

10. 解析:

A错误,$$NH_3 \to NO$$不是氮的固定。

B正确,硝酸见光分解,需棕色瓶保存。

C错误,$$N_2$$支持镁等燃烧。

D错误,如$$NH_4NO_3$$受热可能生成$$N_2O$$。

故选B。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