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将一定量的铜与硝酸充分反应,收集混合气体$${{(}}$$含$${{N}{O}{,}{{N}{{O}_{2}}{)}}}$$并将集气瓶倒置于水槽中,一段时间后,液面上升到集气瓶的$${{1}{/}{3}}$$处,则$${{N}{O}}$$与$${{N}{{O}_{2}}}$$的体积比为$${{(}}$$$${{)}}$$
C
A.$${{3}{:}{2}}$$
B.$${{2}{:}{1}}$$
C.$${{1}{:}{1}}$$
D.$${{1}{:}{2}}$$
2、['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质量守恒定律', '二氧化氮',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一氧化氮', '氮的氧化物的相互转化及应用']正确率40.0%$$\mathrm{1 0 m L N O, ~ C O_{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_{2}}{{O}_{2}}}$$后,气体的体积变为$${{6}{m}{L}{(}}$$相同状况$${)}$$,则$${{N}{O}}$$和$${{C}{{O}_{2}}}$$的体积比为()
C
A.$${{1}{:}{1}}$$
B.$${{2}{:}{1}}$$
C.$${{3}{:}{2}}$$
D.$${{1}{:}{2}}$$
3、['实验原理、相关方程式的书写', '气体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氮的氧化物相关计算', '氮的氧化物的相互转化及应用', '对物质的量浓度的考查']正确率40.0%标准状况下,使$${{N}{{O}_{2}}}$$和$${{O}_{2}}$$按$${{4}{:}{1}}$$的体积比充满干燥烧瓶,将烧瓶倒置于水中,瓶内液面逐渐上升,假设烧瓶内溶液不扩散,则最终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
A.$$\frac1 {1 4} \mathrm{m o l} \cdot\mathrm{L}^{-1}$$
B.$$\frac{4} {5} \mathrm{m o l} \cdot\mathrm{L}^{-1}$$
C.$${\frac{1} {2 8}} \mathrm{m o l} \cdot\mathrm{L}^{-1}$$
D.$${\frac{1} {4 2}} \mathrm{m o l} \cdot\mathrm{L}^{-1}$$
4、['久置的氯水和新制氯水、液氯的区别', '焰色试验',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钠与氧气等非金属的反应', '氮的氧化物的相互转化及应用']正确率60.0%下列过程中与化学变化无关的是$${{(}{)}}$$
A
A.节日里五彩缤纷的焰火
B.新切割开的金属钠的表面由银白色迅速变成暗灰色
C.红棕色的$${{N}{{O}_{2}}}$$通过装有水的洗气瓶后得到无色气体
D.浅黄绿色的新制氯水久置后变为无色
5、['化学常用计量及综合应用', '一氧化氮', '氮的氧化物相关计算', '氮的氧化物的相互转化及应用']正确率60.0%将充有$$\mathrm{a \, m L \, N O}$$和$$\mathrm{b \ m L \ N O_{2}}$$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然后通入$$\mathrm{a \ m L} \mathrm{O_{2}} \circ$$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且$${{b}{>}{a}{,}}$$则充分反应后,试管中气体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为$${{(}{)}}$$
A
A.$$( \mathrm{b-a ) / 3 ~ m L}$$
B.$$( \mathrm{a-b ) / 3 ~ m L}$$
C.$$( \mathrm{4 b-1 ) / 1 3 ~ m L}$$
D.$$3 / ( \mathrm{b-a} ) \; \mathrm{m L}$$
6、['碳酸钠的俗称、物理性质、用途', '氨的工业制法', '可逆反应',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勒夏特列原理及应用', '氮的氧化物的相互转化及应用']正确率60.0%下列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事实是()
B
A.碳酸钙不溶于水,但溶于盐酸
B.由$$2 \mathrm{N O_{2} \ ( \ g )} \ \rightleftharpoons\mathrm{N_{2} O_{4} \ ( \ g )}$$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加深
C.高压比常压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D.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油污时,去污效果好
7、['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推断', '指示剂的使用', '元素周期表提供的元素信息', '钠与水反应原理', '氨水的组成及性质', '氮的氧化物的相互转化及应用']正确率40.0%$$\mathrm{C \cdot~ Q, ~ Y, ~ Z}$$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C}}$$的简单氢化物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 |||
$${{Q}}$$ | | | | | $${{Y}}$$ |
| | $${{Z}}$$ | |
B
A.$${{C}}$$只有两种氧化物
B.$${{Q}}$$的单质在常温下可与水迅速反应
C.$${{Y}}$$在阴暗处即可与$${{H}_{2}}$$剧烈反应并爆炸
D.$${{Z}}$$的最高正价与高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
8、['氮的固定', '氮的氧化物的相互转化及应用']正确率60.0%下列变化中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A
A.工业上将$${{N}{{H}_{3}}}$$与$${{C}{{O}_{2}}}$$在高温高压下制成$$[ \mathrm{C O \ ( \bf{N H_{2}} ) \Delta_{2} ]}$$
B.空气中的$${{O}_{2}}$$和$${{N}_{2}}$$在闪电时化合成$${{N}{O}}$$
C.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把氮气变为$${{N}{{H}_{3}}}$$
D.工业上用$${{N}_{2}}$$和$${{H}_{2}}$$来合成$${{N}{{H}_{3}}}$$
9、['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用途', '氮的氧化物的相互转化及应用']正确率40.0%下列气体在通常条件下能稳定共存的是()
$${①{N}{{H}_{3}}}$$$${②{{H}_{2}}}$$$${③{{O}_{2}}}$$$${④{H}{C}{l}}$$$${⑤{{N}_{2}}}$$$${⑥{N}{O}}$$$${⑦{C}{{O}_{2}}}$$。
B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⑥}{⑦}}$$
D.$${①{③}{⑥}}$$
第一题解析:设混合气体中NO体积为$$V_{NO}$$,NO₂体积为$$V_{NO_2}$$,总体积为$$V$$。倒置水槽后发生反应:$$3NO_2 + H_2O \rightarrow 2HNO_3 + NO$$。液面上升至1/3处,说明剩余气体体积为$$V/3$$。根据反应,每3体积NO₂生成1体积NO,因此剩余气体为原NO加上反应生成的NO。设$$V_{NO} = x$$,$$V_{NO_2} = y$$,则$$x + y = V$$。反应消耗y体积NO₂,生成$$y/3$$体积NO,剩余气体体积为$$x + y/3 = V/3$$。代入$$x = V - y$$,得$$V - y + y/3 = V/3$$,解得$$y = 2V/3$$,$$x = V/3$$。体积比$$V_{NO} : V_{NO_2} = 1 : 2$$,答案为D。
第二题解析:混合气体通过Na₂O₂,CO₂发生反应:$$2CO_2 + 2Na_2O_2 \rightarrow 2Na_2CO_3 + O_2$$,NO与O₂反应:$$2NO + O_2 \rightarrow 2NO_2$$。设NO体积为$$V_{NO}$$,CO₂体积为$$V_{CO_2}$$,初始总体积10 mL。CO₂反应生成$$V_{CO_2}/2$$体积O₂。NO与O₂反应消耗$$V_{NO}$$体积NO和$$V_{NO}/2$$体积O₂,生成$$V_{NO}$$体积NO₂。剩余气体为NO₂和未反应的O₂。总体积变化:初始10 mL,最终6 mL。列方程:$$V_{NO} + V_{CO_2} = 10$$,剩余气体$$V_{NO} + (V_{CO_2}/2 - V_{NO}/2) = 6$$。解得$$V_{NO} = 8$$ mL,$$V_{CO_2} = 2$$ mL,体积比4:1,但选项无此值,检查反应:NO₂不进一步反应,比例应为4:1,但选项最接近为D:1:2,可能误算。重解:$$V_{NO} + V_{CO_2}/2 - V_{NO}/2 = 6$$,代入$$V_{CO_2} = 10 - V_{NO}$$,得$$V_{NO}/2 + (10 - V_{NO})/2 = 6$$,即5 = 6,矛盾。考虑NO₂可能被吸收?但通常不。正确:NO与O₂生成NO₂,体积减少源于O₂消耗。最终气体为NO₂和剩余O₂,体积6 mL。解得$$V_{NO} = 8$$, $$V_{CO_2} = 2$$,比例4:1,但选项无,可能题目错误或理解偏差。假设只有CO₂反应,但NO存在,应选B:2:1近似?但严格计算不符。可能答案C:3:2?不精确。
第三题解析:设烧瓶体积为V,NO₂和O₂体积比为4:1,则NO₂体积为$$4V/5$$,O₂体积为$$V/5$$。倒置水中发生反应:$$4NO_2 + O_2 + 2H_2O \rightarrow 4HNO_3$$。恰好完全反应,生成HNO₃,溶质为HNO₃,物质的量等于NO₂物质的量(因4NO₂→4HNO₃)。标准状况下,NO₂物质的量为$$(4V/5)/22.4$$ mol。溶液体积充满烧瓶,为V L,因此浓度$$C = \frac{{4V/5}}{{22.4V}} = \frac{{4}}{{5 \times 22.4}} = \frac{{1}}{{28}}$$ mol/L,答案为C。
第四题解析:A涉及金属焰色反应,化学变化;B钠氧化,化学变化;C NO₂与水反应生成HNO₃和NO,化学变化;D氯水分解,化学变化。但问题问“与化学变化无关”,即物理变化?但所有选项均化学变化,可能D部分物理?但褪色主要因HClO分解。严格说,所有有关,但C中NO₂溶于水亦物理,但主要化学。答案应选C?但解析:C中NO₂通过水得到无色气体,是化学变化(3NO₂+H₂O→2HNO₃+NO),所以无关的没有,但题目可能B?钠变色化学。实际上,A焰色物理?但常归化学。最可能C是化学,但选项均化学,疑误。重新读题:“下列过程中与化学变化无关”,即不是化学变化。A焰色物理;B化学;C化学;D化学。因此A正确。
第五题解析:初始NO a mL,NO₂ b mL,通入O₂ a mL。首先NO₂与水反应:$$3NO_2 + H_2O \rightarrow 2HNO_3 + NO$$,生成NO体积为$$b/3$$ mL。此时NO总量为$$a + b/3$$ mL。然后通入O₂,发生反应:$$2NO + O_2 \rightarrow 2NO_2$$。O₂量为a mL,可消耗2a mL NO,生成2a mL NO₂。但NO总量为$$a + b/3$$,因b>a,$$a + b/3 > 2a$$(因为b/3 > a?不一定),设剩余NO为$$(a + b/3 - 2a) = b/3 - a$$ mL。然后NO₂再次与水反应:$$3NO_2 + H_2O \rightarrow 2HNO_3 + NO$$,生成NO体积为$$(2a)/3$$ mL。最终气体为剩余NO $$(b/3 - a) + (2a)/3 = b/3 - a/3 = (b - a)/3$$ mL,答案为A。
第六题解析:勒夏特列原理指平衡移动。A碳酸钙溶于盐酸因H⁺减少CO₃²⁻,平衡移动,可解释;B加压颜色加深因平衡向N₂O₄移动,但颜色加深因NO₂浓度增?实际加压瞬间浓度增,后平衡移动减弱,但颜色仍加深,可用原理解释;C合成氨加压平衡正向移动,可解释;D热纯碱去污好因HCO₃⁻水解吸热,加热平衡正向,可解释。但B中加压后颜色加深,不能用原理解释因平衡移动应减色,但实际先增后部分减,仍加深,通常认为不能用原理解释,答案为B。
第七题解析:C的氢化物使红色石蕊变蓝,说明是NH₃,C为N。周期表位置:C在右上,Q左下,Y右下,Z左下?表略。C为N,则Q可能C,Y可能O,Z可能F?但F无正价。根据位置,C为N,Q为C,Y为O,Z为F。A N有NO、NO₂、N₂O等,多种氧化物,错误;B C常温不与水迅速反应,错误;C O₂与H₂在常温不剧烈,需点燃,错误;D F无正价,代数和为0,不为4,错误。可能位置不同,C为N,Q为O,Y为F,Z为S?但氢化物不为NH₃。正确应为C是N,Q是P,Y是S,Z是Cl。则A N有多种氧化物,错误;B P常温不与水迅速反应,错误;C S与H₂不爆炸,错误;D Cl最高+7,最低-1,代数和6,不为4。因此可能错误。重新读表:C氢化物为NH₃,C为N。Q在C左下方,为P;Y在Q右边,为S;Z在Y下方,为Cl。则D Cl最高+7,最低-1,和6≠4。所以无正确选项?但可能Z为S,代数和4(+6和-2),正确。因此选D。
第八题解析:氮的固定是将N₂转化为氮化合物。A是NH₃转化为尿素,不是固定;B闪电生成NO,是固定;C根瘤菌生成NH₃,是固定;D工业合成NH₃,是固定。因此不属于的是A。
第九题解析:气体共存指不反应。①NH₃与④HCl反应生成NH₄Cl;②H₂与③O₂混合可爆炸;⑥NO与③O₂反应生成NO₂;⑦CO₂与①NH₃反应?但通常不立即反应。因此能共存的为②H₂、④HCl、⑤N₂?但H₂与HCl不反应,与N₂不反应,HCl与N₂不反应,所以B:②④⑤正确。其他选项均有反应对。
最终答案:1-D, 2-D(假设), 3-C, 4-A, 5-A, 6-B, 7-D, 8-A, 9-B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