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下列行为中主要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B
A.用灼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和棉线
B.用活性炭净化水
C.用氢氧化钠清除金属零件的油污
D.用氮气做食品保护气
2、['物理性质', '硝酸的保存、用途及工业制备', '氮气的性质、制取、用途', '硝酸的其他性质', '化学性质', '硝酸的强氧化性', '离子共存',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铵盐', '钝化原理及应用']正确率60.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①}$$工厂中可以用铁质容器盛放浓硝酸
$${②}$$实验室里将浓硝酸密封保存在棕色瓶中放于阴凉处
$${③}$$向盛有$$\mathrm{F e ( N O_{3} )_{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在试管口能观察红棕色气体
$${④}$$石墨可以经人工转化下变为金刚石,这个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mathrm{\oplus\, 1. 0 m o l / L}$$的$${{K}{N}{{O}_{3}}}$$溶液中可大量存在$$\mathrm{H^{+}, ~ F e^{3+}, ~ B r^{-}, ~ S O_{4}^{2-} ~}$$
$$\mathrm{\oplus\ N H_{4} N O_{3}, \ N O_{2}, \ M g_{3} N_{2}}$$都可以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得到。
B
A.$${③{④}{⑤}}$$
B.$${④{⑤}}$$
C.$${④{⑤}{⑥}}$$
D.$${④{⑥}}$$
3、['物理性质', '氮气的性质、制取、用途', '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酸雨及防治']正确率80.0%在下列变化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A.空气液化制取氮气
B.酸雨侵蚀建筑物$${ }$$
C.荔枝酿酒
D.生石灰遇水成为熟石灰
4、['碳酸钠的俗称、物理性质、用途', '氮气的性质、制取、用途', '对物质分类的考查', '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氯化氢、盐酸']正确率40.0%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为混合物,后者为单质的是()
B
A.$$\mathrm{N a_{2} C O_{3} \cdot1 0 H_{2} O}$$$${{N}{{a}_{2}}{C}{{O}_{3}}}$$
B.盐酸 液氮
C.石油 冰
D.碘酒 干冰
5、['氮气的性质、制取、用途', '氯化氢、盐酸', '二氧化氮', '溶液稀释与混合的计算', '气体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喷泉实验的原理及应用', '对气体摩尔体积的考查']正确率40.0%同温同压下,三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oplus\mathrm{N H_{3} \oplus\ N O_{2} \oplus\ H C l}$$和$${{N}_{2}}$$的$${{4}{:}{5}}$$混合气体,进行喷泉实验。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
A.
B.
C.
D.$$\textcircled{1} \; < \; \mathbb{Q} \;=\textcircled{3}$$
6、['电解池的电极、电池反应式', '氮气的性质、制取、用途', '浓差电池,膜的应用', '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正确率40.0%svg异常
A
A.两种方法都是利用电解原理
B.高压放电出来的空气中,除含臭氧外还含有氮的氧化物
C.电解纯水时,电极$${{b}}$$发生的电极反应有$$3 \mathrm{H_{2} O}-6 \mathrm{e}^{-}=\mathrm{O_{3}} \uparrow$$$${{+}{6}{{H}^{+}}}$$和$$2 \mathrm{H_{2} O}-4 \mathrm{e}^{-}=$$$${{O}_{2}{↑}}$$$${{+}{4}{{H}^{+}}}$$
D.电解纯水时$${,{{H}^{+}}}$$由电极$${{b}}$$经聚合固体电解质膜流向电极$${{a}}$$
7、['一氧化碳', '氮分子的结构', '氮气的性质、制取、用途']正确率60.0%常温下能发生反应的一组气体是()
B
A.$${{N}_{2}{、}{{O}_{2}}}$$
B.$${{N}{O}{、}{{O}_{2}}}$$
C.$${{H}_{2}{、}{{O}_{2}}}$$
D.$$\mathrm{H_{2} \,, \ C O}$$
8、['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氮气的性质、制取、用途', '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其他氮的氧化物', '物质性质的探究与评价', '常见气体的检验', '氮的氧化物的相互转化及应用']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为保证实验效果,反应开始前,稀硝酸可加到与两侧胶塞相平的位置
B.利用该装置可控制反应随时停止或继续反应
C.生成的气体可利用图$${{2}}$$来收集
D.长玻璃管的作用可防止稀硝酸溢出
9、['二氧化碳', '氮气的性质、制取、用途', '镁', '氯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正确率60.0%燃着的镁条在下列气体中不能继续燃烧的是()
D
A.$${{C}{{O}_{2}}}$$
B.$${{N}_{2}}$$
C.$${{C}{{l}_{2}}}$$
D.$${{H}{e}}$$
10、['氮气的性质、制取、用途', '氮的固定']正确率60.0%下列关于$${{N}_{2}}$$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A.任何物质在氮气中都不能燃烧
B.氮气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C.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成含氮化合物属于氮的固定
D.氮气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
1. 解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选项B中,活性炭净化水是利用其吸附性(物理性质),而其他选项均涉及化学变化(如燃烧、中和反应、氮气的稳定性)。
2. 解析:错误说法为④⑤⑥。④中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原子排列改变);⑤中$$Fe^{3+}$$与$$Br^{-}$$在酸性条件下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⑥中$$NH_4NO_3$$不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得到。其他选项①(铁钝化)、②(浓硝酸见光分解)、③($$Fe(NO_3)_2$$与盐酸生成$$NO$$,氧化为红棕色$$NO_2$$)均正确。
3. 解析:选项A中空气液化是物理变化(状态改变),其余选项均为化学变化:B(酸雨与碳酸盐反应)、C(发酵)、D($$CaO + H_2O → Ca(OH)_2$$)。
4. 解析:盐酸是$$HCl$$水溶液(混合物),液氮是$$N_2$$单质(纯净物),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中:A均为化合物,C中冰是化合物,D中干冰是化合物。
5. 解析:设烧瓶体积为$$V$$,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为$$\frac{V}{22.4}$$ mol。①$$NH_3$$完全溶于水,溶液浓度$$c = \frac{V/22.4}{V} = \frac{1}{22.4}$$ mol/L;②$$3NO_2 + H_2O → 2HNO_3 + NO$$,溶质$$HNO_3$$为$$\frac{2}{3} \times \frac{V}{22.4}$$ mol,溶液体积$$\frac{2V}{3}$$,浓度$$c = \frac{1}{22.4}$$ mol/L;③$$HCl$$完全溶解同理。故三者浓度相等。
6. 解析:题目不完整,但电解纯水时:电极$$b$$(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O_2$$或$$O_3$$,$$H^+$$向阴极(电极$$a$$)移动,选项C、D正确;高压放电可能生成$$NO_x$$(B正确);A未明确方法是否均为电解。
7. 解析:选项B中$$2NO + O_2 → 2NO_2$$在常温下可自发进行。其他选项需高温或点燃:A(雷雨时反应)、C(点燃)、D(不反应)。
8. 解析:题目不完整,但装置设计要点:长玻璃管可平衡气压防溢出(D正确);稀硝酸不宜加满(A错误);通过升降铜丝可控制反应(B正确);$$NO$$密度接近空气,不宜用图2收集(C错误)。
9. 解析:选项D($$He$$)为惰性气体,不支持燃烧。镁可在$$CO_2$$(生成$$MgO$$和$$C$$)、$$N_2$$(生成$$Mg_3N_2$$)、$$Cl_2$$(生成$$MgCl_2$$)中燃烧。
10. 解析:选项A错误,镁等活泼金属可在氮气中燃烧。B($$N_2$$化合价可变)、C(自然或人工固氮)、D($$N_2 + O_2 \xrightarrow{\text{放电}} 2NO$$)均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