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氯水的平衡移动的应用-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考前进阶自测题解析-江西省等高中化学,平均正确率48.0%

2025-08-16
氯水的平衡移动的应用-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考前进阶自测题解析-江西省等高中化学,平均正确率48.0%
1、['氧化还原反应的书写及配平', '燃烧热', '可逆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盐类水解的原理', '溶液中的三个守恒关系',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氯水的平衡移动的应用']

正确率40.0%下列解释实际应用原理的表达式中,不正确的是(

C

A.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mathrm{C l_{2} \colon~ C l_{2}+H_{2} O} \rightleftharpoons\mathrm{H^{+}+C l^{-}+H C l O}$$

B.$${{H}_{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H_{2} \ ( g ) ~+\frac{1} {2} O_{2} \ ( g ) ~=H_{2} O \ ( l ) ~ \triangle H=-2 8 5. 8 K J \cdot m o l^{-1}$$

C.热的氢氟酸酸性增强:$$H F+H_{2} O=H_{3} O^{+}+F^{-} \triangle H > 0$$

D.用$${{T}{i}{C}{{l}_{4}}}$$制备过量$$\mathrm{~ ) ~ \rightleftharpoons T i O_{2} \cdot x H_{2} O \downarrow+4 H C l}$$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Fe、Cu及相关离子的反应', '氯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亚硫酸及亚硫酸盐', '氯水的平衡移动的应用']

正确率60.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C

A.$${{N}{{a}_{2}}{S}{{O}_{3}}}$$溶液在存放过程中碱性减弱:$$2 \mathrm{S O}_{3}^{2-}+\mathrm{O_{2}}=2 \mathrm{S O}_{4}^{2-}$$

B.澄清石灰水放置中表面会出现固体膜:$$\mathrm{C a^{2+}+2 O H^{-}+C O_{2}=C a C O_{3} \downarrow+H_{2} O}$$

C.用铁盐腐蚀铜制电路板:$$\mathrm{F e^{3+}+C u=C u^{2+}+F e^{2+}}$$

D.svg异常

3、['氧化钠',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氯水的成分和性质', '铁离子、铁盐', '硅酸钠的性质', '氯水的平衡移动的应用']

正确率40.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C

A.二氧化碳与硅酸钠溶液反应:$$\mathrm{S i O_{3}^{2-}}+2 \mathrm{H^{+}}=\mathrm{H_{2} S i O_{3}} \downarrow$$

B.氧化钠与水反应:$$\mathrm{O^{2-}+H_{2} O} ~=~ 2 \mathrm{O H}^{-}$$

C.$${{F}{e}{C}{{l}_{3}}}$$溶液中加入浓氨水:$$\mathrm{F e}^{3+} \,+\, 3 \mathrm{N H_{3}. H_{2} O} \,=\, \mathrm{F e} \, ( \mathrm{O H} )_{3} \, \downarrow\,+3 \mathrm{N H}_{4}^{+}$$

D.氯气与水反应:$$\mathrm{C l_{2}+H_{2} O} \,=\, 2 H^{+}+\mathrm{C l^{-}+C l O}^{-}$$

4、['氧化还原反应的书写及配平', '碳酸氢钠与酸、碱的反应', '溶液的酸碱性判断',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判断及比较', '化学反应的实质', '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计算', '可逆反应', '次氯酸的性质', '二氧化硫的性质', '氨水的组成及性质', '氯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溶液中的三个守恒关系', '氯水的平衡移动的应用']

正确率40.0%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C

A.将氯气溶于水制备次氯酸:$$C l_{2}+H_{2} O=2 H^{+}+C l^{-}+C l O^{-}$$

B.用氨水吸收过量$${{S}{{O}_{2}}}$$气体:$$2 N H_{3} \cdot H_{2} O+S O_{2}=2 N H_{4}^{+}+S O_{3}^{2-}+H_{2} O$$

C.$$\mathrm{N a H C O_{3}}$$溶液中加足量溶液:$$H C O_{3}^{-}+B a^{2+}+O H^{-}=B a C O_{3} \downarrow+H_{2} O$$

D.$$\mathrm{N a H S O_{4}}$$溶液与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H^{+}+S O_{4}^{2-}+B a^{2+}+O H^{-}=B a S O_{4} \downarrow+H_{2} O$$

5、['化学平衡移动的相关判断', '可逆反应', '平衡转化率的计算及变化',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勒夏特列原理及应用', '氯水的平衡移动的应用']

正确率40.0%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C

A.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B.$${{S}{{O}_{2}}}$$催化氧化制$${{S}{{O}_{3}}}$$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氧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C.对于$$\mathrm{C O} \left( \mathrm{g} \right)+\mathrm{N O}_{2} \left( \mathrm{g} \right) \rightleftharpoons\mathrm{C O}_{2} \left( \mathrm{g} \right)+\mathrm{N O} \left( \mathrm{g} \right),$$达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可使体系颜色变深

D.在$$\mathrm{K_{2} C r_{2} O_{7}}$$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mathrm{C r_{2} O_{7}^{2-} (}$$橙$$\mathrm{)+H_{2} O} \rightleftharpoons2 \mathrm{C r O}_{4}^{2-} ($$黄$$)+2 \mathrm{H^{+}},$$若向$$\mathrm{K_{2} C r_{2} O_{7}}$$溶液中滴入$${{3}{∼}{{1}{0}}}$$滴浓硫酸,溶液橙色加深

6、['次氯酸的性质', '氯气的发现及物理性质', '氯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氯水的成分和性质', '氯水的平衡移动的应用']

正确率40.0%下列实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号内物质)没有关系的是(

C

A.将$${{C}{a}{C}{{O}_{3}}}$$固体加入新制氯水,有无色气泡$${({{H}^{+}}{)}}$$

B.使红色布条褪色$$\mathrm{( \ H C l O )}$$

C.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mathrm{( H C l )}$$

D.滴加$${{A}{g}{N}{{O}_{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l}^{−}}{)}}$$

7、['化学平衡移动的相关判断', '氨的工业制法', '二氧化氮',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勒夏特列原理及应用', '氯水的平衡移动的应用', '常见的能用于漂白的物质的比较']

正确率40.0%下列事实不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D

A.开启啤酒瓶后,瓶中立刻泛起大量泡沫

B.将盛有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混合气的密闭容器置于冷水中,混合气体颜色变浅$${^{−}}$$

C.向氯水中加$${{C}{a}{C}{{O}_{3}}}$$后,溶液漂白性增强

D.$$5 0 0^{\circ} \, \mathrm{C}$$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N}{{H}_{3}}}$$

8、['二氧化碳', '氨的工业制法', '催化剂、反应历程', '过氧化氢的性质及应用', '勒夏特列原理及应用', '氯水的平衡移动的应用']

正确率60.0%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D

A.高压有利于氨的合成

B.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式收集氯气

C.打开汽水瓶,有气泡从溶液中冒出

D.向双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锰有利于氧气的生成

9、['酸碱中和滴定', '化学平衡移动的相关判断', '催化剂、反应历程',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氯水的平衡移动的应用']

正确率60.0%下列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C

A.稀释重铬酸钾溶液,溶液颜色由橙变黄

B.将氯气通入$$\mathrm{N a H C O_{3}}$$溶液中能得到较高浓度的$${{H}{C}{l}{O}}$$溶液

C.含有$$\mathrm{M n^{2+}}$$的草酸溶液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颜色更易褪去

D.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滴定终点指示剂颜色变化

10、['化学平衡移动的相关判断', '碳酸氢钠的不稳定性', '指示剂的使用',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盐类水解的应用', '氯水的平衡移动的应用']

正确率60.0%对滴有酚酞的下列溶液,对其进行相关操作后,有关现象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B

A.明矾溶液加热颜色变浅

B.小苏打溶液加热颜色变深

C.氨水中加$${{N}{{H}_{4}}{C}{l}}$$固体颜色不变

D.小苏打溶液加$${{N}{a}{C}{l}}$$固体颜色变深

1. 解析:选项A中反应方程式应为$$Cl_2 + H_2O \rightleftharpoons H^+ + Cl^- + HClO$$,但题目描述为收集氯气,原理正确;选项B燃烧热方程式正确;选项C中$$HF$$电离为吸热过程,$$\Delta H > 0$$正确;选项D制备$$TiO_2$$方程式不完整,缺少反应条件。因此不正确的是D。

2. 解析:选项A中$$SO_3^{2-}$$被氧化为$$SO_4^{2-}$$正确;选项B石灰水与$$CO_2$$反应正确;选项C电荷不守恒,应为$$2Fe^{3+} + Cu = 2Fe^{2+} + Cu^{2+}$$;选项D无具体内容。因此错误的是C。

3. 解析:选项A应为$$SiO_3^{2-} + CO_2 + H_2O = H_2SiO_3 \downarrow + CO_3^{2-}$$;选项B$$Na_2O$$与水反应正确;选项C$$Fe^{3+}$$与氨水反应正确;选项D$$HClO$$为弱酸不应拆开。因此正确的是C。

4. 解析:选项A$$HClO$$不应拆开;选项B过量$$SO_2$$应生成$$HSO_3^-$$;选项C$$HCO_3^-$$与$$Ba(OH)_2$$反应正确;选项D应为$$2H^+ + SO_4^{2-} + Ba^{2+} + 2OH^- = BaSO_4 \downarrow + 2H_2O$$。因此正确的是C。

5. 解析:选项A氯气溶解平衡移动;选项B增加$$O_2$$提高转化率;选项C平衡不移动(两边气体系数相等);选项D$$H^+$$浓度增加使平衡左移。因此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C。

6. 解析:选项A气泡由$$H^+$$与$$CaCO_3$$反应产生;选项B褪色由$$HClO$$氧化导致;选项C黄绿色来自$$Cl_2$$分子;选项D白色沉淀为$$AgCl$$。因此与括号内成分无关的是C。

7. 解析:选项A压强减小导致$$CO_2$$溶解平衡移动;选项B降温使$$2NO_2 \rightleftharpoons N_2O_4$$平衡右移;选项C$$CaCO_3$$消耗$$H^+$$使$$Cl_2 + H_2O$$平衡右移;选项D合成氨为放热反应,高温不利平衡但能加快反应速率。因此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D。

8. 解析:选项A合成氨加压平衡右移;选项B氯气溶解平衡移动;选项C$$CO_2$$溶解平衡移动;选项D$$MnO_2$$为催化剂不影响平衡。因此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D。

9. 解析:选项A$$Cr_2O_7^{2-}$$稀释平衡右移;选项B$$HCO_3^-$$消耗$$H^+$$使氯水平衡右移;选项C$$Mn^{2+}$$抑制$$MnO_4^-$$还原;选项D指示剂变色是pH突变非平衡移动。因此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D。

10. 解析:选项A明矾水解显酸性,加热颜色不变;选项B$$HCO_3^-$$水解显碱性,加热颜色加深;选项C$$NH_4^+$$抑制氨水电离,颜色变浅;选项D$$NaCl$$不影响$$HCO_3^-$$水解。因此正确的是B。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