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D
A.烧瓶中会出现白烟
B.烧瓶中会出现喷泉
C.烧瓶中发生的反应表明常温下氨气具有还原性
D.烧瓶内氨气与氯气发生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3}}$$
2、['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本质及特征', '钠与氧气等非金属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组概念', '氯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铁离子、铁盐', '盐类水解的应用']正确率40.0%下列变化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C
A.将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生成淡黄色物质
B.向新制氯水中加入足量亚硫酸钠溶液,氯水褪色
C.向纯碱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
D.向氢碘酸中滴加$${{F}{e}{C}{{l}_{3}}}$$溶液,产生棕色物质
3、['化学与STSE', '淀粉、纤维素', '石油能源现状及其产品的利用', '淀粉、纤维素的水解', '氯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硅酸盐材料', '漂白液、漂白粉、漂粉精']正确率60.0%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人体内没有能使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的酶,因此纤维素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
B.$${{“}}$$神十$${{”}}$$宇航员所穿航天服是由我国自行研制的新型$${{“}}$$连续纤维增韧$${{”}}$$航空材料做成,其主要成分是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的,它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石油工业中,采用分馏的方法把石油分成不同沸点范围的产品
D.工业上利用$${{C}{{l}_{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制取漂白粉
4、['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溶度积与溶解度', '氯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正确率40.0%根据下列实验操作的现象,推测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向亚硫酸氢钠溶液中加入盐酸 |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逸出 | 非金属性 $${{C}{l}{>}{S}}$$ |
$${{B}}$$ | 向含酚酞的 $${{N}{a}{O}{H}}$$ 溶液中通入氯气 | 溶液褪色 | 反应后溶液呈酸性 |
$${{C}}$$ | 向硼酸溶液中加入碳酸钠 | 无气泡产生 | 硼酸和碳酸钠不反应 |
$${{D}}$$ | 向 $${{2}}$$ 支盛有 $${{2}{m}{L}}$$ 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 $${{2}}$$ 滴相同浓度的 $${{N}{a}{C}{l}}$$ 和 $${{N}{a}{I}}$$ 溶液 | 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 | $$\mathrm{K_{s p} \ ( \ A g I )} \ < \mathrm{K_{s p} \ \ ( \ A g C l )}$$ |
D
A.$${{A}}$$
B.$${{B}}$$
C.$${{C}}$$
D.$${{D}}$$
5、['氯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正确率40.0%下列物质不宜通过金属单质与$${{C}{{l}_{2}}}$$直接反应制取的是$${{(}}$$$${{)}}$$
D
A.$${{M}{g}{C}{{l}_{2}}}$$
B.$${{C}{u}{C}{{l}_{2}}}$$
C.$${{A}{l}{C}{{l}_{3}}}$$
D.$${{F}{e}{C}{{l}_{2}}}$$
6、['过氧化氢的性质及应用', '氯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甲烷的取代反应']正确率60.0%在光照条件下,下列混合物的成分不变的是()
D
A.氯水
B.双氧水
C.氯气与甲烷
D.氢气与甲烷
7、['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 '氯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实验安全装置', '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正确率60.0%遵守实验室安全守则,重视实验安全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前提。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D
A.在实验室通风橱内制取氯气
B.$${{N}{a}{O}{H}}$$溶液溅出,可先用大量水冲洗后再处理
C.用硫粉处理洒落在地面上的水银
D.蒸馏操作时,可先加热,等接近沸腾时再加入沸石
8、['氯离子的检验', '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检验、鉴别', '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氯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正确率60.0%下列表述Ⅰ、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 表述Ⅰ | 表述Ⅱ |
$${{A}}$$ | $${{C}{{l}_{2}}}$$ 有强氧化性 | 氯水可使石蕊试液最终褪色 |
$${{B}}$$ | $${{S}{i}{{O}_{2}}}$$ 具有弱氧化性 | 工业上利用 $${{S}{i}{{O}_{2}}}$$ 与焦炭制备高纯硅 |
$${{C}}$$ | 白色沉淀 $${{A}{{g}_{2}}{C}{{O}_{3}}}$$ 可与硝酸反应而溶解 | 检验 $${{C}{{l}^{−}}}$$ 时用稀硝酸酸化的 $${{A}{g}{N}{{O}_{3}}}$$ 溶液 |
$${{D}}$$ | $$\mathrm{F e}^{3+}$$ 有氧化性 | 用 $${{K}{S}{C}{N}}$$ 溶液可以鉴别 $$\mathrm{F e}^{3+}$$ |
C
A.$${{A}}$$
B.$${{B}}$$
C.$${{C}}$$
D.$${{D}}$$
9、['氯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物质性质的探究与评价']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A
A.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B.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
C.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
D.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靠近管口,可根据其颜色变化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液完全吸收
10、['氯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正确率80.0%下列关于氯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B.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C}{u}{C}{l}}$$
C.纯净的氢气可以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D.向田鼠洞里通入氯气杀灭田鼠,利用了氯气有毒和密度较大的性质
1. 题目描述氨气与氯气反应实验现象及性质判断。
A选项错误,白烟是氯化铵固体而非烟雾;B选项正确,反应后压强减小形成喷泉;C选项错误,氨气还原性需在加热条件下体现;D选项错误,反应$$3Cl_2 + 2NH_3 \to N_2 + 6HCl$$中氧化剂$$Cl_2$$与还原剂$$NH_3$$物质的量比为3:2。
正确答案:B
2. 判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A选项钠加热生成$$Na_2O_2$$,氧元素化合价变化;B选项$$Cl_2 + SO_3^{2-} \to Cl^- + SO_4^{2-}$$,存在电子转移;C选项$$CO_3^{2-}$$水解使酚酞变红,无电子转移;D选项$$2Fe^{3+} + 2I^- \to 2Fe^{2+} + I_2$$,存在氧化还原。
正确答案:C
3. 化学与生活知识辨析。
A正确,人体缺乏纤维素酶;B正确,碳化硅陶瓷属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正确,石油分馏基于沸点差异;D错误,工业制漂白粉使用石灰乳而非澄清石灰水:$$2Cl_2 + 2Ca(OH)_2 \to Ca(ClO)_2 + CaCl_2 + 2H_2O$$。
正确答案:D
4. 实验现象与结论匹配判断。
A错误,$$HSO_3^- + H^+ \to SO_2 \uparrow$$不能比较非金属性;B错误,氯气与NaOH反应生成$$NaClO$$和$$NaCl$$,溶液碱性减弱但未必呈酸性;C错误,$$H_3BO_3 + CO_3^{2-} \to HCO_3^-$$,虽无气泡但发生反应;D正确,$$K_{sp}(AgI) < K_{sp}(AgCl)$$,故$$AgI$$先沉淀。
正确答案:D
5. 金属与氯气直接反应制取氯化物的可行性。
A选项$$Mg + Cl_2 \to MgCl_2$$可行;B选项$$Cu + Cl_2 \to CuCl_2$$可行;C选项$$2Al + 3Cl_2 \to 2AlCl_3$$可行;D选项$$2Fe + 3Cl_2 \to 2FeCl_3$$,生成$$FeCl_3$$而非$$FeCl_2$$。
正确答案:D
6. 光照条件下混合物成分稳定性判断。
A选项氯水光照分解:$$2HClO \to 2HCl + O_2 \uparrow$$;B选项$$2H_2O_2 \to 2H_2O + O_2 \uparrow$$;C选项发生取代反应:$$CH_4 + Cl_2 \to CH_3Cl + HCl$$;D选项$$H_2$$与$$CH_4$$光照不反应。
正确答案:D
7. 实验室安全操作辨析。
A合理,通风橱处理有毒气体;B合理,$$NaOH$$腐蚀性应先稀释;C合理,$$Hg + S \to HgS$$减少汞污染;D不合理,沸腾后加沸石可能引起暴沸。
正确答案:D
8. 因果关系判断。
A错误,氯水褪色因$$HClO$$漂白性而非$$Cl_2$$氧化性;B错误,$$SiO_2 + 2C \to Si + 2CO \uparrow$$中$$SiO_2$$体现氧化性;C正确,$$Ag_2CO_3$$溶于硝酸避免$$CO_3^{2-}$$干扰$$Cl^-$$检验;D错误,$$KSCN$$鉴别$$Fe^{3+}$$基于络合反应而非氧化性。
正确答案:C
9. 钠与氯气反应实验分析。
A错误,钠燃烧产生黄色火焰;B正确,$$NaOH$$吸收多余$$Cl_2$$:$$Cl_2 + 2NaOH \to NaCl + NaClO + H_2O$$;C正确,白烟为$$NaCl$$晶体;D正确,$$Cl_2$$使淀粉$$KI$$试纸变蓝。
正确答案:A
10. 氯气性质叙述正误判断。
A错误,钠燃烧产生白烟($$NaCl$$)而非烟雾;B错误,生成$$CuCl_2$$而非$$CuCl$$;C错误,氢气燃烧呈苍白色火焰;D正确,氯气密度大于空气且有毒。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