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氯气的发现及物理性质-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课后进阶单选题自测题答案-江苏省等高中化学,平均正确率50.0%

2025-08-28
氯气的发现及物理性质-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课后进阶单选题自测题答案-江苏省等高中化学,平均正确率50.0%
1、['碳酸氢钠的俗称、物理性质及用途', '铁', '碳酸钠的俗称、物理性质、用途',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比较、鉴别',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分类', '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氮', '氯气的发现及物理性质', '氯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硅和二氧化硅材料']

正确率40.0%下列单质或化合物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C

A.$${{N}{{a}_{2}}{C}{{O}_{3}}}$$的溶解性比$$\mathrm{N a H C O_{3}}$$小

B.$${{S}{i}{{O}_{2}}}$$与酸$${、}$$碱均能反应,属于两性氧化物

C.$${{N}{{O}_{2}}}$$溶于水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F}{e}}$$在足量$${{C}{{l}_{2}}}$$中燃烧生成$${{F}{e}{C}{{l}_{2}}}$$和$${{F}{e}{C}{{l}_{3}}}$$

2、['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化学科学的研究对象', '化学的主要特点和意义', '氯气的发现及物理性质']

正确率60.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化学是近代人类新发现的一门科学

B.假说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之一

C.在研究氯气的性质时,发现有刺激性气味,该过程使用了观察法

D.化学家可以操纵分子和原子,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3、['对物质分离、提纯的综合考查', '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氯化氢、盐酸', '氯气的发现及物理性质', '铁盐、亚铁盐的相互转化、除杂', '氧化铝']

正确率40.0%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选用试剂 操作的方法
$${{A}}$$ $${{F}{e}{C}{{l}_{2}}}$$ 溶液 $$\mathrm{( \ F e C l_{3} )}$$ 溶液) 铁粉 过滤
$${{B}}$$ $$\mathrm{A l_{2} O_{3} \ ( \, F e_{2} O_{3} )}$$ $${{N}{a}{O}{H}}$$ 溶液和 $${{C}{{O}_{2}}}$$ 溶解 $${、}$$ 过滤 $${、}$$ 过滤
$${{C}}$$ $$\mathrm{C l_{2} \ell_{( H C l )}}$$ 饱和食盐水 洗气
$${{D}}$$ $$\mathrm{F e \ ( O H )_{\ l 3}}$$ 胶体 $$\mathrm{( \ N a C l}$$ 溶液) 渗析

B

A.$${{A}}$$

B.$${{B}}$$

C.$${{C}}$$

D.$${{D}}$$

4、['初中化学衔接知识', '氯气的发现及物理性质', '钠与水反应原理', '对溶液配制的考查', '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

正确率60.0%下列行为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C

A.不慎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立即用湿毛巾盖灭

B.做实验剩余的金属钠不得直接丢弃在废液缸中

C.大量氯气泄漏时,迅速离开现场并尽量往低处去

D.配制稀硫酸时,将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5、['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 '初中化学衔接知识',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其他仪器及使用方法', '焰色试验', '氯化氢、盐酸', '氯气的发现及物理性质', '计量仪器及使用方法', '对分离、提纯方法选择的考查']

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A

A.用甲所示的装置与操作检验某物质中$${{K}^{+}}$$的存在

B.用乙所示的装置除去氯气中的少量$${{H}_{2}{O}}$$

C.用丙所示的装置分离酒精与水

D.用丁所示的装置比较碳酸和硅酸的酸性强弱

6、['无机物的性质及应用',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判断方法', '氯气的发现及物理性质', '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共价键的形成、概念',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常见“10电子”、“18电子”微粒', '元素的推断及综合应用']

正确率40.0%$$\mathrm{A, ~ B, ~ C, ~ D, ~ E}$$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且$${{B}{,}{C}}$$相邻,$${{A}}$$在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C}}$$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三倍,$${{D}}$$的简单阳离子和它的含氧酸根离子反应可生成白色沉淀,$${{E}}$$单质常温下是黄绿色气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mathrm{D} > \mathrm{C} > \mathrm{B}$$

B.$${{A}}$$与$${{B}}$$两种元素共同形成的$${{1}{0}}$$电子粒子有$${{2}}$$种

C.$${{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弱

D.由$$\mathrm{A}, \mathrm{~ B}, \mathrm{~ C}$$三种元素构成的物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7、['二氧化碳', '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用途', '氯气的发现及物理性质', '氯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常见气体制备原理、装置及性质实验']

正确率40.0%下列气体不能用无水氯化钙干燥的是(

C

A.$${{H}_{2}}$$

B.$${{C}{{l}_{2}}}$$

C.$${{N}{{H}_{3}}}$$

D.$${{C}{{O}_{2}}}$$

8、['氧气的性质及制取', '氯气的发现及物理性质', '二氧化硫的性质', '一氧化氮', '常见气体制备原理、装置及性质实验']

正确率40.0%下列气体的收集方法正确的是(

A

A.$${{C}{{l}_{2}}{(}}$$既能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也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N}{O}{(}}$$既能用排水法收集也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S}{{O}_{2}}{(}}$$既能用排水法收集也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O}_{2}{(}}$$既能用排水法收集也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9、['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氯化氢、盐酸', '氯气的发现及物理性质', '钠与水反应原理', '氯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实验现象的描述或解释']

正确率60.0%通过化学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结论是探究物质性质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化学实验现象与结论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化学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A}}$$ 钠与水反应时浮在水面上 钠与水生成的气体托举钠浮在水面上
$${{B}}$$ 铁与氯气反应剧烈燃烧产生红棕色的烟 产物为红棕色小颗粒,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C}}$$ 氯水呈黄绿色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黄绿色物质
$${{D}}$$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瓶口有白雾 氯气逸出结合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呈白雾状

B

A.$${{A}}$$

B.$${{B}}$$

C.$${{C}}$$

D.$${{D}}$$

10、['氯气的发现及物理性质', '氯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正确率80.0%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一旦遇到少量氯气泄露,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A

A.人群向低处疏散

B.人群朝逆风向疏散

C.用浸有肥皂水的毛巾捂住口鼻

D.向泄漏地点撒石灰

1、正确答案:C

解析:

A项错误:$$Na_2CO_3$$的溶解性比$$NaHCO_3$$大,因为碳酸钠溶解度更高

B项错误:$$SiO_2$$是酸性氧化物,只与碱反应生成硅酸盐,不与普通酸反应

C项正确:$$NO_2$$溶于水发生歧化反应:$$3NO_2 + H_2O = 2HNO_3 + NO$$,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项错误:铁在足量氯气中燃烧只生成$$FeCl_3$$,不会生成$$FeCl_2$$

2、正确答案:A

解析:

A项错误:化学不是近代新发现的科学,古代就有炼金术和物质变化的研究

B项正确:假说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C项正确:通过感官观察气味属于观察法

D项正确:现代化学可以合成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3、正确答案:B

解析:

A项正确:铁粉还原$$Fe^{3+}$$为$$Fe^{2+}$$,过滤除去过量铁粉

B项错误:$$Al_2O_3$$溶于$$NaOH$$而$$Fe_2O_3$$不溶,但通$$CO_2$$会使$$Al(OH)_3$$沉淀,操作复杂且效率低,实际应用不佳

C项正确:饱和食盐水吸收HCl而不吸收$$Cl_2$$

D项正确:渗析法可分离胶体与溶液中的小分子

4、正确答案:C

解析:

A项正确:湿毛巾盖灭是标准处理方法

B项正确:钠性质活泼,需特殊处理

C项错误: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应向高处疏散

D项正确:浓硫酸稀释操作规范

5、正确答案:D

解析:

D项正确:比较碳酸和硅酸酸性强弱,可通过$$Na_2SiO_3 + CO_2 + H_2O = H_2SiO_3↓ + Na_2CO_3$$反应,装置应能通入$$CO_2$$并观察硅酸沉淀

6、正确答案:C

解析:元素推断:

$$A$$为H(原子半径最小),$$C$$为O(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3倍),$$B$$、$$C$$相邻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为N,$$D$$的含氧酸根与阳离子生成白色沉淀,$$D$$为Al($$Al^{3+} + AlO_2^- + H_2O = Al(OH)_3↓$$),$$E$$为Cl(黄绿色气体)

A项错误:离子半径$$N^{3-} > O^{2-} > Al^{3+}$$

B项错误:H与N形成的10电子粒子有$$NH_3$$、$$NH_4^+$$、$$NH_2^-$$等,超过2种

C项正确:$$HNO_3$$酸性强于$$HClO_4$$

D项错误:H、N、O可形成$$NH_4NO_3$$为离子化合物

7、正确答案:C

解析:$$NH_3$$能与$$CaCl_2$$形成配合物$$CaCl_2·8NH_3$$,故不能用无水氯化钙干燥

8、正确答案:D

解析:

A项错误:$$Cl_2$$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部分溶于水)

B项错误:$$NO$$与氧气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

C项错误:$$SO_2$$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

D项正确:$$O_2$$密度略大于空气,可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

9、正确答案:B

解析:

A项错误:钠浮在水面是因密度小于水

B项正确: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_3$$颗粒(红棕色烟),证明燃烧不需氧气

C项错误:氯水黄绿色是溶解的$$Cl_2$$颜色,非反应产物

D项错误:白雾是生成的HCl遇水蒸气形成酸雾

10、正确答案:A

解析:氯气密度大于空气,应向高处疏散,故A项向低处疏散不合理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