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svg异常
D
A.实验室取用金属钠,需要用到小刀、镊子、滤纸、玻璃片
B.$${{N}{{a}_{2}}{O}}$$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N}{{a}_{2}}{O}}$$是碱性氧化物
C.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常用$${{A}}$$物质来吸收尾气
D.$$\mathrm{N a H C O_{3}}$$的电离方程式:$$\mathrm{N a H C O_{3}}=\mathrm{=N a^{+}+H^{+}+C O_{3}^{2-}}$$
2、['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喷泉实验的原理及应用', '氮的氧化物相关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 '对物质的量浓度的考查']正确率40.0%下列计算结果正确是()
D
A.浓盐酸与足量$${{M}{n}{{O}_{2}}}$$完全反应产生$$2 2. 4 \mathrm{L} ~ ($$标准状况下$${){C}{{l}_{2}}}$$
B.$$\mathrm{2 H_{2} S+S O_{2}=3 S \downarrow+2 H_{2} O}$$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将$${{N}{{O}_{2}}}$$和$${{O}_{2}}$$等体积混合充满一试管,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气体占试管容积的$${{1}{/}{8}}$$
D.标准状况下,用一充满$${{H}{C}{l}}$$气体的干燥烧瓶做喷泉实验,当水充满整个烧瓶后(假设溶液不外溢$${)}$$,烧瓶内盐酸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frac{1} {2 2. 4} \mathrm{m o l / L}$$
3、['铁', '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电解饱和食盐水', '电解法制取铝',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金属冶炼的常见方法', '金属的活动顺序表及应用']正确率40.0%下列有关物质制备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得$${{C}{{l}_{2}}}$$
B.电解熔融$${{M}{g}{C}{{l}_{2}}}$$制得金属$${{M}{g}}$$
C.高温下$${{C}{O}}$$还原赤铁矿可用于炼铁
D.电解熔融$${{A}{l}{C}{{l}_{3}}}$$制得金属$${{A}{l}}$$
4、['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电解质、非电解质',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苯酚的弱酸性', '溶液中的三个守恒关系', '铝的性质']正确率40.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C
A.实验室制$$\mathrm{C l_{2} \colon\ M n O_{2}+2 H^{+}+2 C l^{-}=M n^{2+}+C l_{2} \uparrow+2 H_{2} O}$$
B.将铝片打磨后置于$${{N}{a}{O}{H}}$$溶液中:$$2 A l+2 O H^{-}=2 A l O_{2}^{-}+H_{2} \uparrow$$
C.用过量氨水吸收工业尾气中的$$\mathrm{S O_{2} \colon\ 2 N H_{3} \cdot H_{2} O+S O_{2}=2 N H_{4}^{+}+S O_{3}^{2-}+H_{2} O}$$
D.苯酚浊液与纯碱溶液混合后变澄清:$$2 C_{6} \, H_{5} O H+C O_{3}^{2-}=2 C_{6} \, H_{5} O^{-}+C O_{2} \uparrow+H_{2} O$$
5、['氧化还原反应的书写及配平',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本质及特征', 'Fe、Cu及相关离子的反应',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判断及比较', '电解质、非电解质',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组概念']正确率40.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D
A.氯化铁腐蚀铜板:$$F e^{3+}+C u=F e^{2+}+C u^{2+}$$
B.实验室制氯气:$$M n O_{2}+4 H C l \propto$$浓$$\mathrm{M n^{2+}+2 C l_{2} \uparrow+2 H_{2} O}$$
C.稀硫酸中加氢氧化钡到溶液呈中性:$$B a^{2+}+H^{+}+O H^{-}+S O_{4}^{2-}=B a S O_{4} \downarrow+H_{2} O$$
D.氢氧化钠溶液中吸收少量二氧化硫:$$2 O H^{-}+S O_{2}=S O_{3}^{2-}+H_{2} O$$
6、['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 '萃取和分液在卤素性质实验中的应用', '物质分离、提纯的常见化学方法']正确率40.0%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实验 | 操作 | |
$${{A}}$$ | 浓盐酸与 $${{M}{n}{{O}_{2}}}$$ 共热制备纯净 $${{C}{{l}_{2}}}$$ | 将气体产物依次通过浓硫酸 $${、}$$ 饱和食盐水 |
$${{B}}$$ | 除去甲烷中的乙烯 | 将混合气体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C}}$$ | 配制氯化铁溶液 | 将氯化铁固体溶解在适量的热水中 |
$${{D}}$$ | 分离用 $${{C}{C}{{l}_{4}}}$$ 萃取碘水中的 $${{I}_{2}}$$ 后的混合物 | 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层,后从上口倒出水层 |
D
A.$${{A}}$$
B.$${{B}}$$
C.$${{C}}$$
D.$${{D}}$$
7、['制备实验', '氨的实验室制法',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氯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正确率40.0%svg异常
B
A.将装置①中浓盐酸换成$${{H}_{2}{{O}_{2}}{,}}$$也可用于制备氧气
B.②中盛装$${{N}{a}{O}{H}}$$溶液,用于吸收多余的$${{C}{{l}_{2}}}$$
C.③分液漏斗中盛装饱和食盐水
D.当反应结束时,④中可收集一瓶纯净的$${{N}{{H}_{3}}}$$
8、['无机物的性质及应用',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硝酸的强氧化性',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现象的描述或解释', '亚铁离子、亚铁盐', '氢氧化铝']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A}}$$
B.$${{B}}$$
C.$${{C}}$$
D.$${{D}}$$
9、['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氨的实验室制法', '物质制备的探究',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常见气体制备原理、装置及性质实验']正确率60.0%svg异常
B
A.$${{A}}$$
B.$${{B}}$$
C.$${{C}}$$
D.$${{D}}$$
10、['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氯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实验安全装置', '物质分离、提纯的常见化学方法']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用装置甲制备$${{C}{{l}_{2}}}$$
B.用装置乙除去$${{C}{{l}_{2}}}$$中的$${{H}{C}{l}}$$
C.用装置丙制备$${{K}{C}{l}{O}}$$
D.用装置丁吸收尾气
1. 解析:
A. 正确。实验室取用金属钠需用小刀切割,镊子夹取,滤纸吸干煤油,玻璃片承载。
B. 正确。$$Na_2O$$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和$$H_2O$$,符合碱性氧化物的定义。
C. 错误。实验室常用$$NaOH$$溶液吸收氯气尾气,但题目未明确$$A$$物质为$$NaOH$$。
D. 错误。$$NaHCO_3$$电离方程式应为:$$NaHCO_3 = Na^+ + HCO_3^-$$,$$HCO_3^-$$进一步电离为$$H^+ + CO_3^{2-}$$,但一步写为$$H^+ + CO_3^{2-}$$是错误的。
2. 解析:
A. 错误。浓盐酸与$$MnO_2$$反应时,随反应进行盐酸浓度下降,反应停止,实际产生$$Cl_2$$的量小于理论值22.4 L。
B. 正确。反应$$2H_2S + SO_2 = 3S↓ + 2H_2O$$中,$$H_2S$$被氧化为$$S$$(氧化产物),$$SO_2$$被还原为$$S$$(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2:1,即1:2的倒数关系表述错误。
C. 错误。$$4NO_2 + O_2 + 2H_2O = 4HNO_3$$,等体积混合时$$O_2$$剩余,剩余气体占试管容积的$$1/6$$。
D. 正确。标准状况下,$$HCl$$完全溶解后溶液体积等于烧瓶容积,物质的量浓度为$$1/22.4 \ \text{mol/L}$$。
3. 解析:
D. 错误。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Al_2O_3$$(而非$$AlCl_3$$)制铝,因$$AlCl_3$$为共价化合物,熔融态不导电。
4. 解析:
C. 正确。氨水过量时生成$$(NH_4)_2SO_3$$,离子方程式为:$$2NH_3·H_2O + SO_2 = 2NH_4^+ + SO_3^{2-} + H_2O$$。
其他选项错误原因:
A. 未标注浓盐酸条件且未配平电荷;
B. 漏写$$H_2O$$参与反应;
D. 苯酚与$$CO_3^{2-}$$反应生成$$HCO_3^-$$而非$$CO_2$$。
5. 解析:
D. 正确。$$NaOH$$吸收少量$$SO_2$$生成$$SO_3^{2-}$$。
其他选项错误原因:
A. 未配平电荷与原子守恒;
B. 未标注浓盐酸条件;
C. 中性时应为$$Ba^{2+} + 2OH^- + 2H^+ + SO_4^{2-} = BaSO_4↓ + 2H_2O$$。
6. 解析:
D. 正确。$$CCl_4$$萃取$$I_2$$后,有机层密度大于水,需从下口放出,水层从上口倒出。
其他选项错误原因:
A. 净化顺序应为饱和食盐水→浓硫酸;
B. 酸性$$KMnO_4$$会将乙烯氧化为$$CO_2$$,引入新杂质;
C. $$FeCl_3$$易水解,应溶于稀盐酸而非热水。
7. 解析:
B. 正确。装置②用于吸收多余$$Cl_2$$,$$NaOH$$溶液是常用吸收剂。
其他选项错误原因:
A. $$H_2O_2$$制$$O_2$$需使用$$MnO_2$$催化剂,装置①无催化剂;
C. 分液漏斗应盛放浓盐酸;
D. $$NH_3$$需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装置④为洗气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