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用$${{N}_{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在标况下,$$2 2. 4 L$$$${{S}{{O}_{3}}}$$和$$2 2. 4 \mathrm{L}$$$${{C}_{2}{{H}_{4}}}$$原子个数比为$${{2}{:}{3}}$$
B.将$${{7}{8}{g}}$$$${{N}{{a}_{2}}{{O}_{2}}}$$与过量$${{C}{{O}_{2}}}$$反应,$${{C}{{O}_{2}}}$$转移的电子数为$${{2}{{N}_{A}}}$$
C.含$$0. 2 \mathrm{m o l}$$$${{H}_{2}{S}{{O}_{4}}}$$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充分反应,生成$${{S}{{O}_{2}}}$$分子的数目少于$${{0}{.}{1}{{N}_{A}}}$$
D.电解精炼铜时,若阳极质量减少$${{3}{2}{g}}$$,则阴极转移的电子的数目为$${{N}_{A}}$$
2、['对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考查', '甲醛的物理性质', '气体物质与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将$$1 \, \mathrm{m o l N a C l}$$溶于$${{1}{L}}$$水中配成的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athrm{1 m o l / L}$$
B.常温常压下,$$2 2. 4 \, \mathrm{L \, S O_{3}}$$中含有$$\mathrm{1 m o l S O_{3}}$$
C.$${{1}}$$个$${{N}{{a}_{2}}{{O}_{2}}}$$分子中含有$${{4}}$$个离子
D.标准状况下,$$2. 2 4 \mathrm{~ L}$$甲醛所含分子数为$${{0}{.}{1}}$$ $${{N}}$$$${_{A}}$$
3、['根据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①{②}{⑧}}$$
B.$${③{④}{⑨}}$$
C.$${②{④}{⑦}}$$
D.$${⑤{⑥}{⑩}}$$
4、['化工工艺流程实验', '大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原电池工作原理', '原电池的构成',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判断', '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二氧化硫的性质',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本质及特征', '电解质、非电解质', '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组概念', '三氧化硫', '氮的氧化物与环境问题', '氮的氧化物的相互转化及应用']正确率60.0%svg异常
C
A.图中涉及的物质都是电解质
B.$$\mathrm{S O_{2} \to S O_{3}}$$的过程是吸热过程
C.图中涉及的无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均具有氧化性
D.理论上图中氧化物和水的反应都能设计成原电池
5、['化学键的概念及类别',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的本质联系', '离子化合物', '甲烷的结构、物理性质', '过氧化氢的性质及应用', '过氧化钠的组成、结构、用途', '共价键的形成、概念', '三氧化硫',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正确率40.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非金属单质氯气$${、}$$白磷$${、}$$臭氧等都含有非极性键
B.化合物过氧化氢$${、}$$硫酸$${、}$$甲烷中都含有极性键
C.二氧化碳$${、}$$三氧化硫$${、}$$过氧化钠中都含有共价键
D.离子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共价键
6、['化学键的概念及类别',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过氧化钠的组成、结构、用途', '三氧化硫']正确率80.0%下列物质中,由极性共价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是
C
A.白磷$${{(}{{P}_{4}}{)}}$$
B.二氟化氧$${{(}{O}{{F}_{2}}{)}}$$
C.三氧化硫$${{(}{S}{{O}_{3}}{)}}$$
D.过氧化钠$$\left( \mathrm{N a_{2} O_{2}} \right)$$
7、['8电子结构的判断', '离子键的形成、概念', '共价键的类型', '二氧化硫的性质', '氯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沉淀的溶解与生成', '共价键的形成、概念', '三氧化硫', '硅和二氧化硅材料',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元素的推断及综合应用']正确率40.0%如表所示的四种短周期元素$$W \cdot~ X \cdot~ Y \cdot~ Z$$,这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X}}$$ | |||
$${{W}}$$ | $${{Y}}$$ | $${{Z}}$$ |
B
A.$${{X}{、}{Y}}$$和氢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B.$${{Y}}$$的氧化物通入过量$${{B}{a}{C}{{l}_{2}}}$$溶液中一定会产生白色沉淀
C.$${{W}}$$元素的单质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它与$${{Z}}$$元素可形成化合物$${{W}{{Z}_{4}}}$$
D.物质$${{W}_{3}{{X}_{4}}}$$中,每个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8、['化学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 '浓硫酸的综合考查', '实验药品、实验装置/实验步骤的作用', '可逆反应', '硝酸的强氧化性', '催化剂、反应历程', '二氧化硫的性质', '对反应原理的探究与评价', '常见气体制备原理、装置及性质实验', '三氧化硫', '实验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装置$${{a}}$$可干燥并混合$${{S}{{O}_{2}}}$$和$${{O}_{2}}$$
B.装置$${{b}}$$中流出的气体有$$\mathrm{S O_{2} \,}, \mathrm{S O_{3}}$$及$${{O}_{2}}$$
C.装置$${{c}}$$中$${{U}}$$形管内壁上有白色固体
D.装置$${{d}}$$中有白色沉淀,说明通入$${{d}}$$的气体中含$${{S}{{O}_{3}}}$$
9、['化学反应条件', '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的性质', '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三氧化硫']正确率40.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A.品红溶液中分别通入少量$${{S}{{O}_{2}}}$$气体$${、{S}{{O}_{3}}}$$气体,都能褪色
B.$${{N}{{a}_{2}}{{O}_{2}}}$$分别与少量$${{C}{{O}_{2}}}$$气体$${、{S}{{O}_{2}}}$$气体反应,都能生成$${{O}_{2}}$$
C.$${{S}{{O}_{2}}}$$和$${{S}{{O}_{3}}}$$的混合气体通入$${{B}{a}{C}{{l}_{2}}}$$溶液,能生成两种白色沉淀
D.澄清石灰水中分别通入少量$${{C}{{O}_{2}}}$$气体$${、{S}{{O}_{2}}}$$气体,都能生成白色沉淀
10、['石油的裂化、裂解', '氨的工业制法', '电解饱和食盐水', '氮的固定', '三氧化硫', '金属冶炼的常见方法']正确率60.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B.工业制硫酸用$${{9}{8}{%}}$$的浓硫酸代替水吸收$${{S}{{O}_{3}}}$$
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金属钠
D.通过石油裂化可以获得更多的轻质油
1. 解析:
A. 标况下 $$SO_3$$ 为固态,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错误
B. $$2Na_2O_2 + 2CO_2 \rightarrow 2Na_2CO_3 + O_2$$,$$78g Na_2O_2$$ 为 $$1mol$$,转移电子数为 $$N_A$$,错误
C. 浓硫酸与铜反应:$$Cu + 2H_2SO_4 \rightarrow CuSO_4 + SO_2 + 2H_2O$$,随反应进行硫酸变稀,反应停止,生成 $$SO_2$$ 少于 $$0.1N_A$$,正确
D. 电解精炼铜时,阳极杂质也溶解,电子转移数不等于 $$N_A$$,错误
答案:C
2. 解析:
A. 体积应为溶液体积,不是溶剂体积,错误
B. 常温常压下 $$SO_3$$ 为固态,错误
C. $$Na_2O_2$$ 为离子化合物,但分子中不含独立离子,错误
D. 标准状况下甲醛为气体,$$2.24L$$ 为 $$0.1mol$$,分子数为 $$0.1N_A$$,正确
答案:D
3. 解析:
由于SVG异常无法显示具体内容,无法判断正确选项
4. 解析:
由于SVG异常无法显示具体内容,无法判断正确选项
5. 解析:
A. 氯气(Cl-Cl)、白磷(P-P)、臭氧(O-O)都含非极性键,正确
B. 过氧化氢(O-O、O-H)、硫酸(S-O、O-H)、甲烷(C-H)都含极性键,正确
C. 二氧化碳(C=O)、三氧化硫(S=O)、过氧化钠(O-O)都含共价键,正确
D. 离子化合物如 $$NaOH$$、$$NH_4Cl$$ 等含有共价键,错误
答案:D
6. 解析:
A. 白磷($$P_4$$)由非极性键形成,是非极性分子
B. 二氟化氧($$OF_2$$)由极性键形成,是极性分子
C. 三氧化硫($$SO_3$$)由极性键形成,是非极性分子(平面三角形对称)
D. 过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不是分子
答案:C
7. 解析:
根据表格位置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2:
X为第二周期元素,W、Y、Z为第三周期元素
设X最外层电子数为a,W、Y、Z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b、c、d
则 $$a + b + c + d = 22$$
典型组合:X为C(4),W为Si(4),Y为S(6),Z为Cl(7)(和为21)
或X为N(5),W为Si(4),Y为P(5),Z为Cl(7)(和为21)
需调整:可能X为O(6),W为Si(4),Y为S(6),Z为Cl(7)(和为23)
或X为F(7),W为Si(4),Y为P(5),Z为Cl(7)(和为23)
最合理:X为C(4),W为Si(4),Y为S(6),Z为Cl(8)但Cl最外层为7
重新分析:可能X为N(5),W为Si(4),Y为S(6),Z为Cl(7)(和为22)
因此:X为N,W为Si,Y为S,Z为Cl
A. N、S和H可形成 $$NH_4HS$$ 或 $$(NH_4)_2S$$,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正确
B. Y的氧化物为 $$SO_2$$ 或 $$SO_3$$,$$SO_2$$ 通入 $$BaCl_2$$ 不产生沉淀,错误
C. W(Si)是半导体,与Z(Cl)形成 $$SiCl_4$$,正确
D. $$Si_3N_4$$ 中每个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结构,正确
答案:B
8. 解析:
由于SVG异常无法显示具体装置,无法判断正确选项
9. 解析:
A. $$SO_2$$ 能使品红褪色(漂白性),$$SO_3$$ 不能使品红褪色,错误
B. $$2Na_2O_2 + 2CO_2 \rightarrow 2Na_2CO_3 + O_2$$,$$Na_2O_2 + SO_2 \rightarrow Na_2SO_4$$,不生成 $$O_2$$,错误
C. $$SO_2$$ 和 $$SO_3$$ 混合通入 $$BaCl_2$$:$$SO_3 + H_2O \rightarrow H_2SO_4$$,$$H_2SO_4 + BaCl_2 \rightarrow BaSO_4$$,$$SO_2$$ 不反应,只生成一种沉淀,错误
D. $$CO_2 + Ca(OH)_2 \rightarrow CaCO_3$$,$$SO_2 + Ca(OH)_2 \rightarrow CaSO_3$$,都生成白色沉淀,正确
答案:D
10. 解析:
A. 合成氨将氮气转化为氨,属于人工固氮,正确
B. 用98%浓硫酸吸收 $$SO_3$$ 可避免形成酸雾,正确
C. 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 $$NaOH$$、$$Cl_2$$、$$H_2$$,不能制金属钠,错误
D. 石油裂化可得到更多轻质油,正确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