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硫化氢是一种气体信号分子;人体中微量的$${{H}_{2}{S}}$$能有效预防心脏病。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H}_{2}{S}}$$属于弱电解质
B.$${{H}_{2}{S}}$$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稀溶液褪色
C.$${{H}_{2}{S}}$$通入$${{C}{u}{S}{{O}_{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D.人体内$${{H}_{2}{S}}$$可由含硫蛋白质通过复杂反应产生
2、['碳酸氢钠与酸、碱的反应', '燃烧热',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盖斯定律与热化学方程式', '铵盐',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氢氧化钠', '硫化氢、硫化物', '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正确率40.0%下列有关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B
A.醋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athrm{H^{+}+O H^{-}=H_{2} O}$$
B.$${{H}_{2}{S}}$$在水溶液中的电离:$$H_{2} S+H_{2} O \rightleftharpoons H_{3} O^{+}+H S^{-}$$
C.甲烷的燃烧热为$$8 9 0. 3$$$$k J \cdot m o 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 H_{4} ~ ( g ) ~+2 O_{2} ~ ( g ) ~=C O_{2} ~ ( g ) ~+2 H_{2} O ~ ( g ) ~ \triangle H=-8 9 0. 3$$$$\mathrm{k J} \cdot\mathrm{m o l}^{-1}$$
D.$$\mathrm{N H_{4} H C O_{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H C O_{3}^{2-}+O H^{-}=C O_{3}^{2-}+H_{2} O$$
3、['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二氧化硫的性质', '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组概念', '硫化氢、硫化物', '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正确率40.0%向一密闭容器中通入$${{H}_{2}{S}}$$和$${{S}{{O}_{2}}}$$的混合气体共$${{1}{m}{o}{l}}$$,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0. 2 5 m o l$$,则原混合气体中$${{H}_{2}{S}}$$和$${{S}{{O}_{2}}}$$的体积之比是()
A
A.$${{1}{:}{1}}$$
B.$${{1}{:}{2}}$$
C.$${{1}{:}{3}}$$
D.$${{1}{:}{4}}$$
4、['无机物的性质及应用', '沉淀溶解平衡',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本质及特征', '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硫化氢、硫化物', '溶解度、饱和溶液']正确率40.0%实验室常用硫酸铜溶液吸收气体中的硫化氢:$$C u S O_{4}+H_{2} S=C u S \downarrow+H_{2} S O_{4}$$,该反应可以推测()
C
A.$${{C}{u}{S}}$$易水解
B.$${{C}{u}{S}}$$可溶于硫酸
C.相同温度下氢硫酸饱和溶液中硫离子$$( \mathrm{S}^{2-} )$$浓度比$${{C}{u}{S}}$$饱和溶液中大
D.强酸可以制取弱酸
5、['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氯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硫化氢、硫化物']正确率40.0%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事实是$${{(}{)}}$$
D
A.$${{C}{{l}_{2}}}$$与$${{H}_{2}{S}}$$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B.受热时$${{H}_{2}{S}}$$能分解,$${{H}{C}{l}}$$则不能
C.硫和$${{C}{{l}_{2}}}$$分别与氢气化合时,$${{C}{{l}_{2}}}$$比硫更容易
D.溶于水时$${{H}{C}{l}}$$是强酸,$${{H}_{2}{S}}$$是弱酸
6、['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实验药品、实验装置/实验步骤的作用', '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实验装置的连接、实验步骤的先后', '对反应原理的探究与评价', '物质性质的探究与评价', '硫化氢、硫化物', '亚铁离子、亚铁盐']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若$${{E}}$$中$${{F}{e}{S}}$$换成$${{N}{{a}_{2}}{S}}$$,该装置也可达到相同的目的
B.若$${{F}}$$中产生黑色沉淀,说明硫酸的酸性比氢硫酸强
C.若$${{G}}$$中产生浅黄色沉淀,说明$${{H}_{2}{S}}$$的还原性比$$\mathrm{F e}^{2+}$$强
D.若$${{H}}$$中溶液变红色,说明氢硫酸是二元弱酸
7、['氨水的组成及性质', '氯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硫化氢、硫化物']正确率60.0%氯气与下列物质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C
A.硫化氢
B.$${{C}}$$
C.氯化铜
D.氨水
8、['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浓硫酸的脱水性', '浓硫酸的吸水性', '二氧化硫的性质', '氯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硫化氢、硫化物']正确率40.0%下列变化的实质相似的是()
D
A.浓硫酸和浓盐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时浓度均减少
B.$${{S}{{O}_{2}}}$$和$${{C}{{l}_{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C.浓$${{H}_{2}{S}{{O}_{4}}}$$和稀$${{H}_{2}{S}{{O}_{4}}}$$与锌反应时均能产生气体
D.$$\mathrm{H_{2} S, ~ H I}$$气体均不能用浓$${{H}_{2}{S}{{O}_{4}}}$$制取
9、['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大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氮气的性质、制取、用途', '氧气的性质及制取', '氯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硫化氢、硫化物']正确率60.0%下列各组气体中均能造成大气污染的是()
D
A.$${{C}{{O}_{2}}{、}{{O}_{2}}}$$
B.$$\mathrm{N_{2} \,, \ C O}$$
C.$${{C}{{l}_{2}}{、}{{N}_{2}}}$$
D.$${{H}_{2}{S}}$$
10、['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用途', '硝酸的强氧化性', '二氧化硫的性质', '氯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硫化氢、硫化物', '实验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率40.0%将$${{S}{{O}_{2}}}$$气体通入$${{B}{a}{C}{{l}_{2}}}$$溶液至饱和,无沉淀生成,再通入另一种气体有沉淀生成,则第二次通入的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
$${①{H}}$$$${_{2}}$$ $${{S}}$$$${}$$ $${②{N}{O}}$$$$2$$ $${③{N}{H}}$$$$3$$ $${④{H}{C}{l}}$$ $${⑤{C}{l}}$$$$\begin{array} {c c} {{}} & {{}} \\ {{}} & {{2}} \\ \end{array}$$ $${⑥{C}{O}}$$$${_{2}}$$
A
A.$${①{②}{③}{⑤}}$$
B.$${⑤{⑥}}$$
C.$${①{④}{⑤}}$$
D.$${②{③}{⑤}{⑥}}$$
1. 解析:
A. $$H_2S$$ 是弱酸,属于弱电解质,正确。
B. $$H_2S$$ 具有还原性,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正确。
C. $$H_2S$$ 通入 $$CuSO_4$$ 溶液会生成黑色 $$CuS$$ 沉淀,现象明显,错误。
D. 人体内 $$H_2S$$ 可由含硫蛋白质代谢产生,正确。
答案:C
2. 解析:
A. 醋酸是弱酸,应写为 $$CH_3COOH + OH^- = CH_3COO^- + H_2O$$,错误。
B. $$H_2S$$ 是二元弱酸,分步电离,第一步电离正确。
C. 燃烧热要求生成液态水,方程式中为气态水,错误。
D. $$NH_4^+$$ 也会与 $$OH^-$$ 反应,离子方程式不完整,错误。
答案:B
3. 解析:
反应方程式:$$2H_2S + SO_2 = 3S + 2H_2O$$
设 $$H_2S$$ 为 $$x$$ mol,$$SO_2$$ 为 $$(1-x)$$ mol
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 0.25 mol,可得:
$$x - 2(1-x) = 0.25$$
解得 $$x = 0.75$$ mol,体积比 $$H_2S:SO_2 = 3:1$$
答案:C
4. 解析:
反应 $$CuSO_4 + H_2S = CuS \downarrow + H_2SO_4$$ 说明:
A. 不能说明 $$CuS$$ 是否易水解
B. $$CuS$$ 不溶于硫酸
C. 反应向右进行,说明 $$CuS$$ 溶解度更小,正确
D. 该反应是弱酸制强酸,反常
答案:C
5. 解析:
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A. $$Cl_2$$ 能置换 $$H_2S$$ 中的硫,说明氯氧化性强
B. $$H_2S$$ 不稳定而 $$HCl$$ 稳定,说明氯非金属性强
C. $$Cl_2$$ 更容易与氢气化合,说明氯非金属性强
D. 酸性强弱不能直接比较非金属性
答案:D
7. 解析:
氯气化学性质活泼,能与:
A. $$H_2S$$ 反应:$$Cl_2 + H_2S = 2HCl + S$$
B. 碳在高温下反应:$$2Cl_2 + C = CCl_4$$
D. 氨水反应:$$3Cl_2 + 8NH_3 = 6NH_4Cl + N_2$$
不与 $$CuCl_2$$ 反应
答案:C
8. 解析:
A. 浓硫酸吸水,浓盐酸挥发,原理不同
B. $$SO_2$$ 是化合漂白,$$Cl_2$$ 是氧化漂白,原理不同
C. 浓硫酸氧化性,稀硫酸置换反应,原理不同
D. 两者都被浓硫酸氧化,原理相似
答案:D
9. 解析:
大气污染物包括:$$SO_2$$、$$NO_x$$、$$CO$$、$$H_2S$$、$$Cl_2$$ 等
$$CO_2$$ 和 $$N_2$$ 不是污染物
答案:D
10. 解析:
第一次通 $$SO_2$$ 无沉淀,因为 $$BaSO_3$$ 溶于酸
第二次通入气体产生沉淀的可能情况:
① $$H_2S$$:生成 $$S$$ 沉淀
② $$NO_2$$:氧化 $$SO_2$$ 生成 $$BaSO_4$$
③ $$NH_3$$:中和酸性生成 $$BaSO_3$$
⑤ $$Cl_2$$:氧化 $$SO_2$$ 生成 $$BaSO_4$$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