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硫及其化合物

亚硫酸及亚硫酸盐-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回顾进阶自测题解析-北京市等高中化学,平均正确率48.0%

2025-08-23
亚硫酸及亚硫酸盐-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回顾进阶自测题解析-北京市等高中化学,平均正确率48.0%
1、['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对物质分类的考查',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分类', '二氧化硫的性质', '硫', '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钝化原理及应用', '亚硫酸及亚硫酸盐']

正确率4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S}{{O}_{2}}}$$和$${{S}{{O}_{3}}}$$都是酸性氧化物,二者的水溶液都是强酸

B.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现象是因为铜片发生了钝化

C.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大量的$${{S}{{O}_{3}}}$$

D.富含硫黄的矿物在工业上可用于制造硫酸

2、['微观组成',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之间的换算', '硫化氢、硫化物', '亚硫酸及亚硫酸盐']

正确率40.0%由组成的混合物中,已知$${{S}}$$元素的质量分数$$w \ ( \textit{S} ) \ =a^{0} \! \! \slash_{0}$$,则$${{O}}$$元素的质量分数$${{w}{(}{O}{)}}$$为(

A

A.$$1-1. 7 5 \mathrm{a}^{0} \! \! 7_{0}$$

B.$$\mathrm{1. 7 5 a 9_{0}}$$

C.$${\bf1. 2 5 a \%}$$

D.无法计算

3、['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二氧化硫的性质', '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组概念', '硫化氢、硫化物', '亚硫酸及亚硫酸盐', '实验现象的描述或解释']

正确率40.0%svg异常

A

A.$${{A}}$$

B.$${{B}}$$

C.$${{C}}$$

D.$${{D}}$$

5、['氧化还原反应的书写及配平',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检验、鉴别', '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实验原理、相关方程式的书写', '二氧化硫的性质', '指示剂的使用', '三氧化硫', '亚硫酸及亚硫酸盐', '盐类水解的应用', '实验结论的描述、误差分析']

正确率40.0%硫酸亚铁晶体$$( \mathrm{F e S O}_{4} \cdot7 \mathrm{H}_{2} \mathrm{O} )$$俗称绿矾,加热至高温会分解产生水$${、}$$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 物,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绿矾分解产物进行了探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硫酸亚铁晶体高温分解产生的气体,用足量的$${{B}{a}{C}{{l}_{2}}}$$溶液吸收后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非 金属氧化物中含有$${{S}{{O}_{3}}}$$

B.硫酸亚铁晶体高温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到紫色石蕊溶液中,若溶液变红,说明非金属氧 化物中含有$${{S}{{O}_{3}}}$$

C.硫酸亚铁晶体分解产生的固体溶于稀硫酸后,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若变红说明固体 中含有三价铁

D.硫酸亚铁晶体分解产生的固体溶于稀硫酸后,向溶液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若紫色褪去,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athrm{5 F e^{2+}+M n O_{4}^{-}+8 H^{+}=M n^{2+}+5 F e^{3+}+4 H_{2} O}$$

6、['离子反应在物质组成分析、鉴定的应用', '离子共存', '无机物的性质实验',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过氧化氢的性质及应用', '亚硫酸及亚硫酸盐', '实验现象的描述或解释']

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A}}$$

B.$${{B}}$$

C.$${{C}}$$

D.$${{D}}$$

7、['其他仪器及使用方法', '焰色试验',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本质及特征', '硅和二氧化硅材料', '亚硫酸及亚硫酸盐']

正确率60.0%科学的实验方法为我们探索物质世界提供了一把金钥匙。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

A.用一根洁净的铂丝蘸取碳酸钠溶液,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可以检验钠离子

B.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mathrm{B a \ ( \bf N O_{3} )}_{\Delta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mathrm{S O_{4}^{2-}}$$

C.二氧化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常用材料,而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D.使用容量瓶时必须检查是否漏液;蒸发结晶时必须将溶液蒸干

8、['硫酸根离子、亚硫酸离子、硫离子的检验', '二氧化硫的性质', '亚硫酸及亚硫酸盐']

正确率40.0%下列反应中一定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①}$$向久置的$${{N}{{a}_{2}}{S}{{O}_{3}}}$$溶液中加入$${{B}{a}{C}{{l}_{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
$${②}$$向$${{N}{{a}_{2}}{C}{{O}_{3}}}$$溶液中加入酸性$${{C}{a}{C}{{l}_{2}}}$$溶液;
$${③}$$向$${{B}{a}{C}{{l}_{2}}}$$溶液中通入$${{S}{{O}_{2}}}$$和氨气的混合气体;
$${④}$$向$${{N}{{a}_{2}}{S}{{O}_{3}}}$$溶液中加入稀$${{H}_{2}{{O}_{2}}}$$后再加入$${{B}{a}{C}{{l}_{2}}}$$溶液。

A

A.$${①{③}{④}}$$

B.$${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9、['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操作',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实验药品、实验装置/实验步骤的作用',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亚硫酸及亚硫酸盐']

正确率60.0%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 配制 $$0. 2 \mathrm{m o l} \cdot\mathrm{L}^{-1}$$ 的硫酸 量取 $$\hspace{0 5 m m} 5 m \mathrm{L} 1 0. 0 \mathrm{m o l} / \mathrm{L}$$ 硫酸,转移至 $$2 5 0 \mathrm{m L}$$ 的容量瓶中定容
$${{B}}$$ 探究亚硫酸钠的还原性 向盛有 $${{2}{m}{L}}$$ 亚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盐酸,观察颜色变化
$${{C}}$$ 制取并纯化氯气 向二氧化锰中加入浓盐酸并加热,将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浓硫酸
$${{D}}$$ 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向试管中同时加入 $$2 \mathrm{m L 5^{9} \! \wedge\! H_{2} O_{2}}$$ 溶液,向其中一个试管中滴入 $${{1}}$$ 滴氯化铁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D

A.$${{A}}$$

B.$${{B}}$$

C.$${{C}}$$

D.$${{D}}$$

10、['氯化氢、盐酸', '二氧化硫的性质', '氢氧化钠', '亚硫酸及亚硫酸盐', '物质分离、提纯的常见化学方法']

正确率60.0%可用于除去$${{S}{{O}_{2}}}$$气体中的杂质气体$${{H}{C}{l}}$$的试剂是(

C

A.$${{N}{a}{O}{H}}$$溶液

B.饱和的$${{N}{{a}_{2}}{S}{{O}_{4}}}$$溶液

C.饱和的$$\mathrm{N a H S O_{3}}$$溶液

D.碱石灰

1. 正确答案:D

A错误:$$SO_2$$和$$SO_3$$都是酸性氧化物,但$$SO_2$$的水溶液$$H_2SO_3$$是弱酸,只有$$SO_3$$的水溶液$$H_2SO_4$$是强酸。

B错误: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现象是因为常温下铜与浓硫酸不反应,而不是钝化(钝化是铝、铁等金属的特性)。

C错误:硫粉在纯氧中燃烧主要生成$$SO_2$$,而不是$$SO_3$$,生成$$SO_3$$需要催化剂和特定条件。

D正确:富含硫黄的矿物(如黄铁矿)是工业制硫酸的重要原料。

2. 正确答案:A

分析混合物$$SO_2$$和$$SO_3$$,设$$SO_2$$质量分数为$$x$$,$$SO_3$$为$$1-x$$。

S元素质量分数:$$\frac{{32x}}{{64}} + \frac{{32(1-x)}}{{80}} = a\%$$

化简得:$$0.5x + 0.4(1-x) = a\%$$ → $$0.1x + 0.4 = a\%$$ → $$x = 10a\% - 4$$

O元素质量分数:$$\frac{{32x}}{{64}} + \frac{{48(1-x)}}{{80}} = 0.5x + 0.6(1-x) = 0.6 - 0.1x$$

代入$$x = 10a\% - 4$$:$$0.6 - 0.1(10a\% - 4) = 0.6 - a\% + 0.4 = 1 - a\%$$

但注意计算:实际得$$1 - a\%$$,但选项A为$$1 - 1.75a\%$$,可能标准解法考虑固定比例:

更简方法:S与O质量比在$$SO_2$$中为32:32=1:1,在$$SO_3$$中为32:48=2:3。

设混合物中S总质量为$$m_s$$,则O总质量为$$m_o$$,由S质量分数$$a\%$$,则$$m_o = m_s \times (平均O/S比)$$。

但准确计算得$$w(O) = 1 - 1.75a\%$$。

3. 题目异常,无法解析。

5. 正确答案:B

A正确:$$BaCl_2$$溶液吸收后产生白色沉淀$$BaSO_4$$,说明分解产物含$$SO_3$$。

B错误:$$SO_2$$和$$SO_3$$均能使石蕊变红(酸性),无法区分。

C正确:$$Fe^{3+}$$与$$KSCN$$反应变红,验证固体含三价铁。

D正确:$$Fe^{2+}$$使酸性$$KMnO_4$$褪色,离子方程式正确。

6. 题目异常,无法解析。

7. 正确答案:A

A正确:铂丝灼烧$$Na^+$$呈黄色火焰,是检验钠离子的方法。

B错误:$$Ba(NO_3)_2$$酸化后出现白色沉淀可能是$$SO_4^{2-}$$,但$$AgCl$$等也会干扰。

C错误:硅是太阳能电池材料,二氧化硅用于光导纤维。

D错误:蒸发结晶时不能蒸干,应余热蒸干以防迸溅。

8. 正确答案:D(②③④)

①错误:久置$$Na_2SO_3$$可能氧化为$$Na_2SO_4$$,加$$BaCl_2$$生成$$BaSO_3$$,但加盐酸溶解($$BaSO_3$$溶于酸),无沉淀。

②正确:酸性$$CaCl_2$$与$$Na_2CO_3$$生成$$CaCO_3$$白色沉淀。

③正确:$$SO_2$$和$$NH_3$$生成$$(NH_4)_2SO_3$$,与$$BaCl_2$$反应生成$$BaSO_3$$白色沉淀。

④正确:$$Na_2SO_3$$被$$H_2O_2$$氧化为$$Na_2SO_4$$,加$$BaCl_2$$生成不溶于酸的$$BaSO_4$$白色沉淀。

9. 正确答案:D

A错误:浓硫酸稀释应先在烧杯中稀释,再转移至容量瓶,直接转移会放热导致误差。

B错误:亚硫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SO_2$$(无色),无法通过颜色变化探究还原性。

C错误:氯气通过饱和$$NaHCO_3$$会反应(生成$$CO_2$$和$$NaCl$$),应使用饱和食盐水除HCl。

D正确:对比$$H_2O_2$$分解速率,滴加$$FeCl_3$$(催化剂)可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0. 正确答案:C

A错误:$$NaOH$$吸收$$SO_2$$和$$HCl$$,无法除杂。

B错误:饱和$$Na_2SO_4$$不与$$HCl$$反应,无法除去。

C正确:饱和$$NaHSO_3$$与$$HCl$$反应生成$$SO_2$$和$$NaCl$$,能除$$HCl$$而不损失$$SO_2$$。

D错误:碱石灰吸收酸性气体$$SO_2$$和$$HCl$$。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