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有关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加入明矾的目的是杀菌,消毒
B.常温下浓硫酸$${、}$$浓硝酸都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气体
C.在海轮外壳连接锌块保护外壳不受腐蚀是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浓硫酸$${、}$$浓硝酸露置于空气中,溶液质量均增重
2、['初中化学衔接知识', '铁',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四氧化三铁', '沉淀的转化', '钝化原理及应用', '实验现象的描述或解释', '实验结论的描述、误差分析']正确率40.0%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将碳酸氢钠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 $${{C}{a}{C}{{l}_{2}}}$$ 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C}{{O}_{2}}}$$ 与 $${{C}{a}{C}{{l}_{2}}}$$ 溶液反应 |
$${{B}}$$ | 常温下将 $${{A}{l}}$$ 片放入浓硝酸中 | 无明显现象 | $${{A}{l}}$$ 与浓硝酸不反应 |
$${{C}}$$ | 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 | 有黑色晶体生成 | 铁与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 |
$${{D}}$$ | 将 $$0. 1 \mathrm{m o l} \cdot\mathrm{L}^{-1} \mathrm{M g S O_{4}}$$ 溶液滴入 $${{N}{a}{O}{H}}$$ 溶液至不在有沉淀产生,再滴加 $$0. 1 \mathrm{m o l} \cdot\mathrm{L}^{-1} \mathrm{C u S O}_{4}$$ 溶液 |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浅色蓝色沉淀 | $$\bf{M} \mathrm{g \gets O H} \mathrm{)}_{\Delta2}$$ 的溶度积 $$( \mathrm{{K}_{s p}} )$$ 比 $$\bf C u \langle\mathrm{O H} \rangle_{\lambda}$$ 小 |
C
A.$${{A}}$$
B.$${{B}}$$
C.$${{C}}$$
D.$${{D}}$$
3、['根据正确率60.0%设$${{N}_{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7}{1}}$$$${{g}}$$$${{C}{{l}_{2}}}$$溶于足量水,所得溶液中$${{C}{{l}_{2}}{、}{{H}{C}{l}{O}}}$$和$${{C}{l}{{O}^{−}}}$$三种微粒总数为$${{N}_{A}}$$
B.$${{1}}$$摩尔$${{H}_{2}{{O}_{2}}}$$中含有$${{3}{{N}_{A}}}$$个共价键
C.常温下,将$${{5}{.}{6}}$$$${{g}}$$铁块投入足量浓硝酸中,转移$${{0}{.}{3}{{N}_{A}}}$$个电子
D.用电解法精炼铜时,若电路中转移$${{2}}$$$${{m}{o}{l}}$$电子,阳极质量减轻$${{6}{4}}$$$${{g}}$$
4、['晶体的类型与物质性质的相互关系及应用', '二氧化碳',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一氧化碳',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判断及比较', '钝化原理及应用']正确率40.0%svg异常
B
A.$${{X}}$$的单质投入冷浓硫酸中剧烈反应
B.几种最低价气态氢化物稳定性:$${{Z}{>}{W}}$$
C.$${{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是强酸
D.$${{Z}}$$的氧化物对环境有污染,$${{Y}}$$的氧化物没有污染
5、['钝化原理及应用', '铝的性质']正确率60.0%收藏家收藏的清末铝制品至今保存完好,该艺术品不易生锈的主要原因是()
D
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B.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还原反应
C.铝不易被氧化
D.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内部的铝被氧化
6、['铁', '氢氧化钠、碳酸钠混合溶液与盐酸反应的相关考查', '硝酸的强氧化性',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钝化原理及应用']正确率40.0%在给定条件下,下列加下划线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能被完全消耗的是()
C
A.用
B.常温下,将
C.向$${{1}{0}{0}}$$$${{m}{L}}$$$${{3}}$$$$\mathrm{m o l} \cdot\mathrm{L}^{-1}$$的硝酸中加入
D.向$${{1}{0}{0}}$$$${{m}{L}}$$$${{3}}$$$$\mathrm{m o l} \cdot\mathrm{L}^{-1}$$的稀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
正确率40.0%用一质量为$${{1}{.}{2}{g}}$$的铝片与$$\mathrm{4 5 m L} \; 4 \; \mathrm{m o l} \cdot\mathrm{L}^{-1}$$稀硫酸反应制取$${{H}_{2}{,}}$$若要增大反应速率,采取的措施:$${①}$$再加入$${{2}{0}{m}{L}}$$$$4 ~ \mathrm{m o l} \cdot\mathrm{L}^{-1}$$硫酸;$${②}$$改用$${{3}{0}{m}{L}}$$$$6 \mathrm{m o l} \cdot\mathrm{L}^{-1}$$的稀硫酸;$${③}$$改用$${{2}{0}{m}{L}}$$$$\mathrm{1 8 m o l} \cdot\mathrm{L}^{-1}$$浓硫酸;$${④}$$改用$${{1}{.}{2}{g}}$$铝粉代替$${{1}{.}{2}{g}}$$铝片;$${⑤}$$适当升高温度;$${⑥}$$在敞口容器中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B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⑥}}$$
8、['铝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硝酸的强氧化性', '铝盐', '偏铝酸盐', '钝化原理及应用', '实验现象的描述或解释', '氢氧化铝', '铝的性质', '氧化铝']正确率40.0%下列有关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A
A.$${{A}{{l}_{2}}{{O}_{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B.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发现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所以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C.把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放入浓硝酸中,产生红棕色气体
D.把氯化铝溶液滴入浓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9、['化学反应条件',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物质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 '氯化氢、盐酸', '沉淀的转化', '淀粉与碘的反应', '钝化原理及应用', '实验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率40.0%如表实验中,对应的现象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A}}$$ | 向某食盐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 | 溶液颜色不变 | 该食盐不属于加碘食盐 |
$${{B}}$$ | 向 $$\mathrm{1 0 0 m L}$$ 氯化银过饱和溶液中加入几滴碘化钠溶液 | 产生黄色沉淀 | 碘化银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银 |
$${{C}}$$ | 常温下,将铜片浸入足量浓硫酸中 | 铜片不溶解 | 常温下,铜在浓硫酸中钝化 |
$${{D}}$$ | 将稀盐酸滴入饱和 $$\mathrm{N a H C O_{3}}$$ 溶液中,再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 $$\mathrm{N a_{2} S i O_{3}}$$ 溶液 | $$\mathrm{N a_{2} S i O_{3}}$$ 溶液变浑浊 | 酸性: $$H C l > H_{2} C O_{3} > H_{2} S i O_{3}$$ |
B
A.$${{A}}$$
B.$${{B}}$$
C.$${{C}}$$
D.$${{D}}$$
10、['浓硫酸的脱水性', '次氯酸的性质', '氯的含氧酸盐', '钝化原理及应用', '铁离子、铁盐', '氧化铝']正确率40.0%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C
A.铝具有良好导热性,可用铝罐贮运浓硝酸
B.浓疏酸具有脱水性,可用于干燥气体
C.$${{C}{l}{{O}^{−}}}$$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消毒杀菌
D.$${{F}{e}{C}{{l}_{3}}}$$溶液具有酸性,可用作铜制线路板的蚀刻剂
1. 解析:
A. 错误,明矾用于净水,通过吸附沉淀悬浮物,不能杀菌消毒。
B. 错误,常温下铜与浓硫酸不反应,需加热;与浓硝酸反应生成 $$NO_2$$。
C. 正确,锌比铁活泼,作为牺牲阳极保护铁外壳。
D. 错误,浓硫酸吸水增重,浓硝酸挥发减重。
正确答案:C。
2. 解析:
A. 错误,$$CO_2$$ 与 $$CaCl_2$$ 不反应,白色沉淀可能是未洗净的 $$Ca(OH)_2$$。
B. 错误,铝在浓硝酸中钝化,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阻止反应。
C. 正确,铁粉与水蒸气高温反应生成黑色 $$Fe_3O_4$$。
D. 错误,$$Mg(OH)_2$$ 的 $$K_{sp}$$ 比 $$Cu(OH)_2$$ 大,沉淀转化是因 $$Cu(OH)_2$$ 更难溶。
正确答案:C。
3. 解析:
A. 错误,$$Cl_2$$ 部分溶于水,且 $$HClO$$ 和 $$ClO^-$$ 为弱电解质,微粒总数小于 $$N_A$$。
B. 错误,$$H_2O_2$$ 含 3 个共价键,但 1 mol $$H_2O_2$$ 含 $$2N_A$$ 个 O-H 键和 $$N_A$$ 个 O-O 键,共 $$3N_A$$ 个键(注:题目描述正确,但选项 B 实际正确)。
C. 错误,常温下铁在浓硝酸中钝化,电子转移远小于 0.3$$N_A$$。
D. 错误,阳极溶解的不纯铜含杂质,质量减轻不等于 64 g。
正确答案:B(题目选项 B 描述正确)。
4. 解析:
(题目不完整,无法解析)
5. 解析:
铝表面易形成致密的 $$Al_2O_3$$ 氧化膜,阻止内部铝进一步被氧化。
正确答案:D。
6. 解析:
A. 错误,浓盐酸随反应变稀后不再反应,无法完全消耗。
B. 错误,铝在浓硫酸中钝化,反应很快停止。
C. 正确,5.6 g 铁(0.1 mol)与过量硝酸完全反应生成 $$Fe^{3+}$$。
D. 错误,盐酸与碳酸钠按 1:1 反应,两者物质的量相等,完全消耗。
正确答案:D。
7. 解析:
① 错误,硫酸已过量,加量不加快速率。
② 正确,提高硫酸浓度加快速率。
③ 错误,浓硫酸使铝钝化。
④ 正确,增大接触面积加快速率。
⑤ 正确,升温加快速率。
⑥ 错误,敞口容器无影响。
正确答案:B(②④⑤)。
8. 解析:
A. 正确,$$Al_2O_3$$ 熔点高(2054°C),用作耐火材料。
B. 错误,铝箔加热时表面形成 $$Al_2O_3$$ 膜包裹液态铝,铝实际熔点不低(660°C)。
C. 错误,打磨后的铝在浓硝酸中钝化,无 $$NO_2$$ 生成。
D. 错误,$$AlCl_3$$ 滴入浓 $$NaOH$$ 先生成 $$AlO_2^-$$,无沉淀。
正确答案:A。
9. 解析:
A. 错误,加碘食盐中的 $$IO_3^-$$ 需还原为 $$I_2$$ 才能遇淀粉变蓝。
B. 正确,$$AgI$$ 溶解度小于 $$AgCl$$,沉淀转化。
C. 错误,铜在浓硫酸中加热才反应,常温不钝化。
D. 正确,盐酸与 $$NaHCO_3$$ 生成 $$CO_2$$,通入 $$Na_2SiO_3$$ 证明酸性:$$HCl > H_2CO_3 > H_2SiO_3$$。
正确答案:D。
10. 解析:
A. 错误,铝罐运浓硝酸因钝化,与导热性无关。
B. 错误,干燥气体利用吸水性,非脱水性。
C. 正确,$$ClO^-$$ 氧化性用于杀菌(如漂白剂)。
D. 错误,$$FeCl_3$$ 蚀刻铜因氧化性($$2Fe^{3+} + Cu \rightarrow 2Fe^{2+} + Cu^{2+}$$),非酸性。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