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农业废弃物及动物粪便中都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质能
B.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在$${《}$$泊秦淮$${》}$$中写道:$${{“}}$$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文中的$${{“}}$$烟$${{”}}$$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C.物质变化中炭化$${、}$$钝化$${、}$$皂化$${、}$$酯化都属于化学变化
D.$${{C}{O}}$$的燃烧热是$$2 8 3. 0 \mathrm{k J} \cdot\mathrm{m o l}^{-1},$$则$$2 \mathrm{C O} \left( \mathrm{g} \right)+\mathrm{O_{2}} \left( \mathrm{g} \right) \mathrm{=} 2 \mathrm{C O}_{2} \left( \mathrm{g} \right)$$$$\Delta\mathrm{H}=-2 8 3. 0 \mathrm{k J} \cdot\mathrm{m o l}^{-1}$$
2、['铝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铝盐', '钝化原理及应用', '铝的性质']正确率60.0%元素及其化合物丰富了物质世界,下列有关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铝在冷的浓硫酸中会钝化,所以把铝放入冷的浓硫酸中不反应
B.$${{N}{a}{O}{H}}$$溶液和$${{A}{l}{C}{{l}_{3}}}$$溶液相互滴加的现象不同
C.金属比非金属易失电子,所以金属可以置换非金属,而非金属不能置换金属
D.$${{A}{l}}$$与热水反应困难,故活泼性不及$${{A}{l}}$$的金属在任何条件下均不能与$${{H}_{2}{O}}$$发生反应
3、['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根据正确率60.0%设$${{N}_{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常温下,$$1 L 0. 1 m o l / L N H_{4} N O_{3}$$溶液中的氮原子数为$${{0}{.}{2}{{N}_{A}}}$$
B.常温下,向含$$\mathrm{1 m o l H_{2} S O_{4}}$$的浓硫酸加入足量的铁粉,转移的电子数为$${{2}{{N}_{A}}}$$
C.标准状况下,$$2. 2 4 L$$己烷分子中含有$${{1}{.}{9}{{N}_{A}}}$$对共用电子
D.将$${{1}{m}{o}{l}}$$明矾晶体完全溶于水制成胶体,其中所含胶体微粒数目为$${{N}_{A}}$$
4、['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同素异形体', '电解法制取铝', '过氧化钠的组成、结构、用途', '金属冶炼的常见方法', '金属的活动顺序表及应用', '钝化原理及应用',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元素的推断及综合应用']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C
A.$${{X}{、}{Y}}$$都存在同素异形现象
B.工业上常用$${{W}}$$的氧化物为原料制取单质$${{W}}$$
C.$${{Z}}$$和$${{Y}}$$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
D.常温下单质$${{W}}$$不能溶于$${{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
5、['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原电池工作原理', '原电池的构成', '硝酸的强氧化性', '钝化原理及应用']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C
A.$${{A}}$$
B.$${{B}}$$
C.$${{C}}$$
D.$${{D}}$$
6、['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浓硫酸的脱水性',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硅酸、原硅酸', '钝化原理及应用', '氧化铝']正确率60.0%下列实验操作$${、}$$现象或结论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与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将二氧化碳通入硅酸钠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 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 |
$${{B}}$$ | 将铝放入冷的浓硝酸中,立即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 | 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酸性 |
$${{C}}$$ | 把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到熔化,熔化后的液态铝不会滴落下来 | $${{A}{{l}_{2}}{{O}_{3}}}$$ 的熔点比 $${{A}{l}}$$ 高 |
$${{D}}$$ | 将浓硫酸放入蔗糖中,蔗糖变黑且膨松,有刺激性气体 |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与脱水性 |
B
A.$${{A}}$$
B.$${{B}}$$
C.$${{C}}$$
D.$${{D}}$$
7、['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因素', '钝化原理及应用']正确率60.0%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9}{8}{\%}}$$的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B.$$\mathrm{1 0 0 m L 2 m o l} \cdot\mathrm{L}^{-1}$$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
C.$${{S}{{O}_{2}}}$$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D.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_{2}}$$和$${{C}{{O}_{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8、['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化学键的概念及类别',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离子化合物', '钝化原理及应用',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及特征']正确率40.0%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C
A.$${{N}{a}{O}{H}}$$和$${{C}{a}{C}{{l}_{2}}}$$都是离子化合物,所以二者化学键类型相同
B.可逆反应达平衡时,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可推知正$${、}$$逆反应停止了
C.原电池加快某些反应的速率,所以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常加入少量硫酸铜
D.同条件下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越快,所以铁在浓硝酸中比在稀硝酸中溶解得快
9、['氮气的性质、制取、用途', '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用途', '硝酸的其他性质', '钝化原理及应用', '盐类水解的应用']正确率60.0%氮、磷、砷元素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N}{H}_{3}}$$、$${{N}_{2}{{H}_{4}}}$$(肼$${{)}}$$、$${{N}{O}}$$、$${{N}{O}_{2}}$$、$${{H}{N}{O}_{3}}$$等是氮重要的无机化合物,下列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D
A.硫酸铵溶液水解显酸性,可用作除锈剂
B.液氨易气化,可用作致冷剂
C.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部分地区储藏蔬菜和水果常充氮气来防氧化
D.常温下浓硝酸与铁或铝发生钝化,因此不能用铁制或铝制容器装浓硝酸
10、['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 '糖类的水解反应', '无机含氧酸的酸性', '沉淀的转化', '硫化氢、硫化物', '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 '沉淀的溶解与生成', '钝化原理及应用', '铝的性质']正确率40.0%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向一定浓度 $${{C}{u}{S}{{O}_{4}}}$$ 溶液中通入 $${{H}_{2}{S}}$$ 气体 | 出现黑色沉淀 | $${{H}_{2}{S}}$$ 酸性比 $${{H}_{2}{S}{{O}_{4}}}$$ 强 |
$${{B}}$$ | 常温下,相同铝片分别投入足量稀 $${、}$$ 浓硫酸中 | 浓硫酸中铝片先溶解完 | 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
$${{C}}$$ | $$2 \mathrm{m L 0. 1 m o l} \cdot\mathrm{L}^{-1} \, \mathrm{M g C l}_{2}$$ 溶液中滴加 $${{2}}$$ 滴 $$\mathrm{1 m o l \cdot L^{-1} N a O H}$$ 溶液,再滴加 $${{2}}$$ 滴 $$0. 1 \mathrm{m o l} \cdot\mathrm{L}^{-1} \, \mathrm{F e C l}_{3}$$ 溶液 | 先生成白色沉淀,后生成红褐色沉淀 | $$\mathrm{K_{s p} [ M g ~ ( \ O H )_{\Delta_{2}} ] > [ K_{s p} [ F e ~ ( \ O H )_{\Delta_{3}} ] ]}$$ |
$${{D}}$$ | 向 $$2 \mathrm{m L 2 7_{0} C u S O_{4}}$$ 溶液中加入几滴 | 未出现砖红色沉淀 | $${Ⅹ}$$ 不可能是葡萄糖 |
C
A.$${{A}}$$
B.$${{B}}$$
C.$${{C}}$$
D.$${{D}}$$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A正确,农业废弃物和动物粪便含有生物质能。
选项B正确,杜牧诗中"烟"指水雾,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选项C正确,炭化、钝化、皂化、酯化都是化学变化。
选项D错误,CO燃烧热是283.0 kJ/mol,但反应$$2CO(g)+O_2(g)=2CO_2(g)$$的$$\Delta H=-566.0 kJ/mol$$,不是-283.0 kJ/mol。
答案:D
2. 元素及其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A错误,铝在冷浓硫酸中钝化是表面形成氧化膜阻止进一步反应,不是不反应。
选项B正确,NaOH和AlCl₃相互滴加现象不同:NaOH滴入AlCl₃先产生沉淀后溶解;AlCl₃滴入NaOH中先无现象后产生沉淀。
选项C错误,非金属也能置换金属,如$$Cu^{2+}+Fe=Cu+Fe^{2+}$$。
选项D错误,活泼性不及Al的金属如镁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水反应。
答案:B
3. 阿伏伽德罗常数叙述正确的是:
选项A正确,$$NH_4NO_3$$中N原子数为0.2 mol,即$$0.2N_A$$。
选项B错误,浓硫酸与铁反应生成SO₂,转移电子数小于$$2N_A$$。
选项C错误,标准状况下己烷不是气体,无法计算。
选项D错误,明矾溶于水形成胶体,胶体微粒是$$Al(OH)_3$$聚集体,数目小于$$N_A$$。
答案:A
4. 因SVG异常无法解析元素信息,暂无法判断。
5. 因SVG异常无法解析图像内容,暂无法判断。
6. 实验操作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A正确,CO₂通入硅酸钠生成硅酸沉淀,证明碳酸酸性强于硅酸,碳非金属性强于硅。
选项B错误,铝在冷浓硝酸中钝化,不会立即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
选项C正确,铝箔加热生成$$Al_2O_3$$膜,熔点高,阻止铝滴落。
选项D正确,蔗糖遇浓硫酸碳化并产生刺激性SO₂气体,体现脱水性和氧化性。
答案:B
7. 化学反应速率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A错误,浓硫酸使铁钝化,不产生氢气。
选项B错误,加入NaCl溶液稀释盐酸,反应速率减慢。
选项C错误,升高温度总是加快反应速率,与放热无关。
选项D正确,减小压强使气体反应速率减慢。
答案:D
8. 推理合理的是:
选项A错误,NaOH含离子键和共价键,CaCl₂只含离子键。
选项B错误,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停止。
选项C正确,加CuSO₄形成原电池,加快Zn与H₂SO₄反应。
选项D错误,浓硝酸使铁钝化,溶解速率反而慢。
答案:C
9. 氮及其化合物性质与用途对应不正确的是:
选项A错误,硫酸铵作化肥是因含氮,不是因水解酸性。
选项B正确,液氨气化吸热,用作制冷剂。
选项C正确,氮气稳定,可防氧化。
选项D正确,浓硝酸使Fe/Al钝化,可用铁铝容器盛放。
答案:A
10. 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A错误,出现黑色CuS沉淀证明$$K_{sp}(CuS)$$小,不能比较$$H_2S$$和$$H_2SO_4$$酸性。
选项B错误,浓硫酸中铝钝化,溶解慢。
选项C正确,先白后红沉淀证明$$K_{sp}[Mg(OH)_2] > K_{sp}[Fe(OH)_3]$$。
选项D错误,未出现砖红色沉淀可能因加热不足等,不能断定X非葡萄糖。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