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a}}$$点时,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mathrm{A l}^{3+}$$水解,离子方程式为:$$A l^{3+}+3 O H^{-}=A l ~ ( O H )_{3}$$
B.$${{b}}$$点水的电离程度小于$${{a}}$$点
C.通过曲线变化,可估计的溶度积约为$$1 \times1 0^{-2 0}$$
D.$${{d}}$$点时,溶液中已无沉淀剩余
2、['钠与水反应原理', '化学常用计量及综合应用', '铝与酸、碱反应的计算规律', '铝的性质']正确率40.0%用质量为$$0. 5 4 \mathrm{g}$$的铝箔包裹好$${{2}{.}{3}{g}}$$金属钠,并在铝箔上刺几个小孔,然后将其投入一定量的水$${{(}}$$过量$${{)}}$$中,充分反应后,无金属剩余,则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C
A.$$\mathrm{1. 1 2 L}$$
B.$$1. 5 6 8 \mathrm{L}$$
C.$$1. 7 9 2 \mathrm{L}$$
D.$$2. 2 4 \mathrm{L}$$
3、['氯离子的检验', '溶液的酸碱性判断', '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检验、鉴别', '离子共存', '镁', '铝盐', '镁盐', '偏铝酸盐', '铝与酸、碱反应的计算规律', '溶液中的三个守恒关系', '铝的性质']正确率40.0%将$${{2}{.}{4}{g}}$$镁$${、}$$铝混合物粉末溶于$$7 5 \mathrm{m L} 4 \mathrm{m o l} / \mathrm{L}$$的盐酸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加入的$${{N}{a}{O}{H}}$$溶液,待反应完全,此时溶液中除$$\mathrm{N a^{+} \,, \; C l^{-}}$$外,还大量存在的是
A
A.svg异常
B.$$\mathrm{A l^{3+}}, \mathrm{~ M g^{2+}}$$
C.svg异常
D.$$\mathrm{A l^{3+} \,, \, \ M g^{2+} \,, \ H^{+}}$$
4、['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有关物质的量的其他计算', '铝与酸、碱反应的计算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正确率40.0%将$${{5}{.}{1}{g}}$$镁铝合金溶于$$7 0 \mathrm{m l} \, 4 \mathrm{m o l} / \mathrm{L}$$硫酸中,当合金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的$${{N}{a}{O}{H}}$$溶液,得沉淀的质量为$$1 3. 6 \mathrm{g},$$则加入硫酸时,产生$${{H}_{2}}$$的物质的量为$${{(}}$$$${{)}}$$
B
A.$$0. 2 \mathrm{m o l}$$
B.$$0. 2 5 \mathrm{m o l}$$
C.$$0. 3 \mathrm{m o l}$$
D.$$0. 3 5 \mathrm{m o l}$$
5、['对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考查', '根据正确率60.0%设$${{N}_{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mathrm{1 L 1. 0 m o l} \cdot\mathrm{L}^{-1}$$的$$\mathrm{N a A l O}_{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_{A}}}$$
B.标准状况下,$${{1}{1}{.}{2}}$$$${{L}{N}{O}}$$与$$1 1. 2 \mathrm{L O}_{2}$$混合后所含分子数为$$0. 7 5 \mathrm{N_{A}}$$
C.$${{N}{{a}_{2}}{O}}$$和$${{N}{{a}_{2}}{{O}_{2}}}$$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1}{m}{o}{l}}$$,其中含有的阴离子总数为$${{N}_{A}}$$
D.室温下,将$${{9}{g}}$$铝片投入$$0. 5 \mathrm{L} 1 8. 4 \mathrm{m o l} \cdot\mathrm{L}^{-1}$$的$${{H}_{2}{S}{{O}_{4}}}$$中,转移的电子数为$${{N}_{A}}$$
6、['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铝与酸、碱反应的计算规律', '铝的性质']正确率60.0%下列用途主要是体现铝的物理性质的是()
$${①}$$家用铝锅$${②}$$盛浓硝酸的容器$${③}$$制导线$${④}$$焊接钢轨$${⑤}$$包装铝箔$${⑥}$$炼钢的脱氧剂$${⑦}$$做防锈油漆$${⑧}$$做合金用作飞机制造业材料$${⑨}$$工业做热交换器.
C
A.$${①{②}{③}{④}}$$
B.$$\textcircled{3} \textcircled{4} \textcircled{6} \textcircled{7} \textcircled{8} \textcircled{9}$$
C.
D.$$\textcircled{1} \textcircled{3} \textcircled{2} \textcircled{4} \textcircled{6} \textcircled{8}$$
7、['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 '碳酸钠的俗称、物理性质、用途',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 '硝酸的强氧化性', '化学常用计量及综合应用', '铝盐', '铝与酸、碱反应的计算规律']正确率40.0%下列反应中,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的是$${{(}}$$$${{)}}$$
A
A.稀$${{H}{N}{{O}_{3}}}$$中插入铜丝
B.$${{A}{l}{C}{{l}_{3}}}$$溶液中通入$${{N}{{H}_{3}}}$$
C.$${{C}{u}{S}{{O}_{4}}}$$溶液中插入铁丝
D.饱和$${{N}{{a}_{2}}{C}{{O}_{3}}}$$溶液中通入$${{C}{{O}_{2}}}$$
8、['铝与酸、碱反应的计算规律', '金属单质的通性', '铝的性质', '氧化铝']正确率60.0%下列关于铝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相同质量的两份铝,分别放入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生的氢气在同温同压下体积比为$${{2}{:}{3}}$$
B.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能与所有的酸和碱反应
C.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或碱性食物
D.纯铝的硬度和强度较大,适合制造机器零件
9、['碳酸氢钠的俗称、物理性质及用途', '碳酸氢钠与酸、碱的反应', '铵盐', '铝与酸、碱反应的计算规律', '氢氧化铝', '氧化铝', '铝的性质']正确率40.0%在$$\mathrm{\oplus\ A l_{2} O_{3}} ~ \oplus\mathrm{\ A l ~ ( O H )}_{\mathrm{\tiny~ 3 ~}} \oplus\mathrm{\mathrm{\tiny~ N a H C O_{3} ~}} ~ \oplus\mathrm{\tiny~ ( N H_{4} )}_{\mathrm{\tiny~ 2 ~}} \mathrm{S O_{3}}$$四种物质中,与盐酸和$${{N}{a}{O}{H}}$$溶液均可反应的是()
D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铁', '钠与氧气等非金属的反应', '钠与水反应原理', '氢氧化亚铁的性质', '钝化原理及应用', '铝与酸、碱反应的计算规律', '铝的性质']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钠与氧气反应可以产生两种产物,分别是$${{N}{a}{O}}$$和$${{N}{a}{{O}_{2}}}$$
B.$$\mathrm{F e ( O H )_{2}}$$暴露在空气中的现象是:白色絮状物迅速变灰绿最后变成红褐色
C.铝和铁在常温下遇到浓盐酸发生钝化作用,阻止了反应进一步进行
D.往两份等量的铝片分别加入足量盐酸和烧碱溶液,反应产生不等量的气体
1. 解析:
A选项错误,$$Al^{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应为:$$Al^{3+} + 3H_2O \rightleftharpoons Al(OH)_3 + 3H^+$$,而非直接与$$OH^-$$反应。
B选项错误,$$b$$点加入的$$NaOH$$更多,抑制了水的电离,因此$$b$$点水的电离程度小于$$a$$点。
C选项正确,通过曲线可估算$$Al(OH)_3$$的溶度积$$K_{sp}$$约为$$1 \times 10^{-20}$$。
D选项错误,$$d$$点时$$Al(OH)_3$$可能未完全溶解,溶液中仍有沉淀。
综上,正确答案为C。
2. 解析:
铝与水的反应:$$2Al + 6H_2O \rightarrow 2Al(OH)_3 + 3H_2↑$$
钠与水的反应:$$2Na + 2H_2O \rightarrow 2NaOH + H_2↑$$
计算步骤:
1. 铝的物质的量:$$n(Al) = \frac{0.54g}{27g/mol} = 0.02mol$$,生成$$H_2$$:$$0.03mol$$。
2. 钠的物质的量:$$n(Na) = \frac{2.3g}{23g/mol} = 0.1mol$$,生成$$H_2$$:$$0.05mol$$。
3. 总气体体积:$$(0.03 + 0.05) \times 22.4L/mol = 1.792L$$。
正确答案为C。
3. 解析:
盐酸的物质的量:$$n(HCl) = 0.075L \times 4mol/L = 0.3mol$$。
镁和铝混合物与盐酸反应后,加入$$NaOH$$,最终溶液中除$$Na^+$$和$$Cl^-$$外,大量存在的离子为$$AlO_2^-$$和$$Mg^{2+}$$(因$$Al(OH)_3$$溶于过量$$NaOH$$,而$$Mg(OH)_2$$不溶)。
但题目选项未明确给出$$AlO_2^-$$,最接近的合理选项为B($$Al^{3+}$$和$$Mg^{2+}$$),但实际应为$$AlO_2^-$$和$$Mg^{2+}$$。题目可能存在选项不全问题。
4. 解析:
设镁为$$x$$ mol,铝为$$y$$ mol,则:
1. 质量方程:$$24x + 27y = 5.1$$。
2. 沉淀质量方程:$$58x + 78y = 13.6$$。
解得:$$x = 0.1mol$$,$$y = 0.1mol$$。
根据反应:
$$Mg + H_2SO_4 \rightarrow MgSO_4 + H_2↑$$(生成$$0.1mol H_2$$)
$$2Al + 3H_2SO_4 \rightarrow Al_2(SO_4)_3 + 3H_2↑$$(生成$$0.15mol H_2$$)
总$$H_2$$物质的量:$$0.25mol$$。
正确答案为B。
5. 解析:
A选项错误,$$NaAlO_2$$水溶液中$$H_2O$$也含氧原子,总数大于$$2N_A$$。
B选项错误,$$NO$$与$$O_2$$反应生成$$NO_2$$,分子数减少。
C选项正确,$$Na_2O$$和$$Na_2O_2$$中阴离子均为$$O^{2-}$$或$$O_2^{2-}$$,总数为$$N_A$$。
D选项错误,浓$$H_2SO_4$$会使铝钝化,电子转移数小于$$N_A$$。
正确答案为C。
6. 解析:
体现铝的物理性质的用途:①导热性(铝锅)、③导电性(导线)、⑤延展性(铝箔)、⑧密度小(飞机材料)、⑨导热性(热交换器)。
其他选项体现化学性质(如②钝化、④铝热反应、⑥还原性、⑦氧化膜防护)。
正确答案为C(①③⑤⑧⑨)。
7. 解析:
A选项:铜与稀$$HNO_3$$反应生成$$Cu(NO_3)_2$$和气体,溶液质量增加。
B选项:$$AlCl_3$$与$$NH_3$$生成$$Al(OH)_3$$沉淀,溶液质量减少。
C选项:铁置换$$Cu^{2+}$$,溶液质量减少($$Fe^{2+}$$质量小于$$Cu^{2+}$$)。
D选项:$$Na_2CO_3$$与$$CO_2$$生成$$NaHCO_3$$,可能析出晶体,质量不一定增加。
正确答案为A。
8. 解析:
A选项错误,铝与盐酸或$$NaOH$$反应的$$H_2$$体积比为$$1:1$$(均为$$2Al + 6H^+ \rightarrow 2Al^{3+} + 3H_2↑$$或$$2Al + 2OH^- + 2H_2O \rightarrow 2AlO_2^- + 3H_2↑$$)。
B选项错误,$$Al_2O_3$$不与弱酸(如$$H_2CO_3$$)或弱碱(如$$NH_3$$)反应。
C选项正确,铝会与酸或碱反应腐蚀。
D选项错误,纯铝较软,合金才适合制造零件。
正确答案为C。
9. 解析:
与盐酸和$$NaOH$$均可反应的物质:
①$$Al_2O_3$$(两性氧化物)、②$$Al(OH)_3$$(两性氢氧化物)、③$$NaHCO_3$$(与酸反应生成$$CO_2$$,与碱生成$$CO_3^{2-}$$)。
④$$(NH_4)_2SO_3$$与盐酸反应生成$$SO_2$$,与$$NaOH$$反应生成$$NH_3$$,但非两性化合物。
正确答案为A(①②③)。
10. 解析:
A选项错误,钠与氧气常温生成$$Na_2O$$,加热生成$$Na_2O_2$$,无$$NaO$$。
B选项正确,$$Fe(OH)_2$$氧化为$$Fe(OH)_3$$的现象描述准确。
C选项错误,铝和铁在浓$$HNO_3$$或浓$$H_2SO_4$$中钝化,浓盐酸不钝化。
D选项错误,等量铝与盐酸或$$NaOH$$反应生成的$$H_2$$量相同。
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