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稀硝酸的浓度为$${{1}{.}{9}}$$$$\mathrm{m o l / L}$$
B.生成的$${{N}{O}}$$在标况下的体积为$$0. 8 9 6$$$${{L}}$$
C.$${{a}}$$的值为$${{1}{5}}$$$${{m}{L}}$$
D.$${{C}{u}}$$的物质的量为$${{0}{.}{0}{2}}$$$${{m}{o}{l}}$$
2、['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离子共存', '羧酸的酸性',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本质及特征', '氨水的组成及性质', '硫化氢、硫化物', '镁盐', '沉淀的溶解与生成']正确率60.0%如表离子或分子组中能大量共存,且满足相应条件的是()
选项 | 离子或分子 | 条件 |
$${①}$$ | $$\mathrm{K^{+} \,, \ N O_{3}^{-} \,, \ C l^{-} \,, \ H S^{-}}$$ | $$\textrm{c} ( \mathbf{K}^{+} ) \textrm{< c} ( \mathbf{C l}^{-} )$$ |
$${②}$$ | $$\mathrm{C u^{2+}, \ N O_{3}^{-}, \ S^{2-}, \ C l^{-}}$$ | 滴加盐酸立即有气体产生 |
$${③}$$ | $$\mathrm{N H_{4}^{+}, ~ F e^{3+}, ~ S O_{4}^{2-}, ~ H C O O H}$$ | 滴加 $${{N}{a}{O}{H}}$$ 浓溶液立刻有气体产生 |
$${④}$$ | $$\mathrm{N a^{+} \,, \, H C O_{3}^{-} \,, \, M g^{2+} \,, \, S O_{4}^{2-}}$$ | 逐滴滴加氨水立即有沉淀产生 |
D
A.$${①}$$
B.$${②}$$
C.$${③}$$
D.$${④}$$
3、['物理性质',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元素的对角线规则', '镁', '氢氧化镁', '元素周期表的形成', '镁盐',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正确率40.0%锂原子比镁原子少$${{1}}$$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也比镁原子少$${{1}}$$,在周期表中锂和镁的位置关系存在有$${{“}}$$对角线$${{”}}$$关系,$${{“}}$$对角线$${{”}}$$关系的元素性质存在相似性.下列关于锂的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A
A.$${{L}{i}}$$能在空气中燃烧
B.$${{L}{{i}_{2}}{O}}$$熔点较低
C.$${{L}{{i}_{2}}{C}{{O}_{3}}}$$能溶于水
D.$${{L}{i}{O}{H}}$$受热时不易分解
4、['氧化还原反应的书写及配平', '硅的制备',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硫酸的性质', '镁盐', '溶液中的三个守恒关系']正确率40.0%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C
A.工业上粗硅的制备:$$高温$$
B.$${{C}{{u}_{2}}{O}}$$与稀$${{H}_{2}{S}{{O}_{4}}}$$反应:$$C u_{2} O+2 H^{+}=2 C u^{+}+H_{2} O$$
C.用稀硝酸洗涤试管内壁的银镜:$$3 A g+4 H^{+}+N O_{3}^{-}=3 A g^{+}+N O \uparrow+2 H_{2} O$$
D.向溶液中加足量烧碱溶液:$$M g^{2+}+2 H C O_{3}^{-}+2 O H^{-}=M g C O_{3} \downarrow+2 H_{2} O+C O_{3}^{2-}$$
正确率60.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N}{a}{−}{K}}$$合金用作快中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B.$${{M}{g}{O}}$$是一种常用的耐高温材料
C.亚铁盐是常用的补血药剂
D.石英坩埚常用来熔融碱
6、['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离子共存', '铝离子与强碱反应的相关计算', '镁盐']正确率60.0%镁铝合金溶于适量盐酸后,再加入过量烧碱溶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B
A.$$\mathrm{N a^{+}, ~ M g^{2+}, ~ A l^{3+}, ~ C l^{-}}$$
B.$$\mathrm{N a^{+}, ~ [ A l ~ ( O H ) ~_{4} ]^{-}, ~ C l^{-}, ~ O H^{-}}$$
C.$$\mathrm{N a^{+}, ~ M g^{2+}, ~} [ \mathrm{A l ~ ( O H ) ~}_{4} ]^{-}, \mathrm{~ C l^{-}, ~}$$
D.$$\mathrm{N a^{+}, \ A l^{3+}, \partial^{\Delta} [ A l \ t o H ) \Delta_{4} ]^{-}, \Delta^{C l^{-}}}$$
7、['碳酸氢钠与酸、碱的反应', '离子共存', '次氯酸的性质',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判断及比较', '镁盐', '卤素离子的检验方法']正确率40.0%室温下,下列各组微粒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B
A.$$0. 1 \mathrm{m o l} \cdot\mathrm{L}^{-1} \mathrm{K I}$$溶液:$$N a^{+}, ~ K^{+}, ~ H C l O, ~ O H^{-}$$
B.$$0. 1 \mathrm{m o l} \cdot\mathrm{L}^{-1} \mathrm{F e_{2}} ~ ( \mathrm{S O_{4}} )_{\mathrm{T_{3}}}$$溶液:$$K^{+} \,, \, \, N H_{4}^{+} \,, \, \, N O_{3}^{-} \, \,, \, \, S O_{4}^{2-}$$
C.$$0. 1 \mathrm{m o l} \cdot\mathrm{L}^{-1} \, \mathrm{H C l}$$溶液:$$B a^{2+}, ~ K^{+}, ~ C H_{3} C O O^{-}, ~ N O_{3}^{-}$$
D.$$0. 1 \mathrm{m o l} \cdot\mathrm{L}^{-1} \mathrm{N a O H}$$溶液:$$M g^{2+}, ~ N a^{+}, ~ S O_{4}^{2-}, ~ H C O_{3}^{-}$$
8、['碳酸氢钠的俗称、物理性质及用途', '电离方程式',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判断及比较', '镁盐']正确率60.0%下列物质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B
A.$$\mathrm{M g S O_{4}}=\mathrm{M g}^{2+}+\mathrm{S O_{4}^{2-}}$$
B.$$\mathrm{B a ~ ( \Delta H ) ~}_{2}=\mathrm{B a}^{2+}+\mathrm{O H}_{2}^{-}$$
C.$$\mathrm{N a H C O_{3}}=\mathrm{N a^{+}}+\mathrm{H C O_{3}^{-}}$$
D.$$\mathrm{H_{2} S O_{4}}=2 \mathrm{H^{+}}+\mathrm{S O_{4}^{2-}}$$
9、['离子共存', '铁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 '二氧化硫的性质', '镁盐', '水的电离平衡', '溶解度、饱和溶液']正确率60.0%下列离子组在给定条件下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选项 | 条件 | |
$${{A}}$$ | 滴加氨水 | $$\mathrm{N a^{+}, ~ M g^{2+}, ~ C l^{-}, ~ S O_{4}^{2-}}$$ |
$${{B}}$$ | $${{p}{H}{=}{l}}$$ 的溶液 | $$\mathrm{F e^{2+} \,, \, \ A l^{3+} \,, \, \ S_{2} \, O_{3}^{2-} \,, \ M n O_{4}^{-}}$$ |
$${{C}}$$ | 由水电离出的 $${{H}^{+}}$$ 浓度为 $$\mathrm{l} \times1 0^{-1 2} \, \mathrm{m o l} / \mathrm{L}$$ | $$\mathrm{N H_{4}^{+}, ~ K^{+}, ~ N O_{3}^{-}, ~ C l^{-}}$$ |
$${{D}}$$ | 通入 $${{S}{{O}_{2}}}$$ 气体 | $$\mathrm{K^{+}, ~ N a^{+}, ~ C 1 O^{-}, ~ S O_{4}^{2-}}$$ |
C
A.$${{A}}$$
B.$${{B}}$$
C.$${{C}}$$
D.$${{D}}$$
10、['镁', '氨水的组成及性质', '铝盐', '镁盐', '铝与酸、碱反应的计算规律']正确率40.0%实验室有镁铝合金$$0. 0 5 m o l$$,将其完全溶于$$\mathrm{1 0 0 m L}$$$$\mathrm{1 m o l / L}$$的$${{H}_{2}{S}{{O}_{4}}}$$溶液中,再逐滴加入$$\mathrm{1 m o l / L}$$氨水,当溶液中沉淀质量不再变化时,整个过程中至少需滴加氨水的体积为()
B
A.$$\mathrm{1 0 0 m L}$$
B.$$2 0 0 \mathrm{m L}$$
C.$$2 2 0 \mathrm{m L}$$
D.$$2 4 0 \mathrm{m L}$$
1. 解析:
题目涉及稀硝酸与铜的反应,需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各选项的正确性。反应为:$$3Cu + 8HNO_3 \rightarrow 3Cu(NO_3)_2 + 2NO \uparrow + 4H_2O$$
选项分析:
- A. 稀硝酸浓度计算需结合反应中$$HNO_3$$的消耗量,但题目未提供足够信息,无法直接判断。
- B. 标况下$$NO$$的体积计算需根据铜的物质的量,若铜为$$0.02\,mol$$,则$$NO$$为$$0.0133\,mol$$,体积为$$0.298\,L$$,与选项不符。
- C. 若$$a=15\,mL$$,需验证是否与反应中$$HNO_3$$的消耗匹配,但数据不足。
- D. 铜的物质的量$$0.02\,mol$$可能正确,若完全反应且符合化学计量比。
综上,D选项可能正确。
2. 解析:
分析各选项离子共存条件:
- ① $$HS^-$$与$$H^+$$不能共存(题目未提酸性),且$$c(K^+) < c(Cl^-)$$可能成立。
- ② $$Cu^{2+}$$与$$S^{2-}$$生成$$CuS$$沉淀,加盐酸时$$S^{2-}$$转化为$$H_2S$$气体,符合条件。
- ③ $$Fe^{3+}$$与$$HCO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NH_4^+$$与$$NaOH$$加热才产生气体。
- ④ $$Mg^{2+}$$与$$NH_3·H_2O$$生成$$Mg(OH)_2$$沉淀,符合条件。
最符合的是②和④,但单选题可能选D(④)。
3. 解析:
锂与镁的“对角线关系”性质相似:
- A. 镁在空气中燃烧,锂也可能燃烧,生成$$Li_2O$$和$$Li_3N$$。
- B. $$Li_2O$$熔点较高(离子化合物),与$$MgO$$类似。
- C. $$Li_2CO_3$$难溶于水(与$$MgCO_3$$相似)。
- D. $$LiOH$$受热易分解(与$$Mg(OH)_2$$相似)。
可能正确的是A和B,但单选题优先选A。
4. 解析: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 A. 工业制粗硅方程式未给出,无法判断。
- B. $$Cu_2O$$与稀$$H_2SO_4$$反应生成$$Cu^{2+}$$和$$Cu$$,方程式错误。
- C. 稀硝酸与银反应正确:$$3Ag + 4H^+ + NO_3^- \rightarrow 3Ag^+ + NO \uparrow + 2H_2O$$。
- D. $$Mg(HCO_3)_2$$与足量$$NaOH$$应生成$$Mg(OH)_2$$而非$$MgCO_3$$。
正确答案为C。
5. 解析:
选项分析:
- A. Na-K合金导热性好,用于快中子堆导热剂,正确。
- B. $$MgO$$熔点高,作耐高温材料,正确。
- C. 亚铁盐(如$$FeSO_4$$)用于补血,正确。
- D. 石英坩埚($$SiO_2$$)会被碱腐蚀,错误。
不正确的是D。
6. 解析:
镁铝合金溶于盐酸后生成$$Mg^{2+}$$和$$Al^{3+}$$,加过量$$NaOH$$后:
- $$Mg^{2+}$$不反应,$$Al^{3+}$$转化为$$[Al(OH)_4]^-$$。
- 溶液中存在$$Na^+$$、$$Cl^-$$、$$[Al(OH)_4]^-$$和$$OH^-$$。
符合的选项为B。
7. 解析:
微粒共存分析:
- A. $$HClO$$与$$OH^-$$反应,不能共存。
- B. $$Fe^{3+}$$、$$NH_4^+$$、$$NO_3^-$$、$$SO_4^{2-}$$无反应,可共存。
- C. $$CH_3COO^-$$与$$H^+$$生成$$CH_3COOH$$,不能共存。
- D. $$Mg^{2+}$$、$$HCO_3^-$$与$$OH^-$$反应生成沉淀。
能共存的是B。
8. 解析:
电离方程式正误:
- A. $$MgSO_4$$电离正确。
- B. $$Ba(OH)_2$$电离为$$Ba^{2+} + 2OH^-$$,选项错误。
- C. $$NaHCO_3$$电离为$$Na^+ + HCO_3^-$$,正确。
- D. $$H_2SO_4$$电离正确。
错误的是B。
9. 解析:
离子组共存条件分析:
- A. 滴加氨水时$$Mg^{2+}$$生成沉淀,但初始可共存。
- B. pH=1时$$S_2O_3^{2-}$$与$$H^+$$反应,$$MnO_4^-$$氧化$$Fe^{2+}$$,不能共存。
- C. 水电离$$c(H^+)=10^{-12}\,mol/L$$可能是强酸或强碱环境,$$NH_4^+$$在碱性中不共存。
- D. $$SO_2$$与$$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可能共存的是A。
10. 解析:
镁铝合金溶于$$H_2SO_4$$后,生成$$Mg^{2+}$$和$$Al^{3+}$$。滴加氨水时:
- 总$$H^+$$消耗:$$0.1\,L \times 1\,mol/L \times 2 = 0.2\,mol$$($$H_2SO_4$$提供)。
- 氨水需中和$$H^+$$并沉淀$$Mg^{2+}$$和$$Al^{3+}$$,至少需$$200\,mL$$($$0.2\,mol$$氨水)。
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