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镁及其常见化合物

氢氧化镁-镁及其常见化合物知识点课后进阶选择题自测题解析-陕西省等高中化学,平均正确率46.0%

2025-08-12
氢氧化镁-镁及其常见化合物知识点课后进阶选择题自测题解析-陕西省等高中化学,平均正确率46.0%
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硫酸的性质', '乙酸的酸性', '镁', '氢氧化镁', '亚硫酸及亚硫酸盐']

正确率40.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D

A.$$\mathrm{N a H S O_{4}}$$溶液与溶液反应至中性:$$H^{+}+S O_{4}^{2-}+B a^{2+}+O H^{-}=B a S O_{4} \downarrow+H_{2} O$$

B.$$\bf{M} \mathrm{g \gets O H} \mathrm{)}_{\Delta2}$$与$${{H}_{2}{S}{{O}_{4}}}$$反应:$$M g^{2+}+2 O H^{-}+2 H^{+}+S O_{4}^{2-}=M g S O_{4} \downarrow+2 H_{2} O$$

C.镁与醋酸反应$$\mathrm{M g+2 H^{+}=M g^{2+}+H_{2} \uparrow}$$

D.$${{N}{{a}_{2}}{S}{{O}_{3}}}$$溶液使酸性$${{K}{M}{n}{{O}_{4}}}$$溶液褪色:$$5 S O_{3}^{2-}+6 H^{+}+2 M n O_{4}^{-}=5 S O_{4}^{2-}+2 M n^{2+}+3 H_{2} O$$

2、['碳酸氢钠的俗称、物理性质及用途', '碳酸氢钠与酸、碱的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化学与STSE', '氢氧化镁', '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组概念', '电化学腐蚀的种类和原理', '金属的活动顺序表及应用', '铁离子、铁盐', '溶液中的三个守恒关系']

正确率40.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C

A.用小苏打$$( \mathrm{N a H C O_{3}} )$$治疗胃酸$$\mathrm{( H C l )}$$过多:$$C O_{3}^{2-}+2 H^{+}=C O_{2} \uparrow+H_{2} O$$

B.氯化铁溶液腐蚀铜箔制印刷线路板:$$F e^{3+}+C u=F e^{2+}+C u^{2+}$$

C.氢氧化镁溶于盐酸:$$M g \ ( O H )_{\textit{2}}+2 H^{+}=M g^{2+}+2 H_{2} O$$

D.$$\mathrm{F e}^{3+}$$与$${{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 e^{3+}+2 I^{-}=F e^{2+}+I_{2}$$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pH定义及表达式', '化学常用计量及综合应用', '氢氧化镁', '有关物质的量的其他计算', '溶液中的三个守恒关系']

正确率40.0%向$$3 \mathrm{m o l} \cdot\mathrm{L}^{-1}$$盐酸中加入打磨后的镁条,一段时间后生成灰白色固体$${{X}}$$,并测得反应后溶液$${{p}{H}}$$升高.为确认固体$${{X}}$$的成分,过滤洗涤后进行实验:
$${①}$$向固体$${{X}}$$中加入足量硝酸,固体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将其分成两等份;
$${②}$$向其中一份无色溶液中加入足量$${{A}{g}{N}{{O}_{3}}}$$溶液,得到白色沉淀$${{a}}$$;
$${③}$$向另一份无色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得到白色沉淀$${{b}}$$.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D

A.溶液$${{p}{H}}$$升高的主要原因:$$M g+2 H^{+}=M g^{2+}+H_{2} \uparrow$$

B.生成沉淀$${{a}}$$的离子方程式:$$A g^{+}+C l^{-}=A g C l \downarrow$$

C.沉淀$${{b}}$$是$$\bf{M} \mathrm{g \gets O H} \mathrm{)}_{\Delta2}$$

D.若$${{a}{、}{b}}$$的物质的量关系为$$n \left( \begin{matrix} {a} \\ \end{matrix} \right) : \begin{matrix} {n \left( \begin{matrix} {b} \\ \end{matrix} \right)} \\ \end{matrix}=1 : \begin{matrix} {3} \\ \end{matrix}$$,则可推知固体$${{X}}$$的化学式为$$\bf{M g_{3} \nabla O H} \mathrm{)}_{\it6} \mathrm{C l}$$

4、['胶体的制备', '铁',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氢氧化镁', '钠与盐溶液的反应']

正确率40.0%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D

A.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mathrm{2 F e+6 H^{+}=2 F e^{3+}+3 H_{2} \uparrow}$$

B.将钠加入$${{C}{u}{S}{{O}_{4}}}$$溶液:$$2 \mathrm{N a}+\mathrm{C u}^{2+}=2 \mathrm{N a}^{+}+\mathrm{C u}$$

C.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mathrm{F e^{3+}+3 H_{2} O} \stackrel{\Delta} {=} \mathrm{F e ( O H )_{3} \downarrow+3 H^{+}}$$

D.$$\mathrm{M g ( O H )_{2}}$$和稀盐酸的反应:$$\mathrm{M g} ( \mathrm{O H} )_{2}+2 \mathrm{H}^{+}=2 \mathrm{H}_{2} \mathrm{O}+\mathrm{M g}^{2+}$$

5、['氧化还原反应的书写及配平', '二氧化碳',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氢氧化镁', '偏铝酸盐', '铁离子、铁盐']

正确率40.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A.向$${{F}{e}{C}{{l}_{3}}}$$溶液中加入$$\mathrm{M g ~ ( O H ) ~}_{2} \! : \mathrm{~ 3 M g ~ ( O H ) ~}_{2}+2 \mathrm{F e}^{3+}=2 \mathrm{F e ~ ( O H ) ~}_{3}+3 \mathrm{M g}^{2+}$$

B.醋酸溶液与水垢中的$${{C}{a}{C}{{O}_{3}}}$$反应:$$C a C O_{3}+2 H^{+}=C a^{2+}+H_{2} O+C O_{2} \uparrow$$

C.向$$\mathrm{N a A I O_{2}}$$溶液中通入过量$${{C}{{O}_{2}}}$$制$$\mathrm{A I ~ ( O H )}_{\it3} \colon\mathrm{C O}_{2}+2 \mathrm{A I O}_{2}^{-}+3 \mathrm{H}_{2} \mathrm{O}=2 \mathrm{A I ~ ( O H )}_{\it3} \downarrow+\mathrm{C O}_{3}^{2-}$$

D.向溶液中滴加$$\mathrm{N a H S O_{4}}$$溶液至混合溶液恰好为中性:$$B a^{2+}+O H^{-}+H^{+}+S O_{4}^{2-}=B a S O_{4} \downarrow+H_{2} O$$

6、['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实验原理、相关方程式的书写', '硝酸的强氧化性', '离子共存', '氢氧化镁', '溶液中的三个守恒关系', '亚铁离子、亚铁盐']

正确率60.0%下列各组微粒能大置共存,当加入相应试剂后会发生化学变化,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选项 微粒组 所加试剂 离子方程式
$${{A}}$$ $$\mathrm{N H_{4}^{-}, ~ M g^{2+}, ~ S O_{4}^{2-}}$$ 少量 溶液 $$\mathrm{N H_{4}^{+}}+\mathrm{S O_{4}^{2-}}+\mathrm{B a}^{2+}+\mathrm{O H^{-}}=\mathrm{B a S O_{4}}+\mathrm{N H_{3}} \cdot\mathrm{H_{2} O}$$
$${{B}}$$ $$\mathrm{M g^{2+} \cdot~ H C O_{3}^{-} ~ C l^{-}}$$ 过量 $${{N}{a}{O}{H}}$$ 溶液 $$\mathrm{M g}^{2+}+2 \mathrm{H C O}_{3}^{-}+4 \mathrm{O H}^{-}=\mathrm{M g} ~ ( \mathrm{O H} ) ~_{2} \downarrow$$
$$+ 2 \mathrm{C O_{3}^{2-}}+2 \mathrm{H_{2} O}$$
$${{C}}$$ $$\mathrm{F e}^{2+}, ~ \mathrm{N O}_{3}^{-}, ~ \mathrm{C l}^{-}$$ $$\mathrm{N a H S O_{4}}$$ 溶液 $$3 \mathrm{F e}^{2+}+4 \mathrm{H}^{+}+\mathrm{N O}_{3}^{-}=2 \mathrm{F e}^{3+}+\mathrm{N O} \uparrow+2 \mathrm{H}_{2} \mathrm{O}$$
$${{D}}$$ $$\mathrm{K^{+}, ~ N H_{3} \cdot H_{2} O, ~ C O_{3}^{2-}}$$ 通入过量 $${{C}{{O}_{2}}}$$ $$\mathrm{N H_{3} \cdot H_{2} O+C O_{2}=N H_{4}^{+}+H C O_{3}^{-}}$$

A

A.$${{A}}$$

B.$${{B}}$$

C.$${{C}}$$

D.$${{D}}$$

7、['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氢氧化镁', '铁离子、铁盐', '铜']

正确率60.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C

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 O_{2}^{2-}+2 H_{2} O=4 O H^{-}+O_{2} \uparrow$$

B.铜丝在氯气中燃烧:$$C u+C l_{2} \stackrel{\textsc{f i m} k \linebreak\mathrm{f i m}} {\simeq} C u^{2+}+2 C l^{-}$$

C.氢氧化镁溶于盐酸:$$M g \ ( O H )_{\textit{2}}+2 H^{+}=M g^{2+}+2 H_{2} O$$

D.氯化铁溶液腐蚀铜箔制印刷线路板:$$F e^{3+}+C u=F e^{2+}+C u^{2+}$$

8、['氢氧化铜',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因素', '化学反应的实质', '实验药品、实验装置/实验步骤的作用', '溶度积与溶解度', '沉淀的转化', '氢氧化镁', '淀粉与碘的反应', '实验现象的描述或解释']

正确率40.0%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实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少量硼酸溶液滴入到碳酸钠溶液中 无气泡 酸性: $$H_{2} C O_{3} > H_{3} B O_{3}$$
$${{B}}$$ 向浓度均为 $$0. 1 \mathrm{m o l} / \mathrm{L}$$ 的 $$\mathrm{M g C l_{2} \, \, \ \ C u C l_{2}}$$ 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 先出现蓝色沉淀 $$\mathrm{K_{s p} [ C u ~ ( O H )_{\Delta_{2}} ] > K_{s p} [ M g ~ ( O H )_{\Delta_{2}} ]}$$
$${{C}}$$ 取两只试管各加入相同浓度和体积的 $${{N}{{a}_{2}}{{S}_{2}}{{O}_{3}}}$$ 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分别放入不同温度下的水浴中 都变浑浊 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不大
$${{D}}$$ 向盛有 $${{K}{{I}_{3}}}$$ 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淀粉和 $${{A}{g}{N}{{O}_{3}}}$$ 溶液 前者溶液变蓝色,后者有黄色沉淀 $${{K}{{I}_{3}}}$$ 溶液存在平衡: $$I_{3}^{-} \rightleftharpoons I_{2}+I^{-}$$

D

A.$${{A}}$$

B.$${{B}}$$

C.$${{C}}$$

D.$${{D}}$$

9、['溶液的酸碱性判断', '电离方程式', '氯化氢、盐酸', '氢氧化镁', '水的电离平衡', '盐类水解的应用']

正确率60.0%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A.加热$$\mathrm{M g C l_{2} \cdot6 H_{2} O}$$可得到无水$${{M}{g}{C}{{l}_{2}}}$$

B.溶液中$$c \ ( \ H^{+} ) \ > c \ ( \mathit{O} H^{-} )$$,该溶液一定显酸性

C.向水中加入加入盐也可能会抑制水的电离

D.溶液蒸干得到的固体物质是$$\bf{M} \mathrm{g \gets O H} \mathrm{)}_{\Delta2}$$

10、['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检验、鉴别', '物质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 '乙醇的结构、物理性质', '氢氧化镁', '物质检验和鉴别实验', '氢氧化铝', '对分离、提纯方法选择的考查']

正确率40.0%下列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B

A.用乙醇萃取碘水中的碘

B.用$${{K}{S}{C}{N}}$$溶液检验$${{F}{e}{S}{{O}_{4}}}$$是否被氧化

C.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纯碱溶液和小苏打溶液

D.用氨水鉴别$${{M}{g}{C}{{l}_{2}}}$$溶液和$${{A}{l}{C}{{l}_{3}}}$$溶液

1. 解析:

选项D正确。$$5 SO_3^{2-} + 6 H^+ + 2 MnO_4^- = 5 SO_4^{2-} + 2 Mn^{2+} + 3 H_2 O$$ 符合氧化还原反应的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其他选项错误原因:

  • A: 未配平电荷,正确应为 $$2 H^+ + SO_4^{2-} + Ba^{2+} + 2 OH^- = BaSO_4 \downarrow + 2 H_2 O$$。
  • B: $$Mg(OH)_2$$ 是固体,不能拆分为离子,正确应为 $$Mg(OH)_2 + 2 H^+ + SO_4^{2-} = MgSO_4 + 2 H_2 O$$。
  • C: 醋酸是弱酸,应写为 $$Mg + 2 CH_3COOH = Mg^{2+} + 2 CH_3COO^- + H_2 \uparrow$$。

2. 解析:

选项C正确。$$Mg(OH)_2 + 2 H^+ = Mg^{2+} + 2 H_2 O$$ 符合强酸与不溶性碱的中和反应。其他选项错误原因:

  • A: 小苏打为 $$HCO_3^-$$,正确应为 $$HCO_3^- + H^+ = CO_2 \uparrow + H_2 O$$。
  • B: 未配平电荷和原子,正确应为 $$2 Fe^{3+} + Cu = 2 Fe^{2+} + Cu^{2+}$$。
  • D: 未配平电荷,正确应为 $$2 Fe^{3+} + 2 I^- = 2 Fe^{2+} + I_2$$。

3. 解析:

选项D不正确。若 $$n(a) : n(b) = 1 : 3$$,说明固体X中 $$Cl^-$$ 与 $$Mg^{2+}$$ 的物质的量比为1:3,但 $$Mg_3(OH)_6Cl$$ 不符合常见化合物组成,实际可能为 $$Mg(OH)Cl$$ 或其他混合物。其他选项正确:

  • A: pH升高是因 $$Mg + 2 H^+ = Mg^{2+} + H_2 \uparrow$$ 消耗 $$H^+$$。
  • B: 沉淀a为 $$AgCl$$,反应正确。
  • C: 沉淀b为 $$Mg(OH)_2$$,因 $$Mg^{2+} + 2 OH^- = Mg(OH)_2 \downarrow$$。

4. 解析:

选项D正确。$$Mg(OH)_2 + 2 H^+ = 2 H_2 O + Mg^{2+}$$ 符合强酸与不溶性碱的反应。其他选项错误原因:

  • A: 铁与稀硫酸生成 $$Fe^{2+}$$,正确应为 $$Fe + 2 H^+ = Fe^{2+} + H_2 \uparrow$$。
  • B: 钠先与水反应,正确应为 $$2 Na + 2 H_2 O + Cu^{2+} = 2 Na^+ + Cu(OH)_2 \downarrow + H_2 \uparrow$$。
  • C: 胶体不是沉淀,正确应为 $$Fe^{3+} + 3 H_2 O \xrightarrow{\Delta} Fe(OH)_3 (\text{胶体}) + 3 H^+$$。

5. 解析:

选项A正确。$$3 Mg(OH)_2 + 2 Fe^{3+} = 2 Fe(OH)_3 + 3 Mg^{2+}$$ 符合沉淀转化规律。其他选项错误原因:

  • B: 醋酸为弱酸,应写为 $$CaCO_3 + 2 CH_3COOH = Ca^{2+} + 2 CH_3COO^- + H_2 O + CO_2 \uparrow$$。
  • C: 过量 $$CO_2$$ 生成 $$HCO_3^-$$,正确应为 $$CO_2 + AlO_2^- + 2 H_2 O = Al(OH)_3 \downarrow + HCO_3^-$$。
  • D: 未配平电荷,正确应为 $$Ba^{2+} + 2 OH^- + 2 H^+ + SO_4^{2-} = BaSO_4 \downarrow + 2 H_2 O$$。

6. 解析:

选项A错误。$$NH_4^+$$ 与 $$OH^-$$ 优先反应,正确应为 $$NH_4^+ + OH^- = NH_3 \cdot H_2 O$$。其他选项正确:

  • B: $$Mg^{2+}$$ 与 $$HCO_3^-$$ 在过量 $$NaOH$$ 中生成 $$Mg(OH)_2$$ 和 $$CO_3^{2-}$$。
  • C: 酸性条件下 $$NO_3^-$$ 氧化 $$Fe^{2+}$$ 的离子方程式正确。
  • D: 过量 $$CO_2$$ 与 $$NH_3 \cdot H_2 O$$ 反应生成 $$NH_4^+$$ 和 $$HCO_3^-$$。

7. 解析:

选项C正确。$$Mg(OH)_2 + 2 H^+ = Mg^{2+} + 2 H_2 O$$ 符合强酸与不溶性碱的反应。其他选项错误原因:

  • A: 过氧化钠应写为 $$2 Na_2O_2 + 2 H_2 O = 4 Na^+ + 4 OH^- + O_2 \uparrow$$。
  • B: 铜与氯气反应为分子方程式,正确应为 $$Cu + Cl_2 \xrightarrow{\text{点燃}} Cu^{2+} + 2 Cl^-$$。
  • D: 未配平电荷,正确应为 $$2 Fe^{3+} + Cu = 2 Fe^{2+} + Cu^{2+}$$。

8. 解析:

选项D正确。$$KI_3$$ 溶液中存在平衡 $$I_3^- \rightleftharpoons I_2 + I^-$$,加入淀粉变蓝,加入 $$AgNO_3$$ 生成 $$AgI$$ 黄色沉淀。其他选项错误原因:

  • A: 无气泡说明 $$H_3BO_3$$ 酸性弱于 $$H_2CO_3$$,但结论反了。
  • B: 蓝色沉淀为 $$Cu(OH)_2$$,说明 $$K_{sp}[Cu(OH)_2] < K_{sp}[Mg(OH)_2]$$。
  • C: 变浑浊说明温度影响速率,结论矛盾。

9. 解析:

选项A不正确。加热 $$MgCl_2 \cdot 6 H_2 O$$ 会水解生成 $$Mg(OH)Cl$$ 或 $$MgO$$,无法直接得到无水 $$MgCl_2$$。其他选项正确:

  • B: $$c(H^+) > c(OH^-)$$ 是酸性溶液的定义。
  • C: 如 $$NH_4Cl$$ 等盐会抑制水的电离。
  • D: $$Mg(HCO_3)_2$$ 溶液蒸干得到 $$Mg(OH)_2$$ 和 $$MgCO_3$$。

10. 解析:

选项B正确。$$KSCN$$ 可检验 $$Fe^{3+}$$,若 $$FeSO_4$$ 被氧化则溶液变红。其他选项错误原因:

  • A: 乙醇与水互溶,不能萃取碘。
  • C: 石灰水与纯碱和小苏打均生成白色沉淀,无法区分。
  • D: 氨水与 $$MgCl_2$$ 和 $$AlCl_3$$ 均生成白色沉淀,且 $$Al(OH)_3$$ 不溶于过量氨水。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