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气体$${{X}}$$是$${{N}{{H}_{3}}}$$
B.“吸收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athrm{N a C l}+\mathrm{C O_{2}+N H_{3}+H_{2} O}=\mathrm{N a H C O_{3} \downarrow+N H_{4} C l}$$
C.滤液中溶质只含有$${{N}{{H}_{4}}{C}{l}}$$
D.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为$${{C}{{O}_{2}}}$$
2、['可循环利用的物质',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实验药品、实验装置/实验步骤的作用', '侯式制碱法', '物质制备的探究']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气体$${{N}}$$、$${{M}}$$分别为$${{C}{{O}_{2}}}$$和$${{N}{{H}_{3}}}$$
B.$${{C}{{O}_{2}}}$$气体可以循环利用,因此工业生产时理论上不需要进行补充
C.加入$${{N}{a}{C}{l}}$$粉末的作用是增大$$\mathrm{c} ( \mathrm{C l}^{-} ),$$促进$${{N}{{H}_{4}}{C}{l}}$$结晶析出
D.加入$${{N}{a}{C}{l}}$$粉末后所得“食盐水”中溶质只有$${{N}{a}{C}{l}}$$
3、['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碳酸钠', '侯式制碱法']正确率40.0%svg异常
A.$${{A}}$$
B.$${{B}}$$
C.$${{C}}$$
D.$${{D}}$$
4、['化工工艺流程实验', '可循环利用的物质', '氨的工业制法', '侯式制碱法',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正确率40.0%svg异常
B
A.合成氨工业提供的$${{C}{{O}_{2}}}$$来自石灰石分解
B.母液Ⅰ“吸氨”可抑制$${{N}{{H}^{+}_{4}}}$$水解
C.$${{C}{{O}_{2}}}$$、$${{N}{{H}_{3}}}$$和$${{H}_{2}{O}}$$都得到循环利用
D.“冷析”和“盐析”增大了$${{N}{{H}_{4}}{C}{l}}$$的溶解度
5、['碳酸钠', '侯式制碱法']正确率40.0%svg异常
A.装置$${Ⅰ}$$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athrm{C O_{3}^{2-}+2 H^{+}=C O_{2} \uparrow+H_{2} O}$$
B.向装置$${Ⅱ}$$洗气瓶中加入饱和$${{N}{{a}_{2}}{C}{{O}_{3}}}$$溶液以除去$${{C}{{O}_{2}}}$$中的少量$${{H}{C}{l}}$$
C.装置$${Ⅲ}$$中用冰水浴冷却试管内溶液有利于析出$$\mathrm{N a H C O_{3}}$$固体
D.析出$$\mathrm{N a H C O_{3}}$$固体的上层清液中不存在$${{H}{C}{{O}^{−}_{3}}}$$
6、['侯式制碱法',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 '过滤、分离与注入溶液的仪器']正确率60.0%svg异常
D
A.$${{A}}$$气体是$${{N}{{H}_{3}}{,}{B}}$$气体是$${{C}{{O}_{2}}}$$
B.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C.第Ⅲ步操作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
D.第Ⅳ步操作是将晶体溶于水后加热$${、}$$蒸发$${、}$$结晶
7、['侯式制碱法']正确率80.0%氨碱法与侯氏制碱法的生产工艺中,相同的是$${{(}{)}}$$
A
A.主反应原理
B.副产品
C.食盐利用率
D.循环物质
8、['化工工艺流程实验', '碳酸钠', '侯式制碱法', '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用途', '碳酸氢钠']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在沉淀池中应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B.在过滤后的母液中加入氯化钠粉末、通入氨气,搅拌,经冷却结晶后可得氯化铵晶体
C.循环$${Ⅰ}$$中$${{X}}$$是二氧化碳
D.该反应原理:$$\mathrm{N H_{3}+C O_{2}+H_{2} \, O=H C O_{3}+N H_{4}^{+}}$$
9、['化工工艺流程实验', '碳酸钠', '侯式制碱法']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制得$$\mathrm{N a H C O_{3}}$$的原理为$$\mathrm{N a}^{+}+\mathrm{N H_{3}}+\mathrm{H_{2} O}+\mathrm{C O_{2}}=\mathrm{N H_{4}^{+}}+\mathrm{N a H C O_{3}} \downarrow$$
B.通入$${{C}{{O}_{2}}}$$后,发生反应$$2 \mathrm{N H_{3}} \cdot\mathrm{H_{2}} \mathrm{O}+\mathrm{C O_{2}}=2 \mathrm{N H_{4}^{+}}+\mathrm{C O_{3}^{2-}}+\mathrm{H_{2}} \mathrm{O}$$、$$\mathrm{C O_{3}^{2-}}+\mathrm{H_{2} O}+\mathrm{C O_{2}}=2 \mathrm{H C O_{3}^{-}}$$,提高了$${{H}{C}{O}{^{−}_{3}}}$$浓度,利于析出$$\mathrm{N a H C O_{3}}$$沉淀
C.步骤④是为了析出更多的产品$${{N}{{H}_{4}}{C}{l}}$$,提高食盐利用率
D.侯氏制碱法中循环的物质为$${{C}{{O}_{2}}}$$和$${{N}{{H}_{3}}}$$
10、['碳酸钠', '侯式制碱法']正确率80.0%svg异常
C
A.该工艺中原料是食盐、氨、二氧化碳及水,最终产品是纯碱和氯化铵
B.工艺中$${{M}{Ⅰ}}$$处吸氨与$${{M}{Ⅱ}}$$处的目的不相同
C.实际生产中,$${{M}{Ⅱ}}$$处的“吸氨”和“碳化”这两步骤可相互调换位置
D.该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反应有$$\mathrm{N H_{3}+H_{2} O+C O_{2}=N H_{4} H C O_{3}}$$,$$\mathrm{N H_{4} H C O_{3}+N a C l=N H_{4} C l+N a H C O_{3}}$$,$$2 \mathrm{N a H C O_{3}} \stackrel{\Delta} {=} \mathrm{N a_{2} C O_{3}}+\mathrm{H_{2} O}+\mathrm{C O_{2}} \uparrow$$
1. 解析:
A. 正确。气体$$X$$是$$NH_3$$,用于与$$CO_2$$反应生成$$NH_4^+$$和$$HCO_3^-$$。
B. 正确。反应方程式为$$NaCl + CO_2 + NH_3 + H_2O = NaHCO_3 \downarrow + NH_4Cl$$。
C. 错误。滤液中除$$NH_4Cl$$外还含有未反应的$$NaCl$$。
D. 错误。循环利用的物质为$$CO_2$$和$$NH_3$$。
2. 解析:
A. 正确。气体$$N$$为$$CO_2$$,$$M$$为$$NH_3$$。
B. 错误。$$CO_2$$需补充,因部分损失。
C. 正确。加入$$NaCl$$增大$$Cl^-$$浓度,促进$$NH_4Cl$$析出。
D. 错误。食盐水还含有$$NH_4Cl$$。
3. 解析:题目不完整,无法判断。
4. 解析:
A. 正确。石灰石分解提供$$CO_2$$。
B. 正确。吸氨抑制$$NH_4^+$$水解。
C. 错误。$$H_2O$$未循环利用。
D. 错误。冷析和盐析降低$$NH_4Cl$$溶解度。
5. 解析:
A. 错误。应为$$CO_3^{2-} + 2H^+ = CO_2 \uparrow + H_2O$$。
B. 错误。应使用饱和$$NaHCO_3$$除$$HCl$$。
C. 正确。冰水浴降低$$NaHCO_3$$溶解度。
D. 错误。清液中存在$$HCO_3^-$$。
6. 解析:
A. 正确。$$A$$为$$NH_3$$,$$B$$为$$CO_2$$。
B. 正确。利用$$NaHCO_3$$和$$NH_4Cl$$溶解度差异。
C. 正确。过滤操作需烧杯、漏斗、玻璃棒。
D. 错误。第Ⅳ步是加热$$NaHCO_3$$得$$Na_2CO_3$$。
7. 解析:
A. 正确。主反应均为$$NaCl + CO_2 + NH_3 + H_2O = NaHCO_3 + NH_4Cl$$。
B. 错误。氨碱法副产品为$$CaCl_2$$,侯氏法为$$NH_4Cl$$。
C. 错误。侯氏法食盐利用率更高。
D. 错误。氨碱法循环$$NH_3$$,侯氏法循环$$NH_3$$和$$CO_2$$。
8. 解析:
A. 正确。先通$$NH_3$$使溶液碱性增强,利于吸收$$CO_2$$。
B. 正确。母液中加$$NaCl$$和$$NH_3$$可析出$$NH_4Cl$$。
C. 正确。循环$$Ⅰ$$为$$CO_2$$。
D. 错误。应为$$NH_3 + CO_2 + H_2O = NH_4^+ + HCO_3^-$$。
9. 解析:
A. 正确。$$Na^+ + NH_3 + H_2O + CO_2 = NH_4^+ + NaHCO_3 \downarrow$$。
B. 正确。$$CO_2$$与$$NH_3 \cdot H_2O$$反应生成$$HCO_3^-$$。
C. 正确。步骤④析出$$NH_4Cl$$提高食盐利用率。
D. 正确。循环物质为$$CO_2$$和$$NH_3$$。
10. 解析:
A. 正确。原料为食盐、氨、$$CO_2$$和水,产品为纯碱和$$NH_4Cl$$。
B. 正确。$$MⅠ$$吸氨为调节pH,$$MⅡ$$为析出$$NH_4Cl$$。
C. 错误。需先吸氨再碳化。
D. 正确。主要反应包括$$NH_3 + H_2O + CO_2 = NH_4HCO_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