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镁合金被大量用于制造火箭$${、}$$导弹和飞机的部件
B.硫酸铜可作泳池池水消毒剂
C.碳酸钠可用于中和胃酸过多
D.氢氧化铁胶体能用于净水
2、['离子反应在分离、提纯中的应用', '无机物的性质及应用', '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 '无机物的分离、提纯', '碳酸氢钠的不稳定性',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 '氯化氢、盐酸', '有机物的蒸馏', '物质分离、提纯的常见物理方法', '无机物间的相互转化', '物质分离、提纯的常见化学方法', '铝的性质']正确率40.0%除去下列杂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C
A.除去$${{C}{{O}_{2}}}$$中混有的$${{H}{C}{l}}$$气体:用饱和$${{N}{{a}_{2}}{C}{{O}_{3}}}$$溶液洗气
B.除去$${{K}{C}{l}}$$溶液中混有的$${{K}_{2}{S}{{O}_{4}}}$$:加入过量$${{B}{a}{C}{{l}_{2}}}$$溶液,过滤
C.除去$${{F}{e}}$$粉中的少量$${{A}{l}}$$: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
D.除去$$\mathrm{N a H C O_{3}}$$中混有的$${{N}{{a}_{2}}{C}{{O}_{3}}}$$:用加热法
3、['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 '氧化钠', '溶液的酸碱性判断', '碳酸钠的俗称、物理性质、用途',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分类', '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 '水解方程式',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过氧化钠的组成、结构、用途', '水解平衡常数']正确率40.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N}{{a}_{2}}{{O}_{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2}}$$
B.$${{N}{{a}_{2}}{O}}$$和$${{N}{{a}_{2}}{{O}_{2}}}$$投入水中都能生成$$\mathrm{N a O H,}$$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
C.$${{N}{{a}_{2}}{C}{{O}_{3}}}$$可用于制玻璃$${、}$$肥皂$${、}$$造纸$${、}$$纺织等工业,而$$\mathrm{N a H C O_{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制造发酵粉等
D.等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mathrm{p H : ~ N a H C O_{3} < N a_{2} C O_{3}}$$
4、['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 '碳酸钠的俗称、物理性质、用途', '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用途', '化学与STSE', '乙醇的来源及用途']正确率60.0%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光导纤维$${、}$$聚酯纤维均为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B.液氨可做制冷剂
C.可用热的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金属表面的石蜡
D.埃博拉病毒可用乙醇$${、}$$次氯酸钠溶液$${、}$$双氧水消毒,其消毒原理相同
5、['氧化还原反应的书写及配平',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二氧化硫的性质']正确率40.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B
A.将少量$${{H}_{2}{S}{{O}_{4}}}$$溶液滴加到$${{N}{{a}_{2}}{C}{{O}_{3}}}$$溶液中:$$2 \mathrm{H^{+}}+\mathrm{C O_{3}^{2-}}=\mathrm{C O_{2}} \uparrow+\mathrm{H_{2} O}$$
B.硫酸铝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钡溶液:$$2 \mathrm{A l}^{3+}+3 \mathrm{S O}_{4}^{2-}+3 \mathrm{B a}^{2+}+6 \mathrm{O H}^{-}=3 \mathrm{B a S O_{4}} \downarrow+2 \mathrm{A l} ( \mathrm{O H} )_{3} \downarrow$$
C.向亚硫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mathrm{C a^{2+}+O H^{-}+H S O_{3}^{-}=C a S O_{3} \downarrow+H_{2} O}$$
D.向$${{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的$$\mathrm{S O_{2} \colon\; 2 O H^{-}+S O_{2}=S O_{3}^{2-}+H_{2} O}$$
6、['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 '对反应原理的探究与评价', '化学常用计量及综合应用', '对物质的量浓度的考查']正确率40.0%$$\mathrm{1 L 0. 1 m o l / L}$$的$${{N}{{a}_{2}}{C}{{O}_{3}}}$$溶液中逐滴加入$$2 4 0 \mathrm{m L} \; 0. 5 \mathrm{m o l} / \mathrm{L}$$的$$\mathrm{N a H S O_{4}}$$溶液;$${②}$$在$$2 4 0 \mathrm{m L} \; 0. 5 \mathrm{m o l} / \mathrm{L}$$的$$\mathrm{N a H S O_{4}}$$溶液中逐滴加入$$\mathrm{1 L 0. 1 m o l / L}$$的$${{N}{{a}_{2}}{C}{{O}_{3}}}$$溶液。两种实验操作在相同状态下产生$${{C}{{O}_{2}}}$$气体的体积为$${{(}}$$$${{)}}$$
B
A.相等
B.后者多
C.前者多
D.无法判断
7、['氧化还原反应的书写及配平', '初中化学衔接知识', '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硝酸的强氧化性', '氯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铝盐', '氢氧化铝', '铜']正确率40.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C
A.向浓硝酸溶液中加入铜粉:$$C u+2 H^{+}+N O_{3}^{-}=C u^{2+}+N O_{2} \uparrow+H_{2} O$$
B.石灰石跟 稀盐酸反 应:$$C O_{3}^{2-}+2 H^{+}=C O_{2} \uparrow+H_{2} O$$
C.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C l_{2}+2 O H^{-}=C l^{-}+C l O^{-}+H_{2} O$$
D.$${{A}{l}{C}{{l}_{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A l^{3+}+3 O H^{-}=A l ~ ( O H )_{\ 3} \downarrow$$
8、['氧化钠', '碳酸氢钠与酸、碱的反应', '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 '碳酸钠的俗称、物理性质、用途',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比较、鉴别', '过氧化钠的组成、结构、用途', '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物质的俗名', '钠与盐溶液的反应']正确率40.0%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钠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红色的铜
B.在$${{N}{{a}_{2}}{{O}_{2}}}$$与水的反应中,$${{N}{{a}_{2}}{{O}_{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分别与盐酸反应,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更剧烈
D.碳酸钠的俗名叫纯碱,所以纯碱是碱
9、['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 '碳酸氢钠与酸、碱的反应', '碳酸氢钠的不稳定性',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比较、鉴别']正确率60.0%下列有关$${{N}{{a}_{2}}{C}{{O}_{3}}}$$和$$\mathrm{N a H C O_{3}}$$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D
A.热稳定性:$$\mathrm{N a_{2} C O_{3} <}$$
B.常温时水溶性:$$\mathrm{N a_{2} C O_{3} <}$$
C.等质量的两种固体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C}{{O}_{2}}}$$的体积:$$\mathrm{N a H C O_{3} < \ N a_{2} C O_{3}}$$
D.等质量的两种固体与足量的盐酸反应$$, \, \mathrm{N a_{2} C O_{3}}$$消耗的$${{H}{C}{l}}$$多
10、['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 '硅酸、原硅酸', '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铁盐、亚铁盐的相互转化、除杂']正确率40.0%下列选用的除杂方法不正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A
A.通过足量的饱和碳酸钠溶液$${、}$$干燥
B.$$\mathrm{S i O_{2} \nabla( H_{2} S i O_{3} )}$$加热,使$$\mathrm{H_{2} S i O_{3}}$$分解
C.$$\mathrm{C l_{2} \ell_{( H C l )}}$$通过足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干燥
D.$${{F}{e}{C}{{l}_{2}}}$$溶液$$( \mathrm{\ F e C l_{3}} )$$加过量的$${{F}{e}}$$粉$${、}$$过滤
1. 解析:选项C不正确。碳酸钠($$Na_2CO_3$$)碱性较强,不能用于中和胃酸(胃酸主要成分为$$HCl$$),通常使用碳酸氢钠($$NaHCO_3$$)。其他选项均正确:A(镁合金轻且强度高)、B($$CuSO_4$$杀菌)、D($$Fe(OH)_3$$胶体吸附杂质)。
2. 解析:选项C正确。铝($$Al$$)溶于过量$$NaOH$$溶液($$2Al + 2NaOH + 2H_2O = 2NaAlO_2 + 3H_2↑$$),铁($$Fe$$)不反应,过滤即可分离。其他选项错误原因:A($$Na_2CO_3$$会吸收$$CO_2$$)、B(引入$$Ba^{2+}$$新杂质)、D(加热法无法去除$$Na_2CO_3$$)。
3. 解析:选项B不正确。$$Na_2O$$是碱性氧化物,但$$Na_2O_2$$与水反应时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2Na_2O_2 + 2H_2O = 4NaOH + O_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其他选项正确:A($$Na_2O_2$$中$$Na^+$$与$$O_2^{2-}$$比例为2:1)、C($$Na_2CO_3$$和$$NaHCO_3$$用途)、D($$Na_2CO_3$$碱性更强)。
4. 解析:选项B正确。液氨汽化吸热,可用作制冷剂。其他选项错误:A(光导纤维成分为$$SiO_2$$,非有机材料)、C(石蜡用有机溶剂清洗)、D(乙醇使蛋白质变性,次氯酸钠和双氧水为氧化消毒,原理不同)。
5. 解析:选项A正确。少量$$H_2SO_4$$与$$Na_2CO_3$$反应生成$$CO_2$$($$2H^+ + CO_3^{2-} = CO_2↑ + H_2O$$)。其他选项错误:B(未配平电荷)、C(过量$$NaOH$$会溶解$$CaSO_3$$)、D(过量$$SO_2$$生成$$HSO_3^-$$而非$$SO_3^{2-}$$)。
6. 解析:选项C正确。操作①中$$Na_2CO_3$$过量,$$HSO_4^-$$完全反应生成$$CO_2$$;操作②中$$HSO_4^-$$过量但$$Na_2CO_3$$不足,$$CO_2$$产量较少。因此前者产生$$CO_2$$更多。
7. 解析:选项C正确。$$Cl_2$$与$$NaOH$$反应生成$$NaCl$$和$$NaClO$$($$Cl_2 + 2OH^- = Cl^- + ClO^- + H_2O$$)。其他选项错误:A(浓硝酸还原产物为$$NO_2$$,但未配平)、B(石灰石为$$CaCO_3$$,应写化学式)、D(氨水不能溶解$$Al(OH)_3$$,应写$$NH_3·H_2O$$)。
8. 解析:选项B正确。$$Na_2O_2$$与水的反应中,$$O_2^{2-}$$歧化为$$O_2$$和$$OH^-$$。其他选项错误:A(钠先与水反应)、C(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更剧烈)、D(纯碱是盐)。
9. 解析:选项D正确。等质量时$$Na_2CO_3$$物质的量较少,但1 mol $$Na_2CO_3$$消耗2 mol $$HCl$$,比$$NaHCO_3$$(1:1)多。其他选项错误:A($$Na_2CO_3$$更稳定)、B($$Na_2CO_3$$溶解度更大)、C($$NaHCO_3$$产$$CO_2$$更多)。
10. 解析:选项A不正确。$$CO_2$$会被饱和$$Na_2CO_3$$溶液吸收($$CO_2 + Na_2CO_3 + H_2O = 2NaHCO_3$$)。其他选项正确:B(加热分解$$H_2SiO_3$$)、C(饱和$$NaCl$$除$$HCl$$)、D($$Fe$$还原$$F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