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相关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氯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电离方程式,沉淀的转化,溶液中的三个守恒关系,对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考查,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次氯酸的性质,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以为中心的基本粒子的有关推算,对气体摩尔体积的考查,常见的能用于漂白的物质的比较,二氧化硫的性质,钠及其化合物的有关计算,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与的相关推算,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判断及比较,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化学反应条件,溶液稀释与混合的计算,二氧化氮,碳酸氢钠的俗称、物理性质及用途,碳酸钠的俗称、物理性质、用途,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碳酸氢钠与酸、碱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书写及配平,可逆反应,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胶体的性质与应用,氨水的组成及性质,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对物质的量浓度的考查,气体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碳酸氢钠的不稳定性,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结合物质结构基础知识与的相关推算,萃取和分液在卤素性质实验中的应用,电解质、非电解质,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本质及特征" />
格物学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钠及其氧化物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钠及其氧化物知识点课后进阶自测题答案-海南省等高中化学,平均正确率48.0%

2025-09-05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钠及其氧化物知识点课后进阶自测题答案-海南省等高中化学,平均正确率48.0%
1、['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本质及特征',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溶液和胶体

B.过氧化钠在空气中放置最终得到碳酸氢钠

C.两种氧化物发生反应可能有气体生成

D.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2、['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 '二氧化硫的性质', '电解质、非电解质',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过氧化钠的组成、结构、用途', '氯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漂白液、漂白粉、漂粉精']

正确率40.0%$$\mathrm{N a_{2} O_{2} \,, \, \ C l_{2} \,, \, S O_{2}}$$等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mathrm{N a_{2} O_{2} \,, \, \ C l_{2} \,, \, S O_{2}}$$依次属于电解质$${、}$$单质$${、}$$非电解质

B.$$\mathrm{N a_{2} O_{2} \,, \, \ C l_{2} \,, \, S O_{2}}$$的漂白原理相同

C.等物质的量的$${{C}{{l}_{2}}}$$和$${{S}{{O}_{2}}}$$同时通入品红溶液,褪色更快

D.在$${{N}{{a}_{2}}{{O}_{2}}}$$中阴$${、}$$阳离子所含的电子数目相等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判断及比较',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过氧化钠的组成、结构、用途', '氢氧化铝']

正确率40.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B

A.氯气溶于水:$$C l_{2}+H_{2} O=2 H^{+}+C l^{-}+C 1 O^{-}$$

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 N a_{2} O_{2}+2 H_{2} O=4 N a^{+}+4 O H+O_{2} \uparrow$$

C.向$${{A}{l}{C}{{l}_{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A l^{3+}+3 O H^{-}=A l ~ ( O H )_{\ 3} \downarrow$$

D.铜与稀硝酸反应:$$C u+N O_{3}^{-}+4 H^{+}=C u^{2+}+N O \uparrow+2 H_{2} O$$

4、['化学反应条件', '对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考查', '以为中心的基本粒子的有关推算', '可逆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二氧化氮', '结合物质结构基础知识与的相关推算',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正确率60.0%$${{N}_{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1}{8}}$$$${{g}}$$$${{D}_{2}{O}}$$和$${{1}{8}}$$$${{g}}$$$${{H}_{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_{A}}}$$

B.$${{5}{0}}$$$${{m}{L}}$$$${{1}{2}}$$$$\mathrm{m o l} \cdot\mathrm{L}^{-1}$$盐酸与足量$${{M}{n}{{O}_{2}}}$$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0}{.}{3}{{N}_{A}}}$$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_{A}}}$$

D.密闭容器中$${{2}}$$$${{m}{o}{l}}$$$${{N}{O}}$$与$${{1}}$$$${{m}{o}{l}}$$$${{O}_{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3}{{N}_{A}}}$$

5、['碳酸氢钠的俗称、物理性质及用途', '碳酸氢钠的不稳定性', '碳酸钠的俗称、物理性质、用途', '电离方程式',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 '碳酸钠、碳酸氢钠混合物的有关求算', '氧化钠', '钠及其化合物的有关计算', '焰色试验', '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溶液稀释与混合的计算', '过氧化钠的组成、结构、用途', '气体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正确率4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阴阳离子数目相等

B.焰色反应是金属化合物的性质,为化学变化

C.与盐酸反应的速率:$$\mathrm{N a H C O_{3} < \ N a_{2} C O_{3}}$$

D.$$\mathrm{1 m o l / L \ K H C O_{3}}$$溶液中含有钾离子的数目为$${{N}_{A}}$$

6、['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沉淀的转化',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萃取和分液在卤素性质实验中的应用']

正确率60.0%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盛有硅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 $${{1}}$$ 滴酚酞,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至红色褪去 试管中有凝胶生成 非金属性: $$C l > S i$$
$${{B}}$$ 常温下,向 $${{p}{H}{=}{{2}{.}{0}}}$$ 的 $${{F}{e}{C}{{l}_{3}}}$$ 溶液中通入 $${{H}_{2}{S}}$$ 气体,再用 $${{p}{H}}$$ 计测量溶液的 $${{p}{H}}$$ 产生淡黄色沉淀,溶液的 $${{p}{H}{=}{{1}{.}{0}}}$$ 酸性: $$H_{2} S > H C l$$
$${{C}}$$ 向 $${{C}{u}{S}{{O}_{4}}}$$ 溶液中加入 $${{K}{I}}$$ 溶液,在加入苯,振荡 有白色沉淀生成,苯层显紫红色 白色沉淀可能为 $${{C}{u}{I}}$$
$${{D}}$$ 向久置的 $${{N}{{a}_{2}}{{O}_{2}}}$$ 粉末中滴加过量盐酸 产生无色气体 $${{N}{{a}_{2}}{{O}_{2}}}$$ 已变质

C

A.$${{A}}$$

B.$${{B}}$$

C.$${{C}}$$

D.$${{D}}$$

7、['对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考查', '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与的相关推算', '可逆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

正确率40.0%$${{N}_{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高温下,$$0. 2 \mathrm{m o l F e}$$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H}_{2}}$$分子数目为$${{0}{.}{3}{{N}_{A}}}$$

B.标准状况下,$$0. 1 \mathrm{m o l C l}_{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_{A}}}$$

C.标准状况下,$$6. 7 2 \mathrm{L N O_{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_{A}}}$$

D.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每生成$$0. 1 \mathrm{m o l}$$氧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N}_{A}}}$$

8、['氧化还原反应的书写及配平', '碳酸氢钠与酸、碱的反应',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氨水的组成及性质', '过氧化钠的组成、结构、用途', '溶液中的三个守恒关系', '氢氧化铝']

正确率40.0%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B

A.硫酸铝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mathrm{A l^{3+}+4 N H_{3} \cdot H_{2} O}=\mathrm{A l O}_{2}^{-}+4 \mathrm{N H}_{4}^{+}+2 \mathrm{H}_{2} \mathrm{O}$$

B.$$\mathrm{N a H C O_{3}}$$溶液与少量$$\mathrm{C a ( O H )_{2}}$$溶液反应:$$2 \mathrm{H C O_{3}}^{-}+\mathrm{C a}^{2+}+2 \mathrm{O H}^{-}=\mathrm{C a C O_{3}} \downarrow+\mathrm{C O_{3}}^{2-}+2 \mathrm{H_{2} O}$$

C.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mathrm{B a}^{2+}+\mathrm{O H}^{-}+\mathrm{H}^{+}+\mathrm{S O}_{4}^{2-}=\mathrm{B a S O_{4} \downarrow}+\mathrm{H_{2} O}$$

D.$${{N}{{a}_{2}}{{O}_{2}}}$$溶于水产生$$\mathrm{O_{2} \colon~ N a_{2} O_{2}+H_{2} O=2 N a^{+}+2 O H^{-}+O_{2} ~ \cdot~}$$

9、['对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考查', '根据进行相关计算', '以为中心的基本粒子的有关推算',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结合物质结构基础知识与的相关推算',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过氧化钠的组成、结构、用途', '对气体摩尔体积的考查', '对物质的量浓度的考查']

正确率60.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2 2. 4 \mathrm{L}$$$${{C}{{O}_{2}}}$$与足量$${{N}{{a}_{2}}{{O}_{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_{A}}$$

B.$$\mathrm{I m o l} \cdot\mathrm{L}^{-1}$$的$${{N}{a}{O}{H}}$$溶液中含$${{N}{{a}^{+}}}$$数目为$${{N}_{A}}$$

C.$$7 8 \mathrm{g N a_{2} O_{2}}$$晶体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为$${{2}{{N}_{A}}}$$

D.$${{a}}$$$${{g}}$$$${{C}{O}}$$和$${{H}_{2}}$$的混合气体充分燃烧的产物与足量的$${{N}{{a}_{2}}{{O}_{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a}{g}}$$

10、['二氧化硫的性质', '次氯酸的性质',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氯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常见的能用于漂白的物质的比较']

正确率40.0%下列有色溶液褪色原理相同的是(
$${①{S}{{O}_{2}}}$$使品红溶液褪色;
$${②{C}{{l}_{2}}}$$使品红溶液褪色;
$${③{N}{{a}_{2}}{{O}_{2}}}$$加入含酚酞的水溶液中,先变红后褪色;
$${④{S}{{O}_{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 正确答案:C

解析:A错误,胶体和溶液都能通过滤纸,不能用过滤分离;B错误,过氧化钠在空气中先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最终得到碳酸钠;C正确,如$$2NO_2 + 2NaOH = NaNO_2 + NaNO_3 + H_2O$$,但更典型的是$$2NO_2 \rightleftharpoons N_2O_4$$,不过存在如$$2Na_2O_2 + 2CO_2 = 2Na_2CO_3 + O_2$$这样生成气体的反应;D错误,同素异形体转化(如$$3O_2 = 2O_3$$)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2. 正确答案:A

解析:A正确,$$Na_2O_2$$是电解质,$$Cl_2$$是单质,$$SO_2$$是非电解质;B错误,$$Na_2O_2$$和$$Cl_2$$是氧化漂白,$$SO_2$$是化合漂白;C错误,$$Cl_2 + SO_2 + 2H_2O = 2HCl + H_2SO_4$$,两者反应失去漂白能力;D错误,$$Na_2O_2$$中阴离子为$$O_2^{2-}$$(含18电子),阳离子为$$Na^+$$(含10电子),数目不等。

3. 正确答案:D

解析:A错误,应为$$Cl_2 + H_2O \rightleftharpoons H^+ + Cl^- + HClO$$;B错误,应为$$2Na_2O_2 + 2H_2O = 4Na^+ + 4OH^- + O_2 \uparrow$$;C错误,过量$$NaOH$$时:$$Al^{3+} + 4OH^- = AlO_2^- + 2H_2O$$;D正确,符合铜与稀硝酸反应。

4. 正确答案:C

解析:A错误,$$D_2O$$摩尔质量20 g/mol,18 g含质子数$$18/20 \times 10 = 9N_A$$;B错误,$$MnO_2 + 4HCl \xrightarrow{\Delta} MnCl_2 + Cl_2 \uparrow + 2H_2O$$,0.6 mol HCl中只有一半被氧化,转移电子0.3 mol,但浓盐酸变稀后反应停止,实际转移电子少于0.3$$N_A$$;C正确,$$2Na_2O_2 + 2H_2O = 4NaOH + O_2$$,生成1 mol $$O_2$$转移2 mol电子;D错误,$$2NO + O_2 = 2NO_2$$,$$2NO_2 \rightleftharpoons N_2O_4$$,产物分子数小于$$2N_A$$。

5. 正确答案:D

解析:A错误,$$Na_2O$$中阴阳离子数比1:2,$$Na_2O_2$$中为1:2($$Na^+$$和$$O_2^{2-}$$);B错误,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C错误,$$NaHCO_3$$与盐酸反应更快;D正确,1 L 1 mol/L $$KHCO_3$$含$$K^+$$数为$$N_A$$。

6. 正确答案:C

解析:A错误,生成硅酸凝胶不能比较非金属性;B错误,$$2Fe^{3+} + H_2S = 2Fe^{2+} + S \downarrow + 2H^+$$,pH减小是因反应生成$$H^+$$,不能比较酸性;C正确,$$2Cu^{2+} + 4I^- = 2CuI \downarrow + I_2$$,苯萃取$$I_2$$显紫红色;D错误,$$Na_2O_2$$变质生成$$Na_2CO_3$$,加盐酸也产生$$CO_2$$气体,无法判断是否变质。

7. 正确答案:D

解析:A错误,$$3Fe + 4H_2O(g) \xrightarrow{高温} Fe_3O_4 + 4H_2$$,0.2 mol Fe生成约0.267 mol $$H_2$$;B错误,$$Cl_2$$溶于水可逆,转移电子数小于0.1$$N_A$$;C错误,$$3NO_2 + H_2O = 2HNO_3 + NO$$,6.72 L(0.3 mol)$$NO_2$$转移0.2 mol电子;D正确,同第4题C项解析。

8. 正确答案:B

解析:A错误,应生成$$Al(OH)_3$$沉淀:$$Al^{3+} + 3NH_3 \cdot H_2O = Al(OH)_3 \downarrow + 3NH_4^+$$;B正确,少量$$Ca(OH)_2$$时:$$2HCO_3^- + Ca^{2+} + 2OH^- = CaCO_3 \downarrow + CO_3^{2-} + 2H_2O$$;C错误,应为$$Ba^{2+} + 2OH^- + 2H^+ + SO_4^{2-} = BaSO_4 \downarrow + 2H_2O$$;D错误,应为$$2Na_2O_2 + 2H_2O = 4Na^+ + 4OH^- + O_2 \uparrow$$。

9. 正确答案:D

解析:A错误,未指明标准状况;B错误,未给出体积;C错误,$$Na_2O_2$$中阴离子为$$O_2^{2-}$$,78 g(1 mol)含阴离子数为$$N_A$$;D正确,$$CO$$、$$H_2$$燃烧产物$$CO_2$$、$$H_2O$$与$$Na_2O_2$$反应:$$2CO_2 + 2Na_2O_2 = 2Na_2CO_3 + O_2$$,$$2H_2O + 2Na_2O_2 = 4NaOH + O_2$$,增加质量即为CO和$$H_2$$质量。

10. 正确答案:B

解析:①$$SO_2$$是化合漂白;②$$Cl_2$$是氧化漂白;③$$Na_2O_2$$是氧化漂白;④$$SO_2$$使酸性$$KMnO_4$$褪色是还原反应(氧化褪色)。因此②和④都是氧化褪色,原理相同。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