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下列除去杂质$${{(}}$$括号的物质为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D
A.$${{F}{e}{C}{{l}_{3}}}$$溶液$$( \mathrm{F e C l}_{2} )_{:}$$通入适量$${{C}{{l}_{2}}}$$
B.$$\mathrm{C O} ( \mathrm{C O_{2}} )_{:}$$通过$${{N}{a}{O}{H}}$$溶液洗气后干燥
C.$$\mathrm{M n O_{2} ( K C l ) :}$$加水溶解后过滤$${、}$$洗涤$${、}$$烘干
D.$$\mathrm{S O_{2} ( H C l ) :}$$通过饱和$${{N}{{a}_{2}}{C}{{O}_{3}}}$$溶液洗气后干燥
2、['化学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 '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 '初中化学衔接知识',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铁盐、亚铁盐的相互转化、除杂', '对溶液配制的考查', '盐类水解的应用', '铝的性质']正确率40.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C
A.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可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
B.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一定量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用水稀释到所需浓度
C.制备乙酸乙酯时,将乙醇和乙酸依次加入到浓硫酸中
D.将玻璃管插入橡胶塞孔时,要用厚布护手,把湿润过的玻璃管缓慢旋进塞孔中
3、['对分离、提纯试剂选择及加入顺序的考查', '铁盐、亚铁盐的相互转化、除杂', '对分离、提纯方法选择的考查']正确率40.0%除去下列括号内的杂质,所加试剂和操作均正确的是()
选项 | 需除杂的物质 | 试剂 | 操作 |
$${{A}}$$ | $$\mathrm{C l_{2} ( H C l )}$$ | 饱和食盐水 | 洗气 |
$${{B}}$$ | $${{F}{e}{C}{{l}_{2}}}$$ 溶液( $${{F}{e}{C}{{l}_{3}}}$$ 溶液) | 铁粉 | 过滤 |
$${{C}}$$ | $$\mathrm{N H_{3} ( H_{2} O )}$$ | 浓硫酸 | 洗气 |
$${{D}}$$ | 铁粉(铝粉) | 稀硫酸 | 过滤 |
B
A.$${{A}}$$
B.$${{B}}$$
C.$${{C}}$$
D.$${{D}}$$
4、['无机综合推断', '铁', '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检验、鉴别', '铁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 '铁盐、亚铁盐的相互转化、除杂', '实验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率60.0%svg异常
A
A.$${{A}{→}{B}}$$化学方程式为:$$3 \mathrm{F e}+4 \mathrm{H_{2} O ( g )} \stackrel{\# \mathrm{i n}} {=} \mathrm{F e_{3} O_{4}}+4 \mathrm{H_{2}}$$
B.$${{C}{→}{D}}$$溶液的颜色变化由黄色变为浅绿色
C.若$${{C}}$$溶液中混有$${{D}}$$,可采用加入$${{F}{e}}$$或$${{C}{u}}$$除去
D.$${{C}}$$溶液中金属阳离子的检验方法:向$${{C}}$$溶液中先滴加氯水,再滴加$$\mathrm{K S C N} ( \mathrm{a q} )$$,观察现象
5、['碳酸氢钠的不稳定性', '铁盐、亚铁盐的相互转化、除杂', '物质分离、提纯的常见物理方法', '物质分离、提纯的常见化学方法', '有机物重结晶']正确率60.0%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物质(杂质) | 除杂试剂或方法 | |
$${{A}}$$ | $$\mathrm{C O_{2} \ ( S O_{2} )}$$ | $${{N}{a}{O}{H}}$$ 溶液 |
$${{B}}$$ | 汽油 $${({{H}_{2}}{O}{)}}$$ | 分液 |
$${{C}}$$ | $${{F}{e}{C}{{l}_{3}}}$$ 溶液 $$( \mathrm{\ F e C l_{2}} )$$ | $${{C}{{l}_{2}}}$$ |
$${{D}}$$ | $${{N}{{a}_{2}}{C}{{O}_{3}}}$$ 固体 $$( \mathrm{N a H C O_{3}} )$$ | 加热 |
A
A.$${{A}}$$
B.$${{B}}$$
C.$${{C}}$$
D.$${{D}}$$
6、['铝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 '钠与水反应原理', '铁盐、亚铁盐的相互转化、除杂', '铁离子、铁盐']正确率60.0%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既有气体又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B
A.明矾和氢氧化钡溶液
B.钠和$${{M}{g}{C}{{l}_{2}}}$$溶液
C.铜粉和$${{F}{e}{C}{{l}_{3}}}$$溶液
D.$${{N}{{a}_{2}}{{O}_{2}}}$$和少量$${{F}{e}{C}{{l}_{2}}}$$溶液
7、['氧化铁', '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铁盐、亚铁盐的相互转化、除杂', '铁离子、铁盐', '铜']正确率60.0%svg异常
A
A.$${{A}}$$
B.$${{B}}$$
C.$${{C}}$$
D.$${{D}}$$
8、['无机物的性质及应用', '碳酸氢钠的俗称、物理性质及用途', '碳酸氢钠与酸、碱的反应', '二氧化硫的性质', '盐类水解的原理', '铁盐、亚铁盐的相互转化、除杂', '盐类水解的应用']正确率40.0%下列物质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C
A.$${{F}{e}{C}{{l}_{3}}}$$溶液呈酸性,用于蚀刻铜电路板
B.$$\mathrm{N a H C O_{3}}$$能与碱反应,可用作焙制糕点的膨松剂
C.$${{C}{l}{{O}_{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D.$${{S}{{O}_{2}}}$$具有漂白性,可用$${{S}{{O}_{2}}}$$水溶液吸收$${{B}{{r}_{2}}}$$蒸气
9、['对物质分离、提纯的综合考查', '氧化铁', '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氧化镁', '铁盐、亚铁盐的相互转化、除杂', '亚铁离子、亚铁盐', '氧化铝']正确率40.0%下列各组混合物,使用$${{N}{a}{O}{H}}$$溶液和盐酸不能分离的是()
D
A.$${{M}{g}{O}}$$中混有$${{A}{{l}_{2}}{{O}_{3}}}$$
B.$${{A}{l}{C}{{l}_{3}}}$$溶液中混有$${{F}{e}{C}{{l}_{3}}}$$
C.$${{F}{{e}_{2}}{{O}_{3}}}$$中混有$${{S}{i}{{O}_{2}}}$$
D.$${{F}{e}{C}{{l}_{2}}}$$溶液中混有$${{C}{u}{C}{{l}_{2}}}$$
10、['二氧化碳',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溶液pH的测定方法', '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检验、鉴别', '硝酸的强氧化性', '二氧化硫的性质', '铁盐、亚铁盐的相互转化、除杂']正确率40.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
$${{A}}$$ | 除去 $${{M}{g}{C}{{l}_{2}}}$$ 溶液中的少量 $${{F}{e}{C}{{l}_{3}}}$$ | 向含有少量 $${{F}{e}{C}{{l}_{3}}}$$ 的 $${{M}{g}{C}{{l}_{2}}}$$ 溶液中加入足量 $$\mathrm{M g ( O H )_{2}}$$ 粉末,搅拌一段时间后,过滤 |
$${{B}}$$ | 比较醋酸和碳酸酸性的强弱 | 用 $${{p}{H}}$$ 计分别测定浓度均为 $$0. 1 \mathrm{m o l} \cdot\mathrm{L}^{-1}$$ 的 $${{N}{{a}_{2}}{C}{{O}_{3}}}$$ 溶液和 $$\mathrm{C H_{3} C O O N a}$$ 溶液的 $${{p}{H}}$$ |
$${{C}}$$ | 验证稀硝酸能将 $${{F}{e}}$$ 氧化为 $$\mathrm{F e}^{3+}$$ | 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 $${{K}{S}{C}{N}}$$ 溶液,再滴加氯水,观察实验现象 |
$${{D}}$$ | 检验木炭与浓硝酸反应的气态产物中含 $${{S}{{O}_{2}}}$$ 和 $${{C}{{O}_{2}}}$$ | 将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和品红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
A
A.$${{A}}$$
B.$${{B}}$$
C.$${{C}}$$
D.$${{D}}$$
1. 选项D错误。$$SO_2$$和$$HCl$$均能与饱和$$Na_2CO_3$$溶液反应,无法选择性除杂。正确方法应通过饱和$$NaHSO_3$$溶液洗气。
2. 选项C错误。制备乙酸乙酯时,需将浓硫酸缓慢加入乙醇中,再添加乙酸,避免剧烈放热导致危险。
3. 选项C错误。浓硫酸会吸收$$NH_3$$,应改用碱石灰干燥。其他选项:A用饱和食盐水除$$HCl$$(氯气溶解度低),B用铁粉还原$$Fe^{3+}$$,D用$$NaOH$$溶液溶解铝粉更优。
4. 选项D错误。检验$$Fe^{3+}$$应直接滴加$$KSCN$$溶液,若先加氯水会氧化可能存在的$$Fe^{2+}$$干扰结果。其他选项:A为铁与水蒸气反应,B中$$Fe^{3+}$$(黄)→$$Fe^{2+}$$(浅绿),C应仅加铁粉除杂(铜会引入新杂质)。
5. 选项A错误。$$NaOH$$会同时吸收$$CO_2$$和$$SO_2$$,应改用饱和$$NaHCO_3$$溶液。其他选项:B利用水和汽油分层分液,C通$$Cl_2$$氧化$$Fe^{2+}$$,D加热分解$$NaHCO_3$$均正确。
6. 选项B正确。钠与水反应生成$$H_2$$,同时生成$$NaOH$$与$$MgCl_2$$反应产生白色$$Mg(OH)_2$$沉淀。A生成气体(无)和沉淀($$Al(OH)_3$$+$$BaSO_4$$),C无气体,D生成红褐色$$Fe(OH)_3$$沉淀。
8. 选项C正确。$$ClO_2$$的强氧化性可用于消毒。A错误(蚀刻铜因$$Fe^{3+}$$氧化性),B错误(膨松剂利用$$NaHCO_3$$与酸反应),D错误(吸收$$Br_2$$利用$$SO_2$$还原性)。
9. 选项D正确。$$FeCl_2$$和$$CuCl_2$$均与$$NaOH$$反应生成沉淀,但沉淀不溶于过量$$NaOH$$,无法分离。其他选项:A利用$$Al_2O_3$$的两性,B利用$$Fe(OH)_3$$不溶于碱,C利用$$SiO_2$$与$$NaOH$$反应。
10. 选项A正确。$$Mg(OH)_2$$调节pH选择性沉淀$$Fe^{3+}$$。B错误(应比较等浓度醋和碳酸的pH),C错误(过量铁粉生成$$Fe^{2+}$$),D错误(应先通过品红检验$$SO_2$$,再通过石灰水检验$$CO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