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在下列条件下,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B
A.$$\mathrm{c} ( \mathrm{H^{+}} ) \!=\! 1 \! \times\! 1 0^{-1 4} \mathrm{m o l} / \mathrm{L}$$的溶液:$$\mathrm{K^{+}, \ C u^{2+}, \ I^{-}, \ S O_{4}^{2-}}$$
B.水电离出的$$\mathrm{c} ( \mathrm{H^{+}} ) \!=\! 1 \! \times\! 1 0^{-1 4} \mathrm{m o l} / \mathrm{L}$$的溶液:$$\mathrm{K^{+}, ~ N a^{+}, ~ A l O_{2}^{-}, ~ S_{2} O_{3}^{2-} ~}$$
C.能与$${{A}{l}}$$反应生成$${{H}_{2}}$$的溶液:$$\mathrm{N H_{4}^{+}, ~ C a^{2+}, ~ N O_{3}^{-}, ~ I^{-} ~}$$
D.使石蕊试液变蓝色的溶液:$$\mathrm{M g}^{2+}, \mathrm{~ K}^{+}, \mathrm{~ S O}$$$$\mathrm{_4^{2-} \,, \ N O_{3}^{-}}$$
2、['氢氧化铜', '溶液的酸碱性判断', '硝酸的强氧化性', '离子共存', '配合物的形成', '亚铁离子、亚铁盐', '盐类水解的应用']正确率60.0%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
A.通入$${{N}{{H}_{3}}}$$的溶液中:
B.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mathrm{F e}^{2+} \! \cdot\mathrm{\ N O_{3}^{-} \! \cdot\ N a^{+} \! \cdot\ S O_{4}^{2-}}$$
C.使酚酞变红的溶液:$$\mathrm{K^{+}, ~ C u^{2+}, ~ N O_{3}^{-}, ~ I^{-}}$$
D.中性溶液中:$$\mathrm{F e^{3+}, ~ B a^{2+}, ~ S C N^{-}, ~ C l^{-}}$$
3、['氧化还原反应的书写及配平', '碳酸氢钠的俗称、物理性质及用途', '胶体的制备', '氢氧化铜', '碳酸氢钠与酸、碱的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铁离子、铁盐']正确率40.0%下列离子书写正确的是()
D
A.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盐酸:$$C O_{3}^{2-}+2 H^{+}=C O_{2} \uparrow+H_{2} O$$
B.向沸水中滴加饱和的$${{F}{e}{C}{{l}_{3}}}$$溶液制备$$\mathrm{F e \ ( O H )_{\ l 3}}$$胶体:$$F e^{3+}+3 H_{2} O$$$$\stackrel{\triangle} {-\mathrm{F e} ~ ( \mathrm{O H} )}_{3} \downarrow+3 \mathrm{H}^{+}$$
C.氢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H^{+}+O H^{-}=H_{2} O$$
D.澄清的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 O_{3}^{2-}+C a^{2+}=C a C O_{3} \downarrow$$
4、['氢氧化铜', '初中化学衔接知识', '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 '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检验、鉴别', '物质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 '偏铝酸盐', '氢氧化铁', '物质检验和鉴别实验', '氢氧化铝']正确率60.0%下列有关物质鉴别的方法描述不正确的是()
C
A.无需其他试剂即可鉴别:稀盐酸与$${{N}{{a}_{2}}{C}{{O}_{3}}}$$溶液
B.用$${{C}{{O}_{2}}}$$鉴别:$$N a A l O_{2}$$溶液和$${{C}{a}{C}{{l}_{2}}}$$溶液
C.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_{2}}{C}{{O}_{3}}}$$和$$\mathrm{N a H C O_{3}}$$两种无色溶液
D.用$${{N}{a}{O}{H}}$$溶液一次性鉴别:$$M g C l_{2}, ~ A l C l_{3}, ~ C u C l_{2}, ~ F e C l_{2}$$和$${{F}{e}{C}{{l}_{3}}}$$五瓶盐溶液
5、['氢氧化铜',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初中化学衔接知识', '氢氧化镁', '金属的活动顺序表及应用', '金属单质的通性']正确率60.0%下列每组有三种物质,其中最后一种是过量的,加水充分搅拌后过滤,滤纸上留有两种不溶物的组是()
C
A.$$\mathrm{C a C l_{2}, ~ C a ~ ( \mathrm{\bf~ N O_{3} ~} ) ~_{2}, ~ \mathrm{\bf~ N a_{2} C O_{3}}}$$
B.
C.
D.$$\mathrm{A l. ~} \mathrm{A g. ~} \mathrm{H_{2} S O_{4}}$$
6、['氢氧化铜', '初中化学衔接知识', '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硝酸的强氧化性', '离子共存']正确率60.0%在指定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
A.$$\mathrm{N a C l O}$$溶液中:$$O H^{-}, ~ B a^{2+}, ~ C l^{-}$$
B.$${{N}{a}{O}{H}}$$溶液中:$$C u^{2+}, ~ K^{+}, ~ S O_{4}^{2-}$$
C.$$\mathbf{M g} \left( \mathbf{N O_{3}} \right)_{\mathbf{\Sigma} 2}$$溶液中:$$F e^{2+} \,, \, \, H^{+} \,, \, \, N H_{4}^{+}$$
D.$${{K}{O}{H}}$$溶液中:$$C a^{2+}, ~ H C O_{3}^{-}, ~ B r^{-}$$
7、['氢氧化铜', '化学平衡的特征', '晶体与非晶体常识', '红外光谱']正确率40.0%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C
A.用红外光谱来鉴定元素
B.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氨水,形成蓝色沉淀后再加入$${{N}{a}{O}{H}}$$溶液,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溶液
C.用$${{X}{−}}$$射线衍射实验来区分晶体类型
D.已知$$I_{3}^{-} \rightleftharpoons I_{2}+I^{-}$$,向盛有$${{K}{{I}_{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适量$${{C}{C}{{l}_{4}}}$$,振荡静置后$${{C}{C}{{l}_{4}}}$$层显紫色,说明$${{K}{{I}_{3}}}$$在$${{C}{C}{{l}_{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
8、['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氢氧化铜', '化学反应条件',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硫', '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正确率40.0%实验探究$${{C}{u}}$$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C
A.将铜粉和硫粉混合均匀并加热以制取$${{C}{u}{S}}$$
B.向$${{C}{u}}$$与过量浓硫酸反应后的试管中加水以观察$${{C}{u}{S}{{O}_{4}}}$$溶液的颜色
C.向$${{C}{u}{S}{{O}_{4}}}$$溶液中加入适量的$$\mathrm{N a O H,}$$充分加热后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以制取$${{C}{u}{O}}$$
D.在淀粉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微热水解。再加少量新制$$\mathrm{C u ( O H )_{2}}$$悬液并加热,产生红色沉淀
9、['电子云', '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 '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 '判断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 '电子云的重叠方式', '键能、键长、键角及其应用', '电离能的理解及应用', '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氢氧化铜', '氢键', '配合物的形成', '配离子、配合物的应用']正确率60.0%下列叙述正确的个数是$${{(}{)}}$$
$${①}$$配位键在形成时,是由成键双方各提供一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键与$${{s}{−}{p}{σ}}$$键的电子云形状相同
$${③{G}{e}}$$是$${Ⅳ{A}}$$族的一个主族元素,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mathrm{G e : ~ [ A r ] 4 s^{2} ~ 4 p^{2} \,,}$$属于$${{P}}$$区元素
$${④}$$非极性分子往往是高度对称的分子,比如$$\mathrm{B F_{3}, ~ P C l_{5}, ~ H_{2} O_{2}, ~ C O_{2}}$$这样的分子
$${⑤}$$冰中存在极性共价键和氢键两种化学键的作用
$$\oplus\mathrm{C u ( O H )_{2}}$$是一种蓝色的沉淀,既溶于硝酸$${、}$$浓硫酸,也能溶于氨水中
$${⑦}$$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的分子,其立体构型不一定是正四面体形
$${⑧}$$键长:$$\mathrm{C-H < N-H < O-H}$$
$${⑨}$$第一电离能:$$\mathrm{S i < C < N < O < F}$$
B
A.$${{1}}$$
B.$${{2}}$$
C.$${{3}}$$
D.$${{4}}$$
10、['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 '物质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 '乙烯的加成反应', '乙酸的酸性', '乙烯的氧化反应',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氢氧化铜', '苯的结构', '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 '苯', '甲烷的结构、物理性质', '乙烯的组成、结构', '有机物的性质实验', '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鉴别乙醇$${、}$$乙醛$${、}$$乙酸$${、}$$乙酸乙酯可用新制$$\bf C u \langle\mathrm{O H} \rangle_{\lambda}$$悬浊液
B.对二甲苯只有一种结构证明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交替的结构
C.乙烯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反应机理相同
D.$${{C}{{H}_{4}}}$$和$${{C}{H}{C}{{l}_{3}}}$$的空间构型都是正四面体
1. 解析:
A选项:$$c(H^+) = 1 \times 10^{-14} \mathrm{mol/L}$$ 说明溶液为强碱性,$$Cu^{2+}$$ 会与 $$OH^-$$ 生成 $$Cu(OH)_2$$ 沉淀,不能共存。
B选项:水电离出的 $$c(H^+) = 1 \times 10^{-14} \mathrm{mol/L}$$ 可能是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AlO_2^-$$ 和 $$S_2O_3^{2-}$$ 在酸性条件下会反应,不能共存。
C选项:能与 $$Al$$ 反应生成 $$H_2$$ 的溶液可能是强酸性或强碱性,$$NH_4^+$$ 在碱性条件下会反应,$$NO_3^-$$ 在酸性条件下会氧化 $$I^-$$,不能共存。
D选项:使石蕊变蓝的溶液为碱性,$$Mg^{2+}$$ 会与 $$OH^-$$ 生成 $$Mg(OH)_2$$ 沉淀,不能共存。
因此,没有完全正确的选项,但题目要求选择可能共存的组,最接近的是C选项(假设为酸性条件,但需注意 $$NO_3^-$$ 和 $$I^-$$ 的氧化还原反应)。
2. 解析:
A选项:通入 $$NH_3$$ 的溶液中,$$Ag^+$$ 会与 $$NH_3$$ 形成 $$[Ag(NH_3)_2]^+$$,可以共存。
B选项:使石蕊变红的溶液为酸性,$$Fe^{2+}$$ 会被 $$NO_3^-$$ 氧化,不能共存。
C选项: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为碱性,$$Cu^{2+}$$ 会与 $$OH^-$$ 生成沉淀,不能共存。
D选项:中性溶液中,$$Fe^{3+}$$ 会与 $$SCN^-$$ 形成红色络合物,且 $$Fe^{3+}$$ 易水解,不能共存。
正确答案为A。
3. 解析:
A选项: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应为 $$HCO_3^- + H^+ = CO_2 \uparrow + H_2O$$,$$CO_3^{2-}$$ 书写错误。
B选项:制备胶体的方程式应为 $$Fe^{3+} + 3H_2O \xrightarrow{\Delta} Fe(OH)_3$$(胶体)$$+ 3H^+$$,不应写沉淀符号。
C选项:氢氧化铜是难溶物,应写化学式:$$Cu(OH)_2 + 2H^+ = Cu^{2+} + 2H_2O$$。
D选项:方程式正确,$$Ca^{2+} + CO_3^{2-} = CaCO_3 \downarrow$$。
正确答案为D。
4. 解析:
A选项:稀盐酸与 $$Na_2CO_3$$ 反应会立即产生气泡,无需其他试剂即可鉴别,正确。
B选项:$$CO_2$$ 与 $$NaAlO_2$$ 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 $$CaCl_2$$ 不反应,可以鉴别,正确。
C选项:澄清石灰水与 $$Na_2CO_3$$ 和 $$NaHCO_3$$ 都会生成白色沉淀($$CaCO_3$$),无法鉴别,错误。
D选项:$$NaOH$$ 可区分 $$MgCl_2$$(白色沉淀)、$$AlCl_3$$(先沉淀后溶解)、$$CuCl_2$$(蓝色沉淀)、$$FeCl_2$$(白色→灰绿色→红褐色)、$$FeCl_3$$(红褐色沉淀),正确。
错误选项为C。
5. 解析:
A选项:$$CaCl_2$$ 和 $$Ca(NO_3)_2$$ 与过量 $$Na_2CO_3$$ 反应生成 $$CaCO_3$$ 沉淀,滤纸上只有一种不溶物。
B选项:$$AgNO_3$$ 和 $$Cu(NO_3)_2$$ 与过量 $$NaCl$$ 反应生成 $$AgCl$$ 和 $$Cu(OH)_2$$($$Cu^{2+}$$ 水解),滤纸上有两种不溶物。
C选项:$$Na_2SO_4$$ 和 $$BaCl_2$$ 与过量 $$K_2CO_3$$ 反应生成 $$BaCO_3$$,滤纸上只有一种不溶物。
D选项:$$Al$$ 和 $$Ag$$ 与过量 $$H_2SO_4$$ 反应后,$$Ag$$ 不溶,$$Al$$ 溶解,滤纸上只有一种不溶物。
正确答案为B。
6. 解析:
A选项:$$NaClO$$ 溶液为碱性,$$OH^-$$、$$Ba^{2+}$$、$$Cl^-$$ 可以共存。
B选项:$$NaOH$$ 溶液中 $$Cu^{2+}$$ 会生成 $$Cu(OH)_2$$ 沉淀,不能共存。
C选项:$$Mg(NO_3)_2$$ 溶液中 $$Fe^{2+}$$、$$H^+$$、$$NH_4^+$$ 可以共存。
D选项:$$KOH$$ 溶液中 $$HCO_3^-$$ 会反应生成 $$CO_3^{2-}$$,不能共存。
正确答案为A或C,但题目为单选题,可能更倾向于A。
7. 解析:
A选项:红外光谱用于鉴定官能团,不是元素,错误。
B选项:$$Cu(OH)_2$$ 溶于氨水形成深蓝色 $$[Cu(NH_3)_4]^{2+}$$,正确。
C选项:X射线衍射可用于区分晶体类型,正确。
D选项:$$CCl_4$$ 层显紫色说明 $$I_2$$ 溶于 $$CCl_4$$,但 $$KI_3$$ 溶解度与 $$I_2$$ 无关,错误。
正确答案为B和C,但题目为单选题,可能选C。
8. 解析:
A选项:铜粉与硫粉加热生成 $$Cu_2S$$,不是 $$CuS$$,错误。
B选项:浓硫酸反应后需稀释才能观察 $$CuSO_4$$ 颜色,直接加水会暴沸,错误。
C选项:$$CuSO_4$$ 与 $$NaOH$$ 反应生成 $$Cu(OH)_2$$,加热分解为 $$CuO$$,正确。
D选项:淀粉水解后需先加碱中和酸,再加新制 $$Cu(OH)_2$$,否则红色沉淀无法生成,错误。
正确答案为C。
9. 解析:
①错误:配位键由一方提供孤电子对,另一方提供空轨道。
②错误:$$s-s \sigma$$ 键和 $$s-p \sigma$$ 键电子云形状不同。
③正确:$$Ge$$ 的电子排布和分区正确。
④错误:$$H_2O_2$$ 是极性分子。
⑤错误:氢键不是化学键。
⑥正确:$$Cu(OH)_2$$ 溶于酸和氨水。
⑦正确:$$sp^3$$ 杂化分子可能是四面体、三角锥或V形。
⑧错误:键长应为 $$C-H < N-H < O-H$$。
⑨错误:第一电离能顺序为 $$Si < C < O < N < F$$。
正确的有③⑥⑦,共3个。
正确答案为C。
10. 解析:
A选项:新制 $$Cu(OH)_2$$ 可鉴别乙醇(不反应)、乙醛(加热生成红色沉淀)、乙酸(溶解 $$Cu(OH)_2$$)、乙酸乙酯(分层),正确。
B选项:对二甲苯只有一种结构不能证明苯环结构,错误。
C选项:乙烯使溴水褪色是加成反应,使酸性 $$KMnO_4$$ 褪色是氧化反应,机理不同,错误。
D选项:$$CH_4$$ 是正四面体,$$CHCl_3$$ 不是,错误。
正确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