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相关计算,氢氧化镁,硝酸的强氧化性,乙烯的加成反应,硫酸根离子、亚硫酸离子、硫离子的检验,实验结论的描述、误差分析,氧化铜,常见阳离子的检验,氯化氢、盐酸,杂化轨道理论及其应用,氢氧化铝,电子式,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检验、鉴别,电解过程的放电顺序,配合物的形成,溶度积常数相关计算,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及其应用,铁离子、铁盐,无机物的性质及应用,铁,以为中心的基本粒子的有关推算,铜" />
格物学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氢氧化铜-铜知识点教师选题进阶自测题解析-四川省等高中化学,平均正确率46.0%

2025-09-24
氢氧化铜-铜知识点教师选题进阶自测题解析-四川省等高中化学,平均正确率46.0%
1、['氢氧化铜', '初中化学衔接知识',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氢氧化镁', '溶液中的三个守恒关系', '氢氧化铝']

正确率60.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D

A.盐酸与石灰石反应$$\mathrm{C O_{3}^{2-}+2 H^{+}=C O_{2} \uparrow+H_{2} O}$$

B.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B}}$$ $${{a}}$$$$2+\,+\, \mathrm{S 0}_{4}^{2-} \,=\, \mathrm{B}$$ $${{a}}$$$${{S}{{0}_{4}}{↓}}$$

C.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mathrm{H^{+}+O H^{-}=H_{2} O}$$

D.氯化铝溶液中加人过量氨水:$${{A}}$$ $${{l}}$$$$\mathrm{^{3+}+3 N H_{3} \cdot H_{2} O=A}$$ $${{l}}$$$$( \mathrm{O H} )_{3} \downarrow+3 \mathrm{N H}_{4}^{+}$$

3、['无机物的性质及应用', '氢氧化铜', '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 '判断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及其应用', '物质性质的探究与评价', '溶解度、饱和溶液']

正确率40.0%下列$${{“}}$$类比$${{”}}$$结果不正确$${的}$$是(

C

A.$${{H}_{2}{{O}_{2}}}$$的热稳定性比$${{H}_{2}{O}}$$的弱,则$${{N}_{2}{{H}_{4}}}$$的热稳定性比$${{N}{H}_{3}}$$的弱

B.$${{H}_{2}{O}}$$的分子构型为$${{V}}$$形,则二甲醚的分子骨架($$\mathrm{C-O-C}$$)构型为V形

C.$${{C}{a}{{(}{{H}{C}{O}_{3}}{)}_{2}}}$$的溶解度比$$\mathrm{C a C O_{3}}$$的大,则$$\mathrm{N a H C O_{3}}$$的溶解度比$${{N}{a}_{2}{{C}{O}_{3}}}$$的大

D.将丙三醇加入新制$$\mathrm{C u ( O H )_{2}}$$中溶液呈绛蓝色,则将葡萄糖溶液加入新制$$\mathrm{C u ( O H )_{2}}$$中溶液也呈绛蓝色

4、['氯离子的检验', '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氢氧化铜', '硫酸根离子、亚硫酸离子、硫离子的检验', '离子共存', '铵根的检验', '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正确率60.0%在某澄清透明的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A.$$\mathrm{I^{-}, N O_{3}^{-}, F e^{2+}, N a^{+}}$$

B.$$\mathrm{A g^{+}, N O_{3}^{-}, C l^{-}, K^{+}}$$

C.$$\mathrm{K^{+}}, \mathrm{B a^{2+}}, \mathrm{O H^{-}}, \mathrm{S O_{4}^{2-}}$$

D.$$\mathrm{C u^{2+}, N H_{4}^{+}, B r^{-}, O H^{-}}$$

5、['氢氧化铜',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因素', '硝酸的强氧化性', '溶度积与溶解度', '钝化原理及应用', '实验现象的描述或解释', '实验结论的描述、误差分析']

正确率40.0%由下列实验和现象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 $$2 \mathrm{m l} \mathrm{l} 0. 1 \mathrm{m o l} \cdot\mathrm{L}^{-1}$$ 的 $${{A}{g}{N}{{O}_{3}}}$$ 溶液中滴加 $${{2}}$$ 滴 $$0. 1 \mathrm{m o l} \cdot\mathrm{L}^{-1} \mathrm{N a C l}$$ 溶液,再滴入 $${{2}{−}{3}}$$ 滴 $$0. 1 \mathrm{m o l} \cdot\mathrm{L}^{-1} \mathrm{K I}$$ 溶液 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变成黄色 相同温度下, $${{A}{g}{C}{l}}$$ 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 $${{A}{g}{I}}$$ 的溶解度
$${{B}}$$ 往 $$\mathrm{B. ~ C u ( O H )_{2}}$$ 沉淀中分别滴加盐酸和氨水 沉淀皆溶解 $$\mathrm{B. ~ C u ( O H )_{2}}$$ 为两性氢氧化物
$${{C}}$$ 将铁片放入浓硝酸中 无明显变化 $${{F}{e}}$$ 与浓硝酸不反应
$${{D}}$$ 同时往等体积 $$0. 2 \mathrm{m o l} \cdot\mathrm{L}^{-1}$$ 和 $$0. 0 5 \mathrm{m o l} \cdot\mathrm{L}^{-1}$$ 的 $${{N}{{a}_{2}}{{S}_{2}}{{O}_{3}}}$$ 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硫酸。 浓度为 $$0. 2 \mathrm{m o l} \cdot\mathrm{L}^{-1}$$ 溶液先出现浑浊 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大

D

A.$${{A}}$$

B.$${{B}}$$

C.$${{C}}$$

D.$${{D}}$$

7、['氢氧化铜', '沉淀的溶解与生成', '氢氧化铁', '溶度积常数相关计算']

正确率40.0%一定温度下的难溶电解质​$${{A}_{m}{{B}_{n}}}$$​--在水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其平衡常数$$\mathrm{K_{s p}}=c^{\mathrm{m}} \left( \mathrm{A}^{\mathrm{n}+} \right) \times c^{\mathrm{n}} \left( \mathrm{B}^{\mathrm{m}+} \right)$$​,称为难溶电解质的离子积。已知下表数据:

物质
$$\mathrm{F e ( O H )_{2}}$$
$$\mathrm{C u ( O H )_{2}}$$
$$\mathrm{F e ( O H )_{3}}$$
$$\mathrm{K_{s p} / 2 5^{\circ} \, C}$$
$$8. 0 \times1 0^{-1 6}$$
$$2. 2 \times1 0^{-2 0}$$
$$4. 0 \times1 0^{-3 6}$$
完全沉淀时的 $${{p}{H}}$$ 范围
$${{≥}{{9}{.}{6}}}$$
$${{≥}{{6}{.}{4}}}$$
$${{≥}{3}}$$
对含等物质的量的$$\mathrm{C u S O_{4}, ~ F e S O}_{4}, ~ \mathrm{F e}_{2} ( \mathrm{S O}_{4} )_{3}$$​的混合溶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向该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最先看到的是蓝色沉淀

B.该溶液中$$c \left( \mathrm{S O}_{4}^{2-} \right) : \left[ c \left( \mathrm{C u}^{2+} \right)+c \left( \mathrm{F e}^{2+} \right)+c \left( \mathrm{F e}^{3+} \right) \right]$$$${{>}{5}{:}{4}}$$​

C.向该溶液中加入适量氯水,调节$${{p}{H}}$$到$${{4}{∼}{5}}$$后过滤,可获得纯净的$${{C}{u}{S}{{O}_{4}}}$$溶液

D.向该溶液中加入适量氨水,调节$${{p}{H}}$$到$${{9}{.}{6}}$$后过滤,将所得沉淀灼烧,可得等物质的量的$${{C}{u}{O}}$$、$${{F}{e}{O}}$$、$${{F}{e}_{2}{{O}_{3}}}$$三种固体的混合物

8、['氢氧化铜', '乙烯的组成、结构', '氯化氢、盐酸', '乙烯的加成反应', '氢氧化钠', '物质检验和鉴别实验']

正确率40.0%能区别乙烯和氢气的一种试剂是(

C

A.盐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溴水

D.新制氢氧化铜

9、['氢氧化铜', '杂化轨道理论及其应用', '配合物的形成', '配合物的组成、相关概念', '氨水的组成及性质']

正确率40.0%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难溶物,继续添加氨水,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下列对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A.沉淀溶解后,将会生成深蓝色的配合离子$$[ \mathrm{C u \ < N H_{3} )_{\Delta_{4}}} ]^{2+}$$

B.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任何沉淀,所以反应前后$$\mathrm{C u^{2+}}$$的浓度不变

C.向反应后的溶液加入乙醇,溶液不会有变化,因为$$[ \mathrm{C u \ < N H_{3} )_{\Delta_{4}}} ]^{2+}$$不会与乙醇发生反应

D.在$$[ \mathrm{C u \ < N H_{3} )_{\Delta_{4}}} ]^{2+}$$离子中,$$C u^{2+}$$给出孤对电子,$${{N}{{H}_{3}}}$$提供空轨道

1.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错误,石灰石 $$CaCO_3$$ 是固体,应写化学式:$$CaCO_3 + 2H^+ = Ca^{2+} + CO_2 \uparrow + H_2O$$

B. 错误,漏写 $$Cu^{2+}$$ 与 $$OH^-$$ 的反应:$$Ba^{2+} + 2OH^- + Cu^{2+} + SO_4^{2-} = BaSO_4 \downarrow + Cu(OH)_2 \downarrow$$

C. 错误,$$Mg(OH)_2$$ 是固体,应写化学式:$$Mg(OH)_2 + 2H^+ = Mg^{2+} + 2H_2O$$

D. 正确,氨水是弱碱,与 $$Al^{3+}$$ 生成 $$Al(OH)_3$$ 沉淀:$$Al^{3+} + 3NH_3 \cdot H_2O = Al(OH)_3 \downarrow + 3NH_4^+$$

答案:D

3. 下列"类比"结果不正确的是:

A. 正确,$$N_2H_4$$ 中 N-N 键比 $$NH_3$$ 中 N-H 键弱,热稳定性降低

B. 错误,二甲醚 $$CH_3-O-CH_3$$ 中 C-O-C 键角约 110°,但分子骨架不是 V 形,两个甲基使结构接近四面体

C. 错误,$$NaHCO_3$$ 溶解度比 $$Na_2CO_3$$ 小,因为 $$HCO_3^-$$ 间形成氢键

D. 正确,多元醇(丙三醇、葡萄糖)与新制 $$Cu(OH)_2$$ 均能形成络合物呈绛蓝色

答案:B、C(根据选项单选可能选 B)

4. 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

A. 不能,$$Fe^{2+}$$ 与 $$NO_3^-$$ 在酸性条件下氧化还原,但题中未说明酸性,需谨慎

B. 不能,$$Ag^+$$ 与 $$Cl^-$$ 生成 $$AgCl$$ 沉淀

C. 不能,$$Ba^{2+}$$ 与 $$SO_4^{2-}$$ 生成 $$BaSO_4$$ 沉淀

D. 不能,$$Cu^{2+}$$、$$NH_4^+$$ 与 $$OH^-$$ 反应生成 $$Cu(OH)_2$$ 和 $$NH_3 \cdot H_2O$$

答案:A(若溶液为中性可能共存)

5. 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A. 错误,沉淀由白变黄说明 $$AgI$$ 比 $$AgCl$$ 更难溶,但 $$Ksp(AgCl) > Ksp(AgI)$$,溶解度应 $$AgCl > AgI$$,结论表述反了

B. 错误,$$Cu(OH)_2$$ 溶于氨水是因形成 $$[Cu(NH_3)_4]^{2+}$$,不是两性

C. 错误,铁在浓硝酸中钝化,是生成致密氧化膜,并非不反应

D. 正确,浓度大反应速率快,先出现浑浊

答案:D

7. 关于混合溶液的正确说法:

A. 错误,根据 $$Ksp$$,$$Fe(OH)_3$$ 沉淀 pH 最小(≥3),最先出现红褐色沉淀

B. 正确,物质的量比 $$CuSO_4 : FeSO_4 : Fe_2(SO_4)_3 = 1:1:1$$,$$SO_4^{2-}$$ 总量为 1+1+3=5,阳离子总量为 1+1+2=4,比值 5:4

C. 错误,氯水氧化 $$Fe^{2+}$$ 为 $$Fe^{3+}$$,pH=4~5 时 $$Fe^{3+}$$ 已沉淀,过滤后得 $$CuSO_4$$ 溶液但含 $$Fe^{3+}$$ 沉淀残留

D. 错误,pH=9.6 时 $$Cu^{2+}$$、$$Fe^{2+}$$ 均沉淀,但 $$Fe^{2+}$$ 会被氧化,灼烧得 $$CuO$$、$$Fe_2O_3$$

答案:B

8. 区别乙烯和氢气的试剂:

A. 盐酸:均不反应

B. 氢氧化钠:均不反应

C. 溴水:乙烯使溴水褪色(加成),氢气不反应

D. 新制氢氧化铜:均不反应

答案:C

9. 硫酸铜加氨水的正确说法:

A. 正确,生成深蓝色 $$[Cu(NH_3)_4]^{2+}$$ 配离子

B. 错误,$$Cu^{2+}$$ 浓度因形成配离子而降低

C. 错误,加乙醇会降低配离子溶解度,析出深蓝色晶体

D. 错误,$$Cu^{2+}$$ 提供空轨道,$$NH_3$$ 提供孤对电子

答案:A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