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铜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

铜及其化合物的综合考查-铜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知识点考前进阶自测题答案-贵州省等高中化学,平均正确率50.0%

2025-08-11
铜及其化合物的综合考查-铜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知识点考前进阶自测题答案-贵州省等高中化学,平均正确率50.0%
1、['铜及其化合物的综合考查',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氧化铜']

正确率60.0%下表中,对陈述$${{I}}$$、$${{I}{I}}$$的正确性及其有无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选项 陈述 $${{I}}$$ 陈述 $${{I}{I}}$$ 判断
$${{A}}$$ 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可用稀盐酸除去铜器表面的铜绿 $${{I}}$$ 对; $${{I}{I}}$$ 对;无
$${{B}}$$ 铜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铜制容器可以盛放浓硫酸 $${{I}}$$ 对; $${{I}{I}}$$ 对;有
$${{C}}$$ 向硫酸铜溶液中通入少量氨,有蓝色沉淀产生,过滤后灼烧滤渣,最后变成黑色固体 把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铜丝表面变黑 $${{I}}$$ 对; $${{I}{I}}$$ 对;有
$${{D}}$$ 蓝色硫酸铜晶体受热转化为白色硫酸铜粉末是物理变化 硫酸铜溶液可用作游泳池的消毒剂 $${{I}}$$ 错; $${{I}{I}}$$ 对;无

D

A.A

B.B

C.C

D.D

2、['化学与传统文化', '铜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 '铜及其化合物的综合考查']

正确率60.0%西汉时期我国的劳动人民又发明了$${{“}}$$湿法炼铜$${{”}}$$,在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万毕术$${》}$$一书中有一段文字记载:$${{“}}$$曾青得铁则化铜$${{”}{.}{“}}$$曾青$${{”}{(}}$$铜的化合物)是指(

B

A.$${{C}{u}{C}{{l}_{2}}}$$

B.$${{C}{u}{S}{{O}_{4}}}$$

C.$$\bf C u \langle\mathrm{O H} \rangle_{\lambda}$$

D.$${{C}{u}{C}{{O}_{3}}}$$

3、['氧化还原反应的书写及配平', '化工工艺流程实验', '醛类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 '铜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 '相对分(原)子质量及其计算', '铜及其化合物的综合考查',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相对于途径$${①}$$,途径$${②}$$更好地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

B.$${{Y}}$$可以是蔗糖溶液

C.利用途径$${②}$$制备$${{1}{6}{g}}$$硫酸铜,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 1 \mathrm{m o l}$$

D.途径$${①}$$所用混酸中$${{H}_{2}{S}{{O}_{4}}}$$与$${{H}{N}{{O}_{3}}}$$物质的量之比最好为$${{3}{:}{2}}$$

4、['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铜及其化合物的综合考查',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综合考查', '硝酸的强氧化性', '对反应原理的探究与评价', '金属单质的通性']

正确率60.0%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浓度和反应温度有关,下列各组物质由于浓度不同而发生不同反应的是(

A

A.$${{C}{u}}$$与$${{H}{N}{{O}_{3}}}$$

B.$${{C}{u}}$$与$${{F}{e}{C}{{l}_{3}}}$$

C.$${{Z}{n}}$$与$${{H}{C}{l}}$$

D.$${{F}{e}{C}{{l}_{3}}}$$与$${{N}{a}{O}{H}}$$

5、['初中化学衔接知识', '制备实验', '实验药品、实验装置/实验步骤的作用',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催化剂、反应历程', '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氧化铜', '铜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 '铜及其化合物的综合考查', '对反应原理的探究与评价', '物质制备的探究', '对气体摩尔体积的考查', '铁离子、铁盐', '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 '盐类水解的应用']

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mathrm{a, ~ b, ~ c}$$之间的关系式为:$$\mathbf{a}=\mathbf{b}+\mathbf{c}$$

B.图中$${{M}{、}{N}}$$分别为$$\mathrm{F e}^{2+}, ~ \mathrm{F e}^{3+}$$

C.步骤$${{1}}$$充分反应后,加入少量$${{C}{u}{O}}$$是为了除去$$\mathrm{F e}^{3+}$$

D.若制各$${{1}{m}{o}{l}}$$的$$\mathrm{C u C l_{2}} \,,$$理论上消耗$$1 1. 2 \, \mathrm{L O}_{2}$$

6、['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铜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 '铜及其化合物的综合考查', '硝酸的其他性质', '硝酸的强氧化性',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化学常用计量及综合应用', '氧化亚铜', '氧化铜', '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

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2. 2 \mathrm{m o l} \cdot\mathrm{L}^{-1}$$

B.$$\mathrm{1. 8 m o l} \cdot\mathrm{L}^{-1}$$

C.$$2. 0 \mathrm{m o l} \cdot\mathrm{L}^{-1}$$

D.$$\mathrm{1. 6 m o l} \cdot\mathrm{L}^{-1}$$

7、['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铜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 '浓硫酸的综合考查', '铜及其化合物的综合考查', '绿色化学', '硫酸的性质', '氧化铜', '铜']

正确率60.0%下列方法能制取硫酸铜且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

A.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

B.铜和稀硫酸反应

C.铜和硫酸铁溶液反应

D.铜和浓硫酸反应

8、['铁', '铜及其化合物的综合考查', '镁盐', '铁离子、铁盐']

正确率60.0%将铁粉放入由盐酸$$\mathrm{. ~ M g C l_{2}}$$溶液$$\mathrm{, ~ F e C l_{3}}$$溶液$$\mathrm{\, \ C u C l_{2}}$$溶液组成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铁粉有剩余,则溶液含有大量的阳离子是(

D

A.$$\mathrm{C u^{2+}}$$和$$\mathrm{F e}^{2+}$$

B.$${{H}^{+}}$$和$$\mathrm{C u^{2+}}$$

C.$$\mathrm{F e}^{3+}$$和$$\mathrm{F e}^{2+}$$

D.$$\mathrm{F e}^{2+}$$和$$\mathrm{M g}^{2+}$$

9、['铜及其化合物的综合考查', '硝酸的其他性质', '变量控制探究型实验', '氨水的组成及性质', '物质性质的探究与评价', '铜']

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①}$$中实验现象说明$${{O}_{2}}$$参与了反应

B.$${②}$$中溶液颜色比$${①}$$深可能是由于$${{H}_{2}{{O}_{2}}}$$氧化$${{C}{u}}$$生成$$\mathrm{C u^{2+}}$$

C.$${③}$$中左侧水柱下降可能是反应产生$${{N}{O}}$$气体导致的

D.$${④}$$比$${③}$$变蓝慢是由于$${{H}_{2}{{O}_{2}}}$$分解造成自身消耗

10、['铜及其化合物的综合考查']

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相对于途径②,途径①更好地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

B.将$${{C}{u}{S}{{O}_{4}}}$$溶液蒸发,利用余热蒸干,可制得胆矾晶体

C.$${{X}}$$可能是$${{S}{{O}_{2}}}$$和$${{S}{{O}_{3}}}$$的混合气体

D.$${{Y}}$$可以是葡萄糖溶液

1. 解析:

选项分析:

  • A选项:陈述$$I$$(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正确;陈述$$II$$(可用稀盐酸除去铜器表面的铜绿)正确,但二者无因果关系,因为铜绿与盐酸反应是独立性质。判断正确。
  • B选项:陈述$$I$$(铜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错误,铜的氧化膜不致密;陈述$$II$$(铜制容器可以盛放浓硫酸)正确,因浓硫酸使铜钝化,但二者无因果关系。判断错误。
  • C选项:陈述$$I$$(硫酸铜与氨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灼烧后变黑)正确,黑色固体为$$CuO$$;陈述$$II$$(铜丝灼烧变黑)正确,且二者均涉及铜的氧化,有因果关系。判断正确。
  • D选项:陈述$$I$$(蓝色硫酸铜晶体受热转化为白色粉末是物理变化)错误,此为化学变化(失去结晶水);陈述$$II$$(硫酸铜溶液用作消毒剂)正确,但二者无因果关系。判断正确。

综上,D选项的判断完全正确。

2. 解析:

“曾青得铁则化铜”指铁置换铜的化合物中的铜。湿法炼铜使用可溶性铜盐:

  • $$CuCl_2$$(A)和$$CuSO_4$$(B)均为可溶性铜盐,但西汉时期尚未掌握$$CuSO_4$$的制备技术。
  • $$Cu(OH)_2$$(C)和$$CuCO_3$$(D)不溶于水,无法用于湿法炼铜。

结合历史背景,B选项$$CuSO_4$$更可能为“曾青”。

3. 解析(题目不完整,暂略):

4. 解析:

浓度影响反应产物的典型例子:

  • A选项:铜与稀$$HNO_3$$反应生成$$NO$$,与浓$$HNO_3$$反应生成$$NO_2$$,符合题意。
  • 其他选项(B、C、D)的反应产物不随浓度变化。

答案为A选项

5. 解析(题目不完整,暂略):

6. 解析(题目不完整,暂略):

7. 解析:

绿色化学要求高效、无污染:

  • A选项:$$CuO + H_2SO_4 \rightarrow CuSO_4 + H_2O$$,无副产物,符合绿色化学。
  • 其他选项(B、C、D)或效率低(B),或产生污染(C、D)。

答案为A选项

8. 解析:

铁粉剩余说明溶液中无$$H^+$$、$$Cu^{2+}$$、$$Fe^{3+}$$(均被还原为$$Fe^{2+}$$),$$Mg^{2+}$$不反应。故大量阳离子为$$Fe^{2+}$$和$$Mg^{2+}$$。

答案为D选项

9. 解析(题目不完整,暂略):

10. 解析(题目不完整,暂略):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