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冶炼金属时,必须加入一种物质作还原剂
B.利用金属活泼性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冶炼方法
C.湿法炼铜和火法炼铜的反应中,铜元素都发生还原反应
D.人类历史上大量生产和使用铝$${、}$$铁$${、}$$铜三种金属单质的时间顺序是铜$${、}$$铁$${、}$$铝
3、['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 '初中化学衔接知识', '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 '氧化铜', '金属单质的通性']正确率60.0%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B
A.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
B.收集比空气轻的气体可用向下排气法,能用向下排气法收集的气体一定比空气轻
C.有机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活泼金属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4、['无机物的性质及应用', '简单分类法概述及分类法', '对物质分类的考查',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分类', '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金属单质的通性', '无机物间的相互转化']正确率60.0%下列有关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不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跟碱反应
B.能与金属镁反应产生氢气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C.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氧化物,同种化合价也可能对应多种氧化物
D.酸性氧化物肯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5、['金属单质的通性']正确率60.0%不属于金属通性的是()
B
A.延展性
B.高熔点
C.导热性
D.导电性
7、['金属晶体的结构与性质', '金属的结构、存在、用途', '金属单质的通性']正确率40.0%下列不属于金属晶体共性的是()
D
A.易导电
B.易导热
C.有延展性
D.高熔点
8、['金属晶体的结构与性质', '金属单质的通性']正确率80.0%金属的下列性质中,与自由电子无关的是()
C
A.延展性好
B.容易导电
C.密度大小
D.易导热
9、['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硫酸的性质', '钠与水反应原理', '镁', '金属单质的通性']正确率60.0%钠$${、}$$镁$${、}$$铝各$${{4}{g}}$$分别与$$\mathrm{1 0 0 m L 2 m o l} \cdot\mathrm{L}^{-1}$$硫酸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镁$${、}$$铝产生的$${{H}_{2}}$$一样多
B.镁产生的$${{H}_{2}}$$最多
C.铝产生的$${{H}_{2}}$$最多
D.三者产生的$${{H}_{2}}$$一样多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解析:
A项错误,某些金属可通过电解法直接冶炼(如电解熔融$$Al_2O_3$$制铝),不需外加还原剂;
B项正确,金属活泼性不同对应不同冶炼方法(电解法、热还原法、热分解法等);
C项正确,湿法炼铜$$Fe+Cu^{2+}→Fe^{2+}+Cu$$和火法炼铜$$Cu_2S+O_2→2Cu+SO_2$$中铜元素均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发生还原反应;
D项正确,金属活动性越强冶炼技术出现越晚,顺序为铜(不活泼)→铁(中等)→铝(活泼)。
3、推理正确的是(B)。
解析:
A项错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还可能是酸与金属氧化物、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等;
B项正确,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二者互为充要条件;
C项错误,含碳化合物不都是有机物(如$$CO$$、$$CO_2$$、碳酸盐等);
D项错误,能与稀硫酸放气的物质还可能是碳酸盐等。
4、说法正确的是(C)。
解析:
A项错误,不成盐氧化物(如$$CO$$、$$NO$$)既不与酸也不与碱反应;
B项错误,能与镁反应生成氢气的溶液可能是酸或强酸弱碱盐溶液;
C项正确,如氮元素有$$NO$$、$$NO_2$$等多种氧化物,+4价氮对应$$NO_2$$和$$N_2O_4$$;
D项错误,酸性氧化物可能是金属氧化物(如$$Mn_2O_7$$)。
5、不属于金属通性的是(B)。
解析:延展性、导热性、导电性是金属普遍性质,但熔点差异大(汞常温为液态,钨熔点高达3410℃),高熔点不是金属通性。
7、不属于金属晶体共性的是(D)。
解析:金属晶体均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但熔点差异显著(如钠97.8℃,钨3410℃),高熔点不是共性。
8、与自由电子无关的是(C)。
解析:延展性(电子气缓冲原子层滑动)、导电性(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导热性(电子碰撞传递能量)均与自由电子有关,密度取决于原子质量和堆积方式,与自由电子无关。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解析:
硫酸物质的量:$$n=0.1L\times2mol/L=0.2mol$$
钠:$$2Na+H_2SO_4→Na_2SO_4+H_2↑$$(钠还可与水反应)
镁:$$Mg+H_2SO_4→MgSO_4+H_2↑$$
铝:$$2Al+3H_2SO_4→Al_2(SO_4)_3+3H_2↑$$
计算各金属物质的量:
$$n_{Na}=\frac{4}{23}≈0.174mol$$,$$n_{Mg}=\frac{4}{24}=\frac{1}{6}mol$$,$$n_{Al}=\frac{4}{27}≈0.148mol$$
按完全反应计算产氢量:
钠:$$0.174mol\times\frac{1}{2}=0.087mol$$(实际更多因与水反应)
镁:$$\frac{1}{6}mol=0.167mol$$
铝:$$0.148mol\times\frac{3}{2}=0.222mol$$
但需考虑硫酸量限制(0.2mol $$H_2SO_4$$最多生成0.2mol $$H_2$$):
铝消耗硫酸:$$0.148mol\times\frac{3}{2}=0.222mol>0.2mol$$,硫酸不足
实际产氢:铝$$0.2mol\times\frac{2}{3}≈0.133mol$$,镁$$0.167mol$$,钠过量产氢最多
因题目未说明溶液体积变化,按常规理解铝产氢最多(考虑钠与水反应),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