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工业上常用$${{S}{i}{{O}_{2}}}$$与$${{C}}$$在高温下发生反应制造粗硅,粗硅中含有$${{S}{i}{C}}$$,其中$${{S}{i}}$$和$${{S}{i}{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锛}{�}{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S}{i}{C}}$$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在空气中燃烧
B.制造粗硅时的反应:$$2 S i O_{2}+5 C \frac{\frac{\frac{\mathrm{g i t}} {2 \mathrm{s t}} \frac{\mathrm{g i t}} {2 \mathrm{s t}} \frac{\mathrm{g i t}} {2 \mathrm{s t}} \frac{\mathrm{g i t}} {2 \mathrm{s t}} \frac{\mathrm{g i t}} {2 \mathrm{s t}}} {\frac{\mathrm{g i t}} {2 \mathrm{s t}}} S i+S i C+4 C O \hat{\chi}_{\frac{\mathrm{g i t}} {2 \mathrm{s t}}}$$
C.$$\mathrm{S i}, ~ \mathrm{S i O_{2}}$$能用$${{N}{a}{O}{H}}$$溶液分离
D.纯净的$${{S}{i}{{O}_{2}}}$$只能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3、['C、Si的化学性质',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硝酸的强氧化性', '二氧化氮', '钠与水反应原理', '亚铁离子、亚铁盐', '铜', '铝的性质']正确率40.0%下列各组内物质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F}{e}{S}{{O}_{4}}}$$溶液中,能与$${{F}{e}{S}{{O}_{4}}}$$发生反应的是()
D
A.$${{N}{a}}$$和$${{H}_{2}{O}}$$
B.$${{A}{l}}$$和$${{N}{a}{O}{H}}$$溶液
C.单质碳和浓硫酸共热
D.铜片和浓硝酸
4、['C、Si的化学性质', '反应热与焓变',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乙醇的其他氧化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反应的实质',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本质及特征', '铝热反应']正确率60.0%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D
A.$$\mathrm{B a ( O H )_{2}}$$晶体和$${{N}{{H}_{4}}{C}{l}}$$晶体常温下反应
B.乙醇燃烧
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 }}$$
D.灼热的$${{C}}$$和$${{C}{{O}_{2}}}$$反应
5、['C、Si的化学性质', '化学键的概念及类别',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电解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 '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焰色试验', '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具有相同结构的多种离子的性质相关分析及判断']正确率40.0%$$\mathrm{W. ~ X. ~ Y. ~ 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X}}$$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7}{:}{{1}{7}}}$$;含$${{Z}}$$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为黄色;$${{Y}}$$的原子序数是$${{W}}$$和$${{Z}}$$的原子序数之和的一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A.$${{Y}}$$的氧化物既可溶于$${{W}}$$氢化物的水溶液,又可溶于$${{Z}}$$的氢氧化物水溶液
B.氢化物的沸点:$${{X}{<}{W}}$$
C.元素$${{Z}}$$与$${{X}}$$形成的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D.电解$${{Z}{W}}$$水溶液一段时间后,溶液$${{p}{H}}$$增大
6、['C、Si的化学性质', 'C、Si单质的存在形态、物理性质及用途']正确率80.0%有科学家认为:硅是$${{“}{{2}{1}}}$$世纪的能源$${{”}{、}{“}}$$未来的石油$${{”}}$$,下列有关硅可能成为新型能源的依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A.自然界存在大量硅单质
B.自然界的硅易开采,且可再生
C.硅燃料便于运输$${、}$$贮存,从安全角度考虑,硅是优质燃料
D.硅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其燃烧产物对环境的污染容易有效地控制
8、['C、Si的化学性质',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硫酸的性质', '二氧化硫的性质', '氯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 '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氯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正确率40.0%下列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D
A.$${{S}{{O}_{2}}}$$使品红溶液和溴水褪色的原理相同
B.$$\mathrm{C. ~ N. ~ S}$$三者的单质与氧气直接反应都能生产两种氧化物
C.浓硫酸有强氧化性,稀硫酸没有氧化性
D.将足量铁与氯气反应后的固体物质溶于稀盐酸可得到氯化亚铁溶液
2、解析:
A错误:$$SiC$$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但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iO_2$$和$$CO_2$$
B正确:根据题意,$$Si$$和$$SiC$$物质的量比为1:1,配平得:$$2SiO_2 + 5C \xrightarrow{高温} Si + SiC + 4CO$$
C错误:$$SiO_2$$能与$$NaOH$$反应,但$$Si$$不能,无法用$$NaOH$$溶液分离
D错误:纯净$$SiO_2$$还可用于制石英玻璃、光学仪器等
答案:B
3、解析:需找出能与$$FeSO_4$$反应的气体
A:$$2Na + 2H_2O \rightarrow 2NaOH + H_2$$,$$H_2$$不与$$FeSO_4$$反应
B:$$2Al + 2NaOH + 2H_2O \rightarrow 2NaAlO_2 + 3H_2$$,$$H_2$$不反应
C:$$C + 2H_2SO_4(浓) \xrightarrow{\Delta} CO_2 + 2SO_2 + 2H_2O$$,$$SO_2$$能将$$Fe^{2+}$$氧化为$$Fe^{3+}$$
D:$$Cu + 4HNO_3(浓) \rightarrow Cu(NO_3)_2 + 2NO_2 + 2H_2O$$,$$NO_2$$与水反应生成$$HNO_3$$可氧化$$Fe^{2+}$$
答案:CD
4、解析: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A:$$Ba(OH)_2 \cdot 8H_2O + 2NH_4Cl \rightarrow BaCl_2 + 2NH_3 + 10H_2O$$,吸热但非氧化还原
B:$$C_2H_5OH + 3O_2 \rightarrow 2CO_2 + 3H_2O$$,放热反应
C:$$2Al + Fe_2O_3 \rightarrow 2Fe + Al_2O_3$$,放热反应
D:$$C + CO_2 \rightarrow 2CO$$,吸热且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D
5、解析:元素推断
X为地壳含量最多(O),Z焰色反应黄色(Na),W最外层电子数:核外电子总数=7:17(氯Cl,原子序17),Y原子序数=(17+11)/2=14(硅Si)
A正确:$$SiO_2$$既溶于HF(W的氢化物水溶液),又溶于$$NaOH$$(Z的氢氧化物)
B错误:$$H_2O$$(X)沸点高于$$HCl$$(W)
C错误:$$Na_2O$$只含离子键
D错误:电解$$NaCl$$溶液生成$$NaOH$$,pH增大
答案:AD
6、解析:硅能源的可行性
A不正确:自然界中硅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单质硅需人工制取
B正确:硅化合物储量丰富,可循环利用
C正确:硅固体便于运输储存
D正确:硅燃烧热值高,产物$$SiO_2$$污染小
答案:A
8、解析:元素化合物性质
A错误:$$SO_2$$使品红褪色是漂白性,使溴水褪色是还原性
B正确:C生成$$CO$$、$$CO_2$$;N生成$$NO$$、$$NO_2$$;S生成$$SO_2$$、$$SO_3$$
C错误:稀硫酸有弱氧化性(H⁺氧化性)
D错误:铁与氯气生成$$FeCl_3$$,溶于盐酸仍为$$FeCl_3$$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