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无机非金属材料

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无机非金属材料知识点教师选题进阶自测题答案-广西壮族自治区等高中化学,平均正确率44.00000000000001%

2025-09-08
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无机非金属材料知识点教师选题进阶自测题答案-广西壮族自治区等高中化学,平均正确率44.00000000000001%
1、['铁',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化学与STSE', '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硫的性质']

正确率40.0%下列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D

A.将$${{S}{{O}_{2}}}$$通入溴水中证明$${{S}{{O}_{2}}}$$具有漂白性

B.将铁屑放入稀$${{H}{N}{{O}_{3}}}$$中证明$${{F}{e}}$$比$${{H}_{2}}$$活泼

C.将澄清石灰水中滴入某溶液后生成沉淀,说明滴入的溶液中含大量$$\mathrm{C O_{3}^{2-}}$$

D.石英砂可用于生产单晶硅

2、['大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化学与STSE', '皂化反应', '硅和二氧化硅材料', '常见的金属材料']

正确率40.0%化学与环境$${、}$$材料$${、}$$信息$${、}$$能源关系密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半导体行业中有一句话:$${{“}}$$从沙滩到用户$${{”}}$$,计算机芯片的材料是二氧化硅

B.将$${{“}}$$地沟油$${{”}}$$制成肥皂,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C.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上用于舰载机降落的拦阻索是特种钢缆,属于金属材料

D.推广以植物秸秆为原料的综合利用技术,避免焚烧秸秆造成空气污染

3、['C、Si单质的存在形态、物理性质及用途', '石油的分馏', '石油分馏实验', '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化学与STSE', '新型陶瓷', '塑料的组成、应用', '硅和二氧化硅材料', '常见的金属材料']

正确率40.0%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A.华为自主研发的$${{“}}$$麒麟$${{”}}$$芯片与光导纤维是同种材料

B.沥青主要成分是有机物,也可以通过石油分馏得到

C.中国天眼$${{F}{A}{S}{T}}$$用到的碳化硅是一种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D.用$${{C}{{O}_{2}}}$$合成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实现$${{“}}$$碳$${{”}}$$的循环利用

4、['无机物的性质及应用', '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化学与STSE', '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硅和二氧化硅材料', '硅酸盐材料', '硅酸钠的性质']

正确率40.0%硅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及科技等方面用途广泛.其中不正确的是(

D

A.二氧化硅在地壳中含量丰富,广泛用于制造水泥$${、}$$玻璃$${、}$$陶瓷等

B.硅酸钠在建筑工业上常用作黏合剂和木材防火剂

C.碳化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相似,硬度很大常用做砂轮和砂纸

D.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故用作光导纤维

5、['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碳酸氢钠的不稳定性', '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比较、鉴别', '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硫的性质']

正确率40.0%下列叙述均正确且前后有因果关系的是(

A

A.常温,$$N a H C O_{3}$$溶解度比$${{N}{{a}_{2}}{C}{{O}_{3}}}$$小,向饱和$${{N}{{a}_{2}}{C}{{O}_{3}}}$$溶液中通入$${{C}{{O}_{2}}}$$产生沉淀

B.常温,$${{S}{i}{{O}_{2}}}$$与氢氟酸$$\mathrm{. ~ N a O H}$$溶液均可反应,$${{S}{i}{{O}_{2}}}$$是两性氧化物

C.$${{B}{a}{S}{{O}_{3}}}$$难溶于水,$${{S}{{O}_{2}}}$$气体通入$$\mathrm{B a \ ( \bf N O_{3} )}_{\Delta2}$$溶液中产生沉淀

D.非金属性:$${{C}{l}{>}{S}}$$,酸性:$$H C l O > H_{2} S O_{4}$$

6、['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正确率40.0%根据元素周期律,由下列事实进行归纳推测,推测不合理的是$${{(}}$$$${{)}}$$


选项

事实

推测

$${{A}}$$

$${{C}{a}{C}{{O}_{3}}}$$ 和 $${{B}{a}{C}{{O}_{3}}}$$ 都难溶于水

$${{S}{r}{C}{{O}_{3}}}$$ 也难溶于水

$${{B}}$$

$${{S}{i}}$$ 是半导体材料,同族的 $${{G}{e}}$$ 也是半导体材料

第 $${Ⅳ{A}}$$ 族的元素的单质都可作半导体材料

$${{C}}$$

$${{H}{C}{l}}$$ 在 $$\mathrm{1 5 0 0} \,^{\circ} \mathrm{C}$$ 时分解, $${{H}{I}}$$ 在 $$2 3 0 \,^{\circ} \mathrm{C}$$ 时分解

$${{H}{B}{r}}$$ 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

$${{D}}$$

$${{S}{i}}$$ 与 $${{H}_{2}}$$ 高温时反应, $${{S}}$$ 与 $${{H}_{2}}$$ 加热能反应

$${{P}}$$ 与 $${{H}_{2}}$$ 在高温时能反应

B

A.$${{A}}$$

B.$${{B}}$$

C.$${{C}}$$

D.$${{D}}$$

7、['C、Si单质的存在形态、物理性质及用途', '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用途', '硅酸、原硅酸', '二氧化硫的性质', '氯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铝的性质']

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因而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

B.$${{S}{{O}_{2}}}$$可使溴水褪色说明$${{S}{{O}_{2}}}$$具有漂白性

C.已知铝和铍的性质非常相似,则铍能与强酸或强碱发生反应

D.硅胶可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P}_{2}{{O}_{5}}}$$可用于干燥$${{C}{{l}_{2}}}$$和$${{N}{{H}_{3}}}$$

8、['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合金', '电解法制取铝', '硅酸盐材料', '铜']

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铝合金是一种混合物,它比纯铝的熔点高

B.电解熔融三氯化铝可生产金属金属铝

C.水晶项链和餐桌上的瓷盘都是硅酸盐制品

D.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常用来制作印刷电路板

9、['C、Si单质的存在形态、物理性质及用途', '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硅的制备', '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正确率40.0%关于硅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A.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且是制造光缆的主要材料

B.玻璃上的精美刻花,是工艺师用盐酸刻蚀玻璃形成的

C.工业用焦炭还原二氧化硅生产硅:$$高温$$

D.$${{S}{i}{{O}_{2}}}$$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和氧化钙反应

10、['氧化钠', '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检验、鉴别', '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比较、鉴别',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沉淀的溶解与生成', '过氧化钠的组成、结构、用途']

正确率40.0%下列叙述$${{I}}$$和$${{I}{I}}$$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


选项

陈述 $${{I}}$$

陈述 $${{I}{I}}$$

$${{A}}$$

$${{S}{i}{{O}_{2}}}$$ 硬度大

$${{S}{i}{{O}_{2}}}$$ 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B}}$$

$$\mathrm{F e}^{3+}$$ 具有氧化性

用 $${{K}{S}{C}{N}}$$ 溶液可以鉴别 $$\mathrm{F e}^{3+}$$

$${{C}}$$

相同条件下,溶解度: $$\mathrm{C a C O_{3} < C a ( H C O_{3} )_{2}}$$

相同条件下,溶解度: $$\mathrm{N a_{2} C O_{3} < N a H C O_{3}}$$

$${{D}}$$

$${{N}{{a}_{2}}{{O}_{2}}}$$ 吸收 $${{C}{{O}_{2}}}$$ 产生 $${{O}_{2}}$$

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

D

A.$${{A}}$$

B.$${{B}}$$

C.$${{C}}$$

D.$${{D}}$$

1. 下列实验设计正确的是(D)。

A错误:$$SO_2$$使溴水褪色是因为其还原性($$SO_2 + Br_2 + 2H_2O \to H_2SO_4 + 2HBr$$),而非漂白性。

B错误:铁与稀$$HNO_3$$反应生成$$NO$$而非$$H_2$$($$Fe + 4HNO_3 \to Fe(NO_3)_3 + NO \uparrow + 2H_2O$$),无法证明Fe比$$H_2$$活泼。

C错误:澄清石灰水遇$$CO_3^{2-}$$、$$SO_3^{2-}$$、$$HCO_3^-$$等均可生成沉淀,不具特异性。

D正确:石英砂($$SiO_2$$)可用于生产粗硅($$SiO_2 + 2C \xrightarrow{\text{高温}} Si + 2CO \uparrow$$),再提纯为单晶硅。

2. 化学与环境、材料、信息、能源关系密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错误:计算机芯片材料是单晶硅,而非二氧化硅(光导纤维材料)。"从沙滩到用户"指从沙子(含$$SiO_2$$)提纯硅的过程。

B正确:地沟油制肥皂可实现资源再利用。

C正确:特种钢缆属于金属材料。

D正确:秸秆综合利用可避免焚烧污染。

3. 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A错误:麒麟芯片材料为单晶硅,光导纤维材料为$$SiO_2$$,二者不同。

B正确:沥青为石油分馏产物,主要成分为有机物。

C正确:碳化硅($$SiC$$)为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D正确:$$CO_2$$合成可降解塑料符合碳循环理念。

4. 硅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及科技等方面用途广泛,其中不正确的是(D)。

A正确:$$SiO_2$$是水泥、玻璃、陶瓷的原料。

B正确:硅酸钠(水玻璃)作黏合剂和防火剂。

C正确:碳化硅($$SiC$$)硬度大,用于磨具。

D错误:硅是半导体材料,但光导纤维材料为$$SiO_2$$。

5. 下列叙述均正确且前后有因果关系的是(A)。

A正确:$$NaHCO_3$$溶解度小于$$Na_2CO_3$$,故饱和$$Na_2CO_3$$溶液中通$$CO_2$$会析出$$NaHCO_3$$沉淀($$Na_2CO_3 + CO_2 + H_2O \to 2NaHCO_3 \downarrow$$)。

B错误:$$SiO_2$$与HF反应($$SiO_2 + 4HF \to SiF_4 \uparrow + 2H_2O$$)是特性,与NaOH反应($$SiO_2 + 2NaOH \to Na_2SiO_3 + H_2O$$)显酸性,但$$SiO_2$$不是两性氧化物(不与普通酸反应)。

C错误:$$SO_2$$通入$$Ba(NO_3)_2$$溶液产生$$BaSO_4$$沉淀是因$$NO_3^-$$在酸性条件下氧化$$SO_2$$($$3SO_2 + 2NO_3^- + 2H_2O \to 3SO_4^{2-} + 2NO \uparrow + 4H^+$$),与$$BaSO_3$$溶解性无关。

D错误:非金属性Cl > S,但酸性$$HClO < H_2SO_4$$($$HClO$$为弱酸)。

6. 根据元素周期律,推测不合理的是(B)。

A合理:IIA族碳酸盐溶解度从上到下递减,$$SrCO_3$$难溶。

B不合理:第IV A族中C(金刚石)为绝缘体,Si、Ge为半导体,Pb为导体,并非所有单质均可作半导体。

C合理:HI、HBr、HCl热稳定性递减(键能减弱),分解温度依次降低。

D合理:非金属性S > P,S与$$H_2$$反应需加热,P与$$H_2$$反应需更高温度(实际难直接化合)。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错误:硅作半导体材料因其导电性可控,与熔点、硬度无关。

B错误:$$SO_2$$使溴水褪色因还原性,漂白性针对品红等有机色质。

C正确:铍与铝对角线相似,故能与强酸、强碱反应($$Be + 2H^+ \to Be^{2+} + H_2 \uparrow$$,$$Be + 2OH^- + 2H_2O \to [Be(OH)_4]^{2-} + H_2 \uparrow$$)。

D错误:$$P_2O_5$$为酸性干燥剂,不可干燥$$NH_3$$(会反应生成磷酸盐)。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错误:铝合金为混合物,熔点低于纯铝。

B错误:电解熔融$$Al_2O_3$$(非$$AlCl_3$$)生产铝,因$$AlCl_3$$为共价化合物。

C错误:水晶成分为$$SiO_2$$,非硅酸盐。

D正确:铜导电性好,用于印刷电路板(镀铜线路)。

9. 关于硅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

A错误:光缆材料为$$SiO_2$$,非硅单质。

B错误:玻璃刻花使用HF($$SiO_2 + 4HF \to SiF_4 \uparrow + 2H_2O$$),非盐酸。

C错误:工业制硅反应为$$SiO_2 + 2C \xrightarrow{\text{高温}} Si + 2CO \uparrow$$,需注明条件。

D正确:$$SiO_2$$为酸性氧化物,与$$CaO$$反应:$$SiO_2 + CaO \xrightarrow{\text{高温}} CaSiO_3$$。

10. 下列叙述I和II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D)。

A错误:$$SiO_2$$用于光导纤维因其透光性好,与硬度无关。

B错误:$$KSCN$$鉴别$$Fe^{3+}$$因生成红色$$[Fe(SCN)]^{2+}$$,与$$Fe^{3+}$$氧化性无直接因果关系。

C错误:$$Ca(HCO_3)_2$$溶解度大于$$CaCO_3$$,但$$NaHCO_3$$溶解度小于$$Na_2CO_3$$(相反),无类推关系。

D正确:$$Na_2O_2$$与$$CO_2$$反应生成$$O_2$$($$2Na_2O_2 + 2CO_2 \to 2Na_2CO_3 + O_2$$),故可作供氧剂。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