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下列是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D
A.用$${{1}{0}{m}{L}}$$量筒量取$$5. 2 2 \mathrm{m L}$$盐酸
B.用托盘天平称取$$2 5. 2 0 \mathrm{g}$$氯化钠
C.用$$2 5 0 \mathrm{m L}$$容量瓶配制$$5 0 \mathrm{m L} \; 0. 1 \mathrm{m o l} / \mathrm{L}$$盐酸
D.用滴定管量取$$9. 8 0 \mathrm{m L} \mathrm{N a O H}$$溶液
2、['其他仪器及使用方法', '相似相溶原理及其应用', '过滤、分离与注入溶液的仪器', '物质分离、提纯的常见物理方法', '萃取和分液在卤素性质实验中的应用', '溶解度、饱和溶液']正确率40.0%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A.实验中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烧杯$${、}$$铁架台$${{(}}$$带铁圈$${{)}}$$
B.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C.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呈紫红色
D.分液时,水层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4、['胶体的制备',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操作',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氨的实验室制法', '其他仪器及使用方法', '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用途', '物质分离、提纯的常见物理方法', '常见气体的检验']正确率60.0%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编号 | 实验 | 操作 |
$${{A}}$$ . | 氨气的收集和检验 |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氨气,并用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 |
$${{B}}$$ . | 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 $$\mathrm{1 0 0 0 m L}$$ | 准确称取氯化钾固体,放入到 $$\mathrm{1 0 0 0 m l}$$ 的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振荡摇匀,定容 |
$${{C}}$$ . | 制备 $$\mathrm{F e ( O H )_{3}}$$ 胶体 | 将 $${{F}{e}{C}{{l}_{3}}}$$ 固体小心加入沸水中 |
$${{D}}$$ . | 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 | 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下层液体,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从分液漏斗上端口倒出所需液体 |
D
A.$${{A}}$$
B.$${{B}}$$
C.$${{C}}$$
D.$${{D}}$$
5、['其他仪器及使用方法', '盐类水解的原理', '氢氧化铝']正确率60.0%下列有关问题,与盐的水解有关的是()
①$${{N}{{H}_{4}}{{C}{l}}}$$与$${{Z}{n}{C}{{l}_{2}}}$$溶液可作焊接金属中的除锈剂
②用$$\mathrm{N a H C O_{3}}$$与$${{A}{{l}_{2}}{{(}{{S}{O}}{)}_{3}}}$$两种溶液可作泡沫灭火剂
③草木灰与铵态氮肥不能混合施用
④实验室盛放$${{N}{{a}_{2}}{{C}{O}_{3}}}$$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磨口玻璃塞
⑤加热蒸干$${{A}{l}{C}{{l}_{3}}}$$溶液得到$$\mathrm{A l ( O H )_{3}}$$固体
D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6、['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化学平衡移动的相关判断', '其他仪器及使用方法', '乙酸的酯化反应', '物质分离、提纯的常见物理方法']正确率40.0%svg异常
B
A.冷凝管的作用是冷凝回流反应物,冷凝水从$${{b}}$$口出
B.酯化反应结束的标志是分水器内出现分层现象
C.利用分水器可分离出产生的水,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
D.该反应的方程式为$$\mathrm{C H_{3} C O^{1 8} O H+C_{2} H_{5} O H} \stackrel{\mathrm{i f ~ \ H e g a}} {\rightleftharpoons} \mathrm{H}_{2}^{1 8} O+\mathrm{C H_{3} C O O C_{2} H_{5}}$$
7、['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操作', '对物质分离、提纯的综合考查', '干燥仪器', '其他仪器及使用方法', '过滤、分离与注入溶液的仪器']正确率40.0%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C
A.容量瓶使用前先放在烘箱里烘干
B.分液操作时,先将分液漏斗中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后,再将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C.定容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容量瓶口中
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8、['其他仪器及使用方法', '计量仪器及使用方法']正确率60.0%某实验需要$$0. 2 \mathrm{m o l}$$$${{N}{a}{O}{H}}$$固体,用托盘天平称取时,托盘天平的读数为()
C
A.等于$${{8}{.}{0}}$$$${{g}}$$
B.等于$${{8}{.}{0}{0}}$$$${{g}}$$
C.大于$${{8}{.}{0}}$$$${{g}}$$
D.大于$${{8}{.}{0}{0}}$$$${{g}}$$
9、['其他仪器及使用方法', '实验安全装置', '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正确率40.0%下列灭火方法不合理的是()
D
A.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B.森林发生火灾,可砍掉部分树木,形成隔离带
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
D.油锅着火,泼水灭火
10、['其他仪器及使用方法', '计量仪器及使用方法', '蒸发、蒸馏与灼烧的仪器', '物质分离、提纯的常见物理方法', '实验安全装置']正确率60.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所有蒸馏操作中都必须用到温度计
B.蒸馏自来水可以制得蒸馏水
C.蒸馏烧瓶使用前一般不需要检漏
D.进行蒸馏操作时,应向蒸馏烧瓶中加入几块碎瓷片,防止暴沸
1. 解析:
A. 量筒精度不足:10 mL量筒最小刻度为0.1 mL,无法精确量取5.22 mL
B. 托盘天平精度不足:最大精度为0.1 g,无法称取25.20 g
C. 容量瓶选择错误:250 mL容量瓶不能用于配制50 mL溶液
D. 滴定管精度足够:可精确量取9.80 mL,符合实验要求
答案:D
2. 解析:
A. 正确:萃取操作需要分液漏斗、烧杯、铁架台等仪器
B. 正确:碘在有机溶剂四氯化碳中溶解度远大于水
C. 正确: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特征为紫红色
D. 错误: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水层密度小于四氯化碳层(密度1.59 g/mL),应为上层
答案:D
4. 解析:
A. 错误:氨气检验应使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干燥试纸不变色
B. 错误:容量瓶不能直接溶解固体,应在烧杯中溶解后转移
C. 错误:制备Fe(OH)₃胶体应将FeCl₃饱和溶液滴入沸水,而非直接加固体
D. 正确:分液操作规范,下层从下口放出,上层从上口倒出
答案:D
5. 解析:
① NH₄Cl与ZnCl₂水解显酸性,可除锈:有关
② NaHCO₃与Al₂(SO₄)³双水解产生CO₂:有关
③ 草木灰(K₂CO₃)水解显碱性,与铵态氮肥反应生成NH₃:有关
④ Na₂CO₃水解显碱性,腐蚀玻璃:有关
⑤ AlCl₃水解生成Al(OH)₃,加热促进水解:有关
答案:D(①②③④⑤)
6. 解析:
A. 错误:冷凝水应下进上出,从a口进b口出
B. 错误:分层现象是过程特征,结束标志是分水器中水位不再变化
C. 正确:分离出水促使平衡右移,提高产率
D. 错误:方程式书写错误,应为CH₃COOH + C₂H₅OH ⇌ CH₃COOC₂H₅ + H₂O
答案:C
7. 解析:
A. 错误:容量瓶不能烘干,影响精度
B. 错误:应先放出下层液体,再倒出上层液体
C. 正确:滴管不能接触容量瓶口,防止污染
D. 错误:萃取剂选择基于溶解度差异,与密度无关
答案:C
8. 解析:
需称量质量:0.2 mol × 40 g/mol = 8.0 g
托盘天平精度为0.1 g,读数只能为8.0 g(不是8.00 g)
由于称量时采用"左物右码",实际读数可能略大于8.0 g
答案:C
9. 解析:
A. 合理:湿抹布隔绝空气灭火
B. 合理:隔离带阻止火势蔓延
C. 合理:水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 不合理:油密度小于水,泼水会导致油溅出,扩大火势
答案:D
10. 解析:
A. 错误:简单蒸馏(如制蒸馏水)不需要温度计
B. 正确:蒸馏可除去自来水中的杂质
C. 正确:蒸馏烧瓶无需密封,不需检漏
D. 正确:碎瓷片提供汽化中心,防止暴沸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