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根据如图示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A.svg异常
B.svg异常
C.svg异常
D.svg异常
2、['初中化学衔接知识', '溶液的酸碱性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硝酸的强氧化性', '离子共存', '指示剂的使用', '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 或O H^{-}浓度的计算', '水的电离平衡', '盐类水解的应用']正确率40.0%在给定的四种溶液中,选项中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
A.滴加石蕊溶液显红色的溶液:$$\mathrm{F e^{3+}, \ N H_{4}^{+}, \ C l^{-}, \ S O_{4}^{2-}}$$
B.常温下$${{p}{H}}$$为$${{1}}$$的溶液:$$\mathrm{C u^{2+}, \ N a^{+}, \ F e^{2+}, \ N O_{3}^{-}}$$
C.水电离出来的$$\mathrm{c} ( \mathrm{H^{+}} )=1 0^{-1 3} \mathrm{m o l} \cdot\mathrm{L}^{-1}$$的溶液:$$\mathrm{K+, ~ H C O_{3}^{-}, ~ B r^{-}, ~ B a^{2+}}$$
D.所含溶质为$${{N}{{a}_{2}}{S}{{O}_{4}}}$$的溶液:$$\mathrm{K^{+}, ~ C O_{3}^{2-}, ~ N O_{3}^{-}, ~ A l^{3+}}$$
3、['铝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物质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 '指示剂的使用', '物质检验和鉴别实验', '实验现象的描述或解释', '常见的能用于漂白的物质的比较']正确率40.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是()
选项 | 操作 | 目的 |
$${{A}}$$ | 向乙酸乙酯样品中加入碳酸氢钠溶液,振荡 | 检验乙酸乙酯样品中是否含乙醇 |
$${{B}}$$ | 向乙酸水溶液中加入一颗钠粒 | 证明 $$\mathrm{C H_{3} C O O H}$$ 中 $${{H}{−}{O}}$$ 键易断裂 |
$${{C}}$$ | 向次氯酸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 证明次氯酸钠溶液呈碱性且具有漂白性 |
$${{D}}$$ | 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 制备氢氧化铝 |
C
A.$${{A}}$$
B.$${{B}}$$
C.$${{C}}$$
D.$${{D}}$$
4、['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因素',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本质及特征', '指示剂的使用',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组概念', '水解平衡常数', '淀粉水解及其产物实验探究']正确率40.0%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A}}$$ | 向添有 $${{K}{I}{{O}_{3}}}$$ 的食盐中加入淀粉溶液 $${、}$$ 稀盐酸及 $${{K}{I}}$$ | 溶液变蓝色 | 氧化性: $${{I}{{O}^{−}_{3}}}$$ $${{>}{{I}_{2}}}$$ |
$${{B}}$$ | 淀粉溶液在硫酸存在下加热一段时间后,再与新制的 $$\mathrm{C u ( O H )_{2}}$$ 悬浊液混合,加热煮沸 | 无红色沉淀生成 | 淀粉没有水解 |
$${{C}}$$ | 常温下,向等体积 $${、}$$ 等浓度的 $$\mathrm{N a H C O_{3}}$$ 和 $$\mathrm{C H_{3} C O O N a}$$ 溶液中分别滴加 $${{2}}$$ 滴酚酞 | 两份溶液均变红, $$\mathrm{N a H C O_{3}}$$ 溶液红色更深 | 常温下的水解平衡常数: $$\mathrm{K_{h} ( C H_{3} C O O^{-} ) < K_{h} ( H C O_{3}^{-} )}$$ |
$${{D}}$$ | 常温时,用两支试管各取 $$5 \mathrm{\ m L \} 0. 1 \mathrm{\ m o l / L}$$ 酸性 $${{K}{M}{n}{{O}_{4}}}$$ 溶液,分别加入 $$0. 1 ~ \mathrm{m o l} / \mathrm{L}$$ 和 $$0. 2 ~ \mathrm{m o l / L ~ H}$$ | 两试管溶液均褪色,且加 $$0. 2 ~ \mathrm{m o l / L ~ H}$$ | 其它条件不变, $${{H}}$$ |
B
A.$${{A}}$$
B.$${{B}}$$
C.$${{C}}$$
D.$${{D}}$$
5、['碳酸氢钠的俗称、物理性质及用途', '对物质分离、提纯的综合考查',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其他仪器及使用方法', '指示剂的使用', '计量仪器及使用方法', '铵盐', '卤素单质的性质']正确率40.0%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及药品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是()
A
A.svg异常
B.svg异常
C.svg异常
D.svg异常
6、['指示剂的使用', '铵盐', '实验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率40.0%有一种常见氮肥,加热可完全分解为气体,其中一种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另一种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取少量该氮肥溶于水,并加入少量$${{C}{a}{C}{{l}_{2}}}$$溶液,无明显现象。由此可知该氮肥的主要成分是()
B
A.$${{N}{{H}_{4}}{C}{l}}$$
B.$$\mathrm{N H_{4} H C O_{3}}$$
C.$${{N}{{H}_{4}}{N}{{O}_{3}}}$$
D.$$\mathrm{( N H_{4} ) \,}_{\mathrm{2}} \mathrm{C O_{3}}$$
7、['化学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实验药品、实验装置/实验步骤的作用', '氨的实验室制法', '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用途', '指示剂的使用', '实验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率40.0%svg异常
B
A.一段时间后,$${Ⅱ}$$中干燥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B.$${Ⅲ}$$干燥管中盛放的试剂可以是无水氯化钙
C.$${Ⅳ}$$中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说明氨气具有还原性
D.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气管从水槽中拿出再熄灭酒精灯
8、['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制备实验', '氯化氢、盐酸', '氢氧化钠', '实验现象的描述或解释', '久置的氯水和新制氯水、液氯的区别', '次氯酸的性质', '氯气的发现及物理性质', '指示剂的使用',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氯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常见气体制备原理、装置及性质实验', '氯水的成分和性质', '对化学实验与环保的考查', '氯水的平衡移动的应用']正确率40.0%svg异常
B
A.$${Ⅰ}$$图:若$${{M}{n}{{O}_{2}}}$$过量,则浓盐酸可全部消耗完
B.$${Ⅱ}$$图:证明新制氯水具有酸性和漂白性
C.$${Ⅲ}$$图:产生了棕黄色的雾
D.$${Ⅳ}$$图:日光照射烧瓶中的饱和氯水会有气泡产生,这是由于氯气光照条件下溶解度下降而逸出
9、['离子浓度的关系', '化学平衡移动的相关判断', '化学平衡图像分析', '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计算', '酸与酸或碱与碱混合后PH的计算', 'pH定义及表达式', '指示剂的使用', '水的电离平衡', '溶液中的三个守恒关系',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盐类水解的应用']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整个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一直保持增大趋势
B.为使滴定终点现象更加明显可多加几滴甲基橙
C.$${{a}{=}{{1}{2}{.}{5}}{,}}$$此时溶液中$$\mathrm{c ( N a^{+} )=c ( C H_{3} C O O^{-} )}$$
D.$${{A}{∼}{B}}$$之间,溶液中始终存在$$\mathrm{c ( C H_{3} C O O^{-} ) > c ( N a^{+} )}$$
10、['酸碱中和滴定',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溶液pH的测定方法', '指示剂的使用', '计量仪器及使用方法']正确率40.0%svg异常
B
A.$${{N}{a}{O}{H}}$$溶液滴定盐酸时,可以选用紫色石蕊作为指示剂
B.滴定或量取盐酸时,应使用如图甲所示的滴定管
C.实验测定并绘制中和滴定曲线时,记录$${{p}{H}}$$的时间间隔应相同
D.如图乙所示液面的读数为$$1 8. 2 0$$$${{m}{L}}$$
第1题:由于题目中所有选项均显示"svg异常",无法获取图示信息,因此无法判断正确选项。
第2题:离子共存问题分析
A选项:滴加石蕊显红色说明溶液呈酸性,$$Fe^{3+}$$、$$NH_4^+$$、$$Cl^-$$、$$SO_4^{2-}$$之间无反应,可以共存
B选项:pH=1的强酸性溶液中,$$NO_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会氧化$$Fe^{2+}$$,不能共存
C选项:水电离的$$c(H^+)=10^{-13} mol/L$$,说明水的电离被抑制,可能是强酸或强碱环境。$$HCO_3^-$$在酸性和碱性环境中都不稳定,不能共存
D选项:$$Al^{3+}$$与$$CO_3^{2-}$$会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Al(OH)_3$$和$$CO_2$$,不能共存
正确答案:A
第3题:实验操作分析
A选项:碳酸氢钠用于检验羧酸,不能检验乙醇,错误
B选项:钠与乙酸反应生成氢气,证明羧酸中的H-O键易断裂,正确
C选项: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会使酚酞褪色,无法证明其碱性,错误
D选项: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会溶于过量NaOH生成$$AlO_2^-$$,错误
正确答案:B
第4题:实验现象与结论分析
A选项:$$IO_3^-$$氧化$$I^-$$生成$$I_2$$,淀粉变蓝,证明氧化性$$IO_3^- > I_2$$,正确
B选项:无红色沉淀不能证明淀粉未水解,可能水解但未生成还原糖,或实验条件不合适,结论错误
C选项:$$NaHCO_3$$碱性更强,说明$$HCO_3^-$$水解程度更大,即$$K_h(HCO_3^-) > K_h(CH_3COO^-)$$,正确
D选项:浓度大的$$H_2C_2O_4$$褪色更快,说明反应速率与浓度正相关,正确
正确答案:B
第5题:由于题目中所有选项均显示"svg异常",无法获取实验装置图示,因此无法判断正确选项。
第6题:氮肥成分推断
加热分解:一种气体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_3$$),另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_2$$)
溶于水加$$CaCl_2$$无现象:排除$$(NH_4)_2CO_3$$(会产生$$CaCO_3$$沉淀)
$$NH_4HCO_3$$加热分解:$$NH_4HCO_3 \xrightarrow{\Delta} NH_3 \uparrow + CO_2 \uparrow + H_2O$$
符合所有条件
正确答案:B
第7题:由于题目中显示"svg异常",无法获取实验装置图示,因此无法进行完整分析。
第8题:由于题目中显示"svg异常",无法获取实验装置图示,因此无法进行完整分析。
第9题:由于题目中显示"svg异常",无法获取滴定曲线图示,因此无法进行完整分析。
第10题:由于题目中显示"svg异常",无法获取滴定管图示,因此无法进行完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