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碘水不可用于鉴别苯$${、}$$四氯化碳$${、}$$乙醇三种无色液体
B.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先加热再通氢气
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时.只需使用$${{1}}$$次玻璃棒
D.欲从碘水中分离出$${{I}_{2}{,}}$$可将适量的$${{C}{C}{{l}_{4}}}$$加入碘水中振荡静置分层后分液
2、['化学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 '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操作', '实验药品、实验装置/实验步骤的作用', '对溶液配制的考查']正确率40.0%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D
A.配制$${{5}{\%}}$$食盐溶液时,将称量的食盐放入烧杯中,加计量的水搅拌溶解
B.硫酸铜晶体水含量测定时,需用小火缓慢加热,防止晶体飞溅
C.配制$$2 5 \gamma_{0} \mathrm{H_{2} S O_{4}}$$时,可以将$${{5}{0}{\%}}$$的$${{H}_{2}{S}{{O}_{4}}}$$溶液与水等质量混合
D.配制$$0. 1 \mathrm{m o l} \cdot\mathrm{L}^{-1} \mathrm{H}_{2} \mathrm{S O}_{4}$$溶液时,将量取的浓$${{H}_{2}{S}{{O}_{4}}}$$放入容量瓶中加水稀释
3、['化学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 '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 '溶液pH的测定方法', '原电池工作原理',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pH定义及表达式', '蒸发、蒸馏与灼烧的仪器', '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实验现象的描述或解释', '蔗糖、麦芽糖的水解反应']正确率40.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加热坩埚中的硫酸铜晶体,失水后须在干燥器中冷却,再称量
B.检验蔗糖水解产物是否具有还原性,可向水解后的溶液中直接加入新制的$$\bf C u \langle\mathrm{O H} \rangle_{\lambda}$$悬浊液并加热
C.用蒸馏水润湿的试纸测溶液的$${{p}{H}}$$,一定会使结果偏低
D.做锌铜稀硫酸原电池实验时,反应一段时间后锌片表面还是呈银白色
4、['化学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 '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碳酸氢钠的不稳定性', '有机物的蒸馏', '化学试剂的保存与取用', '蒸发、蒸馏与灼烧的仪器', '硫', '实验安全装置', '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正确率40.0%进行化学实验时必须要有安全和规范的意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D
A.加热装有碳酸氢钠固体的试管时,试管口向上倾斜
B.做蒸馏实验时,如果加热液体时发现忘记加沸石,应立即补加沸石
C.温度计摔坏导致水银散落到地面上,应立即用水冲洗水银,并将其倒入下水管道
D.同一层药品橱里不应该同时存放氯酸钾固体(撞击易产生氧气)和硫磺固体
5、['化学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 '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 '苯', '实验装置的连接、实验步骤的先后', '仪器能否加热、加热方式', '蒸发、蒸馏与灼烧的仪器', '物质分离、提纯的常见物理方法']正确率40.0%关于蒸馏的实验操作说法正确的是()
A
A.蒸馏的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实现分离
B.蒸馏烧瓶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C.开始蒸馏时,应该先加热,再开冷凝水;蒸馏完毕,应该先关冷凝水再撤酒精灯
D.苯和水的混合物最好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
6、['化学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 '醛类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 '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乙烯的制备、性质实验', '实验药品、实验装置/实验步骤的作用', '苯酚与溴水的反应', '乙酸的酯化反应', '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 '淀粉水解及其产物实验探究']正确率40.0%下列实验的失败原因可能是因为缺少必要的实验步骤造成的是()
$${①}$$将乙醇和乙酸混合,再加入稀硫酸共热制乙酸乙酯
$${②}$$实验室用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共热到$$\mathrm{1 4 0^{o} \, C}$$制乙烯
$${③}$$验证某$${{R}{X}}$$是碘代烷,把$${{R}{X}}$$与烧碱水溶液混合加热后,将溶液冷却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未出现黄色沉淀
$${④}$$做醛的还原性实验时,当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后,未出现红色沉淀
$${⑤}$$检验淀粉已经水解,将淀粉与少量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加入银氨溶液后未析出银镜
$${⑥}$$向稀苯酚溶液中加入少量饱和溴水,无白色沉淀生成.
C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④{⑤}{⑥}}$$
8、['化学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 '乙醇的消去反应', '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 '化学反应条件', '酸碱中和滴定',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乙炔的制备', '石油分馏实验', '醇的消去反应', '苯的硝化实验探究']正确率40.0%下列操作达不到预期目的是
$${①}$$用乙醇与$$\mathrm{3 m o l / L}$$的$${{H}_{2}{S}{{O}_{4}}}$$混合共热制乙烯
$${②}$$将饱和食盐水滴入盛有电石的烧瓶中制乙炔
$${③}$$将苯和溴水混合后加入$${{F}{e}}$$粉制溴苯
$${④}$$分馏石油时将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实验室制乙烯则是伸入到混合液中
$${⑤}$$制硝基苯时,应先加浓硝酸,再加浓硫酸,待液体冷却后再加苯
$${⑥}$$用标准的$${{K}{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碱式滴定管需润洗,而酸式滴定管和锥形瓶则只需水洗,不需润洗
A
A.$${①{③}{⑥}}$$
B.$${③{⑤}{⑧}}$$
C.$${②{③}{④}{⑤}}$$
D.$${①{③}}$$
9、['化学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 '对分离、提纯试剂选择及加入顺序的考查']正确率40.0%分离下列混合物,按溶解$${、}$$过滤$${、}$$蒸发顺序进行的是()
B
A.碳酸钙$${、}$$木炭
B.氧化铜$${、}$$硝酸钾
C.乙醇$${、}$$碘
D.硝酸钾$${、}$$氯化钠
1. 正确答案:D
解析:A错误,碘水可用于鉴别:苯(有机层在上呈紫红色)、四氯化碳(有机层在下呈紫红色)、乙醇(不分层,溶液呈棕黄色)。B错误,氢气还原氧化铜应先通氢气排尽空气再加热,防止爆炸。C错误,配制硫酸溶液时玻璃棒使用多次:溶解时搅拌、转移时引流、洗涤时转移。D正确,$$I_2$$在$$CCl_4$$中溶解度大,萃取分液可实现分离。
2. 正确答案:D
解析:A正确,配制质量分数溶液直接溶解。B正确,缓慢加热防止$$CuSO_4·5H_2O$$飞溅。C正确,50% $$H_2SO_4$$与水等质量混合可得25%溶液。D错误,浓$$H_2SO_4$$应在烧杯中稀释冷却后再转移至容量瓶,直接放入容量瓶会因放热导致仪器炸裂。
3. 正确答案:A
解析:A正确,硫酸铜晶体失水后需在干燥器中冷却以防吸潮。B错误,蔗糖水解后需先加碱中和$$H_2SO_4$$再加新制$$Cu(OH)_2$$,否则酸会破坏$$Cu(OH)_2$$。C错误,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可能使结果偏高或偏低(取决于溶液原pH)。D错误,锌铜原电池中锌片溶解表面变暗,不会保持银白色。
4. 正确答案:D
解析:A错误,加热碳酸氢钠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B错误,加热液体忘记加沸石时应先停止加热,冷却后再补加。C错误,水银散落应撒硫粉处理,不能用水冲。D正确,氯酸钾和硫磺混合可能爆炸,需分开存放。
5. 正确答案:A
解析:A正确,蒸馏利用沸点差异分离。B错误,蒸馏烧瓶需垫石棉网加热。C错误,应先开冷凝水再加热,蒸馏完毕应先撤酒精灯再关冷凝水。D错误,苯和水互不相溶,直接用分液法分离更简便。
6. 正确答案:C
解析:①缺少浓硫酸(催化剂);②140℃生成乙醚而非乙烯(缺170℃条件);③缺少中和步骤(未加$$HNO_3$$中和$$NaOH$$);④可能缺加热步骤;⑤缺少加碱中和$$H_2SO_4$$;⑥苯酚与溴水反应需过量溴水。因此③④⑤因缺少必要步骤失败。
8. 正确答案:D
解析:①错误,制乙烯需浓$$H_2SO_4$$(催化剂和脱水剂),用3mol/L稀$$H_2SO_4$$无效;②正确;③错误,制溴苯需液溴而非溴水;④正确;⑤正确;⑥正确(锥形瓶不需润洗)。因此①③达不到目的。
9. 正确答案:A
解析:A正确:碳酸钙不溶可过滤,木炭溶过滤后蒸发得固体。B错误:两者均溶,无法过滤分离。C错误:乙醇和碘互溶,不能用过滤法。D错误:两者均溶,需用结晶法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