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相关推算,反应速率的大小比较及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物质制备的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因素,对溶液配制的考查,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有机物的检验和鉴别,对分离、提纯方法选择的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化学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变量控制探究型实验,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金属的活动顺序表及应用,气体物质与相关推算,中和热的测定与误差分析,电解质电离程度的比较及应用,制备实验,对气体摩尔体积的考查,催化剂、反应历程,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可逆反应,实验安全装置,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据" />
格物学 从实验学化学探究型实验

变量控制探究型实验-探究型实验知识点专题进阶自测题答案-山西省等高中化学,平均正确率48.0%

2025-08-23
变量控制探究型实验-探究型实验知识点专题进阶自测题答案-山西省等高中化学,平均正确率48.0%
1、['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制备实验', '中和热的测定与误差分析', '变量控制探究型实验', '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对溶液配制的考查']

正确率60.0%svg异常

A

A.$${{A}}$$

B.$${{B}}$$

C.$${{C}}$$

D.$${{D}}$$

2、['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与的相关推算', '气体物质与相关推算', '催化剂、反应历程', '变量控制探究型实验', '对气体摩尔体积的考查', '反应速率的大小比较及计算']

正确率40.0%以反应$$5 H_{2} \mathrm{C O_{4}}+2 \mathrm{M n O_{4}^{-}}+6 H^{+}==1 0 \mathrm{C O_{2}} \uparrow+2 \mathrm{M n}^{2+}+8 H_{2} \mathrm{O}$$为例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分别量取$${{H}_{2}{{C}_{2}}{{O}_{4}}}$$溶液和酸性$${{K}{M}{n}{{O}_{4}}}$$溶液。迅速混合并开始计时,通过测定溶液褪色所需时间来判断反应的快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编号

$${{H}_{2}{{C}_{2}}{{O}_{4}}}$$ 溶液

酸性 $${{K}{M}{n}{{O}_{4}}}$$ 溶液

温度 $${{/}^{∘}{C}}$$

浓度 $$/ ( \mathrm{m o l} \cdot\mathrm{L}^{-1} )$$

体积 $${{/}{m}{L}}$$

浓度 $$/ ( \mathrm{m o l} \cdot\mathrm{L}^{-1} )$$

体积 $${{/}{m}{L}}$$

$${①}$$

$${{0}{.}{1}{0}}$$

$${{2}{.}{0}}$$

$$0. 0 1 0$$

$${{4}{.}{0}}$$

$${{2}{5}}$$

$${②}$$

$${{0}{.}{2}{0}}$$

$${{2}{.}{0}}$$

$$0. 0 1 0$$

$${{4}{.}{0}}$$

$${{2}{5}}$$

$${③}$$

$${{0}{.}{2}{0}}$$

$${{2}{.}{0}}$$

$$0. 0 1 0$$

$${{4}{.}{0}}$$

$${{5}{0}}$$

B

A.实验$${①{②}{③}}$$所加的$${{H}_{2}{{C}_{2}}{{O}_{4}}}$$溶液均要过量

B.实验$${①}$$测得$${{K}{M}{n}{{O}_{4}}}$$溶液的褪色时间为$${{4}{0}{s}{,}}$$则这段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mathrm{v} ( \mathrm{K M n O}_{4} )=2. 5 \times1 0^{-4} \mathrm{m o l} \cdot\mathrm{L}^{-1} \cdot\mathrm{s}^{-1}$$

C.若生成$$\mathrm{a \, \mathrm{L \, C O}_{2} ( )}$$标准状况$${{)}{,}}$$该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frac{\mathrm{a N_{A}}} {2 2. 4}$$

D.实验$${①}$$和$${②}$$起初反应均很慢,过了一会儿速率突然增大,可能是生成的$$\mathrm{M n^{2+}}$$对反应起了催化作用

3、['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 '变量控制探究型实验']

正确率40.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H}_{2}{{C}_{2}}{{O}_{4}}}$$溶液和酸性$${{K}{M}{n}{{O}_{4}}}$$溶液之间的反应来探究$${{“}}$$外界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实验
序号
实验温度 $${{T}{/}{K}}$$ 参加反应的物质 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时所需时间 $${{t}{/}{s}}$$
$${{K}{M}{n}{{O}_{4}}}$$ 溶液(含硫酸) $${{H}_{2}{{C}_{2}}{{O}_{4}}}$$ ​溶液 $${{H}_{2}}$$ $${{O}}$$
$${{V}{/}{m}{L}}$$ $$c / \mathrm{m o l} \cdot\mathrm{L}^{-1}$$ $${{V}{/}{m}{L}}$$ $$\mathrm{c} / \mathrm{m o l} \cdot\mathrm{L}^{-1}$$ $${{V}{/}{m}{L}}$$
$${{A}}$$ $${{2}{9}{3}}$$ $${{4}}$$ $${{0}{.}{0}{2}}$$ $${{6}}$$ $${{0}{.}{1}}$$ $${{0}}$$ $${{6}}$$
$${{B}}$$ $${{2}{9}{3}}$$ $${{4}}$$ $${{0}{.}{0}{2}}$$ $${{4}}$$ $${{0}{.}{1}}$$ $${{V}_{1}}$$ $${{8}}$$
$${{C}}$$ $${{T}_{1}}$$ $${{4}}$$ $${{0}{.}{0}{2}}$$ $${{6}}$$ $${{0}{.}{1}}$$ $${{0}}$$ $${{5}}$$

C

A.时间$${{t}}$$的意义是,从溶液混合到$${{K}{M}{n}{{O}_{4}}}$$颜色褪去的时间

B.实验$${{C}}$$中$${{5}{s}}$$内平均反应速率$$v ( \mathrm{K M n O_{4}}$$$$)=1. 6 \times1 0^{-3}$$$$\mathrm{m o l} \cdot\mathrm{L}^{-1} \cdot\mathrm{s}^{-1}$$​

C.实验$${{A}}$$和$${{B}}$$是探究$${{H}_{2}{{C}_{2}}{{O}_{4}}}$$​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V}_{1}}$$$${{=}{0}}$$

D.实验$${{A}}$$和$${{C}}$$是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T}_{1}{>}{{2}{9}{3}}}$$​

4、['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因素', '变量控制探究型实验']

正确率60.0%svg异常

B

A.$${{A}}$$

B.$${{B}}$$

C.$${{C}}$$

D.$${{D}}$$

5、['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因素', '变量控制探究型实验',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 '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 '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据']

正确率40.0%在不同浓度$${{(}{c}{)}{、}}$$不同温度$${{(}{T}{)}}$$下,某物质发生分解的瞬时反应速率如下表所示:


$$\mathrm{c / m o l} \cdot\mathrm{L}^{-1} \mathrm{v} / \mathrm{m o l} \cdot\mathrm{L}^{-1} \cdot\mathrm{s}^{-1} \mathrm{T} / \mathrm{K}$$

$${{1}{.}{0}{0}}$$

$${{0}{.}{0}{8}}$$

$${{0}{.}{0}{6}}$$

$${{0}{.}{0}{4}}$$

$$2 7 3. 1 5$$

$${{3}{.}{0}{0}}$$

$${{2}{.}{4}{0}}$$

$${{1}{.}{8}{0}}$$

$${{1}{.}{2}{0}}$$

$$2 9 8. 1 5$$

$${{6}{.}{0}{0}}$$

$${{5}{.}{0}{0}}$$

$${{4}{.}{0}{0}}$$

$${{3}{.}{0}{0}}$$

$${{T}_{3}}$$

$${{5}{.}{4}{0}}$$

$${{5}{.}{0}{4}}$$

$${{4}{.}{6}{8}}$$

$${{4}{.}{3}{2}}$$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B

A.$$\mathrm{T_{3} < 2 7 3. 1 5}$$

B.同时改变起始浓度和温度,瞬时速率可能相等

C.该物质最适宜的分解条件是,温度为$$2 9 8. 1 5 ~ \mathrm{K},$$起始浓度为$$1. 0 ~ \mathrm{m o l} \cdot\mathrm{L}^{-1}$$

D.该分解反应一定是熵增$${、}$$焓增反应

6、['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可逆反应', '变量控制探究型实验']

正确率60.0%svg异常

D

A.$${{A}}$$

B.$${{B}}$$

C.$${{C}}$$

D.$${{D}}$$

7、['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溶液pH的测定方法', '变量控制探究型实验',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电解质电离程度的比较及应用', '金属的活动顺序表及应用']

正确率40.0%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分别向 $${{2}}$$ 支盛有等体积 $${、}$$ 等浓度的 $${{F}{e}{C}{{l}_{3}}}$$ 和 $${{C}{u}{C}{{l}_{2}}}$$ 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 $$2 \mathrm{m L 5^{9} \! \wedge\! H_{2} O_{2}}$$ 溶液
$${{B}}$$ 比较 $${{H}{C}{N}}$$ 与 $$\mathrm{C H_{3} C O O H}$$ 的酸性强弱 室温下,用 $${{p}{H}}$$ 计分别测定 $${{H}{C}{N}}$$ 溶液和 $$\mathrm{C H_{3} C O O H}$$ 溶液的 $${{p}{H}}$$ ,比较 $${{p}{H}}$$ 大小
$${{C}}$$ 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将盛有 $${{N}{{O}_{2}}}$$ 和 $${{N}_{2}{{O}_{4}}}$$ 平衡混合气体(常温下)的玻璃球浸于热水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D}}$$ 比较金属的活泼性 向两只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分别投入铜丝和银丝

C

A.$${{A}}$$

B.$${{B}}$$

C.$${{C}}$$

D.$${{D}}$$

8、['化学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变量控制探究型实验', '有机物的检验和鉴别', '对分离、提纯方法选择的考查']

正确率40.0%svg异常

B

A.图甲装置可以验证$${{C}{u}}$$和浓硫酸反应后的产物

B.图乙装置可以鉴别甲烷和乙烯

C.图丙装置可以分离碘和$${{C}{C}{{l}_{4}}}$$的混合液体,提纯$${{C}{C}{{l}_{4}}}$$

D.图丁右侧装置产生气泡速率较快,可以说明$${{F}{e}{C}{{l}_{3}}}$$对$${{H}_{2}{{O}_{2}}}$$的催化效果更好

9、['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变量控制探究型实验']

正确率40.0%研究硫酸铜的量对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实验混合溶液 $${{A}}$$ $${{B}}$$ $${{C}}$$ $${{D}}$$ $${{E}}$$ $${{F}}$$
$$4 \mathrm{m o l} / \mathrm{L H}_{2} \mathrm{S O_{4}}$$ 溶液 $${{(}{m}{L}{)}}$$ $${{3}{0}}$$ $${{V}_{1}}$$ $${{V}_{2}}$$ $${{V}_{3}}$$ $${{V}_{4}}$$ $${{V}_{5}}$$
饱和 $${{C}{u}{S}{{O}_{4}}}$$ 溶液 $${{(}{m}{L}{)}}$$ $${{0}}$$ $${{0}{.}{5}}$$ $${{2}{.}{5}}$$ $${{5}}$$ $${{V}_{6}}$$ $${{2}{0}}$$
$$\mathrm{H_{2} O ( m L )}$$ $${{V}_{7}}$$ $${{V}_{8}}$$ $${{V}_{9}}$$ $$\mathrm{V}_{1 0}$$ $${{1}{0}}$$ $${{0}}$$
时间 $${{(}{s}{)}}$$ $${{6}{0}}$$ $${{5}{0}}$$ $${{4}{0}}$$ $${{3}{0}}$$ $${{2}{0}}$$ $${{4}{5}}$$

B

A.$${{B}}$$组相较于$${{A}}$$组反应速率加快,是因为形成了$$\mathrm{Z n-C u-}$$稀硫酸原电池

B.加入$${{M}{g}{S}{{O}_{4}}}$$与$${{A}{{g}_{2}}{S}{{O}_{4}}}$$可以起与硫酸铜相同的加速作用

C.$${{V}_{2}{=}{{3}{0}}}$$,$$\mathbf{V}_{1 0}=1 5$$

D.$${{F}}$$组时间比$${{E}}$$组长,可能是置换出的铜太多,覆盖在锌粒表面,阻碍了反应的进行

10、['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中和热的测定与误差分析', '变量控制探究型实验', '物质制备的探究', '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实验安全装置']

正确率60.0%svg异常

C

A.装置甲:测定中和热

B.装置乙:研究不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装置丙:测定一定时间内生成$${{H}_{2}}$$的速率

D.装置丁:制取并收集乙酸乙酯

题目2解析:

反应方程式为:$$5 H_{2} C_{2} O_{4} + 2 MnO_{4}^{-} + 6 H^{+} = 10 CO_{2} \uparrow + 2 Mn^{2+} + 8 H_{2} O$$

A. 正确。实验中需保证$$H_{2} C_{2} O_{4}$$过量,以确保$$KMnO_{4}$$完全反应,褪色时间仅由$$KMnO_{4}$$浓度决定。

B. 错误。计算$$v(KMnO_{4})$$:浓度$$c = 0.010 mol/L$$,体积$$V = 4.0 mL$$,总反应体积约$$6.0 mL$$(忽略混合体积变化),$$KMnO_{4}$$物质的量$$n = 0.010 \times 0.004 = 4 \times 10^{-5} mol$$,平均速率$$v = \frac{{\Delta c}}{{\Delta t}} = \frac{{4 \times 10^{-5} / 0.006}}{{40}} = 1.67 \times 10^{-4} mol \cdot L^{-1} \cdot s^{-1}$$,而非$$2.5 \times 10^{-4}$$。

C. 正确。标准状况下$$a L CO_{2}$$为$$\frac{{a}}{{22.4}} mol$$,根据方程式,生成10 mol $$CO_{2}$$转移10 mol电子($$C_{2} O_{4}^{2-} \to 2CO_{2} + 2e^{-}$$,5 mol $$H_{2} C_{2} O_{4}$$转移10 mol电子),故转移电子数为$$\frac{{a N_{A}}}{{22.4}}$$。

D. 正确。$$Mn^{2+}$$对该反应有自催化作用,导致反应速率突然增大。

答案:B

题目3解析:

A. 正确。时间t定义为从混合到$$KMnO_{4}$$褪色所需时间,用于比较反应速率。

B. 错误。实验C:$$KMnO_{4}$$浓度$$0.02 mol/L$$,体积$$4 mL$$,总体积$$10 mL$$($$4 + 6 + 0$$),$$KMnO_{4}$$物质的量$$n = 0.02 \times 0.004 = 8 \times 10^{-5} mol$$,浓度变化$$\Delta c = \frac{{8 \times 10^{-5}}}{{0.01}} = 0.008 mol/L$$,$$v = \frac{{0.008}}{{5}} = 1.6 \times 10^{-3} mol \cdot L^{-1} \cdot s^{-1}$$,计算正确,但选项说“5s内”,而表中褪色时间为5s,速率计算正确,故B正确?注意选项B表述为“实验C中5s内平均反应速率”,但褪色时间即总反应时间,计算正确,因此B实际正确,但题目要求选错误说法,需结合其他选项。

C. 正确。实验A和B温度相同,$$KMnO_{4}$$浓度和体积相同,$$H_{2} C_{2} O_{4}$$浓度相同但体积不同(A为6mL,B为4mL),为探究$$H_{2} C_{2} O_{4}$$浓度影响,需保持总体积相同,故$$V_{1} = 2 mL$$(A总体积10mL,B中$$H_{2}O$$加2mL使总体积为10mL),即$$V_{1} = 0$$错误?选项C说$$V_{1} = 0$$,但实际应为2mL,故C错误。

D. 正确。实验A和C浓度相同,温度不同,且C褪色时间更短(5s < 6s),说明温度更高,$$T_{1} > 293$$。

答案:C($$V_{1}$$应为2mL,非0)

题目5解析:

分析表中数据:同一温度下,速率随浓度增大而增大;同一浓度下,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A. 错误。比较$$T_{3}$$和273.15K:在浓度0.04 mol/L时,$$T_{3}$$速率4.32 > 273.15K速率1.20,说明$$T_{3} > 273.15$$。

B. 正确。例如273.15K、c=0.10时v=3.00,与298.15K、c=0.04时v=3.00相同,瞬时速率可能相等。

C. 错误。速率随温度和浓度增大而增大,但“最适宜”需考虑实际需求,表中数据无法直接推断。

D. 错误。分解反应速率数据无法判断熵变和焓变。

答案:B

题目7解析:

A. 错误。$$FeCl_{3}$$和$$CuCl_{2}$$不同,探究浓度影响应使用同种催化剂。

B. 错误。HCN和CH3COOH浓度未知,pH比较需相同浓度。

C. 正确。$$2NO_{2} \rightleftharpoons N_{2}O_{4}$$为放热反应,加热平衡左移,颜色加深。

D. 错误。Cu和Ag均不与稀硫酸反应,无法比较活泼性。

答案:C

题目9解析:

实验设计研究$$CuSO_{4}$$量对Zn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各组总体积应相同(均为50mL),$$V_{1} = V_{2} = V_{3} = V_{4} = V_{5} = 30 mL$$(硫酸体积),$$V_{7} = 20 mL$$(A组),$$V_{8} = 19.5 mL$$(B组),$$V_{9} = 17.5 mL$$(C组),$$V_{10} = 15 mL$$(D组),E组$$V_{6} = 10 mL$$(硫酸铜),F组$$V_{5} = 30 mL$$,$$V_{6} = 20 mL$$,水0mL。

A. 正确。CuSO4与Zn反应生成Cu,形成Zn-Cu原电池,加快反应。

B. 错误。MgSO4不与Zn反应,无法形成原电池;Ag2SO4与Zn反应生成Ag,可形成原电池,但加速作用不同。

C. 错误。$$V_{2} = 30$$,但$$V_{10} = 15$$(D组水体积)。

D. 正确。F组CuSO4过多,析出Cu覆盖Zn,阻碍反应。

答案:B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