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从实验学化学探究型实验

物质性质的探究与评价-探究型实验知识点教师选题进阶自测题答案-西藏自治区等高中化学,平均正确率52.0%

2025-08-20
物质性质的探究与评价-探究型实验知识点教师选题进阶自测题答案-西藏自治区等高中化学,平均正确率52.0%
1、['微观组成',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推断', '元素周期表提供的元素信息', '物质性质的探究与评价', '元素的推断及综合应用']

正确率60.0%$${\bf X}. {\bf Y}. {\bf Z}$$三种主族元素,已知$${{X}^{+}}$$和$${{Y}^{−}}$$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Z}}$$元素原子核电荷数比$${{Y}}$$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少$${{9}{,}{{Y}^{−}}}$$在一定条件下可被氧化成$${{Y}{{Z}^{−}_{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bf X}. {\bf Y}. {\bf Z}$$均属于短周期元素

B.离子半径$${{X}^{+}{>}{{Y}^{−}}}$$

C.$${\bf X}. {\bf Y}. {\bf Z}$$三种元素只能形成化合物$${{X}{Y}{{Z}_{3}}}$$

D.$${{Y}}$$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可能较强

2、['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判断', '沉淀溶解平衡', '可逆反应', '溶度积与溶解度', '物质性质的探究与评价',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溶解度、饱和溶液']

正确率40.0%svg异常

A

A.形成尿酸钠晶体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B.形成尿酸钠晶体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C.尿酸钠溶解度较大

D.尿酸钠晶体一定难溶于水

3、['铁', '碳酸氢钠与酸、碱的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物质性质的探究与评价', '铝的性质']

正确率60.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C

A.铝粉投入到$${{N}{a}{O}{H}}$$溶液中:$$\mathrm{2 A l+2 O H^{-}=2 A l O_{2}^{-}+H_{2} \uparrow}$$

B.铁与盐酸反应:$$\mathrm{F e+2 H^{+}=F e^{3+}+H_{2} \uparrow}$$

C.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mathrm{H^{+}+H C O_{3}^{-}=H_{2} O+C O_{2} \uparrow}$$

D.$$\mathrm{B a ( O H )}_{2}$$与稀$${{H}_{2}{S}{{O}_{4}}}$$反应:$$\mathrm{B a}^{2+}+\mathrm{O H}^{-}+\mathrm{H}^{+}+\mathrm{S O}_{4}^{2-}=\mathrm{B a S O_{4} \downarrow}+\mathrm{H_{2} O}$$

4、['碳酸氢钠的俗称、物理性质及用途',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甲烷与氯气反应的四种产物结构、性质及用途',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氯化氢、盐酸', '催化剂、反应历程', '无机含氧酸的酸性', '卤素单质的性质', '偏铝酸盐', '实验现象的描述或解释', '卤化物', '过氧化氢的性质及应用',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物质性质的探究与评价', '亚铁离子、亚铁盐']

正确率40.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 $${{K}{B}{r}}$$ 溶液中加入碘水,再加入 $${{C}{C}{{l}_{4}}}$$ ,振荡后静置 液体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溴易溶于水
$${{B}}$$ 向盛有 $${{H}_{2}{{O}_{2}}}$$ 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硫酸亚铁溶液 溶液变成棕黄色后,迅速出现大量气泡 $$\mathrm{F e}^{2+}$$ 催化 $${{H}_{2}{{O}_{2}}}$$ 分解产生 $${{O}_{2}}$$
$${{C}}$$ 向 $$\mathrm{N a A l O}_{2}$$ 溶液中滴入 $$\mathrm{N a H C O_{3}}$$ 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A}{l}{{O}^{−}_{2}}}$$ 结合 $${{H}^{+}}$$ 的能力比 $$\mathrm{C O_{3}^{2-}}$$ 强
$${{D}}$$ 取久置的 $${{N}{{a}_{2}}{{O}_{2}}}$$ 粉末,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盐酸 产生无色气体 $${{N}{{a}_{2}}{{O}_{2}}}$$ 没有变质

C

A.$${{A}}$$

B.$${{B}}$$

C.$${{C}}$$

D.$${{D}}$$

5、['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浓硫酸的脱水性', '二氧化硫的性质', '物质性质的探究与评价']

正确率60.0%利用实验研究浓硫酸的性质。
实验$${{1}}$$:取$${{2}{g}}$$蔗糖放入大试管中,加$${{2}{∼}{3}}$$滴水,再加入$${{3}{m}{L}}$$浓硫酸,搅拌,蔗糖变黑,体积迅速膨胀。将产生的气体依次通入品红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观察到品红溶液褪色、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2}}$$:将一小片铜放入试管中加入$${{2}{m}{L}}$$浓硫酸,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_{4}}}$$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将铜与浓硫酸反应后的混合物冷却后溶于水,得到蓝色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实验$${{1}}$$中“蔗糖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B.实验$${{1}}$$说明实验中产生的气体含有$${{S}{{O}_{2}}}$$和$${{C}{{O}_{2}}}$$

C.实验$${{2}}$$所得蓝色溶液中大量存在:$$\mathrm{C u^{2+}}$$、$${{H}^{+}}$$、$$\mathrm{S O_{4}^{2-}}$$

D.实验$${{1}}$$和实验$${{2}}$$的褪色现象都说明$${{S}{{O}_{2}}}$$具有漂白性

6、['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无机综合推断', '浓硫酸的脱水性', '二氧化硫的性质', '物质性质的探究与评价', '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钝化原理及应用', '实验现象的描述或解释']

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X}}$$能使蔗糖变黑主要体现了$${{X}}$$的强氧化性

B.若$${{A}}$$为铁,则足量$${{A}}$$与$${{X}}$$在室温下即可完全反应

C.若$${{A}}$$为碳单质,则将$${{C}}$$通入少量澄清石灰水中,最终一定有白色沉淀产生

D.工业上,$${{B}}$$转化为$${{D}}$$的反应条件为$${{4}{5}{0}}$$$${^{∘}{C}}$$左右、常压、使用催化剂

7、['氧化镁', '物质性质的探究与评价', '氢氧化钠', '硅酸盐材料']

正确率60.0%下列对应关系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B

A.$${{N}{{H}_{4}}{C}{l}}$$水解呈酸性,不能用来当做肥料使用

B.氧化镁的熔点高,可用于制作耐高温的材料

C.氯碱工业中的$${{“}}$$碱$${{”}}$$指的是$${{N}{{a}_{2}}{C}{{O}_{3}}}$$

D.水泥$${、}$$玻璃等硅酸盐材料指的是以二氧化硅为原料生产的材料

8、['无机物的性质实验', '物质性质的探究与评价', '氯水的成分和性质', '实验现象的描述或解释']

正确率40.0%svg异常

B

A.①中淀粉$${{K}{I}}$$试纸变蓝,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

B.②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气与水反应生成$${{C}{{l}^{−}}}$$

C.③中的溶液变为棕黄色,说明氯气有氧化性

D.④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氯水有酸性和漂白性

9、['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醇与强氧化剂的氧化反应', '对反应原理的探究与评价', '烯烃与强氧化性物质的反应', '物质性质的探究与评价', '实验现象的描述或解释']

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②}$$中一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①}$$试管中也可能发生了取代反应

C.$${①}$$试管中一定发生了消去反应生成不饱和烃

D.若$${②}$$中试剂改为溴水,观察到溴水褪色,则$${①}$$中一定发生了消去反应

10、['物质性质的探究与评价']

正确率80.0%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有:
$${①}$$预测物质的性质;
$${②}$$观察物质的外观;
$${③}$$解释和结论;
$${④}$$实验和观察.
其中,正确的顺序为(

A

A.$${②{①}{④}{③}}$$

B.$${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1. 已知 $$X^+$$ 和 $$Y^-$$ 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说明 $$X$$ 和 $$Y$$ 属于相邻周期,且 $$X$$ 在 $$Y$$ 的下一周期。$$Z$$ 的核电荷数比 $$Y$$ 少 9,且 $$Y^-$$ 可被氧化成 $$YZ_3^-$$,推断 $$Y$$ 为氯(Cl,原子序数 17),$$Z$$ 为氧(O,原子序数 8),$$X$$ 为钾(K,原子序数 19)。

A 错误:钾属于第四周期,非短周期。

B 错误:$$K^+$$ 和 $$Cl^-$$ 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 $$K^+ > Cl^-$$,故离子半径 $$K^+ < Cl^-$$。

C 错误:可形成 $$KClO$$、$$KClO_3$$、$$KClO_4$$ 等多种化合物。

D 正确:氯的氢化物 HCl 热稳定性较强。

答案:D

2. 题目信息不完整(svg异常),无法解析。

3. 离子方程式分析:

A 错误:铝与 NaOH 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和氢气,正确为 $$2Al + 2OH^- + 6H_2O = 2Al(OH)_4^- + 3H_2 \uparrow$$。

B 错误:铁与盐酸反应生成 $$Fe^{2+}$$,非 $$Fe^{3+}$$。

C 正确:小苏打($$NaHCO_3$$)与胃酸($$H^+$$)反应生成 $$CO_2$$ 和 $$H_2O$$。

D 错误:$$Ba(OH)_2$$ 与 $$H_2SO_4$$ 反应应为 $$Ba^{2+} + 2OH^- + 2H^+ + SO_4^{2-} = BaSO_4 \downarrow + 2H_2O$$。

答案:C

4. 实验分析:

A 错误:溴易溶于 $$CCl_4$$,非水,结论错误。

B 正确:$$Fe^{2+}$$ 催化 $$H_2O_2$$ 分解,棕黄色为 $$Fe^{3+}$$,气泡为 $$O_2$$。

C 错误:$$AlO_2^- + HCO_3^- + H_2O = Al(OH)_3 \downarrow + CO_3^{2-}$$,$$AlO_2^-$$ 结合 $$H^+$$ 能力弱于 $$CO_3^{2-}$$。

D 错误:$$Na_2O_2$$ 变质生成 $$Na_2CO_3$$,加盐酸产生 $$CO_2$$,结论错误。

答案:B

5. 浓硫酸实验分析:

A 错误:蔗糖变黑体现脱水性。

B 正确:品红褪色说明有 $$SO_2$$,石灰水浑浊说明有 $$CO_2$$。

C 正确: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 $$CuSO_4$$,溶液中存在 $$Cu^{2+}$$、$$H^+$$、$$SO_4^{2-}$$。

D 错误:实验 2 中 $$SO_2$$ 使酸性 $$KMnO_4$$ 褪色体现还原性,非漂白性。

答案:B、C

6. 题目信息不完整(svg异常),无法解析。

7. 事实判断:

A 错误:$$NH_4Cl$$ 可作氮肥。

B 正确:MgO 熔点高,用作耐高温材料。

C 错误:氯碱工业的“碱”指 $$NaOH$$。

D 错误:硅酸盐材料含硅、氧及其他元素,非仅 $$SiO_2$$。

答案:B

8. 题目信息不完整(svg异常),无法解析。

9. 题目信息不完整(svg异常),无法解析。

10.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顺序为:观察外观 → 预测性质 → 实验观察 → 解释结论。

正确顺序:②①④③

答案:A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