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称取 $$2. 0 \mathrm{g N a O H}$$ 固体 | 现在托盘上各放 $${{1}}$$ 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 $${{2}{g}}$$ 砝码,左盘上添加 $${{N}{a}{O}{H}}$$ 固体 |
$${{B}}$$ | 配制稀硫酸 | 先将浓硫酸加入烧杯,后倒入蒸馏水 |
$${{C}}$$ | 验证铁的吸氧腐蚀 | 将铁钉放入试管中,用盐酸浸没 |
$${{D}}$$ | 检验溶液中是否有 $${{N}{{H}^{+}_{4}}}$$ | 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 $${{N}{a}{O}{H}}$$ 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
D
A.$${{A}}$$
B.$${{B}}$$
C.$${{C}}$$
D.$${{D}}$$
2、['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氯离子的检验', '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检验、鉴别', '硫酸根离子、亚硫酸离子、硫离子的检验', '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 '焰色试验', '铵根的检验', '对气体摩尔体积的考查', '常见阳离子的检验']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溶液$${{A}}$$中一定不存在$$\mathrm{F e^{3+} \,, \ S O_{4}^{2-}}$$
B.溶液$${{A}}$$中肯定存在$$\mathrm{H C O_{3}^{-}, ~ H S O_{3}^{-}, ~ B a^{2+}, ~ N H_{4}^{+} ~}$$
C.溶液$${{A}}$$中一定存在$${{C}{{l}^{−}}}$$,且$$\textbf{n} ( \textbf{C l}^{-} ) \ =0. 0 1 \mathrm{m o l}$$
D.溶液$${{A}}$$中可能存在$${{N}{{a}^{+}}}$$,为了确定是否存在,可取溶液通过焰色反应验证
3、['物质检验和鉴别的实验方案设计', '焰色试验',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常见阳离子的检验']正确率60.0%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焰火晚会令人难忘,五颜六色的焰火的产生与焰色反应原理有关,下列关于焰色反应的表述正确的是()
D
A.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B.若连续做两个样品,应将铂丝用稀硫酸洗净并灼烧到无色
C.所有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
D.钠元素的焰色为黄色,钾元素的焰色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片)
4、['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氯离子的检验', '硫酸根离子、亚硫酸离子、硫离子的检验', '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 '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 '铵根的检验',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常见阳离子的检验']正确率40.0%某溶液中有$$\mathrm{N a^{+}, \ N H_{4}^{+}, \ S O_{3}^{2-}, \ C l^{-}, \ S O_{4}^{2-}}$$五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过氧化钠,微热并搅拌,冷却后再加入过量硝酸,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基本保持不变的是()
B
A.$${{N}{{a}^{+}}}$$
B.$${{C}{{l}^{−}}}$$
C.$$\mathrm{S O_{4}^{2-}}$$
D.$${{N}{{H}^{+}_{4}}}$$
5、['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氯离子的检验',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硫酸根离子、亚硫酸离子、硫离子的检验', '铵根的检验', '无机物的性质实验', '物质分离、提纯的常见物理方法', '卤素离子的检验方法', '常见阳离子的检验']正确率40.0%下列实验操作或结论正确的是$${{(}{)}}$$
C
A.在某溶液中加入$${{A}{g}{N}{{O}_{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则该溶液中一定有$${{C}{{l}^{−}}}$$
B.某溶液中加$${{C}{C}{{l}_{4}}}$$萃取,若有机层为紫红色,证明溶液中含有$${{I}^{−}}$$
C.向某溶液加入过量盐酸,无现象,再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该溶液一定含有$$\mathrm{S O 4}^{2-}$$
D.$${{N}{{H}^{+}_{4}}}$$检验方法为: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6、['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对反应原理的探究与评价', '溶度积定义及表达式', '物质性质的探究与评价', '实验现象的描述或解释', '淀粉水解及其产物实验探究', '常见阳离子的检验']正确率60.0%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A}}$$ | 向浓度均为 $$0. 1 \mathrm{m o l} \cdot\mathrm{L}^{-1}$$ 的 $${{N}{{a}_{2}}{C}{{O}_{3}}}$$ 和 $${{N}{{a}_{2}}{S}}$$ 的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 $${{A}{g}{N}{{O}_{3}}}$$ 溶液,先产生黑色沉淀 $$( \mathrm{A g_{2} S} )$$ | $$\mathrm{K s p ( A g_{2} S )} \textless\mathrm{K s p ( A g_{2} C O_{3} )}$$ |
$${{B}}$$ | 测定等浓度的 $${{N}{{a}_{2}}{C}{{O}_{3}}}$$ 和 $${{N}{{a}_{2}}{S}{{O}_{3}}}$$ 溶液的 $${{P}{H}{,}}$$ 前者 $${{P}{H}}$$ 比后者的大 | 非金属性: $${{S}{>}{C}}$$ |
$${{C}}$$ | 取少量淀粉水解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 $${{N}{a}{O}{H}}$$ 溶液和新制 $$\mathrm{C u ( O H )_{2}}$$ 悬浊液,加热至沸腾,出现砖红色沉淀。 | 淀粉已完全水解 |
$${{D}}$$ | 向废 $${{F}{e}{C}{{l}_{3}}}$$ 蚀刻液 $${{X}}$$ 中加入少量铁粉,振荡,未出现红色固体 | $${{X}}$$ 中一定不含 $$\mathrm{C u^{2+}}$$ |
A
A.$${{A}}$$
B.$${{B}}$$
C.$${{C}}$$
D.$${{D}}$$
7、['化学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检验、鉴别', '二氧化硫的性质', '实验现象的描述或解释', '常见阳离子的检验']正确率40.0%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及结论等叙述正确的有()
$${①}$$向溶有$${{S}{{O}_{2}}}$$的$${{B}{a}{C}{{l}_{2}}}$$溶液中通入气体$${{X}}$$,出现白色沉淀,$${{X}}$$具有强氧化性
$${②}$$将稀盐酸滴入硅酸钠溶液中,充分振荡,有白色沉淀产生,非金属性:$$C l > S i$$
$${③}$$向某溶液加入稀硫酸,有淡黄色沉淀和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溶液中一定含有$$\mathrm{S_{2} O_{3}^{2-}}$$
$${④}$$向$${{X}}$$溶液加新制氯水,再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X}}$$溶液中一定含有$$\mathrm{F e}^{2+}$$
$${⑤}$$向饱和$$\mathrm{N a H C O_{3}}$$溶液中滴加硼酸,无气泡产生,酸性:硼酸$${{>}}$$碳酸
$${⑥}$$取少量$$\mathrm{F e \ ( \bf N O_{3} )}_{\rho_{2}}$$样品溶于稀硫酸,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证明样品已变质
A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8、['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氯离子的检验', '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 '物质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 '常见阳离子的检验']正确率40.0%能够用来鉴别$${{B}{a}{C}{{l}_{2}}}$$$${、{{N}{a}{C}{l}}}$$$${、{{N}{{a}_{2}}{C}{O}}}$$三种物质的试剂是$${{(}}$$$${{)}}$$
A
A.稀硫酸
B.$${{A}{g}{N}{{O}_{3}}}$$溶液
C.稀盐酸
D.稀硝酸
9、['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检验、鉴别', '硫酸根离子、亚硫酸离子、硫离子的检验', '铵根的检验', '常见阳离子的检验']正确率40.0%下列离子的检验方法正确的是$${{(}}$$$${{)}}$$
B
A.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得到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mathrm{S O_{4}^{2-}}$$
B.向海藻灰的浸取液中通入少量氯气,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说明溶液中含有$${{I}^{−}}$$
C.向某溶液中滴入稀$${{N}{a}{O}{H}}$$溶液未生成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不含$${{N}{{H}^{+}_{4}}}$$
D.向某溶液中通入$${{C}{{l}_{2}}{,}}$$然后再加入$${{K}{S}{C}{N}}$$溶液变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mathrm{F e}^{2+}$$
10、['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常见阳离子的检验']正确率60.0%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再分别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滴加稀硫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石灰水变浑浊 | 原溶液中含有 |
$${{B}}$$ | 滴加氯水和 $${{C}{C}{{l}_{4}}{,}}$$ 振荡 $${、}$$ 静置 | 下层溶液显紫色 | 原溶液中有 $${{I}^{−}}$$ |
$${{C}}$$ | 滴加盐酸酸化的 $${{B}{a}{C}{{l}_{2}}}$$ 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原溶液中含有 |
$${{D}}$$ | 滴加稀 $${{N}{a}{O}{H}}$$ 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 试纸不变蓝 | 原溶液中无 |
B
A.$${{A}}$$
B.$${{B}}$$
C.$${{C}}$$
D.$${{D}}$$
1. 选项分析:
A项错误:NaOH具有腐蚀性且易潮解,应使用烧杯称量而非滤纸
B项错误:浓硫酸稀释应"酸入水",防止暴沸溅出
C项错误:盐酸环境发生析氢腐蚀而非吸氧腐蚀,应用NaCl溶液
D项正确:$$NH_4^+$$检验方法规范:$$NH_4^+ + OH^- \xrightarrow{\Delta} NH_3 \uparrow + H_2O$$,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答案:D
2. 离子共存分析(题干缺失,基于选项推断):
A项错误:可能存在$$Fe^{3+}$$或$$SO_4^{2-}$$
B项错误:$$HCO_3^-$$与$$HSO_3^-$$不能大量共存,会反应:$$HCO_3^- + HSO_3^- \rightarrow CO_2 \uparrow + SO_3^{2-} + H_2O$$
C项错误:n(Cl⁻)定量判断缺乏实验数据支持
D项正确:$$Na^+$$无特征反应,需通过焰色反应(黄色火焰)验证
答案:D
3. 焰色反应原理:
A项错误:物理变化(电子跃迁放光)
B项错误:应用稀盐酸洗涤(生成易挥发氯化物)
C项错误:部分金属无特征焰色(如铂、铁)
D项正确:钠黄钾紫(钴玻璃滤黄光)是标准表述
答案:D
4. 离子反应分析:
加入过量$$Na_2O_2$$:$$2Na_2O_2 + 2H_2O \rightarrow 4NaOH + O_2 \uparrow$$
微热搅拌后:$$NH_4^+ + OH^- \xrightarrow{\Delta} NH_3 \uparrow + H_2O$$(除去)
$$2SO_3^{2-} + O_2 \rightarrow 2SO_4^{2-}$$(转化)
加过量$$HNO_3$$后:$$Cl^-$$不参与反应,物质的量不变
答案:B
5. 实验操作评价:
A项错误:$$AgCl$$不溶于酸,但$$Ag_2SO_4$$等也可能产生类似现象
B项错误:有机层紫红色是$$I_2$$的特征,但需先加氧化剂将$$I^-$$氧化为$$I_2$$
C项正确:先加盐酸排除$$Ag^+$$、$$SO_3^{2-}$$等干扰,再加$$BaCl_2$$生成不溶于酸的$$BaSO_4$$
D项错误:需加热才能产生$$NH_3$$
答案:C
6. 实验结论判断:
A项错误:黑色$$Ag_2S$$沉淀说明$$K_{sp}(Ag_2S) < K_{sp}(Ag_2CO_3)$$,但沉淀先后与离子浓度和$$K_{sp}$$均相关
B项错误:$$Na_2CO_3$$ pH > $$Na_2SO_3$$ pH是因$$HCO_3^-$$酸性弱于$$HSO_3^-$$,不能直接比较非金属性
C项错误:出现砖红色沉淀($$Cu_2O$$)只能证明水解产物含醛基,不能证明完全水解
D项错误:未出现红色固体(Cu)可能因$$Cu^{2+}$$浓度过低或铁粉不足
答案:无正确选项(原题可能设计为全错)
7. 叙述正误判断:
①错误:$$X$$可能是$$NH_3$$等碱性气体,与氧化性无关
②错误:$$HCl$$与硅酸钠生成$$H_2SiO_3$$沉淀说明酸性$$HCl > H_2SiO_3$$,但非金属性比较需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
③正确:$$S_2O_3^{2-} + 2H^+ \rightarrow S \downarrow + SO_2 \uparrow + H_2O$$(淡黄色S沉淀和刺激性$$SO_2$$)
④错误:可能原溶液含$$Fe^{3+}$$,不加氯水直接变红
⑤错误:无气泡说明酸性:硼酸 < 碳酸
⑥错误:$$Fe^{2+}$$在酸性条件下被$$NO_3^-$$($$H^+$$环境)氧化为$$Fe^{3+}$$,不能证明变质
正确数目:1条(仅③正确)
答案:A
8. 物质鉴别:
A项正确:稀硫酸与$$BaCl_2$$产生白色沉淀($$BaSO_4$$);与$$Na_2CO_3$$产生气泡($$CO_2$$);与$$NaCl$$无现象
B项错误:$$AgNO_3$$与三者均产生白色沉淀($$AgCl$$、$$Ag_2CO_3$$)
C项错误:稀盐酸与$$Na_2CO_3$$产生气泡,但与$$BaCl_2$$、$$NaCl$$无现象
D项错误:稀硝酸与$$Na_2CO_3$$产生气泡,但无法区分$$BaCl_2$$和$$NaCl$$
答案:A
9. 离子检验方法:
A项错误:盐酸酸化可能引入$$Cl^-$$,且$$AgCl$$也是白色沉淀
B项正确:$$2I^- + Cl_2 \rightarrow I_2 + 2Cl^-$$,$$I_2$$遇淀粉变蓝
C项错误:需加热才能产生$$NH_3$$
D项错误:若原溶液含$$Fe^{3+}$$也会出现相同现象
答案:B
10. 试管实验结论:
A项错误:$$SO_3^{2-}$$、$$HSO_3^-$$等与酸反应产生$$SO_2$$也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B项正确:$$2I^- + Cl_2 \rightarrow I_2 + 2Cl^-$$,$$I_2$$在$$CCl_4$$中显紫色
C项错误:若含$$Ag^+$$也会产生不溶于酸的$$AgCl$$沉淀
D项错误:需加热才能产生$$NH_3$$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