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下列与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由石墨比金刚石稳定可知,$${{C}{(}}$$金刚石$${){=}{C}{(}}$$石墨$$) \, \triangle\mathbf{H} < \mathbf{0}$$
B.一个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可能等于其生成物的总能量
C.有热量变化的反应一定是化学反应
D.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均可表示为$$\mathrm{H^{+} ~ ( a q ) ~+O H^{-} ~ ( a q ) ~=H_{2} O ~ ( l ) ~ \Delta~ H=-5 7. 3 ~}$$$$\mathrm{k J} \cdot\mathrm{m o l}^{-1}$$
2、['初中化学衔接知识', '简单燃料电池',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判断', '化学反应的实质', '正负极的判断']正确率60.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铜锌原电池放电的时候正极是$${{C}{u}{,}}$$负极是$${{Z}{n}}$$
C.经过加热而发生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都是吸热反应
D.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但是会污染环境的新型电池
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判断', '对物质分类的考查', '氯化氢、盐酸', '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硫酸的性质', '二氧化硫的性质',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实验现象的描述或解释', '化学反应的实质']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S}{i}{{O}_{2}}}$$为非金属的酸性氧化物,其不能与任何酸发生化学反应
B.$${{S}{{O}_{2}}}$$能使品红溶液$${、}$$溴水褪色,分别说明$${{S}{{O}_{2}}}$$具有强氧化性$${、}$$还原性
C.将$${{A}{l}{C}{{l}_{3}}}$$溶液和$$\mathrm{A l}_{2} ( \mathrm{S O_{4}} )_{3}$$溶液分别蒸干和灼烧,最终所得产物的成分均为$${{A}{{l}_{2}}{{O}_{3}}}$$
D.反应物和生成物各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4、['对物质分类的考查', '氧气的性质及制取',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分类', '催化剂、反应历程',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化学反应的实质', '化学键的概念及类别',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的本质联系',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化学反应的实质',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本质及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组概念']正确率60.0%美国研究人员将$${{C}{O}}$$和氧原子附着在一种钉催化剂表面,用激光脉冲将其加热到$$2 0 0 0 \mathrm{K},$$成功观察到$${{C}{O}}$$与氧原子形成化学键生成$${{C}{{O}_{2}}}$$的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C}{O}{,}{{C}{{O}_{2}}}}$$均属于酸性氧化物
B.$${{O}_{2}}$$断键形成氧原子时需放出能量
C.$${{C}{O}}$$与氧原子形成化学键生成$${{C}{{O}_{2}}}$$要吸收能量
D.$${{C}{O}}$$与氧原子形成化学键过程中有电子转移
5、['反应热与焓变',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燃烧热',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中和热的测定与误差分析', '乙酸的酸性', '中和热的概念', '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氢氧化钠',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电解质电离程度的比较及应用', '化学反应的实质',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C、Si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 '浓硫酸的综合考查', '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依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正确率40.0%$$\oplus1 0 1 \mathrm{~ k P a}$$时,$$\mathrm{2 C ( s )}+\mathrm{O_{2} ( g )}=2 \mathrm{C O ( g )} \; \Delta\mathrm{H}=-2 2 1 \; \mathrm{k J} \cdot\mathrm{m o l}^{-1} \ lines$$稀溶液中,$$\mathrm{H^{+} ( a q )}+\mathrm{O H^{-} ( a q )}=\mathrm{H_{2} O ( l )} \, \Delta\mathrm{H}=-5 7. 3 \, \mathrm{k J} \cdot\mathrm{m o l}^{-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碳的燃烧热大于$$1 1 0. 5 ~ \mathrm{k J} \cdot\mathrm{m o l}^{-1}$$
B.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 7. 3 ~ \mathrm{k J} \cdot\mathrm{m o l}^{-1}$$
C.$${①}$$的反应热为$$2 2 1 ~ \mathrm{k J} \cdot\mathrm{m o l}^{-1}$$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5 7. 3 ~ \mathrm{k J}$$热量
6、['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的本质联系', '化学能与物质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化学反应的实质', '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正确率40.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各种物质都储存有化学能
B.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释放出能量
D.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变化
7、['反应热与焓变', '离子键的形成、概念', '离子化合物',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判断', '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共价键的形成、概念', '共价化合物', '化学反应的实质', '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正确率4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都伴随能量变化,有能量变化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C.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
D.等质量的碳分别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8、['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化学能与物质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燃烧热', '根据键能计算反应热',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的实质', '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正确率40.0%已知$$\mathrm{H_{2} ( g )}+\frac{1} {2} \mathrm{O_{2} ( g )}=\mathrm{H_{2} O ( g )} \triangle\mathrm{H}=-2 4 1. 8 \mathrm{k J} \cdot\mathrm{m o l}^{-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H}_{2}}$$的燃烧热为$$2 4 1. 8$$$$\mathrm{k J \cdot m o l^{-1}}$$
B.$$\mathrm{2 H_{2} ( g )}+\mathrm{O_{2} ( g )}=2 \mathrm{H_{2} O ( g )} \triangle\mathrm{H}=-4 8 3. 6$$$$\mathrm{k J \cdot m o l^{-1}}$$
C.$${{1}}$$$${{m}{o}{l}}$$$${{H}_{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大于$$2 4 1. 8$$$${{k}{J}}$$
D.断开$${{1}}$$$${{m}{o}{l}}$$$${{H}_{2}{O}}$$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大于断裂$${{1}}$$$${{m}{o}{l}}$$$${{H}_{2}}$$和$${{0}{.}{5}}$$$${{m}{o}{l}}$$$${{O}_{2}}$$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
9、['反应热与焓变',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化学反应的实质']正确率40.0%通常人们把拆开$${{1}{m}{o}{l}}$$某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 学键的强弱,也可以估计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下列是一些化学键的键能.
化学键 | $${{C}{−}{H}}$$ | $${{C}{−}{F}}$$ | $${{H}{−}{F}}$$ | $${{F}{−}{F}}$$ |
键能 $$/ \mathrm{( \bf{k J} \cdot\mathrm{m o l}^{-1} )}$$ | $${{4}{1}{4}}$$ | $${{4}{8}{9}}$$ | $${{5}{6}{5}}$$ | $${{1}{5}{5}}$$ |
A
A.放热$${{1}{9}{4}{0}}$$$${{k}{J}}$$
B.吸热$${{1}{9}{4}{0}}$$$${{k}{J}}$$
C.放热$${{4}{8}{5}}$$$${{k}{J}}$$
D.吸热$${{4}{8}{5}}$$$${{k}{J}}$$
1.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错误,石墨比金刚石稳定,说明石墨能量更低,因此$$C(金刚石)=C(石墨) \triangle H < 0$$,但题目表述为"由石墨比金刚石稳定可知",逻辑关系正确但选项表述不完整;B项正确,当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相等时,$$\triangle H=0$$,反应无热效应;C项错误,物理变化(如液化、凝固)也有热量变化;D项错误,强酸强碱中和热为$$-57.3 kJ \cdot mol^{-1}$$,但必须是稀溶液,浓溶液稀释会产生热效应。
2.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正确,化学反应必然伴随能量变化;B项正确,铜锌原电池中铜为正极($$Cu^{2+}$$得电子),锌为负极(Zn失电子);C项正确,加热是提供活化能,与反应吸放热无关,如燃烧反应需要加热但为放热反应;D项错误,燃料电池能量利用率高,且产物为水,污染小。
3.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错误,$$SiO_2$$能与氢氟酸反应:$$SiO_2+4HF=SiF_4↑+2H_2O$$;B项错误,$$SO_2$$使品红褪色是因其漂白性,使溴水褪色是因其还原性;C项错误,$$AlCl_3$$溶液蒸干灼烧得$$Al_2O_3$$,但$$Al_2(SO_4)_3$$溶液蒸干得$$Al_2(SO_4)_3$$,灼烧仍为$$Al_2(SO_4)_3$$(硫酸盐不分解);D项正确,反应热$$\triangle 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
4.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错误,CO不是酸性氧化物(不与碱反应);B项错误,$$O_2$$断键需吸收能量;C项错误,形成化学键释放能量;D项正确,$$CO$$与氧原子形成$$CO_2$$时,发生电子转移形成共价键。
5.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正确,燃烧热指1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碳的燃烧热为生成$$CO_2$$的反应热。已知$$2C+O_2=2CO \triangle H=-221 kJ \cdot mol^{-1}$$,则$$C+\frac{1}{2}O_2=CO \triangle H=-110.5 kJ \cdot mol^{-1}$$,但燃烧热应为$$C+O_2=CO_2$$的反应热,大于110.5(因$$CO$$燃烧还放热);B项错误,浓硫酸稀释放热;C项错误,反应热为$$-221 kJ \cdot mol^{-1}$$;D项错误,醋酸电离吸热,中和热小于57.3。
6.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正确,物质均具有化学能;B项正确,化学反应必有能量变化;C项错误,断开化学键需吸收能量;D项正确,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多以热量形式表现。
7.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错误,物理变化(如核反应)也有能量变化;B项错误,反应吸放热与是否加热无关(如$$2KClO_3$$加热分解为吸热反应,但需加热);C项正确,离子化合物含离子键,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D项错误,等质量碳完全燃烧(生成$$CO_2$$)比不完全燃烧(生成CO)放热多。
8.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错误,燃烧热指生成液态水,该反应生成气态水,燃烧热应大于241.8;B项正确,计量数加倍,$$\triangle H$$加倍;C项正确,气态水变液态水放热;D项正确,该反应放热,说明断键吸能小于成键放能。
9. 正确答案:A
解析:$$\triangle H = \sum E_{断键} - \sum E_{成键}$$。断键:4 mol C-H键($$4 \times 414$$)和4 mol F-F键($$4 \times 155$$);成键:4 mol C-F键($$4 \times 489$$)和4 mol H-F键($$4 \times 565$$)。计算:$$\triangle H = (4 \times 414 + 4 \times 155) - (4 \times 489 + 4 \times 565) = (1656 + 620) - (1956 + 2260) = 2276 - 4216 = -1940 kJ \cdot mol^{-1}$$,故放热1940 k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