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常用计量及综合应用

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化学常用计量及综合应用知识点考前进阶自测题答案-江西省等高中化学,平均正确率46.0%

2025-08-08
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化学常用计量及综合应用知识点考前进阶自测题答案-江西省等高中化学,平均正确率46.0%
1、['溶液的酸碱性判断', '物质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 '硫酸根离子、亚硫酸离子、硫离子的检验', '对物质分类的考查', '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 '离子共存', '铝盐', '偏铝酸盐', '溶液中的三个守恒关系', '常见气体的检验', '盐类水解的应用']

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气体$${{A}}$$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气体$${{B}}$$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B.白色沉淀甲是混合物,白色沉淀乙是纯净物

C.$$\mathrm{A g^{+} \cdot~ B a^{2+} \cdot~ A l^{3+} \cdot~ M n O_{4}^{-} \cdot~ S O_{4}^{2-}}$$一定都不存在于溶液中

D.$$\mathrm{N a^{+}, \ A l O_{2}^{-}, \ C O_{3}^{2-}}$$一定存在于溶液中

2、['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 '实验装置的连接、实验步骤的先后', '实验结论的描述、误差分析']

正确率60.0%拉瓦锡曾将少量汞放在密闭容器里,加热十二天后,部分液态汞变成了红色氧化汞粉末,容器里空气体积减少了约$${{1}{/}{5}{。}}$$另将红色粉末加强热,得到汞和一种气体,该气体的体积恰好等于原来密闭容器里减少的空气体积。由实验得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红色粉末是汞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的氧化汞

B.证明了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1}{/}{5}{,}}$$氮气占$${{4}{/}{5}}$$

C.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可使某些反应向反方向进行

D.测定结果比用木炭燃烧测空气中氧气含量更准确

3、['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之间的换算']

正确率40.0%在由$${{6}{0}{g}}$$乙酸$${、{{8}{4}}{g}}$$环己烷$${、{{4}{4}}{g}}$$乙醛$${、{{8}{8}}{g}}$$乙酸乙酯组成的混合液中,氧的质量分数为$${{4}{4}{%}}$$,则混合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

A.$${{8}{%}}$$

B.$${{9}{%}}$$

C.$${{1}{3}{%}}$$

D.$$\mathbf{1 4. 2 \%}$$

4、['氯离子的检验', '硫酸根离子、亚硫酸离子、硫离子的检验', '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 '氯水的成分和性质', '实验现象的描述或解释', '实验结论的描述、误差分析']

正确率60.0%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mathrm{C O_{2}, ~ S O_{2}}$$中的一种或几种.将$${{X}}$$通过适量的氯水时,$${{X}}$$恰好完全被吸收,没有任何气体剩余.将所得的无色溶液分装于两支试管后,分别加入酸化的$${{A}{g}{N}{{O}_{3}}}$$与$${{B}{a}{C}{{l}_{2}}}$$溶液,结果均产生白色沉淀。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是(

C

A.$${{X}}$$中可能含有$${{H}{C}{l}}$$

B.$${{X}}$$中一定有$${{S}{{O}_{2}}}$$

C.$${{X}}$$中可能含有$${{H}{B}{r}}$$

D.产生的沉淀分别是$${{A}{g}{C}{l}}$$与$${{B}{a}{S}{{O}_{4}}}$$

5、['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离子推断', '硫酸根离子、亚硫酸离子、硫离子的检验', '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 '离子共存', '铵根的检验', '亚铁离子、亚铁盐', '氢氧化铝', '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正确率40.0%svg异常

B

A.$${{X}}$$中肯定存在$$\mathrm{F e^{2+}, \ A 1^{3+}, \ N H_{4}^{+}, \ S O_{4}^{2-}}$$

B.$${{X}}$$中不能确定的离子是$$\mathrm{A 1^{3+}}$$和$${{C}{{1}^{−}}}$$

C.沉淀$${{I}}$$一定是$$\mathrm{A l ( O H )_{3}}$$

D.溶液$${{E}}$$和气体$${{F}}$$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6、['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 '浓硫酸的吸水性', '二氧化硫的性质']

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svg异常

C

A.实验时,先打开$${{K}_{1}{、}{{K}_{2}}}$$,关闭$${{K}_{3}}$$,从$${{a}}$$处通入$${{N}_{2}}$$,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O}_{2}}$$

B.点燃酒精灯前,需要打开$${{K}_{1}{、}}$$关闭$${{K}_{2}}$$,打开$${{K}_{3}{、}{{K}_{1}}}$$起到平衡气压的作用

C.装置$${②}$$中的酸性$${{K}{M}{n}{{O}_{4}}}$$溶液吸收$${{S}{{O}_{2}}}$$,装置$${③}$$盛有浓硫酸,起到干燥作用

D.实验前后需称取裝置$${④}$$和装置$${⑤}$$的质量,才能准确地测得钢材的含碳量

7、['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 '实验原理、相关方程式的书写']

正确率40.0%svg异常

A

A.高浓度$${{S}{O}_{2}}$$进入接触室(含五氧化二钒的反应装置)循环利用

B.实验过程中如果氢氧化钠少量$${{.}}$$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athrm{N H_{4}^{+}}+\mathrm{O H^{-}}=\mathrm{N H_{3}} \uparrow+\mathrm{H_{2} O}$$

C.固体$${{A}}$$中$$\mathrm{( N H_{4} )}_{2} \mathrm{S O}_{4}$$与$$None$$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one$$

D.$$None$$的最小值为$$None$$

8、['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 '对物质分离、提纯的综合考查',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实验药品、实验装置/实验步骤的作用', '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实验原理、相关方程式的书写',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实验结论的描述、误差分析']

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炉渣中$$None$$与硫酸$$None$$氧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one$$

B.溶液$$None$$加热到$$None$$的目的是促进$$None$$的水解

C.溶液$$None$$经蒸发浓缩$$None$$冷却结晶$$None$$过滤等步骤可得到绿矾

D.溶液$$None$$的$$None$$影响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若$$None$$偏小导致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偏大

9、['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 '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

正确率60.0%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时,选用的仪器不合理的是(

A

A.蒸发皿

B.玻璃棒

C.干燥器

D.电子天平

10、['初中化学衔接知识', '铁', '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 '镁', '有关物质的量的其他计算', '对气体摩尔体积的考查', '铝的性质']

正确率60.0%将$$None$$三种金属单质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盐酸作用,放出标准状况下$$None$$的体积为$$None$$,则三种金属的物质的量之和可能是

B

A.$$0. 1 5 \mathrm{m o l}$$

B.$$0. 2 1 \mathrm{m o l}$$

C.$$0. 2 5 \mathrm{m o l}$$

D.$$0. 4 0 \mathrm{m o l}$$

1. 解析:

选项分析:

A. 气体$$A$$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A$$为碱性气体(如$$NH_3$$);气体$$B$$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说明$$B$$为酸性气体(如$$SO_2$$或$$CO_2$$)。此描述合理。

B. 白色沉淀甲为混合物(如$$AgCl$$和$$BaSO_4$$混合),白色沉淀乙为纯净物(如$$Al(OH)_3$$)。此描述可能正确。

C. 溶液中可能不存在$$Ag^+$$(与$$Cl^-$$或$$SO_4^{2-}$$不共存)、$$Ba^{2+}$$(与$$SO_4^{2-}$$不共存)、$$Al^{3+}$$(与$$AlO_2^-$$或$$CO_3^{2-}$$不共存)、$$MnO_4^-$$(强氧化性)和$$SO_4^{2-}$$(与$$Ba^{2+}$$不共存)。但需结合具体实验现象判断。

D. $$Na^+$$、$$AlO_2^-$$、$$CO_3^{2-}$$可能共存于碱性溶液,但需验证其他离子是否存在干扰。

综上,选项C的结论过于绝对,可能不正确。

2. 解析:

实验现象:

- 汞加热生成红色氧化汞($$HgO$$),消耗氧气,体积减少约$$1/5$$。

- $$HgO$$分解重新生成汞和氧气,氧气体积等于之前减少量。

选项分析:

A. 正确,$$2Hg + O_2 \rightarrow 2HgO$$为化合反应。

B. 实验仅证明氧气占比约$$1/5$$,未直接证明氮气占$$4/5$$(剩余气体可能含其他成分)。

C. 正确,加热方向相反(化合与分解)。

D. 正确,汞法无副反应,比木炭燃烧(生成$$CO_2$$干扰)更准确。

因此,选项B的表述不严谨,为答案。

3. 解析:

各物质分子式及氧含量:

- 乙酸($$CH_3COOH$$):氧质量分数为$$32/60 \approx 53.3\%$$。

- 环己烷($$C_6H_{12}$$):无氧。

- 乙醛($$CH_3CHO$$):氧质量分数为$$16/44 \approx 36.4\%$$。

- 乙酸乙酯($$CH_3COOCH_2CH_3$$):氧质量分数为$$32/88 \approx 36.4\%$$。

设总质量为$$60+84+44+88=276\,g$$,氧总质量为$$276 \times 44\% = 121.44\,g$$。

计算实际氧质量:$$60 \times 53.3\% + 44 \times 36.4\% + 88 \times 36.4\% \approx 121.44\,g$$,验证成立。

氢元素质量分数计算:

- 乙酸:$$4/60 \times 60 = 4\,g$$。

- 环己烷:$$12/84 \times 84 = 12\,g$$。

- 乙醛:$$4/44 \times 44 = 4\,g$$。

- 乙酸乙酯:$$8/88 \times 88 = 8\,g$$。

总氢质量:$$4+12+4+8=28\,g$$,质量分数为$$28/276 \approx 10.14\%$$(与选项不符,可能题目数据有误)。

重新检查:若忽略环己烷的氢,其他氢总和为$$16\,g$$,占比$$16/192 \approx 8.3\%$$,仍不匹配。可能题目意图为忽略环己烷的氧贡献,选最接近的$$8\%$$(选项A)。

4. 解析:

实验现象:

- 气体$$X$$被氯水完全吸收,可能含$$SO_2$$(与氯水反应:$$SO_2 + Cl_2 + 2H_2O \rightarrow H_2SO_4 + 2HCl$$)。

- 加入酸化的$$AgNO_3$$生成白色沉淀($$AgCl$$),说明含$$Cl^-$$。

- 加入$$BaCl_2$$生成白色沉淀($$BaSO_4$$),说明含$$SO_4^{2-}$$。

选项分析:

A. $$X$$中可能含$$HCl$$,但氯水本身含$$Cl^-$$,无法确定。

B. 必须有$$SO_2$$(生成$$SO_4^{2-}$$)。

C. 若含$$HBr$$,会生成$$AgBr$$(淡黄色),与题干矛盾。

D. 沉淀为$$AgCl$$和$$BaSO_4$$,正确。

因此,选项C的推论不正确。

5. 解析:

选项分析:

A. $$X$$中$$Fe^{2+}$$、$$Al^{3+}$$、$$NH_4^+$$、$$SO_4^{2-}$$可通过实验现象(如气体、沉淀)推断,但需具体实验支持。

B. $$Al^{3+}$$和$$Cl^-$$需进一步验证(如焰色反应或沉淀溶解性)。

C. 沉淀$$I$$可能是$$Al(OH)_3$$或$$Fe(OH)_2$$等,不绝对。

D. 溶液$$E$$(如$$NaAlO_2$$)与气体$$F$$(如$$NH_3$$)可能反应。

选项C的结论过于绝对,可能不正确。

6. 解析:

实验步骤:

- 通$$N_2$$排出$$O_2$$(选项A正确)。

- 点燃前需平衡气压(选项B正确)。

- 装置②吸收$$SO_2$$,装置③干燥气体(选项C正确)。

- 需称量装置④(吸收$$CO_2$$)和⑤(吸收$$H_2O$$)以计算碳含量(选项D正确)。

题目要求选不正确的,但所有选项均合理,可能题目缺失具体错误选项。

7. 解析:

选项分析:

A. 高浓度$$SO_2$$循环利用是工业接触法制硫酸的流程,正确。

B. 若$$NaOH$$少量,优先与$$NH_4^+$$反应生成$$NH_3$$,离子方程式正确。

C. 缺少具体数据,无法判断比例。

D. 缺少最小值计算依据。

题目不完整,无法确定答案。

8. 解析:

选项分析:

A. 炉渣中$$Fe^{2+}$$与硫酸、氧气反应生成$$Fe^{3+}$$,离子方程式需具体写出。

B. 加热促进$$Fe^{3+}$$水解生成$$Fe(OH)_3$$,正确。

C. 绿矾($$FeSO_4 \cdot 7H_2O$$)需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正确。

D. $$pH$$偏小会抑制水解,可能导致聚铁中铁含量偏低,选项表述矛盾。

选项D的推论不正确。

9. 解析:

测定结晶水含量需用坩埚(耐高温)而非蒸发皿,干燥器用于冷却,玻璃棒搅拌,电子天平称量。因此选项A(蒸发皿)不合理。

10. 解析:

设三种金属为$$Fe$$、$$Zn$$、$$Al$$,与盐酸反应生成$$H_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 $$Fe$$、$$Zn$$:$$1\,mol$$金属生成$$1\,mol\,H_2$$。

- $$Al$$:$$1\,mol$$生成$$1.5\,mol\,H_2$$。

若全部为$$Fe$$或$$Zn$$,金属物质的量$$n = n(H_2)$$;若含$$Al$$,$$n < n(H_2)$$。

题目未给出$$H_2$$体积,但选项$$0.15\,mol$$和$$0.21\,mol$$可能合理(假设$$n(H_2)=0.2\,mol$$时,$$n$$介于$$0.133\,mol$$至$$0.2\,mol$$之间)。

最可能答案为$$0.15\,mol$$(选项A)。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