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化学基本概念化学科学

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化学科学知识点课后进阶选择题自测题答案-浙江省等高中化学,平均正确率52.0%

2025-09-26
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化学科学知识点课后进阶选择题自测题答案-浙江省等高中化学,平均正确率52.0%
1、['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化学科学的研究对象']

正确率40.0%$${{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引起整个化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

B.化学不再需要实验

C.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

D.未来化学的方向还是经验化

2、['化学与传统文化', '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化学科学的研究对象', '化学的主要特点和意义', '化学与STSE']

正确率60.0%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网购$${、}$$支付宝$${、}$$中国高铁$${、}$$共享单车。$${{“}}$$新四大发明$${{”}}$$中与化学关系最密切的一项是(

C

A.网购

B.支付宝

C.中国高铁

D.共享单车

3、['电子跃迁与原子光谱', '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化学与STSE', '晶体结构的测定', '红外光谱']

正确率60.0%现代化学分析测试中,常借助一些仪器来分析化学物质的组成。下列有关说法的是

C

A.用元素分析仪确定物质中是否含有$$\mathrm{C. ~ H. ~ O. ~ N. ~ S. ~ C l. ~ B r}$$等元素

B.用红外光谱仪确定物质中是否存在某些有机原子团

C.用原子吸收光谱仪确定物质中含有哪些非金属元素

D.用$${{X}}$$射线对晶体进行研究发现,晶体内部,微粒在空间呈有规则的重复排列

4、['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初中化学衔接知识', '化学科学的研究对象', '化学的主要特点和意义']

正确率60.0%下列有关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A.研究物质的性质时,常用到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B.探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是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预测物质的性质$${、}$$实验和观察$${、}$$解释和结论

C.探究金属钠的性质只需应用实验法即可

D.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5、['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镁', '硫', '电解法制取铝', '氯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金属冶炼的常见方法', '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正确率40.0%类推的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有时会产生错误的结论,因此类比推出的结论最终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决定其正确与否.下列类推结论中正确的是(

C

A.$${{C}{u}}$$与$${{C}{{l}_{2}}}$$直接化合生成$$\mathrm{C u C l_{2} \, ; \; \; C u}$$与$${{S}}$$直接化合也能得到$${{C}{u}{S}}$$

B.$${{F}{{e}_{3}}{{O}_{4}}}$$可写成$$\mathrm{F e O} \cdot\mathrm{F e_{2} O_{3}} \mathrm{, ~ P b_{3} O_{4}}$$也可写成$$\mathrm{P b O} \cdot\mathrm{P b}_{2} \mathrm{O_{3}}$$

C.$${{M}{g}}$$失火不能用$${{C}{{O}_{2}}}$$灭火;$${{N}{a}}$$失火也不能用$${{C}{{O}_{2}}}$$灭火

D.工业上电解熔融$${{M}{g}{C}{{l}_{2}}}$$制取金属镁;也用电解熔融$${{A}{l}{C}{{l}_{3}}}$$的方法制取金属铝

6、['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正确率60.0%清蒸大闸蟹由青色变成红色,一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会发生改变.就这位同学的看法而言,这应该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B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总结

7、['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的实质', '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正确率60.0%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广泛利用着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并不一定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用实验方法和理论方法研究反应热的化学称为热化学

C.只要有能量变化的都是化学变化

D.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8、['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盐类水解的应用']

正确率80.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利用以下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分液漏斗,能完成用溴水和$${{C}{C}{{l}_{4}}}$$除去$${{N}{a}{B}{r}}$$溶液中的少量$${{N}{a}{I}}$$的实验

B.制备硫酸亚铁晶体时,最后在蒸发皿中蒸发浓缩溶液时,只需小火加热至溶液被全部蒸干

C.向两支盛有$${{K}{{I}_{3}}}$$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淀粉和硝酸银溶液,前者溶液变蓝后者产生黄色沉淀,由此得出$${{K}{{I}_{3}}}$$溶液中存在平衡$$\mathrm{I_{3}^{-}} \rightleftharpoons\mathrm{I_{2}}+\mathrm{I^{-}}$$

D.科学家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过程中先后使用了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等观测仪器

9、['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分类',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本质及特征', '电解质、非电解质']

正确率60.0%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B

A.酸都能电离出氢离子,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有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电解质是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溶于水溶液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

D.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0、['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正确率0.0%某同学想利用所学的知识去探究$${{C}{{O}_{2}}}$$的性质,设计了如下研究程序,合理的是$${{(}{)}}$$

A

A.观察$${{(}}$$得出$${{C}{{O}_{2}}}$$的物理性质$${{)}{→}}$$分类$${{(}}$$预测$${{C}{{O}_{2}}}$$的化学性质$${{)}{→}}$$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验证预测$${{)}{→}}$$比较得出结论,对于异常现象再预测,再实验,再验证

B.分类$${{(}}$$预测$${{C}{{O}_{2}}}$$的物理性质$${{)}{→}}$$观察$${{(}}$$得出$${{C}{{O}_{2}}}$$的物理性质$${{)}{→}}$$实验$${{→}}$$比较并得出结论

C.观察$${{(}}$$得出$${{C}{{O}_{2}}}$$的物理性质$${{)}{→}}$$实验$${{→}}$$分类$${{(}}$$预测$${{C}{{O}_{2}}}$$的物理性质$${{)}{→}}$$比较并得出结论

D.实验$${{→}}$$分类$${{(}}$$预测$${{C}{{O}_{2}}}$$的物理性质$${{)}{→}}$$观察$${{(}}$$得出$${{C}{{O}_{2}}}$$的物理性质$${{)}{→}}$$比较并得出结论

1. 解析: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表彰理论化学的贡献,说明化学从纯实验科学转向理论与实验结合。

A正确: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理论化学地位提升。

B错误:化学仍需要实验验证。

C错误:理论计算可预测性质,并非必须实验。

D错误:未来化学更注重理论化而非经验化。

答案:A

2. 解析:分析"新四大发明"与化学的关联。

A网购:物流包装涉及材料化学。

B支付宝:电子支付与化学关系较弱。

C高铁:车体材料、动力电池等涉及大量化学材料。

D共享单车:合金材料、轮胎橡胶等涉及化学。

其中高铁涉及的化学材料种类最多、技术含量最高。

答案:C

3. 解析:考察化学分析仪器原理。

A正确:元素分析仪可检测C、H、O、N、S、Cl、Br等元素。

B正确:红外光谱用于鉴定官能团。

C错误:原子吸收光谱主要用于金属元素分析,非金属元素常用其他方法。

D正确:X射线衍射可研究晶体结构。

答案:C

4. 解析:考察物质性质研究方法。

A正确:观察、实验、分类、比较是常用方法。

B正确:基本程序符合科学探究流程。

C错误:研究钠性质需结合观察、比较等多种方法。

D正确:观察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感官考察。

答案:C

5. 解析:考察化学类推的合理性。

A错误:Cu与S反应生成Cu2S而非CuS。

B错误:Pb3O4应写为2PbO·PbO2。

C正确:Na比Mg更活泼,与CO2反应更剧烈,都不能用CO2灭火。

D错误:AlCl3是共价化合物,熔融不导电,工业上用电解Al2O3制铝。

答案:C

6. 解析:考察科学探究环节。

该同学"认为可能像酸碱指示剂"属于提出猜想假设。

A实验:实际操作验证。

B假设:提出可能性解释。

C观察:记录现象。

D总结:得出结论。

答案:B

7. 解析:考察化学反应与能量关系。

A错误:化学变化都伴随能量变化。

B正确:热化学研究反应热。

C错误:物理变化也可能有能量变化。

D错误:能量变化可表现为热、光、电等形式。

答案:B

8. 解析:考察实验操作与原理。

A正确:可用分液漏斗进行萃取分离。

B错误:蒸发浓缩时不能蒸干,应趁热过滤。

C正确:淀粉变蓝证明有I2,AgNO3产生AgI证明有I-,说明存在平衡。

D正确:观测仪器发展历程正确。

答案:B

9. 解析:考察逻辑推理。

A错误:酸式盐也能电离出H+。

B正确: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就是化合价变化。

C错误:CO2等溶于水导电但不是电解质。

D错误: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

答案:B

10. 解析:考察科学探究程序。

正确程序:先观察物理性质→根据物质分类预测化学性质→实验验证→分析结论。

A符合:观察→分类预测→实验→比较结论。

B错误:先分类预测物理性质不合理。

C错误:实验后才分类预测不合理。

D错误:先实验后观察不合理。

答案:A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