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80.0%下列对化学史的描述正确的是$${{(}{)}}$$
B
A.侯德榜联合制碱法中制得的碱是烧碱
B.门捷列夫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C.拉瓦锡提出了分子学说
D.阿伏加德罗提出了燃烧的氧化学说
2、['化学史和化学的发展趋势']正确率80.0%下列关于科学家及其提出的学说或贡献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轨道模型
B.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现象,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C.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可制备碳酸钠
D.门捷列夫发明了元素周期表
3、['化学史和化学的发展趋势', '氯气的发现及物理性质',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正确率60.0%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的贡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A.舍勒$${{−}{−}}$$研究软锰矿时发现了氯气
B.汤姆生$${{−}{−}}$$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的葡萄干面包模型
C.维勒$${{−}{−}}$$合成尿素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
D.玻尔$${{−}{−}}$$研究氢原子光谱提出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模型
4、['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化学史和化学的发展趋势', '元素、核素、同位素', '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原子的构成、发展史']正确率4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svg异常
B.$$\mathrm{^{1 4} \, C}$$与$$1 4 \mathrm{N}$$互为同位素
C.迄今为止人们发现了$${{1}{1}{8}}$$种元素,即有$${{1}{1}{8}}$$种核素
D.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取决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5、['化学史和化学的发展趋势', '化学与STSE', '电解法制取铝', '常见的金属材料']正确率60.0%下列关于材料促进社会进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原始社会,人类利用铁质刀具分割食物
B.奴隶社会,青铜类金属材料用于制造武器
C.封建社会,金属冶炼技术大发展促进了农耕文明
D.近代工业发展中,熔融电解法炼铝的发明使铝合金材料得以普及
6、['化学史和化学的发展趋势', '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元素的推断及综合应用']正确率80.0%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对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阿伏加德罗
B.因为氯元素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所以次氯酸的酸性比硫酸强
C.每一周期都是从金属元素开始,非金属元素结束
D.现常见的元素周期表有七个横行,即七个周期,有$${{1}{8}}$$个纵行,分为$${{1}{6}}$$个族
7、['化学史和化学的发展趋势', '化学与STSE', '化学与药物设计、合成', '化学在获取洁净水过程中的应用', '氯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亚铁离子、亚铁盐']正确率40.0%下列叙述
B
A.德国化学家维勒通过蒸发氰酸铵水溶液得到了尿素,人工合成了有机化合物
B.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根据$${{a}}$$粒子散射现象,提出了$${{“}}$$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
C.在医疗上硫酸亚铁可用于生产防治缺铁性贫血的药剂
D.$${{C}{l}{{O}_{2}}}$$能杀菌$${、}$$消毒$${、}$$漂白$${、}$$保鲜$${、}$$除臭等,我国逐渐用其取代氯气对饮用水进行消毒
8、['化学史和化学的发展趋势', '元素、核素、同位素', '化学性质', '化学与STSE', '同位素的应用']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核外电子数决定
B.核素种类由中子数决定
C.$$\mathrm{^{1 4} \, C}$$的放射性可用于考古断代
D.卢瑟福因发现电子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
9、['化学史和化学的发展趋势', '化学科学', '核酸的生物功能']正确率80.0%$${{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奖研究成果是“基因剪刀--重写生命密码的工具”。两位获奖者发现了“$$\mathrm{C R I S P R / C a s 9}$$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人员能以极高精度改变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并有望更改某些生物的生命周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现代化学与生命科学形成很强的交叉融合
B.这一技术可能使治愈遗传性疾病成为现实
C.化学家们已能够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
D.通过化学方法可以制造出使人长生不老的“仙丹”
10、['化学史和化学的发展趋势', '化学科学']正确率80.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道尔顿的“分子学说”对化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B.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等
C.用活性炭为糖浆脱色和用次氯酸钠漂白纸浆的原理不同
D.在酸性物质存在的情况下,碳酸氢钠作膨松剂效果更好
1. 解析:
A. 错误。侯德榜联合制碱法制得的碱是纯碱($$Na_2CO_3$$),不是烧碱($$NaOH$$)。
B. 正确。门捷列夫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C. 错误。拉瓦锡提出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分子学说是阿伏加德罗提出的。
D. 错误。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燃烧的氧化学说是拉瓦锡提出的。
正确答案:B。
2. 解析:
A. 错误。汤姆生发现电子,但提出葡萄干面包模型,轨道模型是玻尔提出的。
B. 正确。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C. 正确。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制备的是碳酸钠($$Na_2CO_3$$)。
D. 正确。门捷列夫发明了元素周期表。
正确答案:A。
3. 解析:
A. 正确。舍勒在研究软锰矿时发现了氯气。
B. 错误。汤姆生提出了葡萄干面包模型,但$$α$$粒子散射实验是卢瑟福的成果。
C. 正确。维勒合成尿素,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
D. 正确。玻尔研究氢原子光谱,提出了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模型。
正确答案:B。
4. 解析:
A. 题目不完整,无法判断。
B. 错误。$$^{14}C$$与$$^{14}N$$是不同元素,不是同位素。
C. 错误。118种元素并不代表只有118种核素,因为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同位素。
D. 正确。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取决于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正确答案:D。
5. 解析:
A. 错误。原始社会人类使用的是石器,铁质刀具是铁器时代的产物。
B. 正确。青铜器在奴隶社会用于制造武器。
C. 正确。封建社会金属冶炼技术促进了农耕文明。
D. 正确。熔融电解法炼铝的发明使铝合金得以普及。
正确答案:A。
6. 解析:
A. 错误。对元素周期表有突出贡献的是门捷列夫,不是阿伏加德罗。
B. 错误。氯的非金属性强于硫,但次氯酸($$HClO$$)是弱酸,硫酸($$H_2SO_4$$)是强酸。
C. 错误。第一周期从氢(非金属)开始。
D. 正确。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18个纵行,16个族。
正确答案:D。
7. 解析:
A. 正确。维勒通过氰酸铵合成尿素,首次人工合成有机物。
B. 错误。卢瑟福提出了带核的原子模型,葡萄干面包模型是汤姆生提出的。
C. 正确。硫酸亚铁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
D. 正确。$$ClO_2$$逐渐取代氯气用于饮用水消毒。
正确答案:B。
8. 解析:
A. 错误。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B. 错误。核素种类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
C. 正确。$$^{14}C$$的放射性可用于考古断代。
D. 错误。发现电子的是汤姆生,卢瑟福提出了带核的原子模型。
正确答案:C。
9. 解析:
A. 正确。现代化学与生命科学交叉融合。
B. 正确。基因编辑技术有望治愈遗传性疾病。
C. 正确。化学家可以在微观层面操纵分子和原子。
D. 错误。目前无法通过化学方法制造“长生不老药”。
正确答案:D。
10. 解析:
A. 错误。道尔顿提出的是“原子学说”,不是“分子学说”。
B. 正确。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等。
C. 正确。活性炭脱色是吸附作用,次氯酸钠漂白是氧化作用。
D. 正确。酸性物质能促进碳酸氢钠分解,膨松效果更好。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