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化学实验是探究物质性质和变化的主要方法
B.确定要研究的化学问题之后,提出假设,假设是有化学原理作为依据的,不是凭空臆测
C.将$${{C}{{O}_{2}}}$$通入水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C}{{O}_{2}}}$$的水溶液显酸性
D.铝是金属,只能与酸反应,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
2、['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二氧化碳',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硝酸的强氧化性', '二氧化硫的性质', '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电解法制取铝', '钠的保存、应用']正确率40.0%类推的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中应用广泛,以下类推结论正确的是()
B
A.钠在实验室通常保存在煤油中,可推知锂也可保存在煤油中
B.$${{F}{e}{C}{{l}_{2}}}$$与$${{C}{{l}_{2}}}$$反应生成$${{F}{e}{C}{{l}_{3}}}$$,可推知$${{F}{e}{B}{{r}_{2}}}$$也可与$${{B}{{r}_{2}}}$$反应生成$${{F}{e}{B}{{r}_{3}}}$$
C.工业制$${{M}{g}}$$采用电解$${{M}{g}{C}{{l}_{2}}}$$的方法,可推知工业制$${{A}{l}}$$也采用电解$${{A}{l}{C}{{l}_{3}}}$$的方法
D.$${{C}{{O}_{2}}}$$通入$$\mathrm{B a \ ( \bf N O_{3} )}_{\Delta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可推知$${{S}{{O}_{2}}}$$通入$$\mathrm{B a \ ( \bf N O_{3} )}_{\Delta2}$$溶液中也无明显现象
3、['石油的裂化、裂解', '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化学科学的研究对象', '聚乙烯', '原电池工作原理', '石油能源现状及其产品的利用', '燃料电池', '原电池的构成及工作原理']正确率60.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聚乙烯塑料制品可用于食品的包装
B.石油催化裂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与质量
C.原电池放电发生化学变化,同时能量发生转化
D.开发太阳能,推广使用甲醇汽油,使用无磷洗涤剂都可直接降低碳排放
4、['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化学科学的研究对象',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常见的能用于漂白的物质的比较']正确率40.0%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其适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C
A.$${{N}{{H}_{3}}}$$的沸点高于$${{P}{{H}_{3}}}$$,可推测$${{C}{H}{4}}$$的沸点高于$${{S}{i}{{H}_{4}}}$$
B.$${{S}{{O}_{2}}}$$和湿润的$${{O}_{3}}$$都有漂白性,推出二者混合后漂白性更强
C.根据较强酸可以制取较弱酸的规律,推出$${{H}{C}{l}}$$通入$$\mathrm{C H_{3} C O O N a}$$溶液中能生成$$\mathrm{C H_{3} C O O H}$$
D.根据$$\mathrm{F \cdot~ C l \cdot~ B r \cdot~ I}$$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推出的酸性依次减弱
正确率40.0%门捷列夫在前人已经发现的几十种元素的基础上,先按照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排成一行,后又把性质相似的元素排成一列,最后得到了一个表,这就是元素周期表。在对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门捷列夫成功预测了几种元素的存在,并很快被证实。试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门捷列夫采用了分类的方法
B.预测是一种研究方法
C.比较也是一种科学方法
D.实验是化学唯一的研究方法
6、['化学研究基本方法']正确率80.0%金属钠不仅能跟氧气$${、}$$水等无机物反应,还能跟酒精$${、}$$醋酸等有机物反应。要研究金属钠跟酒精反应的性质以及它与水反应的异同点,下列研究方法中没有用到的是$${{(}{)}}$$
C
A.实验法
B.观察法
C.分类法
D.比较法
7、['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催化剂、反应历程', '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正确率40.0%下列关于化学观或化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D
A.在周期表中,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同周期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由$${{1}{→}{8}}$$递变$${{(}}$$除第一周期外$${{)}}$$
B.在过渡元素中寻找优良的催化剂
C.在元素周期表的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
D.根据元素周期律,由$${{H}{C}{l}{{O}_{4}}}$$可以类推出氟元素也存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H}{F}{{O}_{4}}}$$
8、['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初中化学衔接知识', '微观组成', '溶液的酸碱性判断', '化学的主要特点和意义', '指示剂的使用']正确率60.0%$${{“}}$$见著知微$${{”}}$$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盐酸$${、}$$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说明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D.无色酚酞溶液滴入某稀溶液中显红色,说明该溶液显碱性
9、['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化学科学的研究对象', '对物质分类的考查', '化学性质',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金属的结构、存在、用途', '金属单质的通性', '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物质的俗名', '与金属元素有关的分类']正确率40.0%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为$${{(}{)}}$$
A
A.svg异常
B.svg异常
C.svg异常
D.svg异常
10、['化学研究基本方法']正确率80.0%下列有关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A.研究物质的性质时,常用到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B.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的第一步是预测物质的性质
C.可以用分类的方法预测物质的性质
D.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1. 解析:
选项D错误。铝是两性金属,既能与酸反应,也能与碱(如$$NaOH$$溶液)反应,生成$$[Al(OH)_4]^-$$和氢气。
2. 解析:
选项B正确。$$FeCl_2$$与$$Cl_2$$反应生成$$FeCl_3$$,类推$$FeBr_2$$与$$Br_2$$反应生成$$FeBr_3$$,符合卤素的氧化规律。选项A错误,锂密度小于煤油,会浮在煤油表面;选项C错误,工业制$$Al$$电解的是$$Al_2O_3$$而非$$AlCl_3$$;选项D错误,$$SO_2$$会被$$Ba(NO_3)_2$$氧化为$$SO_4^{2-}$$,生成白色沉淀。
3. 解析:
选项D错误。推广甲醇汽油和无磷洗涤剂与降低碳排放无直接关系,甲醇汽油仍含碳,无磷洗涤剂是为了减少水体富营养化。
4. 解析:
选项C正确。强酸$$HCl$$能制取弱酸$$CH_3COOH$$,符合强酸制弱酸规律。选项A错误,$$CH_4$$沸点低于$$SiH_4$$(范德华力随分子量增大而增强);选项B错误,$$SO_2$$与$$O_3$$会反应,漂白性可能减弱;选项D错误,$$HF$$是弱酸,而$$HCl$$、$$HBr$$、$$HI$$为强酸,酸性强弱与元素非金属性不完全一致。
5. 解析:
选项D错误。实验并非化学唯一的研究方法,分类、比较、预测等也是重要方法。
6. 解析:
选项C未用到。研究钠与酒精、水的反应需通过实验法(操作)、观察法(现象)、比较法(异同点),但无需分类法。
7. 解析:
选项D错误。氟无正价,不存在$$HFO_4$$,因其为电负性最强元素,无+7价。
8. 解析:
选项B错误。电解水生成$$H_2$$和$$O_2$$说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而非由分子构成(水分子已分解)。
9. 解析:
题目中未提供图示选项,无法判断。
10. 解析:
选项B错误。研究物质性质的第一步是观察物理性质,而非直接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