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化学基本概念化学科学

化学与传统文化-化学科学知识点考前进阶自测题答案-上海市等高中化学,平均正确率50.0%

2025-08-30
化学与传统文化-化学科学知识点考前进阶自测题答案-上海市等高中化学,平均正确率50.0%
1、['化学与传统文化', '物质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焰色试验', '物质分离、提纯的常见物理方法']

正确率40.0%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对古代著作涉及化学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D

A.“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利用的是钾元素的焰色反应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蕴藏着自然界碳、氮的循环

C.“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涉及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诗中淘金原理与化学上的萃取一致

2、['化学与传统文化',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本质及特征', '合金', '金属冶炼的常见方法']

正确率60.0%明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于“火法炼锌”的记载:“每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定毁罐取出……即倭铅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锌)(

A

A.倭铅是指金属锌和铅的混合物

B.煤炭中起作用的主要成分是炭

C.冶炼$${{Z}{n}}$$的过程中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

D.该冶炼锌的方法属于热还原法

3、['化学与传统文化', '蛋白质的组成、结构', '碱式碳酸铜', '合金', '硅酸盐材料']

正确率60.0%中国古代文物不仅彰显了民族和文化自信,还蕴含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商代“四羊方尊”属于青铜制品,青铜是一种铜锡合金

B.宋代《莲塘乳鸭图》缂丝中使用的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C.清代乾隆“瓷母”是指各种釉彩大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D.东晋《洛神赋图》中的绿色颜料铜绿,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4、['化学与传统文化', '蛋白质的组成、结构', '几种“油”的比较', '有机高分子材料', '烃的概念及分类', '化学与STSE', '蛋白质的存在、用途', '高分子材料的分类']

正确率60.0%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A.用地沟油制取的生物柴油和从石油炼得的柴油都属于烃类物质

B.高铁$${{“}}$$复兴号$${{”}}$$车厢连接关键部位使用的增强聚四氟乙烯板属于高分子材料

C.$${{“}}$$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中国天眼$$\iota\iota F A S T^{\iota\iota}$$,用到的碳化硅是一种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5、['化学与传统文化', '铁', '四氧化三铁', '氧化铁', '氧化铜']

正确率40.0%据古代文献记载:“慈石治肾家诸病,而通耳明目。慈石,色轻紫,石上皲涩,可吸连针铁。”“慈石”的主要成分是(

D

A.铁$${}$$

B.氧化铜$${}$$

C.氧化铁$${}$$

D.四氧化三铁

6、['化学与传统文化', '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组概念', '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正确率40.0%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本草纲目$${》}$$中有如下记载:$${{“}{(}}$$火药)乃焰消$$\mathrm{( \ K N O_{3} )}$$硫黄$${、}$$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其中利用$${{K}{N}{{O}_{3}}}$$的性质是(

D

A.自燃性

B.稳定性

C.还原性

D.氧化性

7、['化学与传统文化', '无机物的性质及应用', '碳酸钠的俗称、物理性质、用途', '化学与STSE', '水解方程式', '盐类水解的原理', '盐类水解的应用']

正确率60.0%$${《}$$本草纲目$${》}$$中对$${{“}}$$石碱$${{”}}$$的描述是$${{“}}$$彼人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水淋汁,久则凝淀如石,浣衣发面$${{…}{…}{”}{。}}$$下列有关$${{“}}$$石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石碱$${{”}}$$就是现在的纯碱

B.$${{“}}$$石碱$${{”}}$$是$${{K}_{2}{C}{{O}_{3}}}$$

C.$${{“}}$$石碱$${{”}}$$的水溶液显碱性

D.$${{“}}$$石碱$${{”}}$$能浣衣的原因是$$\mathrm{C O_{3}}^{2-}+\mathrm{H_{2} O} \rightleftharpoons\mathrm{H C O_{3}}^{-}+\mathrm{O H}^{-}$$

8、['化学与传统文化', '无机物的性质及应用', '物质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 '硝酸的强氧化性',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本质及特征', '硫化氢、硫化物']

正确率40.0%孙思邈$${《}$$太清丹经要诀$${》}$$中对制取彩色金$${{(}}$$主要成分为$${{S}{n}{{S}_{2}}{)}}$$的过程有如下叙述:$${{“}}$$雄黄十两,末之,锡三两,铛中合熔$${{…}{…}}$$入坩埚中,火之$${{…}{…}}$$以盖合之。密固,入风炉吹之。令锅同火色,寒之。开,黄色似金$${{”}}$$。其中雄黃的主要成分为$${{A}{{s}_{4}}{{S}_{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S}{n}{{S}_{2}}}$$可溶于硝酸

B.制取彩色金的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C.该过程也可以在空气中进行

D.可用灼烧的方法鉴别真金与彩色金

9、['化学与传统文化',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组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

正确率60.0%宋代著名的医学家宋慈$${《}$$洗冤集录$${》}$$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原理是:$$4 A g+2 H_{2} S+O_{2}=2 X ~ ($$黑色$$~ ) ~+2 H_{2} 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每生成$$1 m o l X$$,反应转移$$2 \mathrm{m o l e^{-}}$$

B.银针验毒时,银针得到电子

C.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

D.反应中$${{H}_{2}{S}}$$为还原剂

10、['化学与传统文化', '硫酸铜', '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与STSE', '金属的活动顺序表及应用', '蔗糖、麦芽糖组成、结构']

正确率40.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烧铁器淬于胆矾水中,即成铜色也$${{”}}$$,该过程是氧化还原反应

B.$${{“}}$$锡中杂铅太多,入醋淬八九度,铅尽化灰而去$${{”}}$$,说明铅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锡

C.$${{“}}$$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蔗糖变白的原因是吸附作用

D.$${{“}}$$石穴之中,所滴皆为钟乳$${{”}}$$,该句中的$${{“}}$$滴$${{”}}$$指的是碳酸氢钙溶液

1. 答案:D

解析:A项正确,硝石为$$KNO_3$$,钾元素焰色反应为紫色;B项正确,落花分解涉及碳氮循环;C项正确,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项错误,淘金是利用密度差异的物理分离,与萃取(溶解性差异)原理不同。

2. 答案:A

解析:A项错误,倭铅指纯锌而非混合物;B项正确,炭作为还原剂;C项正确,$$ZnCO_3 \rightarrow Zn$$涉及氧化还原;D项正确,煤炭还原属热还原法。

3. 答案:C

解析:A项正确,青铜为Cu-Sn合金;B项正确,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C项错误,瓷器主要成分为硅酸盐而非纯$$SiO_2$$;D项正确,铜绿为$$Cu_2(OH)_2CO_3$$。

4. 答案:A

解析:A项错误,生物柴油含酯基不属于烃类,石油柴油为烃类;B项正确,聚四氟乙烯为高分子材料;C项正确,丝绸主要成分为蛋白质;D项正确,碳化硅为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5. 答案:D

解析:慈石描述为吸铁特性,主要成分为$$Fe_3O_4$$(磁铁矿),具有磁性。

6. 答案:D

解析:火药中$$KNO_3$$作为氧化剂,提供氧元素支持燃烧,体现氧化性。

7. 答案:B

解析:A项正确,石碱为$$Na_2CO_3$$(纯碱);B项错误,植物灰烬主要含钾盐,但石碱特指$$Na_2CO_3$$;C项正确,碳酸钠溶液显碱性;D项正确,水解产生$$OH^-$$有助于去污。

8. 答案:C

解析:A项正确,$$SnS_2$$可被硝酸氧化溶解;B项正确,$$As_4S_4$$与Sn反应涉及价态变化;C项错误,空气中加热会导致氧化,需密闭操作;D项正确,真金不反应,$$SnS_2$$加热会分解变色。

9. 答案:A

解析:反应为$$4Ag + 2H_2S + O_2 = 2Ag_2S + 2H_2O$$。A项正确,每生成1 mol $$Ag_2S$$转移2 mol电子;B项错误,Ag失电子;C项错误,氧化剂($$O_2$$)与还原剂($$Ag$$)物质的量比为1:4;D项错误,$$H_2S$$中S价态未变,不是还原剂。

10. 答案:B

解析:A项正确,铁置换铜为氧化还原反应;B项错误,铅与醋反应而锡不反应,说明锡更稳定,金属活动性铅强于锡;C项正确,泥土吸附色素使糖变白;D项正确,钟乳石形成涉及$$Ca(HCO_3)_2$$分解。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