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80.0%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svg异常
B.svg异常
C.svg异常
D.svg异常
2、['聚乙烯', '对物质分类的考查', '化学与STSE', '铝热反应', '电解池的阴、阳极判断', '“白色污染”的危害及防治', '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物质的俗名']正确率60.0%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推广使用聚乙烯塑料可有效控制白色污染
B.水晶$${、}$$水玻璃均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厲材料
C.将钢铁设备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可防止设备被腐蚀
D.铝热反应可用于冶炼部分高熔点金属
3、['初中化学衔接知识', '简单分类法概述及分类法', '对物质分类的考查',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分类', '电解质、非电解质', '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物质的俗名']正确率60.0%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D
A.$${{H}_{2}{O}}$$和$${{N}{{H}_{3}}}$$都属于电解质
B.$${{K}_{2}{C}{{O}_{3}}}$$和$${{K}_{2}{O}}$$都属于钾盐
C.烧碱和纯碱都属于碱
D.$$\mathrm{C H_{3} C O O H}$$和$${{H}{C}{l}}$$都属于一元酸
4、['对物质分类的考查',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分类', '一氧化氮', '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物质的俗名']正确率80.0%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C
A.$${{N}{O}{−}{−}}$$酸性氧化物
B.液氯$${{−}{−}}$$非电解质
C.小苏打$${{−}{−}}$$酸式盐
D.纯碱$${{−}{−}}$$碱
5、['化学用语综合判断', '电子式', '元素、核素、同位素', '表示粒子构成的符号的含义及相关计算', '原(离)子结构示意图', '共价化合物', '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物质的俗名']正确率80.0%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B
A.svg异常
B.svg异常
C.$${{O}{−}{{1}{6}}}$$原子的符号为$${}_{6}^{1 6} \mathrm{O}$$
D.$$1 2_{6} \, \mathrm{C}, \ \ {^{1 3}_{6}} \, \mathrm{C}, \ {^{1 4}_{6}} \, \mathrm{C}$$含有相同的中子数
6、['初中化学衔接知识', '简单分类法概述及分类法', '对物质分类的考查',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分类', '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物质的俗名']正确率60.0%实验室中的化学试剂均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存放在不同的试剂柜里,下面是部分试剂柜的存放情况:
试剂柜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 |
试剂 | 硝酸 磷酸 | 氢氧化钡 氢氧化铁 | 硫酸铜 氯化钾 | 氧化铁 氧化锌 | $${{…}}$$ |
则试剂纯碱$${、}$$苛性钠应分别放在$${{(}}$$$${{)}}$$
A
A.$${③}$$和$${②}$$
B.$${④}$$和$${①}$$
C.$${①}$$和$${②}$$
D.$${③}$$和$${④}$$
7、['无机物的性质及应用', 'C、Si单质的存在形态、物理性质及用途', '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硅和二氧化硅材料', '硅酸盐材料', '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物质的俗名', '硅酸钠的性质']正确率60.0%硅及其化合物的应用范围很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故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
B.$${{S}{i}{{O}_{2}}}$$是酸性氧化物,可溶于强碱,不溶于任何酸
C.石英是制取水泥的原料
D.水玻璃可用作木材防火剂
8、['初中化学衔接知识', '元素、核素、同位素', '原子的构成、发展史', '原(离)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物质的俗名']正确率60.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同种元素的原子均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
B.$$\mathrm{^{2 3 5} U}$$和$$\mathrm{^{2 3 8} U}$$是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的同种核素
C.svg异常
D.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mathrm{^{2 0}_{1 7} C l}$$
9、['二氧化碳', '电子式', '甲烷的结构、物理性质', '表示粒子构成的符号的含义及相关计算', '有机物的结构式、结构简式、球棍模型、空间填充模型、最简式', '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物质的俗名']正确率60.0%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A.svg异常
B.svg异常
C.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_{2}}{C}{{H}_{2}}}$$
D.中子数为$${{1}{2}}$$的钠原子为$${\mathrm{^{1 2}_{1 1} N a}}$$
10、['氧化还原反应的书写及配平', '初中化学衔接知识',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次氯酸的性质', '无机含氧酸的酸性', '沉淀的溶解与生成', '溶液中的三个守恒关系', '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物质的俗名']正确率60.0%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C
A.石灰乳与碳酸钠溶液混合:$$\mathrm{C a^{2+}+C O_{3}^{2-}=C a C O_{3} \downarrow}$$
B.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用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mathrm{F e}^{2+}+2 \mathrm{H}^{+}+\mathrm{H}_{2} \mathrm{O_{2}}=\mathrm{F e}^{3+}+2 \mathrm{H}_{2} \mathrm{O}$$
C.过量的二氧化碳通入漂白粉溶液中:$$\mathrm{C l O}^{-}+\mathrm{C O}_{2}+\mathrm{H_{2} O}=\mathrm{H C l O}+\mathrm{H C O}_{3}^{-}$$
D.碳酸钡与硫酸反应:$$\mathrm{B a}^{2+}+\mathrm{S O}_{4}^{2-}=\mathrm{B a S O}_{4} \downarrow$$
1. 题目解析:
题目中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选项未提供具体内容(SVG异常),无法判断。需根据化学符号、结构式、电子式等标准规则分析。
2. 题目解析:
选项分析:
A. 聚乙烯塑料不可降解,无法控制白色污染,错误。
B. 水晶($$SiO_2$$)为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水玻璃($$Na_2SiO_3$$)为盐,错误。
C. 钢铁设备连接电源正极会加速腐蚀(作阳极),错误。
D. 铝热反应利用铝的还原性冶炼高熔点金属(如铬、锰),正确。
答案:D。
3. 题目解析:
选项分析:
A. $$NH_3$$为非电解质,错误。
B. $$K_2O$$为氧化物,非钾盐,错误。
C. 纯碱($$Na_2CO_3$$)为盐,错误。
D. $$CH_3COOH$$和$$HCl$$均能电离出一个$$H^+$$,属于一元酸,正确。
答案:D。
4. 题目解析:
选项分析:
A. $$NO$$为不成盐氧化物,非酸性氧化物,错误。
B. 液氯为单质,既非电解质也非非电解质,错误。
C. 小苏打($$NaHCO_3$$)为酸式盐,正确。
D. 纯碱($$Na_2CO_3$$)为盐,错误。
答案:C。
5. 题目解析:
选项分析:
C. $$^{16}_8O$$为氧原子正确符号,$${}_{6}^{16}O$$质子数错误,错误。
D. $$^{12}_6C$$、$$^{13}_6C$$、$$^{14}_6C$$中子数分别为6、7、8,不同,错误。
其他选项SVG异常无法判断。
6. 题目解析:
试剂分类:
①为酸(硝酸、磷酸),②为碱(氢氧化钡、氢氧化铁),③为盐(硫酸铜、氯化钾),④为氧化物(氧化铁、氧化锌)。
纯碱($$Na_2CO_3$$)为盐,应放③;苛性钠($$NaOH$$)为碱,应放②。
答案:A。
7. 题目解析:
选项分析:
A. 晶体硅作半导体因导电性可控,与熔点无关,错误。
B. $$SiO_2$$可溶于氢氟酸,错误。
C. 水泥原料为黏土、石灰石,石英用于玻璃,错误。
D. 水玻璃($$Na_2SiO_3$$)耐高温,可作防火剂,正确。
答案:D。
8. 题目解析:
选项分析:
A. 同种元素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可能不同(同位素),错误。
B. $$^{235}U$$和$$^{238}U$$为不同核素,错误。
D. 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应为$$^{37}_{17}Cl$$(质量数=17+20),错误。
其他选项SVG异常无法判断。
9. 题目解析:
选项分析:
C. 乙烯结构简式应为$$CH_2=CH_2$$,错误。
D. 中子数为12的钠原子质量数为11+12=23,应为$$^{23}_{11}Na$$,错误。
其他选项SVG异常无法判断。
10. 题目解析:
选项分析:
A. 石灰乳($$Ca(OH)_2$$)应写化学式,正确写法:$$Ca(OH)_2 + CO_3^{2-} \rightarrow CaCO_3 + 2OH^-$$,错误。
B. 电荷不守恒,正确写法:$$2Fe^{2+} + 2H^+ + H_2O_2 \rightarrow 2Fe^{3+} + 2H_2O$$,错误。
C. 符合过量$$CO_2$$与$$ClO^-$$反应生成$$HCO_3^-$$的规律,正确。
D. 漏写$$BaCO_3$$与$$H_2SO_4$$的$$CO_2$$气体产物,错误。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