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加热$${{4}{2}{g}}$$$$\mathrm{N a H C O_{3}}$$和$${{N}{{a}_{2}}{C}{{O}_{3}}}$$固体混合物,至没有气体放出时,剩余的固体质量是$$3 5. 8 g$$。那么原固体混合物中$${{N}{{a}_{2}}{C}{{O}_{3}}}$$的质量是()
A
A.$$2 5. 2 \mathrm{g}$$
B.$${{1}{6}{.}{8}}$$$${{g}}$$
C.$${{1}{0}{.}{6}}$$$${{g}}$$
D.$$2 4. 8 \mathrm{g}$$
2、['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 '碳酸氢钠与酸、碱的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比较、鉴别', '碳酸钠、碳酸氢钠混合物的有关求算']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最终两试管中$${{N}{{a}^{+}}{、}{{C}{{l}^{−}}}}$$的物质的量一定相同
B.甲装置的气球膨胀速率大
C.若最终两气球体积不同,则盐酸的浓度一定小于或等于$$\mathrm{1 m o l / L}$$
D.若最终两气球体积相同,则盐酸的浓度一定大于或等于$$\mathrm{2 m o l / L}$$
3、['同系物', '质量守恒定律', '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体', '有机物燃烧计算']正确率60.0%等质量的两种烃完全燃烧,生成$${{C}{{O}_{2}}}$$及消耗$${{O}_{2}}$$的量均相同,则这两种烃$${{(}{)}}$$
A
A.实验式一定相同
B.一定是同系物,有相同的通式
C.只能是同种物质
D.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
4、['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的实质', '金属的活动顺序表及应用', '铁离子、铁盐', '对金属混合的有关计算的考查']正确率40.0%铁$${、}$$铜混合粉末$$1 8. 0 \mathrm{g}$$加入到$$1 0 0 \mathrm{m L 5. 0 m o l} \cdot\mathrm{L^{-1} \, F e C l_{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3. 2 \mathbf{g}_{\cir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剩余固体是铁$${、}$$铜混合物
B.原固体混合物中铜的质量是$${{6}{.}{4}{g}}$$
C.反应后溶液中$$\mathrm{n ( F e^{3+} )}=0. 1 0 \mathrm{m o l}$$
D.反应后溶液中$$\mathrm{n} ( \mathrm{F e}^{2+} )+\mathrm{n} ( \mathrm{C u}^{2+} )=0. 7 5 \mathrm{m o}$$
5、['氧化还原反应的书写及配平', '质量守恒定律', '氧化铁',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硝酸的强氧化性', '二氧化硫的性质', '钠与水反应原理', '溶液中的三个守恒关系', '铜', '金属与硝酸反应的有关计算']正确率40.0%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B
A.用稀盐酸除铁锈:$$F e_{2} O_{3}+6 H^{+}=2 F e^{3+}+3 H_{2} O$$
B.用氨水吸收烟气中少量的$$\mathrm{S O_{2} \colon\ N H_{3} \cdot H_{2} O+S O_{2}=N H_{4}^{+}+H S O_{3}^{-}}$$
C.用金属钠除去甲苯中的水:$$2 N a+2 H_{2} O=2 N a O H+H_{2} \uparrow$$
D.铜片溶解在$${{N}{a}{N}{{O}_{3}}}$$和稀硝酸的混合液中:$$3 C u+8 H^{+}+2 N O_{3}^{-}=3 C u^{2+}+2 N O \uparrow+4 H_{2} O$$
6、['质量守恒定律', '对物质分类的考查', '可逆反应', '宏观构成', '化学与STSE', '淀粉、纤维素', '有机高分子', '塑料的组成、应用', '蛋白质的存在、用途', '蛋白质的变性']正确率40.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蛋白质变性是可逆过程
B.$${{“}}$$人造棉花$${{”}{{—}{—}}}$$维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C.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均为混合物
D.焚烧聚丙烯塑料造成的大气污染比焚烧等质量的聚氯乙烯塑料更严重
7、['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质量守恒定律',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本质及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组概念', '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铁离子、铁盐', '溶液中的三个守恒关系', '亚铁离子、亚铁盐']正确率40.0%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氧化剂的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正确的是$${{(}}$$$${{)}}$$
$$\oplus\mathrm{C l_{2}+2 K I}=\mathrm{I}_{2}+2 \mathrm{K C I}$$
$$\mathrm{\oplus\ 2 F e C l_{3}+2 H I=I_{2}+2 F e C l_{2}+2 H C I}$$
$$\mathrm{\oplus\ 2 F e C l_{2}+C l_{2}=2 F e C l_{3}}$$
$$\oplus\mathrm{~ I_2+S O_2+2 H_2 O}=2 \mathrm{H I}+\mathrm{H_2 S O_4 ~}$$
B
A.$$\mathrm{C l_{2}} > \mathrm{I_{2}} > \mathrm{F e}^{3+} > \mathrm{S O_{2}}$$
B.$$\mathrm{C l_{2} > F e^{3} > I_{2}^{+} > S O_{2}}$$
C.$$\mathrm{F e}^{3+} > \mathrm{C l}_{2} > \mathrm{I}_{2} > \mathrm{S O_{2}}$$
D.$$\mathrm{C l_{2} > F e^{3+} > S O_{2} > I_{2}}$$
8、['葡萄糖、果糖的组成与结构', '同系物', '质量守恒定律', '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体', '烃的概念及分类', '有机物的分类']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冠醚属于烃类
B.$${②}$$式与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C.冠醚能燃烧生成$${{C}{{O}_{2}}}$$和$${{H}_{2}{O}}$$
D.$${①}$$式和$${②}$$式互为同系物
9、['氧化还原反应的书写及配平',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实验原理、相关方程式的书写', '硝酸的强氧化性', '铝盐', '沉淀的溶解与生成', '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氢氧化铝', '铜', '铁', '质量守恒定律', '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次氯酸的性质', '二氧化硫的性质', '铁离子、铁盐', '溶液中的三个守恒关系', '亚铁离子、亚铁盐']正确率40.0%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B
A.向$${{A}{g}{N}{{O}_{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F e+3 A g^{+}=F e^{3+}+3 A g$$
B.向$$\mathrm{A l}_{2} \setminus\mathrm{S O_{4}} \mathrm{\raisebox{-3 p t} {}}_{3}$$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氨水:$$A l^{3+}+3 N H_{3} \cdot H_{2} O=A l \, \, ( O H ) \, \,_{3} \downarrow+3 N H_{4}^{+}$$
C.向稀硝酸中加入铜粉:$$C u+4 H^{+}+2 N O_{3}^{-}=C u^{2+}+2 N O_{2} \uparrow+2 H_{2} O$$
D.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硫:$$C a^{2+}+2 C l O^{-}+H_{2} O+S O_{2}=C a S O_{3} \downarrow+H C l O$$
1. 设原混合物中 $$Na_2CO_3$$ 质量为 $$x$$ g,则 $$NaHCO_3$$ 质量为 $$(42-x)$$ g。
加热时 $$2NaHCO_3 \rightarrow Na_2CO_3 + H_2O + CO_2$$,固体质量减少部分为 $$H_2O$$ 和 $$CO_2$$。
$$NaHCO_3$$ 摩尔质量为 84 g/mol,分解后生成 $$Na_2CO_3$$ 摩尔质量为 106 g/mol,每摩尔 $$NaHCO_3$$ 质量减少 62 g。
剩余固体为原 $$Na_2CO_3$$ 和分解生成的 $$Na_2CO_3$$,总质量 35.8 g。
列方程:$$x + \frac{{106}}{{2 \times 84}} \times (42-x) = 35.8$$
简化:$$x + \frac{{53}}{{84}} \times (42-x) = 35.8$$
解得:$$x = 25.2$$ g
答案:A. $$25.2g$$
2. 题目描述不完整,但基于选项分析:
A. 两试管中 $$Na^+$$ 和 $$Cl^-$$ 物质的量取决于盐酸浓度和体积,不一定相同
B. 气球膨胀速率取决于反应速率,浓度高的反应更快
C. 若最终体积不同,说明盐酸不足,浓度可能 ≤1 mol/L
D. 若体积相同,说明盐酸均过量,浓度可能 ≥2 mol/L
答案:C 和 D 均合理,但需结合完整题目判断
3. 等质量两种烃完全燃烧生成相同 $$CO_2$$ 和消耗相同 $$O_2$$,说明:
- 碳质量分数相同(生成 $$CO_2$$ 相同)
- 氢质量分数相同(耗氧量相同)
因此实验式(最简式)一定相同,但不一定是同系物或同分异构体。
答案:A. 实验式一定相同
4. $$FeCl_3$$ 溶液物质的量:$$n = 5.0 \times 0.1 = 0.5$$ mol
剩余固体 3.2 g,可能为 Cu 或 Fe、Cu 混合物。
反应顺序:$$2Fe^{3+} + Fe \rightarrow 3Fe^{2+}$$,$$2Fe^{3+} + Cu \rightarrow 2Fe^{2+} + Cu^{2+}$$
设反应消耗 Cu x mol,Fe y mol,则:
$$2x + 3y = 0.5$$($$Fe^{3+}$$ 消耗)
剩余固体:$$64x_{剩余} + 56y_{剩余} = 3.2$$
通过计算得原混合物中 Cu 质量为 6.4 g,反应后溶液中 $$n(Fe^{2+}) + n(Cu^{2+}) = 0.75$$ mol
答案:B 和 D
5. 分析各方程式:
A. 正确:$$Fe_2O_3 + 6H^+ = 2Fe^{3+} + 3H_2O$$
B. 错误:氨水吸收 $$SO_2$$ 应生成 $$(NH_4)_2SO_3$$,正确为:$$2NH_3 \cdot H_2O + SO_2 = 2NH_4^+ + SO_3^{2-} + H_2O$$
C. 正确:$$2Na + 2H_2O = 2NaOH + H_2 \uparrow$$
D. 正确:$$3Cu + 8H^+ + 2NO_3^- = 3Cu^{2+} + 2NO \uparrow + 4H_2O$$
答案:B
6. 分析各选项:
A. 错误:蛋白质变性不可逆
B. 错误:人造棉花(维纶)是合成纤维,成分为聚乙烯醇,不是蛋白质
C. 正确:天然和合成高分子材料均为混合物
D. 错误:聚氯乙烯焚烧产生氯化氢等有毒气体,污染比聚丙烯更严重
答案:C
7.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
反应1:$$Cl_2 + 2KI = I_2 + 2KCl$$,氧化性 $$Cl_2 > I_2$$
反应2:$$2FeCl_3 + 2HI = I_2 + 2FeCl_2 + 2HCl$$,氧化性 $$Fe^{3+} > I_2$$
反应3:$$2FeCl_2 + Cl_2 = 2FeCl_3$$,氧化性 $$Cl_2 > Fe^{3+}$$
反应4:$$I_2 + SO_2 + 2H_2O = 2HI + H_2SO_4$$,氧化性 $$I_2 > SO_2$$
因此氧化性顺序:$$Cl_2 > Fe^{3+} > I_2 > SO_2$$
答案:B. $$Cl_2 > Fe^{3+} > I_2 > SO_2$$
8. 冠醚为环状醚类,含氧元素,不属于烃类;冠醚与葡萄糖结构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冠醚含 C、H、O,燃烧生成 $$CO_2$$ 和 $$H_2O$$;不同冠醚不是同系物。
答案:C. 冠醚能燃烧生成 $$CO_2$$ 和 $$H_2O$$
9. 分析各离子方程式:
A. 错误:Fe 与 Ag+ 反应生成 Fe2+,应为:$$Fe + 2Ag^+ = Fe^{2+} + 2Ag$$
B. 正确:$$Al^{3+} + 3NH_3 \cdot H_2O = Al(OH)_3 \downarrow + 3NH_4^+$$
C. 错误:稀硝酸与 Cu 反应生成 NO,应为:$$3Cu + 8H^+ + 2NO_3^- = 3Cu^{2+} + 2NO \uparrow + 4H_2O$$
D. 错误:过量 $$SO_2$$ 生成 $$HSO_3^-$$,应为:$$ClO^- + SO_2 + H_2O = Cl^- + SO_4^{2-} + 2H^+$$(复杂反应)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