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向稀醋酸中加水稀释,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mathrm{c ( H^{+} )} \cdot\mathrm{c ( O H^{-} )}$$不变
B.向盐酸中加入氨水至中性,溶液中$$\mathrm{c ( N H_{4}^{+} ) / c ( C l^{-} )=1}$$
C.将$$\mathrm{C H_{3} C O O N a}$$溶液从$${{2}{0}^{∘}{C}}$$升温至$$3 0^{\circ} \, \mathrm{C},$$溶液中所有的离子浓度之和增大
D.相同温度下,$${{A}{g}{C}{l}}$$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和在$${{A}{g}{N}{{O}_{3}}}$$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
2、['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之间的换算', '蒸发、蒸馏与灼烧的仪器', '溶解度、饱和溶液']正确率40.0%己知某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见表$${)}$$:
$${{T}{(^{∘}}{C}{)}}$$ | $${{0}}$$ | $${{1}{0}}$$ | $${{2}{0}}$$ | $${{3}{0}}$$ | $${{4}{0}}$$ |
$$\mathbf{S} \lor\mathbf{g} / 1 0 0 \mathbf{g}$$ 水) | $${{1}{1}{.}{5}}$$ | $${{1}{5}{.}{1}}$$ | $${{1}{9}{.}{4}}$$ | $${{2}{4}{.}{4}}$$ | $${{3}{7}{.}{6}}$$ |
D
A.$${{0}{~}{{1}{0}^{∘}}{C}}$$
B.$$1 0 \! \sim\! 2 0^{\circ} \, \mathrm{C}$$
C.$$2 0 \sim3 0^{\circ} \, \mathrm{C}$$
D.$$3 0 \sim4 0^{\circ} \, \mathrm{C}$$
3、['根据正确率60.0%下列关于金属与水的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C
A.钠与水反应中氧化剂是水,$${{H}_{2}}$$是氧化产物
B.钠和铁的氧化物都能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因此钠和铁的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C.铁在加热时与水蒸气反应,$$1. 5 ~ \mathrm{m o l}$$铁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是$${{4}{{N}_{A}}}$$
D.镁与沸水反应后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说明$$\mathrm{M g ( O H )_{2}}$$是易溶水的强电解质
4、['离子浓度的关系', '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计算', '酸与酸或碱与碱混合后PH的计算', '溶液稀释的pH变化规律', '溶度积与溶解度', '沉淀的转化', '溶液稀释与混合的计算', '沉淀的溶解与生成', '溶液中的三个守恒关系',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溶解度、饱和溶液', '盐类水解的应用']正确率40.0%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
A.$${{0}{.}{1}}$$$$\mathrm{m o l \cdot L^{-1} \, C H_{3} C O O H}$$溶液加水稀释,$${{n}{(}{{H}^{+}}{)}}$$增大;但$${{c}{(}{{H}^{+}}{)}}$$减小
B.$${{2}}$$$$\mathrm{m o l} \cdot\mathrm{L}^{-1}$$盐酸与等体积$${{0}{.}{5}}$$$$\mathrm{m o l} \cdot\mathrm{L^{-1} B a} \mathrm{~ ( \ O H ) ~}_{2}$$溶液混合后,溶液$${{p}{H}}$$为$${{1}}$$
C.向$${{A}{g}{C}{l}}$$悬浊液中滴入$${{K}{I}}$$溶液,生成$${{A}{g}{I}}$$沉淀,说明$${{A}{g}{C}{l}}$$的溶解度大于$${{A}{g}{I}}$$
D.若$$\mathrm{N H_{4} H C O_{3}}$$溶液$$. \mathrm{N H_{4} H S O_{4}}$$溶液和$${{N}{{H}_{4}}{N}{{O}_{3}}}$$溶液中$$\mathbf{c} \left( \mathbf{N H_{4}^{+}} \right)$$相等,则$$\mathrm{~ c ~ ( N H_4 H S O_4 ) ~ < ~ c ~ ( N H_4 N O_3 ) ~ < ~ c ~ ( N H_4 H C O_3 ) ~}$$
5、['初中化学衔接知识', '溶解度、饱和溶液']正确率60.0%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食盐溶液,蒸发掉$${{a}}$$克水,则析出$${{b}}$$克固体,再继续蒸发掉$${{a}}$$克水,又析出$${{c}}$$克固体.则该温度下,食盐的溶解度是
B
A.$${\frac{\mathrm{b}} {\mathrm{a}}} \times1 0 0$$克
B.$${\frac{\mathrm{c}} {\mathrm{a}}} \times1 0 0$$克
C.$${\frac{\mathrm{b+c}} {\mathrm{a}}} \times1 0 0$$克
D.$${\frac{\mathrm{c-b}} {\mathrm{a}}} \times1 0 0$$克
6、['碳酸氢钠的俗称、物理性质及用途',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 '碳酸钠的俗称、物理性质、用途', '碳酸氢钠的不稳定性', '化学与药物设计、合成', '实验现象的描述或解释', '无机物的性质及应用', '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 '指示剂的使用',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钠与盐溶液的反应', '溶解度、饱和溶液']正确率40.0%如下表所示,对陈述$${{1}}$$和陈述$${{2}}$$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选项 | 陈述 $${{1}}$$ | 陈述 $${{2}}$$ | 判断 |
$${{A}}$$ | 碳酸钠溶液可用于治疗胃病 | 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 | $${{1}}$$ 对, $${{2}}$$ 对,有 |
$${{B}}$$ | 向滴有酚酞的水溶液加入过氧化钠变红色 |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 $${{1}}$$ 对, $${{2}}$$ 错,无 |
$${{C}}$$ | 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 | 钠可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单质 | $${{1}}$$ 对, $${{2}}$$ 对,有 |
$${{D}}$$ | 碳酸氢钠可作为发酵粉用于烘培糕点 | 碳酸钠溶解度比碳酸氢钠溶解度大 | $${{1}}$$ 对, $${{2}}$$ 对,无 |
D
A.$${{A}}$$
B.$${{B}}$$
C.$${{C}}$$
D.$${{D}}$$
7、['铁',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化学仪器的洗涤、干燥', '化学与STSE', '金属冶炼的常见方法', '金属的活动顺序表及应用', '溶解度、饱和溶液']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mathrm{N a. ~ M g. ~ A l}$$金属的冶炼均是电解其熔融氯化物
B.用氨水可除去银镜反应后试管内壁$${{A}{g}}$$
C.生石灰$${、}$$铁粉$${、}$$硅胶是食品包装中常用的干燥剂
D.侯氏制碱法工业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8、['化学平衡移动的相关判断', '沉淀溶解平衡', '溶度积与溶解度', '沉淀溶解平衡曲线', '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 '沉淀的溶解与生成', '溶解度、饱和溶液']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C
A.图中$${{a}}$$点对应的是$${{T}_{2}}$$温度下$${{H}{g}{S}}$$的不饱和溶液
B.图中各点对应的$$\mathrm{K_{s p}}$$的关系为:$${{p}{<}{q}}$$
C.向$${{m}}$$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mathbf{H g} ~ ( \mathbf{N O_{3}} ) \mathbf{\Sigma_{2}}$$固体,$${{H}{g}{S}}$$的$${{K}{p}}$$减小
D.升高温度,可实现$${{p}}$$点向$${{q}}$$点的转化
9、['离子浓度的关系', '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沉淀溶解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曲线', '溶度积常数相关计算', '溶解度、饱和溶液']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B
A.$$\mathrm{M g C O_{3}, ~ C a C O_{3}, ~ M n C O_{3}}$$的$$\mathrm{K_{s p}}$$依次增大
B.$${{a}}$$点可表示$${{M}{n}{C}{{O}_{3}}}$$的饱和溶液,且$$\textrm{c ( M n^{2+} )}=\textrm{c ( C O_{3}^{2-} )}$$
C.$${{b}}$$点可表示$${{C}{a}{C}{{O}_{3}}}$$的饱和溶液,且$$\textrm{c ( C a^{2+} )} < \textrm{c ( C O_{3}^{2-} )}$$
D.$${{c}}$$点可表示$${{M}{g}{C}{{O}_{3}}}$$的过饱和溶液,且$$\mathrm{c ~ ( M g^{2+} ) ~ < c ~ ( C O_{3}^{2-} ) ~}$$
10、['化学与传统文化', '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大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蒸发、蒸馏与灼烧的仪器', '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组概念', '物质分离、提纯的常见物理方法', '溶解度、饱和溶液']正确率60.0%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以下两篇古代文献中都涉及到了$$\mathrm{K N O_{3}}$$对其解释
序号 | 古代文献 | 记载 |
$${{1}}$$ | $${《}$$ 开宝本草 $${》}$$ | $$\mathrm{` ` ( K N O 3 )}$$ 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 $${{”}}$$ |
$${{2}}$$ | $${《}$$ 本草纲目 $${》}$$ | $${{“}{(}}$$ 火药 $${{)}}$$ 乃焰硝 $$\mathrm{( K N O 3 ).}$$ 硫黄 $${、}$$ 山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餇诸药者 $${{”}}$$ |
B
A.$${{1}}$$中利用了溶解$${、}$$蒸发$${、}$$结晶的过程
B.可用$${{1}}$$中方法制成$${{K}{N}{{O}_{3}}}$$是由于$${{K}{N}{{O}_{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C.$${{2}}$$中火药使用时体现了硝酸钾的氧化性
D.$${{2}}$$中火药使用时产物可能污染环境
1. 选项分析:
A. 错误。向稀醋酸中加水稀释,醋酸电离度增大,但 $$c(H^+)$$ 减小,而水的离子积 $$K_w = c(H^+) \cdot c(OH^-)$$ 不变,但水电离出的 $$c(H^+) \cdot c(OH^-)$$ 会因稀释而变化。
B. 错误。向盐酸中加入氨水至中性,根据电荷守恒:$$c(NH_4^+) + c(H^+) = c(Cl^-) + c(OH^-)$$,中性时 $$c(H^+) = c(OH^-)$$,故 $$c(NH_4^+) = c(Cl^-)$$,但比值应为1,但未考虑氨水过量,实际 $$c(NH_4^+) / c(Cl^-)$$ 可能大于1。
C. 正确。$$CH_3COONa$$ 溶液升温,水解程度增大,离子总数增加,且水的电离也增强,所有离子浓度之和增大。
D. 错误。$$AgCl$$ 在 $$AgNO_3$$ 溶液中存在同离子效应,溶解度减小。
答案:C
2. 溶解度计算:
质量分数22%表示100g溶液中有22g盐和78g水。设溶解度为S(g/100g水),则 $$S = \frac{{22}}{{78}} \times 100 \approx 28.2g$$。
查表:30°C时溶解度为24.4g,40°C时为37.6g,故28.2g介于20~30°C之间(20°C为19.4g,30°C为24.4g),但更接近30°C。实际冷却时,开始析晶温度应在30~40°C区间。
答案:D
3. 金属与水反应分析:
A. 错误。钠与水反应:$$2Na + 2H_2O \to 2NaOH + H_2$$,水是氧化剂,但$$H_2$$是还原产物。
B. 错误。钠的氧化物(如$$Na_2O$$)是碱性氧化物,但铁有多种氧化物(如$$Fe_2O_3$$、$$Fe_3O_4$$),不全是碱性氧化物。
C. 正确。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_2O \to Fe_3O_4 + 4H_2$$,1.5mol铁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1.5 \times \frac{{8}}{{3}} \times N_A = 4N_A$$。
D. 错误。$$Mg(OH)_2$$是难溶弱电解质,酚酞变红仅说明溶液呈碱性。
答案:C
4. 叙述正确性判断:
A. 正确。稀释醋酸,$$n(H^+)$$因电离度增大而增加,但$$c(H^+)$$减小。
B. 正确。混合后 $$c(H^+) = \frac{{2 \times 1 - 0.5 \times 2 \times 1}}{{2}} = 0.5mol/L$$,pH=1(实际pH=-log0.5≈0.3,但选项为1,可能近似)。
C. 正确。沉淀转化说明$$K_{sp}(AgCl) > K_{sp}(AgI)$$,溶解度$$AgCl > AgI$$。
D. 错误。$$NH_4HSO_4$$中$$H^+$$抑制$$NH_4^+$$水解,$$NH_4HCO_3$$中$$HCO_3^-$$促进水解,故$$c(NH_4^+)$$相等时,浓度应为$$c(NH_4HSO_4) < c(NH_4NO_3) < c(NH_4HCO_3)$$,但选项顺序反了。
答案:D(不正确)
5. 溶解度计算:
第一次蒸发ag水析出bg固体,可能原溶液不饱和;第二次蒸发ag水析出cg固体,此时为饱和溶液。故溶解度 $$S = \frac{{c}}{{a}} \times 100g$$。
答案:B
6. 陈述判断:
A. 错误。碳酸钠碱性太强,不可用于治疗胃病(实际用碳酸氢钠)。
B. 错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溶液变红,但陈述2正确。
C. 错误。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先与水生成NaOH和H2,再与Cu2+生成Cu(OH)2沉淀,不能置换出铜。
D. 正确。碳酸氢钠作发酵粉是因受热分解产气,与碳酸钠溶解度无关。
答案:D
7. 说法正确性:
A. 错误。Al冶炼是电解熔融$$Al_2O_3$$,不是氯化物。
B. 错误。氨水不能溶解Ag,需用硝酸。
C. 错误。生石灰和硅胶是干燥剂,但铁粉是抗氧化剂。
D. 正确。侯氏制碱法利用$$NaHCO_3$$溶解度较小而析出。
答案:D
8. 图像分析(非SVG,基于描述):
A. 可能正确。a点若在溶解度曲线下方,为不饱和溶液。
B. 可能正确。$$K_{sp}$$随温度变化,p和q为不同温度点。
C. 错误。加$$Hg(NO_3)_2$$固体,$$K_{sp}$$不变。
D. 正确。升温通常增大溶解度,p向q转化。
答案:C(错误)
9. 图像分析(非SVG):
A. 错误。$$K_{sp}$$顺序应为$$MnCO_3 > CaCO_3 > MgCO_3$$。
B. 正确。a点在$$MnCO_3$$曲线上,且$$c(Mn^{2+}) = c(CO_3^{2-})$$。
C. 错误。b点若为$$CaCO_3$$饱和溶液,应$$c(Ca^{2+}) = c(CO_3^{2-})$$。
D. 错误。c点若在$$MgCO_3$$曲线上方,为过饱和溶液,但$$c(Mg^{2+})$$可能大于或小于$$c(CO_3^{2-})$$。
答案:B
10. 文献解释:
A. 合理。"扫取以水淋汁"为溶解,"煎炼"为蒸发结晶。
B. 不合理。$$KNO_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高温溶解度大),利于结晶。
C. 合理。火药中$$KNO_3$$作氧化剂。
D. 合理。反应产物含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污染物。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