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文献记载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周礼》中“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灰”的主要成分为$${{C}{a}{C}{{O}_{3}}}$$
B.《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提取过程利用的是萃取原理,属于物理变化
C.《抱朴子》中“丹砂$$( \mathrm{H g S} )$$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升华和凝华过程
D.《梦溪笔谈》中“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与化学反应无关
2、['石油的裂化、裂解', '化学与STSE',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正确率60.0%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常用危险化学品标签中的阿拉伯数字主要表示的是危险级别
B.石油裂化和裂解制取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不涉及化学变化
C.误食重金属盐引起的人体中毒,可以喝大量的食盐水解毒
D.少量的生石灰能作为鸡舍和猪栏的消毒剂
3、['化学与传统文化', '蛋白质的组成、结构',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合成纤维的应用', '淀粉和纤维素组成、结构']正确率60.0%$${{“}}$$笔$${、}$$墨$${、}$$纸$${、}$$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文房四宝$${{”}}$$,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D
A.$${{“}}$$笔$${{”}{{—}{—}}}$$用灼烧法可鉴别毛笔用的是羊毫还是化学纤维
B.$${{“}}$$墨$${{”}{{—}{—}}}$$用松烟墨写字画画可长久不褪色
C.$${{“}}$$纸$${{”}{{—}{—}}}$$纸及造纸原料的主要成分均是纤维素
D.$${{“}}$$砚$${{”}{{—}{—}}}$$用石材制作砚台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4、['反应热与焓变', '物质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判断',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正确率40.0%已知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热化学方程为:$${{C}{(}{s}{、}}$$石墨$$) ~=\mathbf{C} ~ ( \mathbf{s}_{\mathbf{\Lambda}}$$金刚石$$\mathrm{) ~ \triangle H=+1. 9 K J \cdot m o 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放热反应
B.石墨和金刚石的转化是物理变化
C.石墨的稳定性强于金刚石
D.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石墨与金刚石,石墨能量高
5、['焰色试验',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正确率60.0%下列关于$${{“}}$$焰色反应$${{”}}$$的理解正确的是()
D
A.只有金属单质才有焰色反应
B.只有金属化合物才有焰色反应
C.焰色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D.金属不一定都产生焰色反应
7、['8电子结构的判断',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的本质联系', '电离方程式',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晶体类型判断', '过氧化钠的组成、结构、用途']正确率40.0%下列有关物质结构和化学用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P}{C}{{l}_{3}}}$$和$${{C}{{H}_{4}}}$$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B.硫酸氢钠晶体溶于水,只需要克服离子键
C.$$\mathrm{N a_{2} O_{2}, \ N a H S O_{4}}$$晶体中的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
D.石墨转化金刚石,既有化学键的断裂,又有化学键的形成
8、['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正确率60.0%很多成语包含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成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C
A.水落石出
B.木已成舟
C.火上浇油
D.水乳交融
9、['糖类的基本概念、组成、分类', '油脂的组成、结构及用途', '化学与STSE', '乙酸的酸性', '有机高分子', '煤的干馏', '蛋白质的组成、结构', '石油的分馏', '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体',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淀粉和纤维素组成、结构', '蛋白质的存在、用途']正确率4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B.乙醇和乙酸都能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
C.淀粉$$( \mathrm{\bf C_{6} H_{1 0} O_{5} )}_{\mathrm{\Lambda n}}$$和纤维素$$( \mathrm{\bf C_{6} H_{1 0} O_{5} )}_{\mathrm{\Lambda n}}$$互为同分异构体
D.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均只发生物理变化
10、['反应热与焓变', '物质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的实质',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判断',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根据键能计算反应热',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在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C.焓变是指$${{1}}$$$${{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D.形成产物中的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时,$${{△}{H}{<}{0}}$$
1. 解析:
A项:蛎房主要成分为$$CaCO_3$$,煤饼燃烧生成$$CO_2$$,$$CaCO_3$$受热分解为$$CaO$$,故"灰"主要成分为$$CaO$$,错误。
B项:青蒿水渍取汁属于物理提取过程,利用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符合萃取原理(固液萃取),正确。
C项:$$HgS$$受热分解为汞和硫,汞与硫重新化合为$$HgS$$,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D项:胆矾为$$CuSO_4·5H_2O$$,铁置换铜离子生成铜,属于置换反应,错误。
答案:B
2. 解析:
A项:危险化学品标签数字表示危险类别(如3表示易燃液体),正确。
B项:石油裂化、裂解是通过化学键断裂生成小分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C项:重金属中毒应服用蛋白质(如牛奶)解毒,食盐无效,错误。
D项:生石灰$$CaO$$与水反应生成碱性$$Ca(OH)_2$$可消毒,正确。
答案:A、D
3. 解析:
A项:羊毫为蛋白质纤维,灼烧有烧焦羽毛味;化学纤维为合成材料,气味不同,正确。
B项:松烟墨主要成分为碳,化学性质稳定,正确。
C项:纸原料(如木材、竹材)含纤维素,纸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正确。
D项:石材雕刻砚台是形状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答案:D
4. 解析:
A项:$$\Delta H > 0$$为吸热反应,错误。
B项:石墨与金刚石为不同物质,转化属化学变化,错误。
C项:石墨能量更低,更稳定,正确。
D项:等质量时石墨能量更低,错误。
答案:C
5. 解析:
A项:金属单质/化合物均有焰色反应,错误。
B项:同A,错误。
C项:焰色反应为电子跃迁发光,属物理变化,错误。
D项:如铁、铂等金属无可见焰色,正确。
答案:D
7. 解析:
A项:$$PCl_3$$中P最外层10电子,$$CH_4$$中H为2电子,错误。
B项:$$NaHSO_4$$晶体中含离子键和共价键,溶解时需克服离子键和部分共价键,错误。
C项:$$Na_2O_2$$中阴离子为$$O_2^{2-}$$,阴阳离子数比1:2;$$NaHSO_4$$中阴阳离子数比1:1,错误。
D项:石墨→金刚石需破坏碳碳键并形成新键,正确。
答案:D
8. 解析:
A项:水落石出为物理变化(水位下降)
B项:木已成舟为形状改变,物理变化
C项:火上浇油涉及燃烧反应,化学变化
D项:水乳交融为溶解混合,物理变化
答案:C
9. 解析:
A项:单糖、双糖、油脂不是高分子,错误。
B项:乙醇羟基、乙酸羧基均能与Na反应生成$$H_2$$,正确。
C项:淀粉与纤维素n值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错误。
D项:石油分馏为物理变化,煤干馏为化学变化,错误。
答案:B
10. 解析:
A项:化学反应一定伴随能量变化,错误。
B项:如物质三态变化有能量变化但属物理变化,错误。
C项:焓变指1 mol反应时的能量变化,非1 mol物质,错误。
D项:成键释放>断键吸收时$$\Delta H < 0$$,正确。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