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A.沸点:$$\mathrm{N H_{3} > P H_{3} > A s H_{3}}$$
B.熔点:$$\mathrm{S i_{3} N_{4} > N a C l} > \mathrm{S i l_{4}}$$
C.酸性:$$\mathrm{H C l O_{4} > H_{2} S O_{4} > H_{3} P O_{4}}$$
D.碱性:$$\mathrm{N a O H} > \mathrm{M g ( O H )_{2}} > \mathrm{A l ( O H )_{3}}$$
3、['化学与传统文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物质分离、提纯的常见物理方法']正确率60.0%下列诗句或谚语都与化学现象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用到的操作方法是蒸发
B.$${{“}}$$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
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过程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物理变化
D.$${{“}}$$绳锯木断,滴水石穿$${{”}}$$,包含化学变化
5、['物理性质', '硝酸的保存、用途及工业制备', '氮气的性质、制取、用途', '硝酸的其他性质', '化学性质', '硝酸的强氧化性', '离子共存',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铵盐', '钝化原理及应用']正确率60.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①}$$工厂中可以用铁质容器盛放浓硝酸
$${②}$$实验室里将浓硝酸密封保存在棕色瓶中放于阴凉处
$${③}$$向盛有$$\mathrm{F e ( N O_{3} )_{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在试管口能观察红棕色气体
$${④}$$石墨可以经人工转化下变为金刚石,这个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mathrm{\oplus\, 1. 0 m o l / L}$$的$${{K}{N}{{O}_{3}}}$$溶液中可大量存在$$\mathrm{H^{+}, ~ F e^{3+}, ~ B r^{-}, ~ S O_{4}^{2-} ~}$$
$$\mathrm{\oplus\ N H_{4} N O_{3}, \ N O_{2}, \ M g_{3} N_{2}}$$都可以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得到。
B
A.$${③{④}{⑤}}$$
B.$${④{⑤}}$$
C.$${④{⑤}{⑥}}$$
D.$${④{⑥}}$$
6、['化学与传统文化', '蛋白质的组成、结构', '物理性质', '糖类的基本概念、组成、分类', '绿色化学', '化学性质']正确率40.0%下列是从化学角度对成语$${、}$$谚语$${、}$$俗语进行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选项 | 成语 $${、}$$ 谚语 $${、}$$ 俗语 | 理解或寓意 |
$${{A}}$$ | $${{“}}$$ 甘之如饴 $${{”}}$$ | 糖类均有甜味 |
$${{B}}$$ | $${{“}}$$ 冰 $${、}$$ 水为之,而寒于水 $${{”}}$$ | 相同质量和温度的水和冰,冰的能量高 |
$${{C}}$$ | $${{“}}$$ 雷雨肥庄稼 $${{”}}$$ | 农作物生长需要水,雷雨天提供了大量的雨水 |
$${{D}}$$ | $${{“}}$$ 春蚕到死丝方尽 $${{”}}$$ | 蚕丝的只要成分是蛋白质 |
D
A.$${{A}}$$
B.$${{B}}$$
C.$${{C}}$$
D.$${{D}}$$
7、['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二氧化硫的性质', '氯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一氧化氮', '淀粉与碘的反应', '常见阳离子的检验']正确率60.0%化学反应常伴随着颜色变化,下列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C
A.无色一氧化氮气体与空气接触变为红棕色
B.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遇氯气变蓝色
C.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D.将足量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红色逐渐褪去
8、['C、Si单质的存在形态、物理性质及用途', '物理性质', '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正确率60.0%硅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之一。下列关于硅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硅的非金属性比硫弱
B.硅酸钠可溶于水
C.$${{S}{i}{{O}_{2}}}$$与氢氟酸能反应
D.硅原子易失去或得到电子
9、['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蛋白质的水解', '钠与氧气等非金属的反应']正确率60.0%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B
A.银白色的钠露置在空气中表面变暗
B.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
C.蓝色硫酸铜固体中加入浓硫酸
D.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金刚石
10、['油脂的水解', '物理性质', '碳酸钠的俗称、物理性质、用途', '化学性质', '明矾', '淀粉与碘的反应', '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正确率60.0%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明矾净水时包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起杀菌$${、}$$消毒作用
B.由$$\triangle\mathbf{H}-\mathbf{T} \triangle\mathbf{S}$$及相关数据分析,加装汽车尾气净化器能将$$\mathrm{N O, ~ C O}$$转化为$$\mathrm{N_{2} \,, \ C O_{2}}$$
C.在厨房里用米汤可直接检验食盐中是否含有碘
D.热的纯碱溶液可用于洗涤食用油$${、}$$柴油等油污
2、判断错误的是A。A项中沸点顺序应为$$NH_3 > AsH_3 > PH_3$$,因为$$NH_3$$存在氢键,沸点最高,但$$AsH_3$$分子量大于$$PH_3$$,范德华力更强,沸点更高。B项正确,$$Si_3N_4$$是原子晶体熔点高,$$NaCl$$是离子晶体次之,$$SiI_4$$是分子晶体熔点最低。C项酸性顺序正确,$$HClO_4$$是超强酸,$$H_2SO_4$$强酸,$$H_3PO_4$$中强酸。D项碱性顺序正确,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氢氧化物碱性减弱。
3、说法不正确的是A。A项中“蒸烧”指的是蒸馏操作而非蒸发。B项正确,“砒烟上飞”描述的是升华过程。C项正确,“绞取汁”是物理提取过程。D项正确,“滴水石穿”包含$$CaCO_3 + CO_2 + H_2O \rightarrow Ca(HCO_3)_2$$的化学变化。
5、说法错误的是C(④⑤⑥)。④错误,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原子排列方式改变);⑤错误,$$NO_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会氧化$$Fe^{2+}$$和$$Br^-$$,不能大量共存;⑥错误,$$Mg_3N_2$$可通过$$3Mg + N_2 \rightarrow Mg_3N_2$$化合得到,但$$NH_4NO_3$$和$$NO_2$$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得到。①正确,铁遇浓硝酸钝化;②正确,浓硝酸见光分解需避光保存;③正确,$$H^+ + NO_3^-$$形成$$HNO_2$$分解产生$$NO$$,氧化为$$NO_2$$。
6、正确的是D。A错误,“甘之如饴”指甜如麦芽糖,但并非所有糖类都有甜味(如纤维素);B错误,同质量同温度的水和冰,水的能量更高(冰→水吸热);C错误,“雷雨肥庄稼”主要因$$N_2 + O_2 \rightarrow 2NO$$,最终生成$$HNO_3$$提供氮肥,而非仅因雨水;D正确,蚕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7、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C。A正确,$$2NO + O_2 \rightarrow 2NO_2$$(红棕色);B正确,$$Cl_2 + 2I^- \rightarrow I_2$$(遇淀粉变蓝);C错误,$$Cu^{2+} + 2OH^- \rightarrow Cu(OH)_2$$蓝色沉淀,非白色;D正确,$$SO_2$$漂白品红使其褪色。
8、不正确的是D。A正确,硫在周期表右上,非金属性强于硅;B正确,硅酸钠($$Na_2SiO_3$$)可溶;C正确,$$SiO_2 + 4HF \rightarrow SiF_4↑ + 2H_2O$$;D错误,硅原子不易得失电子,常形成共价键。
9、属于物理变化的是B。A错误,$$4Na + O_2 \rightarrow 2Na_2O$$(化学变化);B正确,蛋白质盐析是物理变化;C错误,$$CuSO_4 + 5H_2O \rightarrow CuSO_4·5H_2O$$(水合过程,化学变化);D错误,石墨→金刚石是化学变化(结构重组)。
10、正确的是B。A错误,明矾净水是$$Al^{3+}$$水解生成$$Al(OH)_3$$胶体吸附杂质(物理过程),无杀菌消毒作用;B正确,$$2NO + 2CO \rightarrow N_2 + 2CO_2$$的$$\Delta H < 0$$,$$\Delta S \approx 0$$,$$\Delta G < 0$$可自发;C错误,米汤含淀粉,可检验碘单质(变蓝),但食盐中加$$KIO_3$$,需还原剂才显色;D错误,纯碱水解显碱性可去油污,但食用油、柴油需有机溶剂或乳化去除,热纯碱效果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