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下列关于$$\mathrm{F e ( O H )_{3}}$$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将$${{F}{e}{C}{{l}_{3}}}$$溶液滴入蒸馏水中即可得$$\mathrm{F e ( O H )_{3}}$$胶体
B.具有丁达尔效应
C.是一种纯净物
D.其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
2、['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分类',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本质及特征', '电解质、非电解质']正确率40.0%油条的做法是将矾、碱、盐按比例加入温水中,再加入面粉搅拌成面团;放置,使面团产生气体,形成孔洞。放置过程发生反应:$$2 \mathrm{K A l} ( \mathrm{S O_{4}} )_{2} \cdot1 2 \mathrm{H_{2} O}+3 \mathrm{N a_{2} C O_{3}}=$$
$$2 \mathrm{A l} ( \mathrm{O H} )_{3} \downarrow+3 \mathrm{N a_{2} S O_{4}}+$$$$\mathrm{K_{2} S O_{4}}+3 \mathrm{C O_{2}} \uparrow+\mathrm{2 1 H_{2} O}$$。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从物质的分类角度来看,油条配方中的$${{“}}$$矾、碱、盐$${{”}}$$主要成分均为盐
B.放置过程发生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C.放置过程发生的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电解质
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 \mathrm{A l}^{3+}+3 \mathrm{C O}_{3}^{2-}=2 \mathrm{A l} ( \mathrm{O H} )_{3} \downarrow+3 \mathrm{C O}_{2} \uparrow$$
4、['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 '对物质分类的考查',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分类']正确率40.0%分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中,正确的是()
B
A.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
B.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C.根据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将氧化物分为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
D.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
6、['干燥仪器', '氮气的性质、制取、用途', '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用途', '氧气的性质及制取',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分类', '氯化氢、盐酸', '二氧化氮', '氯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一氧化氮']正确率60.0%用碱石灰和五氧化二磷均能干燥的一组气体是()
A
A.$$\mathrm{C O, ~ N O, ~ H_{2}}$$
B.$$\mathrm{N_{2}, ~ O_{2}, ~ N H_{3}}$$
C.$$\mathrm{H_{2}, \ N O, \ H C l}$$
D.$$\mathrm{N O_{2} \,, \; C l_{2}, \; N_{2}}$$
7、['初中化学衔接知识', '对物质分类的考查',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分类']正确率60.0%制作印刷电路板的过程中常用到氯化铁溶液。氯化铁$$( \mathrm{F e C l_{3}} )$$属于()
C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8、['对物质分类的考查',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分类', '电解质、非电解质']正确率60.0%下列各选项的分类中,后者包括前者的是$${{(}{)}}$$
C
A.化合物,电解质
B.分子,原子
C.碱,化合物
D.纯净物,盐
9、['对物质分类的考查',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分类', '二氧化硫的性质', '电解质、非电解质']正确率60.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S}{{O}_{2}}}$$水溶液能导电,所以$${{S}{{O}_{2}}}$$是电解质
B.$${{N}{{a}_{2}}{C}{{O}_{3}}}$$既是钠盐又是碳酸盐
C.电解质一定能导电
D.$${{N}{a}{C}{l}}$$溶液能导电所以$${{N}{a}{C}{l}}$$溶液是电解质
10、['胶体的制备', '金属腐蚀的分类', '离子键的形成、概念', '离子化合物',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分类', '电解质、非电解质', '共价键的形成、概念', '共价化合物']正确率60.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都是电解质
B.将$${{N}{a}{O}{H}}$$溶液逐滴加入$${{F}{e}{C}{{l}_{3}}}$$溶液可制备$$\mathrm{F e ( O H )_{3}}$$胶体
C.电化学腐蚀是造成金属腐蚀的主要原因
D.离子键一定只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共价键一定只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
1、下列关于$$Fe(OH)_3$$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将$$FeCl_3$$溶液滴入蒸馏水中即可得$$Fe(OH)_3$$胶体
B. 具有丁达尔效应
C. 是一种纯净物
D. 其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
解析:
A 错误,制备$$Fe(OH)_3$$胶体应将饱和$$FeCl_3$$溶液滴入沸水中,而不是蒸馏水中。
B 正确,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C 错误,胶体是分散系,属于混合物。
D 错误,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 - 100 nm$$之间。
答案:B
2、油条的做法是将矾、碱、盐按比例加入温水中,再加入面粉搅拌成面团;放置,使面团产生气体,形成孔洞。放置过程发生反应:$$2 KAl(SO_4)_2 \cdot 12H_2O + 3 Na_2CO_3 = 2 Al(OH)_3 \downarrow + 3 Na_2SO_4 + K_2SO_4 + 3 CO_2 \uparrow + 21 H_2O$$。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从物质的分类角度来看,油条配方中的“矾、碱、盐”主要成分均为盐
B. 放置过程发生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C. 放置过程发生的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电解质
D.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 Al^{3+} + 3 CO_3^{2-} = 2 Al(OH)_3 \downarrow + 3 CO_2 \uparrow$$
解析:
A 错误,“矾”是$$KAl(SO_4)_2 \cdot 12H_2O$$(盐),“碱”是$$Na_2CO_3$$(盐,俗称纯碱),“盐”通常指$$NaCl$$(盐),所以主要成分均为盐,此说法正确。但需注意,题目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选项表述“均为盐”是符合事实的。
B 错误,反应中无元素化合价变化,属于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C 错误,$$CO_2$$和$$H_2O$$(作为生成物)不是电解质。
D 错误,离子方程式应为$$2 Al^{3+} + 3 CO_3^{2-} + 3 H_2O = 2 Al(OH)_3 \downarrow + 3 CO_2 \uparrow$$,因为$$Al^{3+}$$与$$CO_3^{2-}$$会发生双水解,需要水参与反应。
重新审视A选项:矾(明矾)是盐,碱(纯碱)是盐,盐(食盐)是盐,所以主要成分确实都是盐。因此A正确。
答案:A
4、分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
B. 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C. 根据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将氧化物分为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
D. 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
解析:
A 错误,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类主要依据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导电性、延展性等),不能仅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如氢和氦最外层电子数少但不是金属)。
B 正确,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C 错误,氧化物的分类依据是其与酸、碱反应的性质,而非是否含金属元素(如$$Mn_2O_7$$是酸性氧化物,$$CO$$是不成盐氧化物)。
D 错误,分散系是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分类的(溶液<1 nm,胶体1-100 nm,浊液>100 nm),稳定性是结果而非分类依据。
答案:B
6、用碱石灰和五氧化二磷均能干燥的一组气体是( )。
A. $$CO, NO, H_2$$
B. $$N_2, O_2, NH_3$$
C. $$H_2, NO, HCl$$
D. $$NO_2, Cl_2, N_2$$
解析:
碱石灰($$NaOH$$和$$CaO$$的混合物)是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CO_2$$、$$SO_2$$、$$HCl$$等)。五氧化二磷是酸性干燥剂,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_3$$)。
A 选项:$$CO$$、$$NO$$、$$H_2$$均为中性气体,既可用碱石灰干燥,也可用$$P_2O_5$$干燥。
B 选项:$$NH_3$$是碱性气体,会被$$P_2O_5$$吸收。
C 选项:$$HCl$$是酸性气体,会被碱石灰吸收。
D 选项:$$NO_2$$、$$Cl_2$$能与碱石灰反应。
答案:A
7、制作印刷电路板的过程中常用到氯化铁溶液。氯化铁$$(FeCl_3)$$属于( )。
A. 酸
B. 碱
C. 盐
D. 氧化物
解析:$$FeCl_3$$是由金属离子($$Fe^{3+}$$)和酸根离子($$Cl^-$$)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答案:C
8、下列各选项的分类中,后者包括前者的是( )。
A. 化合物,电解质
B. 分子,原子
C. 碱,化合物
D. 纯净物,盐
解析:
A 错误,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如蔗糖),电解质也不一定是化合物(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不全是电解质),二者是交叉关系?不对,电解质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所以后者(电解质)是前者(化合物)的一部分,即前者包括后者。题目问“后者包括前者”,所以A不正确。
B 错误,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由原子构成,前者(分子)包括后者(原子)?不对,分子由原子构成,但原子可以独立存在(如稀有气体),二者不是简单的包含关系。
C 正确,碱是化合物的一种,所以后者(化合物)包括前者(碱)。
D 错误,盐是纯净物的一种,所以前者(纯净物)包括后者(盐),与题目要求的“后者包括前者”相反。
答案:C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SO_2$$水溶液能导电,所以$$SO_2$$是电解质
B. $$Na_2CO_3$$既是钠盐又是碳酸盐
C. 电解质一定能导电
D. $$NaCl$$溶液能导电所以$$NaCl$$溶液是电解质
解析:
A 错误,$$SO_2$$本身不能电离,其水溶液导电是因为与水反应生成的$$H_2SO_3$$电离,因此$$SO_2$$是非电解质。
B 正确,$$Na_2CO_3$$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按阳离子分是钠盐,按阴离子分是碳酸盐。
C 错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固态电解质一般不导电。
D 错误,电解质是化合物,$$NaCl$$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只能说$$NaCl$$是电解质。
答案:B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都是电解质
B. 将$$NaOH$$溶液逐滴加入$$FeCl_3$$溶液可制备$$Fe(OH)_3$$胶体
C. 电化学腐蚀是造成金属腐蚀的主要原因
D. 离子键一定只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共价键一定只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
解析:
A 错误,酸性氧化物(如$$CO_2$$)和碱性氧化物(如$$CaO$$)本身不电离,不是电解质。它们与水反应生成的酸或碱是电解质。
B 错误,将$$NaOH$$溶液加入$$FeCl_3$$溶液会直接生成$$Fe(OH)_3$$沉淀,而不是胶体。制备胶体应是将饱和$$FeCl_3$$溶液滴入沸水中。
C 正确,金属腐蚀以电化学腐蚀为主。
D 错误,离子键只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正确;但共价键不仅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也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如$$NaOH$$、$$NH_4Cl$$中含有共价键)。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