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有人设想通过特殊的方法将碳酸钙加工成纳米碳酸钙(即碳酸钙粒子直径达到纳米级),这将使建筑材料的性能发生巨大的变化。下列关于粒子直径为$$1 \sim1 0 0 \mathrm{n m}$$的纳米碳酸钙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纳米碳酸钙是与胶体相似的分散系
B.纳米碳酸钙分散到水中所得到的分散系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C.纳米碳酸钙的化学性质与原来碳酸钙完全不同
D.纳米碳酸钙粒子能透过半透膜
2、['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 '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对物质分类的考查',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分类',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判断及比较']正确率60.0%根据下列标准,分类合理的是()
B
A.根据氧化物的组成元素为金属还是非金属,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B.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
C.根据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D.根据是否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溶液
3、['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 '胶体的性质与应用']正确率60.0%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是$${{(}{)}}$$
C
A.胶体粒子能够发生布朗运动而且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B.胶体粒子带电荷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
C.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mathrm{n m} \sim1 0 0 \mathrm{n m}$$之间
D.胶体粒子不能穿过半透膜,能通过滤纸空隙
5、['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正确率40.0%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①}$$粒子半径:$$\mathrm{S^{2-}} > \mathrm{C l} > \mathrm{S} > \mathrm{F}$$$${②}$$氢化物稳定性:$$\mathrm{H F} > \mathrm{H C l} > \mathrm{H_{2} S} > \mathrm{H_{2} S e}$$
$${③}$$离子还原性:$$\mathrm{S}^{2-} > \mathrm{C l}^{-} > \mathrm{B r}^{-} > \mathrm{I}^{-}$$$${④}$$单质氧化性:$$\mathrm{C l_{2}} > \mathrm{S} > \mathrm{S e} > \mathrm{T e}$$
$${⑤}$$酸性:$$\mathrm{H_{2} S O_{4} > H C l O_{4} > H_{2} S e O_{4}}$$
$${⑥}$$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mathrm{F e ( O H )_{3}}$$悬浊液$$> \mathrm{F e ( O H )_{3}}$$胶体$$> \mathrm{F e C l_{3}}$$溶液
C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②}{⑥}}$$
6、['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 '胶体的性质与应用']正确率60.0%$${{2}{0}{1}{8}}$$年末,京津冀地区遭遇三轮雾霾袭击。非常简洁地描述雾霾天气就是$${{“}}$$气溶胶细小粒子在高湿度条件下引发的低能见度事件$${{”}}$$。气溶胶是胶体的一种,下列说法中
C
A.气溶胶的分散剂是气体
B.气溶胶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 \sim1 0 0 \mathrm{~ n m}$$之间
C.气溶胶不能透过滤纸
D.根据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可以将分散系分为$${{9}}$$种
7、['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 '胶体的制备', '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纳米晶体']正确率60.0%$${{“}}$$纳米材料$${{”}}$$是指粒子直径在$$\mathrm{1 n m} \sim1 0 0 \mathrm{n m}$$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是无色透明的溶液
C.不能透过滤纸
D.是悬浊液或乳浊液
8、['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 '简单分类法概述及分类法', '对物质分类的考查',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分类', '化学与STSE', '合金', '硅酸盐材料']正确率60.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生铁$${、}$$不锈钢和黄铜都属于合金
B.水泥$${、}$$玻璃$${、}$$陶瓷均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C.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铝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D.溶液$${、}$$胶体$${、}$$浊液都属于分散系
9、['化学与传统文化', '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 '初中化学衔接知识', '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微观组成', '化学与STSE',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金属的结构、存在、用途']正确率40.0%我国古代文人常用诗词古语表达情意,闪耀着博大精深的智慧光芒。下列诗词文化中所蕴藏的化学知识表述正确的是$${{(}{)}}$$
C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说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说明有能量的变化就有化学变化
C.$${{“}}$$万顷江田无烟波,千帆竞发好风景$${{”}}$$中的$${{“}}$$烟$${{”}}$$属于胶体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说明金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砂石中
1. 关于纳米碳酸钙(粒子直径 $$1 \sim 100 \mathrm{nm}$$)的说法:
A. 错误。纳米碳酸钙是分散质,不是分散系。
B. 正确。纳米碳酸钙分散到水中形成胶体,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C. 错误。纳米碳酸钙化学性质与普通碳酸钙相同,仅物理性质有差异。
D. 错误。纳米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半透膜孔径约 $$1 \mathrm{nm}$$)。
答案:B
2. 分类标准合理性:
A. 错误。氧化物分类依据是化学性质(如与酸/碱反应),不是元素金属性。
B. 正确。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是电子转移。
C. 错误。电解质强弱依据电离程度,不是导电能力(受浓度影响)。
D. 错误。分散系分类依据是分散质粒子大小,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特性。
答案:B
3.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
A. 错误。布朗运动和丁达尔现象是性质,非本质。
B. 错误。带电荷和稳定性是性质,非本质。
C. 正确。分散质粒子直径 $$1 \sim 100 \mathrm{nm}$$ 是本质特征。
D. 错误。透过性是性质,非本质。
答案:C
5. 结论正误判断:
① 错误。粒子半径:$$\mathrm{S^{2-}} > \mathrm{Cl^{-}} > \mathrm{S} > \mathrm{F}$$(正确顺序应为 $$\mathrm{S^{2-}} > \mathrm{Cl^{-}} > \mathrm{S} > \mathrm{F}$$,但 $$\mathrm{Cl}$$ 表示原子,半径应小于 $$\mathrm{S}$$)。
② 正确。非金属性 $$\mathrm{F} > \mathrm{Cl} > \mathrm{S} > \mathrm{Se}$$,氢化物稳定性递减。
③ 错误。还原性:$$\mathrm{S^{2-}} > \mathrm{I^{-}} > \mathrm{Br^{-}} > \mathrm{Cl^{-}}$$。
④ 正确。非金属性 $$\mathrm{Cl} > \mathrm{S} > \mathrm{Se} > \mathrm{Te}$$,单质氧化性递减。
⑤ 错误。酸性:$$\mathrm{HClO_4} > \mathrm{H_2SO_4} > \mathrm{H_2SeO_4}$$。
⑥ 正确。分散质粒子直径:悬浊液 $$>100 \mathrm{nm}$$,胶体 $$1 \sim 100 \mathrm{nm}$$,溶液 $$<1 \mathrm{nm}$$。
正确结论为②④⑥。
答案:C
6. 关于气溶胶不正确的说法:
A. 正确。气溶胶分散剂是气体。
B. 正确。胶体粒子直径 $$1 \sim 100 \mathrm{nm}$$。
C. 错误。气溶胶能透过滤纸(滤纸孔径约 $$100 \mathrm{nm}$$)。
D. 正确。分散系按分散质和分散剂状态有 $$3 \times 3 = 9$$ 种。
答案:C
7. 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的性质:
A. 正确。粒子直径 $$1 \sim 100 \mathrm{nm}$$,形成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
B. 错误。胶体不一定无色透明(如氢氧化铁胶体呈红褐色)。
C. 错误。胶体能透过滤纸。
D. 错误。形成胶体,不是悬浊液或乳浊液。
答案:A
8. 不正确的说法:
A. 正确。生铁、不锈钢、黄铜均为合金。
B. 正确。水泥、玻璃、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C. 错误。$$\mathrm{Al_2O_3}$$ 是两性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
D. 正确。溶液、胶体、浊液均为分散系。
答案:C
9. 诗词中的化学知识:
A. 错误。"暗香来"说明分子运动,未涉及原子构成。
B. 错误。能量变化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如物理变化也有能量变化)。
C. 正确。"烟"是固体颗粒分散在气体中,属于气溶胶(胶体)。
D. 错误。"吹尽狂沙始到金"说明金以游离态存在。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