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过碳酸钠$$( 2 \mathrm{N a_{2} C O_{3}} \cdot3 \mathrm{H_{2} O_{2}} )$$又称固体过氧化氢,能杀灭新冠病毒,是一种良好的消毒剂,也可作为漂白剂、去污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过碳酸钠具有强氧化性
B.可预测过碳酸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C.含有二氧化锰或高温条件不影响过碳酸钠的保存
D.向过碳酸钠溶于水后的溶液中滴入澄清石灰水,会出现白色沉淀
2、['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铁离子、铁盐']正确率60.0%下列事实不能证明$$\mathrm{F e}^{3+}$$有氧化性的是()
C
A.电子工业上用$${{F}{e}{C}{{l}_{3}}}$$溶液腐蚀电路板上的铜
B.$${{F}{e}{C}{{l}_{3}}}$$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为蓝色
C.将$${{K}{S}{C}{N}}$$溶液加入$${{F}{e}{C}{{l}_{3}}}$$溶液中,溶液变为红色
D.将$${{H}_{2}{S}}$$气体通入$${{F}{e}{C}{{l}_{3}}}$$溶液中,产生淡黄色沉淀
3、['氧化还原反应的书写及配平', '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硝酸的强氧化性',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判断及比较', '沉淀的溶解与生成', '溶液中的三个守恒关系']正确率60.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D
A.氧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 e O+2 H^{+}=F e^{2+}+H_{2} O$$
B.$$\mathrm{N H_{4} H C O_{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H C O_{3}^{-}+O H^{-}=C O_{3}^{2-}+H_{2} O$$
C.氧化铁溶于氢碘酸:$$F e_{2} O_{3}+6 H^{+}=2 F e^{3+}+3 H_{2} O$$
D.大理石溶于醋酸中:$$C a C O_{3}+2 C H_{3} C O O H=C a^{+}+2 C H_{3} C O O^{-}+C O_{2} \uparrow+H_{2} O$$
4、['无机物的性质及应用', '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浓硫酸的吸水性', '二氧化硫的性质', '次氯酸的性质', '漂白液、漂白粉、漂粉精']正确率40.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浓硫酸可以干燥$${{C}{{1}_{2}}}$$,也能干燥$${{S}{{O}_{2}}}$$
B.$${{S}{{O}_{2}}}$$具有漂白性,能使碘的淀粉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C.光纤主要成分是$${{S}{i}{{O}_{2}}}$$,具有导电性
D.使用漂白液时,为了增强漂白效果,可以向漂白液中加入浓盐酸
5、['溶液的酸碱性判断', '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硅酸、原硅酸', '二氧化硫的性质', '指示剂的使用', '氢氧化钠', '硫化氢、硫化物', '实验现象的描述或解释', '硅酸钠的性质']正确率40.0%根据$${{S}{{O}_{2}}}$$通入不同溶液中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溶液 | 现象 | 结论 | |
$${{A}}$$ | $$\mathrm{B a \ ( \ C l O )}_{\ 2}$$ 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S}{{O}_{2}}}$$ 有还原性 |
$${{B}}$$ | $${{N}{{a}_{2}}{S}}$$ 溶液 | 产生黄色沉淀 | $${{S}{{O}_{2}}}$$ 有氧化性 |
$${{C}}$$ | $${{N}{a}{O}{H}}$$ 和酚酞的混合溶液 | 溶液红色褪去 | $${{S}{{O}_{2}}}$$ 有漂白性 |
$${{D}}$$ | $$\mathrm{N a_{2} S i O_{3}}$$ 溶液 | 产生胶状沉淀 | 酸性: $$H_{2} S O_{3} > H_{2} S i O_{3}$$ |
C
A.$${{A}}$$
B.$${{B}}$$
C.$${{C}}$$
D.$${{D}}$$
6、['对物质分类的考查', '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分类',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化学与STSE',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本质及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组概念', '有关物质的量的其他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 '物质的量的理解']正确率60.0%钛被誉为$${{“}{{2}{1}}}$$世纪金属$${{”}}$$,工业冶炼钛的第一步反应为:$$\mathrm{T i O_{2}+2 C+2 C l_{2}} \overset{\# \mathrm{i d i t h}} {=} \mathrm{T i C l_{4}+2 C O}$$。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T}{i}{{O}_{2}}}$$是氧化剂
B.四氯化钛是还原产物
C.$${{C}{{l}_{2}}}$$发生氧化反应
D.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7、['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离子共存']正确率60.0%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A.$$0. 1 ~ \mathrm{m o l} \cdot\mathrm{L}^{-1}$$氨水溶液:$${{N}{{a}^{+}}}$$、$${{K}^{+}}$$、$${{O}{{H}^{−}}}$$、$${{N}{O}^{−}_{3}}$$
B.$$0. 1 ~ \mathrm{m o l} \cdot\mathrm{L}^{-1}$$盐酸溶液:$${{N}{{a}^{+}}}$$、$${{K}^{+}}$$、$$\mathrm{S O_{4}^{2-}}$$、$$\mathrm{S i O_{3}^{2-}}$$
C.$$0. 1 ~ \mathrm{m o l} \cdot\mathrm{L}^{-1}$$$${{K}{M}{n}{{O}_{4}}}$$溶液:$${{N}{{H}^{+}_{4}}}$$、$${{N}{{a}^{+}}}$$、$${{N}{O}^{−}_{3}}$$、$${{I}^{−}}$$
D.$$0. 1 ~ \mathrm{m o l} \cdot\mathrm{L}^{-1}$$$${{A}{g}{N}{{O}_{3}}}$$溶液:$${{N}{{H}^{+}_{4}}}$$、$$\mathrm{M g}^{2+}$$、$${{C}{{l}^{−}}}$$、$$\mathrm{S O_{4}^{2-}}$$
8、['晶体熔、沸点高低的比较规律',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无机含氧酸的酸性',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元素的推断及综合应用']正确率60.0%短周期元素$$\mathrm{W. ~ X. ~ Y. ~ 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这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X}}$$ | $${{Y}}$$ | |||
$${{W}}$$ | $${{Z}}$$ |
C
A.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X}{<}{Z}}$$
B.原子半径大小:$${{Y}{<}{W}}$$
C.$${{X}}$$元素和氢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沸点一定比$${{Y}}$$的氢化物的沸点低
D.$${{Z}{{Y}_{2}}}$$是一种高效广谱型消毒剂
9、['无机物的性质及应用',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铁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 '物质性质的探究与评价',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元素的推断及综合应用']正确率40.0%$$\mathrm{W. ~ X. ~ Y. ~ 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W}}$$是第二周期简单氢化物沸点最高的非金属元素,$${{X}}$$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非金属$${{Y}}$$的族序数大于$${{W}{,}{Z}}$$元素是常见的金属元素,能形成多种氧化物,其中的一种氧化物具有磁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简单离子半径:$$X > Y > W$$
B.$$\mathbf{W} \cdot\textbf{X} \cdot\textbf{Y}$$的氢化物均只含极性共价键
C.$${{W}{、}{Y}}$$的常见单质均有较强的氧化性
D.$${{Z}}$$与$${{Y}}$$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均可通过化合反应制得
1. 过碳酸钠$$(2\mathrm{Na_2CO_3}\cdot3\mathrm{H_2O_2})$$解析:
A正确:因含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
B正确:过氧化氢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C错误: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高温会加速分解,影响保存
D正确:碳酸钠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
答案:C
2. $$\mathrm{Fe^{3+}}$$氧化性判断:
A正确:$$2\mathrm{Fe^{3+}}+\mathrm{Cu}\to2\mathrm{Fe^{2+}}+\mathrm{Cu^{2+}}$$,体现氧化性
B正确:$$2\mathrm{Fe^{3+}}+2\mathrm{I^-}\to2\mathrm{Fe^{2+}}+\mathrm{I_2}$$,淀粉变蓝
C错误:$$\mathrm{Fe^{3+}}+\mathrm{SCN^-}\to[\mathrm{Fe(SCN)}]^{2+}$$,是络合反应,不体现氧化性
D正确:$$2\mathrm{Fe^{3+}}+\mathrm{H_2S}\to2\mathrm{Fe^{2+}}+\mathrm{S}\downarrow+2\mathrm{H^+}$$,产生硫沉淀
答案:C
3.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A错误:稀硝酸有氧化性,应将$$\mathrm{Fe^{2+}}$$氧化为$$\mathrm{Fe^{3+}}$$
B错误:$$\mathrm{NH_4HCO_3}$$过量时应同时考虑$$\mathrm{NH_4^+}$$与$$\mathrm{OH^-}$$反应
C错误:氢碘酸中$$\mathrm{I^-}$$会被$$\mathrm{Fe^{3+}}$$氧化
D正确:醋酸是弱酸,书写正确
答案:D
4. 物质性质判断:
A正确:浓硫酸是酸性干燥剂,可干燥$$\mathrm{Cl_2}$$、$$\mathrm{SO_2}$$等酸性气体
B错误:$$\mathrm{SO_2}$$的漂白性有选择性,不能使碘的淀粉溶液褪色
C错误:$$\mathrm{SiO_2}$$是绝缘体,不导电
D错误:漂白液含次氯酸钠,加盐酸会产生有毒氯气
答案:A
5. $$\mathrm{SO_2}$$性质实验分析:
A正确:$$\mathrm{Ba(ClO)_2}$$有氧化性,$$\mathrm{SO_2}$$被氧化为$$\mathrm{SO_4^{2-}}$$,产生$$\mathrm{BaSO_4}$$沉淀
B正确:$$\mathrm{SO_2}+2\mathrm{H_2S}\to3\mathrm{S}\downarrow+2\mathrm{H_2O}$$,体现氧化性
C错误:红色褪去是因$$\mathrm{SO_2}$$与$$\mathrm{OH^-}$$反应,不是漂白性
D正确:强酸制弱酸原理
答案:C
6. 钛冶炼反应分析:$$\mathrm{TiO_2+2C+2Cl_2}\to\mathrm{TiCl_4+2CO}$$
钛从+4价不变,碳从0价升至+2价,氯从0价降至-1价
A错误:$$\mathrm{TiO_2}$$不是氧化剂
B错误:$$\mathrm{TiCl_4}$$是氧化产物
C错误:$$\mathrm{Cl_2}$$发生还原反应
D正确:氧化剂($$\mathrm{Cl_2}$$)与还原剂($$\mathrm{C}$$)物质的量比为$$2:2=1:1$$,题干有误
答案:D(按题干描述)
7. 离子共存判断:
A正确:碱性环境中各离子不反应
B错误:$$\mathrm{H^+}$$与$$\mathrm{SiO_3^{2-}}$$生成$$\mathrm{H_2SiO_3}$$沉淀
C错误:$$\mathrm{MnO_4^-}$$会氧化$$\mathrm{I^-}$$
D错误:$$\mathrm{Ag^+}$$与$$\mathrm{Cl^-}$$生成沉淀
答案:A
8. 短周期元素推断:设X最外层电子数为a,则W为a,Y为a+1,Z为a+2
$$a+a+(a+1)+(a+2)=20$$,解得$$a=4$$
∴ X为Si,W为C,Y为N,Z为S
A正确:$$\mathrm{H_2SiO_3}$$酸性弱于$$\mathrm{H_2SO_4}$$
B错误:原子半径C>N
C错误:$$\mathrm{SiH_4}$$沸点低于$$\mathrm{NH_3}$$(因氨有氢键)
D正确:$$\mathrm{SO_2}$$可作消毒剂
答案:B
9. 元素推断:W为N(简单氢化物$$\mathrm{NH_3}$$沸点最高),X为S(+6,-2代数和为4),Y为Cl(族序数>N),Z为Fe(磁性氧化物为$$\mathrm{Fe_3O_4}$$)
A错误:离子半径$$\mathrm{S^{2-}}>\mathrm{Cl^-}>\mathrm{N^{3-}}$$
B错误:$$\mathrm{NH_3}$$、$$\mathrm{H_2S}$$、$$\mathrm{HCl}$$均只含极性键,但题干描述有误
C正确:$$\mathrm{N_2}$$、$$\mathrm{Cl_2}$$均有较强氧化性
D正确:$$\mathrm{FeCl_2}$$、$$\mathrm{FeCl_3}$$均可通过化合反应制得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