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用$${{N}_{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1}{.}{6}{g}}$$的$${{C}{{H}_{4}}}$$中含有的电子数$${{0}{.}{1}{{N}_{A}}}$$
B.$${{1}}$$$${{m}{o}{l}}$$$${{N}{a}}$$与足量$${{O}_{2}}$$反应生成$${{N}{{a}_{2}}{O}}$$或$${{N}{{a}_{2}}{{O}_{2}}}$$均失去$${{N}_{A}}$$个电子
C.$${{1}}$$$${{m}{o}{l}}$$$${{A}{l}}$$分别放入足量的冷的浓$${{H}{N}{{O}_{3}}{、}}$$稀$${{H}{N}{{O}_{3}}}$$中,反应后转移电子均为$${{3}{{N}_{A}}}$$
D.标准状况下,$$1 1. 2 L H_{2} O$$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5}{{N}_{A}}}$$
2、['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组概念']正确率60.0%根据反应$$\mathrm{~ 0 ~ I_2+S O_2+2 H_2 O=H_2 S O_4+2 H I ~ \oplus~ 2 F e C I_3+2 H I=2 F e C I_2+2 H C I+I_2 ~.}$$判断下列离子或分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中,正确的是$${{(}{)}}$$
A
A.$$\mathrm{S O_{2}} > \mathrm{I^{-}} > \mathrm{F e}^{2+}$$
B.$$\mathrm{F e}^{2+} > \mathrm{S O_{2}} > \mathrm{I}^{-}$$
C.$$\mathrm{F e}^{2+} > \mathrm{I}^{-} > \mathrm{S O_{2}}$$
D.$$\mathrm{I^{-} > F e^{2+} > S O_{2}}$$
3、['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物质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生物质能的利用', '二次电池', '原电池工作原理',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原电池的构成', '化学与STSE', '燃料电池']正确率60.0%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B.燃烧植物的秸秆和枝叶以获取热量和肥料属于生物质能的利用方式
C.所有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存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
4、['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 'C、Si的化学性质', 'C、Si单质的存在形态、物理性质及用途', '简单分类法概述及分类法', '对物质分类的考查',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化学与STSE',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本质及特征', '乙酸的酸性',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 '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有化合价的升降
B.据丁达尔效应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C.向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由于发生中和反应,溶液的导电能力降低
D.硅是构成矿物和岩石的主要元素,硅在地壳中的含量在所有的元素中居第二位
5、['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正确率40.0%已知微粒的氧化性强弱为$$C l_{2} > F e^{3+} > C u^{2+} > F e^{2+}$$,则下列反应不能进行的是()
B
A.$$\mathrm{2 F e^{3+}+C u=2 F e^{2+}+C u^{2+}}$$
B.$$2 \mathrm{F e}^{3+}+2 \mathrm{C l}^{-}=2 \mathrm{F e}^{2+}+\mathrm{C l}_{2}$$
C.$$2 \mathrm{F e}^{3+}+\mathrm{F e}=3 \mathrm{F e}^{2+}$$
D.$$\mathrm{F e+C u^{2+}=F e^{2+}+C u}$$
6、['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的书写', '原电池的相关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溶液稀释的pH变化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原电池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新型电池', '原电池电子流向判断及应用']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若隔膜被腐蚀,会影响该电池正常使用
B.外电路有$$0. 1 \mathrm{m o l}$$电子通过时,通过膜的$${{L}{{i}^{+}}}$$的质量为$${{0}{.}{7}{g}}$$
C.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多孔碳电极附近的$${{p}{H}}$$变大
D.和$$\mathrm{F e P O_{4} / L i F e P O_{4}}$$作电极的锂离子电池相比,锂$${{−}}$$空气电池的能量密度$${{(}}$$指标之一是单位质量电池所储存的能量$${{)}}$$较小
7、['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本质及特征']正确率40.0%常温下,在下列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0. 1 6 H^{+}+1 0 Z^{-}+2 X O_{4}^{-}=2 X^{2+}+5 Z_{2}+8 H_{2} O ~ ~ \oplus2 A^{2+}+B_{2}=2 A^{3+}+2 B^{-}$$
$$\odot2 B^{-}+Z_{2}=B_{2}+2 Z^{-}$$,则下列反应中能进行的是()
C
A.$$\mathrm{A}^{3+}+\mathrm{Z}^{-} \to\mathrm{Z}_{2}+\mathrm{A}^{2+}$$
B.$$\mathrm{A^{3+}+X^{2+}+H_{2} O \to A^{2+}+X O_{4}^{-}+H^{+}}$$
C.$$\mathrm{X O_{4}^{-}+A^{2+}+H^{+} \to X^{2+}+A^{3+}+H_{2} O}$$
D.$$\mathrm{B_{2}}+\mathrm{X^{2+}}+\mathrm{O H}^{-} \to\mathrm{B}^{-}+\mathrm{X O}_{4}^{-}+\mathrm{H_{2}} \mathrm{O}$$
8、['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正确率40.0%已知某金属硝酸盐,在受热分解时生成了金属氧化物$${、}$$二氧化氮与氧气。测得产物中$${{N}{{O}_{2}}}$$与$${{O}_{2}}$$的体积比为$${{6}{:}{1}{(}}$$同温同压下测得$${)}$$,试分析该硝酸盐分解时金属化合价的变化情况是()
A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不能确定
9、['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本质及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组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正确率40.0%铅的冶炼过程中涉及如下化学反应:$$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反应$${①}$$中$${{S}{{O}_{2}}}$$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
B.反应$${①{②}{③}}$$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反应$${①}$$中,生成$$\mathrm{1 m o l \, P b O}$$共转移$${{3}{m}{o}{l}}$$电子
D.将$$\mathrm{1 m o l ~ P b S}$$冶炼成$${{P}{b}}$$理论上至少需要$${{6}{g}}$$碳
10、['氧化还原反应的书写及配平',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大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组概念', '大气污染的治理原理及方法']正确率40.0%svg异常
B
A.反应中$${{N}{O}}$$为氧化剂,$${{N}_{2}}$$为氧化产物
B.氧化性$${{N}{O}{<}{{O}_{2}}}$$
C.$${{N}{O}}$$和$${{O}_{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
D.每生成$${{2}{2}{.}{4}}$$$${{L}}$$的氧化产物即转移$${{4}}$$$${{N}_{A}}$$个电子
1. 解析:
A. $$CH_4$$的摩尔质量为16 g/mol,1.6 g为0.1 mol,含电子数$$0.1 \times 10 \times N_A = N_A$$,错误
B. Na与$$O_2$$反应生成$$Na_2O$$或$$Na_2O_2$$时均失去1个电子,正确
C. Al在冷的浓$$HNO_3$$中会钝化,错误
D. 标准状况下$$H_2O$$不是气体,错误
答案:B
2. 解析:
从反应1看出还原性:$$SO_2 > I^-$$
从反应2看出还原性:$$I^- > Fe^{2+}$$
因此顺序为:$$SO_2 > I^- > Fe^{2+}$$
答案:A
3. 解析:
C选项错误,只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池
答案:C
4. 解析:
A. 本质是电子转移,错误
B. 分散系分类依据是分散质粒径,错误
C. 生成$$CH_3COONa$$后导电能力增强,错误
D. 硅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正确
答案:D
5. 解析:
根据氧化性强弱顺序,$$Fe^{3+}$$不能氧化$$Cl^-$$,因此B反应不能进行
答案:B
6. 解析:
D选项错误,锂空气电池的理论能量密度远高于锂离子电池
答案:D
7. 解析:
从反应①得出氧化性:$$XO_4^- > Z_2$$
从反应②得出氧化性:$$B_2 > A^{3+}$$
从反应③得出氧化性:$$Z_2 > B_2$$
因此氧化性顺序:$$XO_4^- > Z_2 > B_2 > A^{3+}$$
C选项符合此顺序,可以发生
答案:C
8. 解析:
设分解反应为:$$M(NO_3)_x \to M_2O_y + NO_2 + O_2$$
根据$$NO_2:O_2=6:1$$,配平得:$$4M(NO_3)_x \to 2M_2O_y + 12NO_2 + 3O_2$$
氮元素化合价不变,说明金属化合价也未变
答案:C
9. 解析:
C选项错误,生成1 mol PbO转移2 mol电子
答案:C
10. 解析:
D选项错误,未说明是否在标准状况下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