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相关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气体物质与相关推算,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化学常用计量及综合应用,铝的性质,结合物质结构基础知识与的相关推算,铝盐,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本质及特征,以为中心的基本粒子的有关推算,初中化学衔接知识,镁,氯化氢、盐酸,物质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铝离子与强碱反应的相关计算,合金,金属与硝酸反应的有关计算" />
格物学 化学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课后进阶单选题自测题答案-甘肃省等高中化学,平均正确率44.00000000000001%

2025-09-08
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课后进阶单选题自测题答案-甘肃省等高中化学,平均正确率44.00000000000001%
1、['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氯化氢、盐酸', '合金', '镁', '化学常用计量及综合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

正确率40.0%某同学用同一种$$\mathrm{M g}-\mathrm{A l}$$合金进行甲$${、}$$乙$${、}$$丙三组实验,测得如下数据$${{(}}$$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下列分析推理不正确的是$${{(}{)}}$$


实验序号




合金质量 $${{/}{m}{g}}$$

$${{2}{5}{5}}$$

$${{3}{8}{5}}$$

$${{4}{5}{9}}$$

盐酸体积 $${{/}{m}{L}}$$

$${{3}{0}}$$

$${{3}{0}}$$

$${{3}{0}}$$

生成气体体积 $${{(}}$$ 标准状况 $${{)}{/}{m}{L}}$$

$${{2}{8}{0}}$$

$${{3}{3}{6}}$$

$${{3}{3}{6}}$$

D

A.甲组实验中盐酸过量

B.乙组实验中盐酸不足

C.合金中$${{M}{g}{、}{{A}{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D.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 0 \mathrm{m o l} \cdot\mathrm{L}^{-1}$$

3、['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

正确率40.0%已知在酸性溶液中,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得到$${{I}_{2}}$$最多的是(

B

A.$$\mathrm{F e}^{3+}$$

B.$${{M}{n}{{O}^{−}_{4}}}$$

C.稀硝酸

5、['硝酸的强氧化性',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铝离子与强碱反应的相关计算', '铝盐', '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 '铝的性质', '金属与硝酸反应的有关计算']

正确率40.0%现取$${{m}}$$克铝镁合金与一定浓度的稀硝酸恰好完全溶解$${{(}}$$假定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向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滴加$$\mathrm{b m o l / L N a O H}$$溶液,当滴加到$${{V}{m}{L}}$$时,得到沉淀质量恰好为最大值$${{n}}$$克,则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A.沉淀中氢氧根的质量为$$( \mathrm{n}-\mathrm{m} )$$克

B.恰好溶解后溶液中的$${{N}{{O}^{−}_{3}}}$$离子的物质的量为$$\frac{\mathrm{b v}} {1 0 0 0} \mathrm{m o l}$$

C.生成标准状况下$${{N}{O}}$$气体的体积为$$\mathrm{\frac{2 2. 4 ( n-m )} {1 7} L}$$

D.与合金反应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frac{n-m} {5 1}}+{\frac{\mathrm{b V}} {1 0 0 0}} ) \mathrm{m o l}$$

6、['以为中心的基本粒子的有关推算', '气体物质与相关推算', '根据进行相关计算', '结合物质结构基础知识与的相关推算', '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

正确率40.0%已知$${{N}_{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8}{.}{4}{g}}$$$$\mathrm{N a H C O_{3}}$$晶体中含有$${{0}{.}{1}}$$$${{N}_{A}}$$个$$\mathrm{C O_{3}^{2-}}$$

B.通常状况下,$${{4}{.}{4}{8}}$$$$\bf{L C l C H}=\bf{C H_{2}}$$含有$${{0}{.}{2}}$$$${{N}_{A}}$$个$${{C}{l}}$$

C.$${{p}{H}{=}{2}}$$的$$\mathrm{F e_{2} \ ( \bf S O_{4} )}_{3}$$中由水电离出的$${{H}^{+}}$$为$${{0}{.}{0}{1}}$$$${{N}_{A}}$$

D.铅蓄电池工作时,当电路中通过的$${{e}{−}}$$为$${{0}{.}{2}}$$$${{N}_{A}}$$时负极质量增加$${{9}{.}{6}{g}}$$

7、['初中化学衔接知识',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组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

正确率60.0%$${{H}{{O}_{2}}{(}}$$超氧酸$${{)}}$$是一种弱酸,也是一种自由基,具有极高的活性,可通过以下反应得到。$$\mathrm{C u+H C l+O_{2}=C u C l+H O_{2}.}$$下列说法或表示正确的是$${{(}{)}}$$

A

A.氧化剂是$${{O}_{2}}$$

B.$${{H}{{O}_{2}}}$$在碱中能稳定存在

C.氧化产物是$${{H}{{O}_{2}}}$$

D.$$\mathrm{1 m o l C u}$$参加反应有$${{2}{m}{o}{l}}$$电子发生转移

9、['氧化还原反应的书写及配平',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组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

正确率60.0%​向$${{K}{M}{n}{{O}_{4}}}$$溶液中加入$${{H}_{2}{{O}_{2}}}$$,发生如下反应:$$2 \mathrm{M n O}_{4}^{-}+\mathrm{H}_{2} \mathrm{O}_{2}=2 \mathrm{M n O}_{2}+2 \mathrm{O}_{2} \uparrow+\mathrm{a X}$$.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氧化剂是$${{K}{M}{n}{{O}_{4}}}$$
$${②}$$还原剂只有$${{H}_{2}{{O}_{2}}}$$
$${③{X}}$$为$${{O}{{H}^{−}}}$$
$${④{a}{=}{2}}$$
$${⑤}$$若有$$0. 5 \mathrm{m o l H_{2} O_{2}}$$参与反应,则该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l}{m}{o}{l}}$$

C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

首先分析第一题表格数据:三组实验使用相同浓度盐酸30 mL,合金质量分别为255 mg、385 mg、459 mg,生成气体体积(标准状况)分别为280 mL、336 mL、336 mL。

气体为氢气,由Mg和Al与盐酸反应产生:

$$Mg + 2HCl \to MgCl_2 + H_2$$

$$2Al + 6HCl \to 2AlCl_3 + 3H_2$$

最大气体体积336 mL对应物质的量:$$n_{H_2} = \frac{{336}}{{22400}} = 0.015 mol$$

乙和丙气体量相同,说明盐酸在乙组已完全反应,丙组合金过量。

分析各选项:

A. 甲组气体280 mL < 336 mL,合金未完全反应,盐酸过量,正确。

B. 乙组气体336 mL为最大值,盐酸不足,正确。

C. 设合金中Mg物质的量x mol,Al物质的量y mol,摩尔质量Mg 24 g/mol,Al 27 g/mol。

甲组合金质量255 mg = 0.255 g,气体0.0125 mol:

$$24x + 27y = 0.255$$

$$x + 1.5y = 0.0125$$

解方程:x ≈ 0.005, y ≈ 0.005, 物质的量比1:1,正确。

D. 盐酸完全反应时生成0.015 mol H₂,根据反应方程式,耗HCl物质的量:

$$n_{HCl} = 2n_{H_2} = 0.03 mol$$

浓度:$$c = \frac{{0.03}}{{0.03}} = 1.0 mol \cdot L^{-1}$$,不是3.0 mol·L⁻¹,错误。

因此第一题答案选D。

第三题:酸性溶液中氧化KI生成I₂,比较等物质的量氧化剂得到I₂的量。

A. $$Fe^{3+} + I^- \to Fe^{2+} + \frac{{1}}{{2}}I_2$$,1 mol Fe³⁰得1 mol e⁻,生成0.5 mol I₂

B. $$MnO_4^- + 8H^+ + 5e^- \to Mn^{2+} + 4H_2O$$,1 mol MnO₄⁻得5 mol e⁻,氧化5 mol I⁻生成2.5 mol I₂

C. 稀硝酸:$$3I^- + 2NO_3^- + 8H^+ \to 3IO_3^- + 2NO + 4H_2O$$(复杂反应,通常部分氧化),但标准比较中MnO₄⁻氧化能力最强

实际上MnO₄⁻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效率最高,1 mol MnO₄⁻可氧化最多I⁻,生成最多I₂。

因此选B。

第五题:铝镁合金与稀硝酸完全反应,还原产物只有NO,加NaOH至沉淀最大质量n克。

沉淀为Mg(OH)₂和Al(OH)₃,最大值时金属离子完全沉淀,OH⁻物质的量等于合金失去电子数。

A. 沉淀质量n = 合金质量m + OH⁻质量,所以OH⁻质量 = n - m,正确。

B. 恰好溶解后溶液中的NO₃⁻来自未反应的硝酸根,加NaOH至沉淀最大时,溶液中的Na⁺与NO₃⁻对应,n_{NO_3^-} = n_{NaOH} = \frac{{bV}}{{1000}} mol,正确。

C. 设OH⁻物质的量 = \frac{{n-m}}{{17}} mol,根据电子守恒,生成NO得到的电子数等于合金失去的电子数,也等于OH⁻的物质的量(因沉淀时OH⁻数等于金属离子电荷数)。

$$3NO + 8e^- \to 3NO$$(稀硝酸还原为NO,得3电子),但实际:

NO生成:$$NO_3^- + 4H^+ + 3e^- \to NO + 2H_2O$$,每生成1 mol NO转移3 mol e⁻。

所以转移电子物质的量 = \frac{{n-m}}{{17}} mol,则NO物质的量 = \frac{{1}}{{3}} \times \frac{{n-m}}{{17}} = \frac{{n-m}}{{51}} mol

标准状况体积 = \frac{{n-m}}{{51}} \times 22.4 = \frac{{22.4(n-m)}}{{51}} L,选项中为17错误。

D. 与合金反应的硝酸包括氧化剂部分和成盐部分:

氧化剂部分:生成NO的硝酸 = \frac{{n-m}}{{51}} mol(由C选项修正)

成盐部分:与金属离子结合的NO₃⁻ = \frac{{bV}}{{1000}} mol(沉淀后溶液中NO₃⁻全部来自盐)

总硝酸物质的量 = \frac{{n-m}}{{51}} + \frac{{bV}}{{1000}} mol,正确。

C选项错误,因此选C。

第六题:阿伏伽德罗常数判断。

A. NaHCO₃晶体中HCO₃⁻水解,但晶体中离子不存在自由CO₃²⁻,错误。

B. 通常状况非标准状况,4.48 L ClCH=CH₂不一定为0.2 mol,错误。

C. pH=2的Fe₂(SO₄)₃中,c(H⁺)=0.01 mol/L,但由水电离的H⁺等于溶液中OH⁻浓度,即10⁻¹² mol/L,不是0.01 mol,错误。

D. 铅蓄电池:负极Pb + SO₄²⁻ - 2e⁻ → PbSO₄,转移0.2 mol e⁻时,消耗0.1 mol SO₄²⁻,生成0.1 mol PbSO₄,质量增加0.1×96=9.6 g,正确。

选D。

第七题:反应Cu + HCl + O₂ = CuCl + HO₂。

A. O₂中氧元素化合价降低(0到-1/2),是氧化剂,正确。

B. HO₂是超氧酸,在碱中不稳定,易分解,错误。

C. Cu化合价升高(0到+1),氧化产物是CuCl,HO₂是还原产物,错误。

D. 1 mol Cu失1 mol e⁻,O₂得1 mol e⁻(生成2HO₂得2e⁻,但系数配平后为2Cu反应转移2e⁻),所以1 mol Cu转移1 mol e⁻,错误。

只有A正确。

第九题:反应2MnO₄⁻ + H₂O₂ → 2MnO₂ + 2O₂↑ + aX

配平反应:

锰从+7降到+4,得3e⁻×2=6e⁻

氧在H₂O₂中-1价,部分降到-2(MnO₂),部分升到0(O₂)。

生成2MnO₂时,氧化合价变化:4个氧从-2到-2,不变。

生成2O₂时,4个氧从-1到0,失4e⁻×1=4e⁻?但需平衡。

实际上反应为:2MnO₄⁻ + 3H₂O₂ → 2MnO₂ + 3O₂↑ + 2H₂O + 2OH⁻

但选项中有aX,推测X为OH⁻,a=2。

① MnO₄⁻化合价降低,是氧化剂,正确。

② H₂O₂中氧部分化合价升高,是还原剂,但部分氧化合价降低,也是氧化剂,错误。

③ X为OH⁻,正确。

④ a=2,正确。

⑤ 0.5 mol H₂O₂参与反应,失电子:生成O₂时,每分子H₂O₂失2e⁻(2O⁻¹→O₂⁰+2e⁻),但反应中H₂O₂既氧化又还原。

从配平:2MnO₄⁻ + 3H₂O₂ → 2MnO₂ + 3O₂ + 2H₂O + 2OH⁻

3 mol H₂O₂转移2 mol e⁻(给MnO₄⁻),所以0.5 mol H₂O₂转移≈0.333 mol e⁻,不是1 mol,错误。

因此正确选项为①③④,选C。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